第513章 刘家被叉出去了


本站公告

    猪圈这边如此闹腾,自然是吸引了全村人。

    云游作为赵家的大管家,当然是自封的,自然要出来管事儿了。

    尤其今天还是赵家村帮着赵家办庆功宴的日子。

    怎么能让这么个老婆子给这么搅和了呢。

    “你这妇人好生无礼。

    自古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既然你女儿已经嫁入赵家,便应该一切以赵家为先。

    况且,这产业并非是属于你孙女那一房的。细论的话,这是赵家三姑娘的产业。

    你有什么权利动用你女儿隔房小姑子的东西?

    人家的东西跟你有半文钱的关系没?

    想要好处,你大可以找你自己的亲闺女要去呀,万水千山,只要你吃得了苦。

    今儿是赵家乃至赵家村的大喜日子,老夫劝你看分明。

    赵家村的一草一木都不是你可以随便指手画脚的。”

    刘小花的娘,本就是为了占便宜来的,怎么可能空手而归。

    指着云游道,“你又是哪里来的老匹夫,管到我的头上来了。

    赵家跟你又有什么关系,我怎么不记得赵家有你这么号人?难道你是赵家买的奴才不成。”

    云游顿悟空门这些年,饶是练就了养气功夫,此时看刘婆子,也很不顺眼。

    “老夫跟赵家什么关系,跟你倒是真没关系。

    不过这大喜的日子,你来闹事儿,就跟老夫有关系了。

    来人,把这老婆子一家人,全都叉出去。

    回头我自会修书一封传去赵家。

    且刘家一门,打今日起,隔绝在赵家往来名单上。”

    云游的话,算是彻底断绝了刘家打秋风的希望。

    毕竟刘小花远在他乡,现在人在哪里都不确定呢。

    让他们去找刘小花打秋风,是没希望的。

    当然他们也听说,赵家是需要人手的。可赵家要人也是有选择性的。一技之长必须有。

    况且,千里迢迢,一走就是要这几个月,他们老刘家的人可是惜命得很。

    万一这路上出点啥事儿呢。

    因此,跟着去到任上的想法,早早地就打消了。

    断了念想,自然要闹的。

    因此,云游才说完叉人出去,刘家一大家子居然动了。朝着猪圈守门的就冲了过去。

    这小子是赵家新添置的,今年才17,稚嫩得很。

    啥时候见过这种泼妇骂街的架势呀。被刘婆子一爪子就给脸抓伤了。

    血瞬间就从小子的脸上淌下来。

    见血云游怒了。

    一个内劲过去,刘婆子被掀飞在地,紧随其后的刘家人跟叠罗汉似的,全都躺下了。

    云游的那点工夫,要说跟赵青嫣他们是没办法比的。可是对付普通人,他就是高高手。

    赵家的护卫赶到后,伸手跟拎小鸡子似的,把刘家人给拎了出去。

    刘老婆子还在这挣扎叫骂,被一个护卫给一手刀砍在了后颈,世界安静了。

    云游赶快叫人给那小子治伤,这指定是要留疤了,日后该怎么找媳妇呦。

    小子连声道没事儿。

    见这小子如此懂事儿,云游才多注意了些,观面相,感觉这孩子的面相有问题。

    照理说,这相貌就不该是个做人奴才的命。

    刘婆子的那一爪子下去,这面像有了变化。

    曾经困扰其身的东西,似是在逐渐抽离。

    “有趣有趣。你小子叫什么,日后可愿跟着老夫学习。”

    小子惊喜,

    “小的泥鳅,老夫子是要收小的做徒弟吗?小的给师傅磕头了。”

    说着这小子麻溜地跪地磕头,这可把云游给乐坏了。

    “你个小子倒是机灵。

    既然磕了头,那老夫也不能让你白磕。明日起便跟着老夫学习吧。

    至于你的活计,就让你们管事的再从新安排吧。”

    泥鳅这个乐呀,在猪圈里干活的其他人,也为这小子高兴。

    云夫子的学问,那是毋庸置疑的。

    且云夫子之前便是白马寺的大师,他们这些最初被买来的人是知道的。

    能得云夫子看重,日后定然会有大造化。

    随着赵家人的离开,养猪的量逐渐加大,赵家买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主家已经来信了,说是要调拨一些人跟着去各地赴任,到当地开养猪场,做管事。

    当然了,主家还说,离开的时候可以带上心仪的姑娘或是媳妇。

    这几年,赵家最初买回来的猪官们,已经有七个娶了媳妇。

    当然娶的也是赵家的买回来的下人。

    别看是奴才的身份,日子过得确实比外面的自由人还要舒坦。

    成亲,主家给安置房子,还有每人十两的喜钱。

    不冲别的,就冲这喜钱,娶个良家女都没问题。

    主家管吃喝,还有月银拿,四季有新衣裳。

    可以说,赵家的这些个下人们,比照普通庄户人家,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如今主家有需要,自然是要跟从的。

    更何况,管理猪场月银会更高,傻子才不去呢?

    是了,考虑到赵家众县令未来的发展前景,赵青嫣把赵家村第一批猪官分派到了八个地方。

    这样,不管是伯伯跟哥哥们,还有亲爹,当然胥东升那里,都能安排一个猪官了。

    赵家村,自然要有一个守在当地。

    刚好,黄氏最初买的九个猪官,如今这么一分配,完美。

    养猪的最大好处,一个赵家养出来的猪,味道好。

    二是猪粪可以肥田。

    田地肥力足,自然庄稼好。庄稼长得好,收成就好,针对各地的气候情况,赵家众人商量着,当地要以经济作物为主。

    比如大量种植黄豆,葵花籽,油菜这些,粮食作物,地瓜、土豆。玉米、高粱这些是一定要种的。

    至于小麦这些,等老百姓先填饱了肚子再说吧。

    有了地方性管理预案,到了地方,再根据具体情况做改动。

    别看赵家男人这些年一直在念书,可是家里的诸多活计他们也是会的。

    做豆腐,喂猪,包括阉猪他们这些个大老爷们儿,也都是会的。

    只是不如猪官们熟练罢了。

    再加上赵家男人们都有下厨的经历,到了地方上,自然会比那些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圣贤们,游刃有余。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