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中举了


本站公告

    啥时候看个热闹也有生命危险了?

    缓过了那股子可怕的劲儿,这些个人开始暗自庆幸刚刚没有凑得太近看热闹。

    花老夫人一行人走了,黄氏看了看胥东升,

    “你说你是不是傻?人家都惦记你媳妇了,你还君子坦荡荡。

    下次花家再来,不用问原因,直接打跑。”

    胥东升赶快作揖称是,他也感觉今日自己不够果断了。

    他是真没往自己媳妇身上想,毕竟赵家还有两个姑娘尚未定亲呢。

    赵青嫣看着胥东升低头挨训的样子,小声说了一句“该”,一溜烟地回屋了。

    而屋里的赵家众人,此时正下棋的下棋,看书的看书。

    似乎一切岁月静好,刚刚的小插曲,根本就没影响到他们般。

    附近的邻居还未庆幸多久,小巷里迎来了官差的盘问。

    最后赵家对门的朱家婆子,跟左侧邻居牛家的婆子,被官差带走了。

    原因嘛?污蔑诽谤,故意引诱歹人犯罪。

    第二日朱家跟牛家婆子的判决书被送到了家中。

    这二人是郡城有史以来,首例因为嚼舌根子入狱的,刑期6个月。

    虽然时间上好像是并没有多久,可女人进了监狱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呢?

    朱家跟牛家的男人,得知自家媳妇获罪后,一纸休书直接送到了郡城的监牢里。

    两个妇人哭得死去活来。

    若是单纯因为赵家的事情,其实这两人还未必被判得这么重。

    在查她们的时候,捕快顺便把这些年附近凡是因为谣言而闹出邻里纠纷的事情都查了一遍。

    发现单就这条巷子,先后自杀过两个女子,起因居然都是这二人造谣所致。

    刑法规定的范围本是牢狱1-6个月。

    宏达海实在是气不过,直接按照6个月最高标准量刑。

    而那曾经家中有姑娘自杀的人家,则是在得知朱家跟牛家婆子获罪后,大放鞭炮,以示庆祝。

    当年不是没给自家闺女讨过公道,

    可是这两个婆子的嘴巴太毒了,根本就吵不过她们,只能吃下哑巴亏。

    今日真是老天开眼了。

    那鞭炮放的那叫一个响亮。

    问有啥喜事,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高兴呀,替我家那死去的闺女高兴呀。

    缺德的总算是得了报应了,菩萨保佑她们死在牢里。死后下18层地狱,永不超生。”

    听到的人,无不唏嘘,都是花一样的姑娘,就因为这些碎嘴子的没了。

    而这一切都跟赵家人无关,他们在忙碌中等待乡试结果。

    此一次,决定的是赵家的门楣,是否可以提高一个档次,真正的踏入“仕”的行列。

    这日是乡试出成绩的日子,赵家一众人依旧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等结果。

    为啥不去衙门前看?

    赵家人会告诉你,那叫闲得没事儿干。

    中了自然会有人来报喜,准备好喜钱就是了。没人来报喜,那就继续努力。

    跑到榜单底下看成绩,还是很有风险的。

    一个是人多,另外便是每届乡试,都有榜下捉婿的。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一般能在榜下捉婿的,多以商户为主,门楣自然是高不到哪里的。

    否则早就将自家姑娘许配给门当户对的人家了。

    商户不同,有钱,缺的便是有机会搭上一条通天梯。

    因此,心思活络的商户人家,便把主意打在了这些个新鲜出炉举子的头上。

    但凡家境好些的,看榜都是赵家的小厮或是书童去看,哪里有公子亲自去看的。

    因此榜下捉到的女婿,基本家境贫寒。

    而这些人,正是商户最喜欢的,以利益相诱惑,嫁一个样貌中等的庶女过去。

    有了个前途无量的举人女婿,别说搭进去一个庶女,就是十个都不亏。

    因此,榜下捉婿由来已久。

    等待其实是最煎熬的,明知道结果就在那里,可是你偏偏还要等。

    等到了那个良辰吉时才能揭晓答案,其酸爽感觉可想而知。

    “这是赵家吗?是庆阳县五方镇赵家村的赵家吗?”

    听到外面有人把自家具体地址都抱出来的时候,赵家一众人具体起立。

    大步流星地直奔大门口而去。

    打开门一看,嚯嚯嚯,外面站了一群的官差,亏得一个个的穿的都是报喜的服饰,否则真以为是来拿人的了。

    “恭喜庆阳县五方镇赵家村胥东升荣获乡试榜首。

    恭喜庆阳县五方镇赵家村赵谦辞荣获乡试第二名。

    恭喜庆阳县五方镇赵家村赵长庚荣获乡试地十三名……”

    一顿报喜的唱完名,赵家人麻了。得了多少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中举了。

    赵青褣小朋友以最后一名吊在了车尾上。

    自此岭南郡最年轻的举人老爷年龄下限再一次被突破。百年之内无人超越。

    关于赵青褣小朋友,到底能不能中举这个问题,主考官们再三权衡。

    小家伙的脑洞清奇,切入题目要害,根本就没有一点的弯弯绕。他咋想的就咋答了。

    而阅卷官们,大部分保持中庸之道,

    在表达的时候,也喜欢含糊其辞,隐晦表达,更甚至有阅卷管认为赵青褣的文章过于刚直。

    这种人若是做了官,日后要么能得罪死一票同僚,要不就是在官场倾轧之下,早早被灭了。

    最后能被定下入围,还是主考官一锤定音。

    只是当得知赵青褣的年纪时,主考官吓了一跳。

    这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在誊抄中举名单的时候,不管是主考官跟阅卷官差点认为赵家人作弊了。

    不是提前得了题目,怎可能中举率达到百分百?

    更离谱的是,还出了一个第一名跟一个第二名。

    既然怀疑了有作弊,自然是要查下去的。

    最先被调查的便是赵家一众人,包括胥东升在内的答卷。

    一般若是提前得了答案,答题的切入点大同小异。

    而赵家这些人,切入点根本没有半点的重合迹象,是真正的千人千面,

    尤其在调查结果呈上桌案的时候,

    主考官跟阅卷官们也理解了这一家子能中举的原因,

    一是天赋异禀,二便是家里两个文人圈中泰山北斗坐镇,点播学问,学问不好才是奇怪。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