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就意味着有无限可能


本站公告

    开业当天,生意特别好,到晚上结算的时候,居然营业额达到了三两多。

    就算去掉一半的成本,净赚一两多。

    当然这是开业第一天,又是半价,不知道后面的营业额会是什么样子。

    不管怎样,赵家女眷们内心那个激动呀。

    “老娘也能赚钱养你了”。这是赵家四个媳妇的共同心声。

    赵家本就是个有些女权的家庭,现在女人能赚钱了,更增加了她们的信心。

    “相公,该读书了。”

    数完了钱,田小澜就阴恻恻地盯着自家相公。

    赵永庚马上感觉头皮一紧。

    “媳妇,今天是个好日子,你就不能让我开心一会儿再提这茬吗?”赵永庚很委屈。

    田小澜怎会不知道自己相公的德行,那就是个不爱读书的货。

    “相公,乖,你要知道振兴咱二房门楣的大业就交给你了,你需起到带头作用。不然咱家儿子怎会努力。

    你想想,如果你们都能考上秀才,咱家一年光是地税就能省下多少。

    更何况,万一要是考个禀生出来,不仅地税可免,每月还有月俸跟米粮。

    你琢磨一下,是不是读书能赚钱?

    相公,我一直认为你是咱家最聪明的那个。

    你瞅瞅,就今天这开业主持,你整得多好。其他人都没你这本事。

    你要相信自己。我绝对信任你。相公,我能不能当上秀才娘子就靠你了。”

    田小澜一番哄劝把赵永庚整得不知道咋地好。

    有点飘,又感觉不太对劲。

    “媳妇,你莫不是给我画大饼?”

    田小澜表现出来的样子,便是被雷劈了的表情。

    “你怎可如此不信任我。我对你百分百的信任,难道你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了吗?”

    说完不忘记做出委屈巴巴的表情来。

    两人结婚这些年,孩子都好几个了,赵永庚依旧不能抵抗媳妇的撒娇耍赖。

    看了半天,“好吧,媳妇,我这就去读书。”

    好在铺子后面房间多,今晚赵家人决定都留在镇上了。

    待到赵永庚回房学习后,留在堂屋里的一众人爆笑出声。

    笑够了,一众男丁,不管大小都去读书了。

    刚刚看了一把二房两口子撒狗粮,大戏不能白看。

    赵谦辞又交代几句,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堂屋里的人走尽了,黄氏眼睛灼灼地盯着赵谦辞。

    根据多年经验,老爷子深感没啥好事儿。

    试探性地问道,“老婆子,啥事儿,你说吧!”

    黄氏嘿嘿笑道,

    “老头子,要不你也去参加考试吧。”

    赵谦辞神色木然,最后很是纠结地问道,“老婆子,我还是不是你最喜欢的谦辞哥哥了?”

    黄氏差异,“怎么不是,你永远都是。为何如此问我?”

    “你也知道我逢考必出状况,轻则生病重则受伤。年轻那会儿还好,起码身子骨硬朗,我现在五十多块六十的人了,还经得起折腾吗?”

    黄氏眼神闪了闪,

    “老头子,你忘记了,咱家有乖囡。你想想咱乖囡等于小仙女的存在。万一现在你去参加科考,运气好了呢?

    如果你不参加,岂不是浪费了好机会?你的才学不是夫子都说可考秀才吗?”

    哪个男人不想建功立业,哪个男人不想科举取士?

    赵谦辞自认为自己是凡夫俗子,自然也是想要科举的,甚至于曾经有些魔障了。

    如今老婆子一劝,又很想试试了。

    “那,要不我再试试,不过老婆子你得一直跟在我身边。

    有个意外,你也能救得了我。再找个大夫,隔几天咱就把次脉。

    我还真就不信了,凭啥我就逢考必出状况。”

    似是在说服媳妇何尝不是在给自己吃定心丸呢!

    黄氏笑了。

    她知道老头子这辈子的执念是什么,既然家里现在有条件让老的小的去尝试,为啥不让老头子去试试呢?

    也就是5两银子的事儿。

    参加童生考试是需要秀才担保的,一般花费就是五两银子。

    再说有自己的武力支持,还有乖囡的“神药”做依托。

    乖囡可是在后世生活过的,她的药在黄氏眼里,无疑于可以活死人肉白骨。

    好在赵青嫣不知道黄氏如此想,不然一定会大呼扯淡。

    不管过程如何,今日起赵家无论大小老少都开始了努力学习奋进的脚步。

    哪怕是大宝那个小家伙,起码三字经是背会了的,会认不会写。孩子太小握不住笔。

    赵谦辞无疑学问是最做好的,其次便是赵长庚,第三是青扬小朋友,排在第四的是赵明庚。

    这是赵青嫣没有想到的,原来亲爹跟大弟弟还有学霸的属性。

    为了表示支持,赵家的伙食每天都特别好,换着花样做。

    一个月后,赵谦辞做了个决定,要提前去私塾读书,不等年后了。

    如果可以,就让家里这些个人参加明年的童生考试。

    “有这想法,不强求一定要考中,最起码参与了,便知道自己与科举方面的差距。

    这并不是说就不用努力了,别忘记,那是要银钱的。

    咱家赚银钱不容易,想想你们的媳妇,老婆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卖包子饺子的,舍得让她们的辛苦钱打水漂吗?”

    答案必须是舍不得呀。

    作为男人,还是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赵家男丁们不能忍心让家里女人们辛苦。

    这不,一个个更是打了鸡血般的努力。

    在隔日一大家子男丁一起去到王秀才家里拜师的时候。

    王秀才特意看了看天,心中纳闷,

    “今天的太阳没打西面出来呀!真是活久见。”

    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四岁,这一个赵家就能撑起他一个私塾的教学生员。

    经过考教,王秀才认为赵谦辞的学问确实好。

    待得知为何这些年都没能参与科举的原由时,不免唏嘘。

    万没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倒霉的人。

    与科举无缘,不过如此。

    大宝那个小家伙,也深得王秀才的喜欢。

    作为一个夫子,没人能抵御得了一个聪明又好学的孩子,尤其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小就意味着有无限可能。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