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大朝议,芈月病重


本站公告

    第五百三十二章:大朝议,芈月病重

    国师张角之死,对外说是突然暴毙而亡。

    很多人都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一人暴毙还说得过去。

    怎么张角的那两位兄弟,也死了呢?

    只是没人敢将这个困惑说出口。

    翌日。

    大朝议。

    不光是京城内的文武百官都要到场。

    就连还未返回封地的四王以及其他将领等,都要来此。

    此次朝议,主要是讨论近年来未完之事。

    有很多政策,都被在外征战所耽搁了。

    随着嬴渊到来的那一刻,百官无一例外,统统跪倒在地。

    连续三次,高呼‘皇帝陛下万年’。

    这一次的大朝议,是嬴渊最为慎重与隆重的一次。

    他坐在龙椅之上,手里拿着一摞奏折,放在身旁一侧。

    嬴川矗立在他的身前。

    嬴渊漠然的看向群臣,缓缓开口道:

    “都起身吧。”

    话音刚落,百官才敢站起身来。

    紧接着,嬴渊拿起一张奏折,正色道:“数年前,朕让你们修建的奇观,都已建造完毕。”

    “朕心甚慰,除此之外,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朕打算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

    “不知你们当中,谁愿毛遂自荐?”

    此话一出,百官纷纷相互对视。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谁都想担任那个新部门的领导者。

    而正因此,没有人率先站出来。

    不用脑子想也知道,那个部门,肯定是肥的流油。

    而且,还是一个很容易攒功绩的部门。

    顿了顿,嬴渊环视群臣,继续道:

    “这个部门,朕打算将其命名为外贸部,与鸿胪寺一同处理海外之事。”

    “第一任部长,朕思来想去,打算由荀彧担任。”

    “至于这个部门内的机构人员,荀彧,你看着安排。”

    说到此处。

    荀彧感到意外,连忙下跪谢恩道:

    “臣,领旨谢恩。”

    嬴渊成立那个所谓的外贸部。

    不仅是要约束海上诸国。

    还要约束国内的一些商贩。

    能够尽量减少一些商业犯罪的滋生。

    是利国利民之举。

    说实在的,自从海上贸易展开之后。

    就不缺少列国间一些违法犯罪的商人横行。

    使得不少人利益遭受损失。

    因此,嬴渊乃至百官,一致认为,都有必要,成立这个部门。

    片刻后。

    嬴渊让荀彧起身,继续叮嘱道:

    “海上贸易,是我大秦连通海上诸国友谊的桥梁之一,可谓重中之重。”

    “朕将这个差事交给你,希望你能够做到两点。”

    “其一,宣扬我大秦之国威,使海上诸国,以我大秦为宗主国。”

    “其二,把持海关,维护我大秦在海上的利益。”

    荀彧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去做此事。”

    嬴渊点了点头,说起第二件事,

    “朕出征之前,国内有过较大的裁军,朕知道,在异族来犯的时候,有很多老兵相助。”

    “朕打算,将他们请到咸阳来热闹热闹,这件事情,就由于谦去安排。”

    话音刚落,于谦便毫不犹豫的回应道:“臣遵旨。”

    嬴渊又说起第三件事,“朕打算从北到南,修一条长城,用来抵御列国以及外来之敌。”

    “你们认为,这件事情,能不能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去完成?”

    长城?

    三到五年?

    一条贯通南北的城关?

    一时间,群臣想到很多。

    下意识议论起来。

    用三到五年之功,这根本就不可能啊!

    看到群臣的反应,嬴渊若有所思,他又看向和珅,

    “你来说说看。”

    和珅作揖道:“以户部储蓄之财,修建长城不是问题,只是这人力...”

    工部尚书司马懿随即出列开口道:

    “陛下,给臣十年之功,长城可建成。”

    十年?

    听到这个时间,嬴渊便是摇头道:

    “十年太久了,五年,从即刻起,招民工,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不要怕花钱。”

    “眼下,你们工部的当务之急,就是筹备修建长城之事。”

    这个事,在归来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考虑。

    认为长城必须要修建。

    今后,大秦无论扩张的领土有多大。

    那长城,都是给后世之君的一个保障。

    嬴渊既然已经决定,那么工部就不能抗旨不遵。

    司马懿虽然很有压力,但也必须硬着头皮去做这件事情,

    “臣遵旨。”

    就此,修建长城一事,算是敲定。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决定。

    紧接着,嬴渊说起第四件事,

    “先前朕说过要军改,不过说的很笼统。”

    “这一次,朕在强调说一遍,以咸阳为中心,共划分五大营。”

    “今后每州各地,设捕快与守城兵,不隶属五大营管辖。”

    “各自成立一部门。”

    “五大营受兵部节制,原兵部尚书赵括官职不动。”

    “于谦,你来担任兵部侍郎一职。”

    ...

    他总计说了不下十件事。

    而每件事,都是针对当朝所需。

    一旦这十件事开动,就意味着,一场改革即将袭来。

    而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让时局更加稳定。

    大朝议结束之后。

    嬴渊独自在宣政殿里,将近日积累的所有奏折都处理完之后。

    看向一旁的嬴川,笑道:

    “参加了大朝议,还看了朕处理政务,你心中有何感想?”

    嬴川规规矩矩的作揖道:

    “回父皇,对儿臣来说,心中只有震撼二字。”

    震撼?

    嬴渊若有所思道:“一国之事,几个人,三言两语,便就敲定,确实值得震撼。”

    “你在朝堂上所做的每个决定,到了民间,那都是大事。”

    “决定是好得,你就是明君,决定是坏的,你就是昏君。”

    嬴川点了点头,“那孩儿该怎么推断出,一条决策,是好是坏?”

    嬴渊开口道:“有些决定,究竟是好是坏,没人说得清。”

    “这个时候,你就要去让那些大臣们分辨。”

    “换而言之,有时候,一个皇帝,重要的不是做出决策。”

    “而是知人善用,奸臣、忠臣、庸臣、能臣,都要用,缺一不可。”

    嬴川皱起眉头,“奸臣也要用?”

    嬴渊笑道:“当然要用,奸臣有所求,你便能更好驾驭。”

    “能辅助你做好事情,就是一个好臣子。”

    “倘若没有做好事情,那么无论忠奸,他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嬴渊向他说了很多事情。

    没过一会儿,妲己突然来了,说是芈月病重。

    想让嬴渊去瞧瞧她,探望探望也是好的。

    听到妲己的请求,嬴渊没有急于答应,而是看向了挂在墙面上的列国堪舆图。

    他的目光一直盯着楚国的位置。

    思虑良久,终是说道:

    “就说,朕没时间,难以探望。”

    当做出这个决定之后。

    嬴渊的心脏一直在抽痛。

    似乎承受了难以承受的事情。

    而这件事,他又不得不去做。

    嬴川下意识惊呼道:

    “父皇,儿臣听太医说,宣妃娘娘因思虑成疾,您去看看,或许有助宣妃娘娘的病情。”

    嬴渊默不作声。

    他在回到咸阳的当日,就听说了芈月的病情。

    数日来一直未去探望,心中定是万分纠结。

    他暗自握紧双拳,似乎在静待一个消息的到来。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