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冠军侯!武安君


本站公告

    军侯!武安君!

    宣政殿中。

    嬴渊正在与蔡京等人商议,有关倭国投降的具体事宜。

    秦桧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此战我军付出太大,为防止今后的倭国报复,臣建议,要派一支军队,在倭国长期驻扎。

    并且严格要求倭国境内,将军队数量,控制在十五万左右。”

    蔡京微微皱眉道:“想法是好的,可是倭国能答应?此战之所以胜,是因为有霍将军千里奔袭的功劳。

    倭国的军队元气未伤,万一他们联合起来,反抗我军,只怕...战线太长,不利我军用兵。”

    按照他的构思来说,如今这个局面,已经很好了。

    可以趁机狠狠讹诈倭国一笔。

    倘若太过咄咄逼人,倭寇那边,也肯定不会答应。

    嬴渊道:“所谓谈判,就是要先谈,谈完之后,才能做判断。

    秦桧,和珅,朕相信你们二人,相信你们能为大秦,为我华夏,争取到最大利益。

    但你们是文人,只有你们前去谈判,只怕会被敌军的武将所震慑。

    朕打算让魏王同去,不知魏王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他便看向曹操。

    皇帝有令,岂敢不从?

    曹操连忙作揖道:“回陛下,既然陛下相信微臣,微臣自然要为陛下分忧。”

    闻声,嬴渊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正色道:“你们三人,就大胆的谈,谈不拢就继续打。

    放心,有朕,有这满朝的文武百官,为你们兜底。

    你们只需记住,此行,就是要扩大霍光等人的战果,让倭国五十年内无法再兴兵戈。”

    此前,他们都说,此战要打出一个百年和平。

    但是谁都清楚,一百年太久了。

    真正能打出一个五十年和平,也是好的。

    此时,蔡京突然作揖道:“陛下,对倭战役,已经暂告一段落,您看,关于有功之臣的赏赐...”

    按理来说,需要等霍光等人,班师回朝以后,再决定赏赐一事。

    但是,如今倭国那边,还离不开他们。

    至于,他们还要在倭国驻扎多久,也没人能够知晓。

    万里行军,将士们已然劳累不堪,如不再去赏赐,只怕会造成军心浮动的一幕。

    这也是霍光担忧的地方。

    所以,那个赏赐,自然是越早颁布越好。

    嬴渊点头道:“此言有理,将士们在前方浴血杀敌,朕总不能让他们寒心。

    丞相以为,该如何对有功之臣进行赏赐?”

    对他来说,答应这个提前赏赐,无非有两个原因。

    第一,那些将士们,是去打倭寇,站在民族大义上这点来讲,也必须赏赐。

    这跟自己想要亡国昏庸,可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赏赐的东西多了,吏部与户部那边,也都有压力。

    要是能赏出来一批功高震主的武将,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也能间接帮助自己亡国昏庸。

    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上哪去找啊?

    蔡京道:“其实其余将士,都好赏赐,但是唯独有二人,需要陛下亲自决断。

    此二人乃是此战的最大功臣,一人叫做白起,此人杀人最多。

    一人便是那千里奔袭,生擒倭国天皇的霍去病了,据说,他还在东京府进行了封禅,大涨我大秦国威。”

    国朝有律法。

    所获得的军功,都有相应的奖励。

    比如一个普通士卒,杀一个人,赏钱。

    杀五个人,就可以当伍长。

    这方面的赏赐,都是吏部与兵部来共同协调。

    至于张辽等人,也可以按照那个律法去一应赏赐。

    可是唯独白起和霍去病不一样。

    前者杀敌数量实在太多了。

    若是按照人头数来算功劳,白起可以封王。

    但是,这可能吗?

    这不可能!

    大秦,已经不允许再多出一位异姓王了。

    至于霍去病,直接影响了战局的发展,让秦军可以大获全胜,也是居功甚伟。

    所以有关这两个人的赏赐,必须嬴渊来亲自拿主意。

    白起与霍去病这两个人的能力,没有人比他更能了解了。

    都是古代历史上著名战将,都有统帅一方的实力。

    说实话,留他们在身边,自己被楚国或是其它国家攻灭的计划,只怕是要无限期拖延了。

    但是,他们打的是倭寇,所以不得不赏。

    顿了顿,他才缓缓开口道:“封白起为武安君,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不知这个赏赐,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在这个世界的大秦已经列国中。

    君与侯的爵位相当。

    当然,这是在朝廷的制度上来说是如此。

    但是在百姓眼里,君还是要略大于侯。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蔡京他们认为,这个赏赐,恰如其分。

    “陛下英明,只赏其爵位,不赏其实权,既能不使他们寒心,也可以使他们对陛下您心怀感恩,臣,赞同。”

    有了蔡京的率先表态,其余大臣们,自然是不会反对。

    其实嬴渊完全没有考虑那么多。

    他认为,那两个封号,本来就该属于他们。

    如今趁着这个机会,给了他们倒也无妨。

    但是听蔡京那么一说,他反而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

    他们没有实权,就无法为朝廷做事,如此一来,便就形同虚设。

    若是有朝一日,敌国来犯,没他们的帮助,岂不是助长了敌国兵锋?

    这很划算啊!

    想到这里,嬴渊便拍板决定道:“既然你们都无异议,那么此事便就定下来了。

    至于其余将领,该赏就赏,该封就封,由户部与兵部依照国法办事。

    三军统帅霍光...待他回到咸阳之后,朕在亲自封赏。”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作揖。

    ...

    三日后。

    曹操、秦桧、和珅三人,便就从咸阳出发,前往倭国。

    光是使节团队,就有两三千人。

    这是嬴渊故意为之。

    就算是要对倭国投降一事进行商议谈判,也必须体现出华夏的威慑力。

    敌国一看使节团队这么多人,也会心生敬畏。

    嬴渊亲自去送使节团队,随后,他便前往坤宁宫里,与妲己共进午膳。

    用膳期间,妲己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莞尔笑道:“陛下,您还真是神机妙算。

    妾身听说,在陛下将科举制颁布以后,举国上下,引起了很多的热议。

    那些世家们,都说要支持您,支持朝廷科举,甚至还说,他们要让自己的族中子弟,都去参加科举。”

    这时,嬴渊正用筷子夹起一块五花肉,刚要放到嘴边的时候,听到她那么一说,脸色瞬间僵住了。

    他张了张嘴巴,望着眼前的那块五花肉,不知为什么,就是感觉不香了,“世家...支持科举?”

    他不太敢相信这件事情。

    妲己微微皱起眉头,好奇道:“难道陛下不知道这件事情?”

    嬴渊故作咳嗽几声,笑道:“朕当然知道,只是,朕想听你说说,那些世家是如何支持科举的?”

    妲己没有疑惑什么,而是缓缓回应道:“那些世家,不仅出钱帮助朝廷修建官学,甚至还大力帮着朝廷印刷书本。

    妾身本以为,世家听说此事后,会闹出极大的动静,甚至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情。

    现在看来,都是妾身多虑了,还是陛下您英明神武,知道世家不会选择与朝廷作对。

    如今这天下的聪明人,都说陛下您颁布科举制的时机极为恰当,在这个关键时期,世家只能选择与朝廷站在一起...”

    她每说的一句话,就像是一支支利箭,不停地射向嬴渊心窝。

    这一刻,后者又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背刺感。

    呼吸逐渐急促,心脏砰砰跳动。

    胸腔内,感觉有口闷气,即将要喷发出来。

    嬴渊好不容易将那口闷气压制下去。

    可是越想越不对劲。

    越想越委屈。

    要不是妲己还在他身旁,估计此刻,他已经哭出来了。

    脑海里想到的是一句歌词。

    男人哭吧哭吧...

    紧接着,妲己的下一句话,彻底让他绷不住了,

    “臣妾还听说,那些世家不仅支持朝廷新颁布的科举制度,甚至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帮助朝廷修建运河呢。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和珅和尚书那里,才得以喘口气,使朝廷的户库上,能始终有银子存在,以应付一些不必要的突发情况。”

    满朝奸臣:我竟昏成千古一帝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