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襄阳诣刘表,暗中使阴招1


本站公告

    成都城到东北方向的鱼复城(白帝城),走水路约有1千5百里,比6路多出近3百里。

    但饶是如此,走水路依然比走6路方便快捷许多。

    1来粮草辎重可随船而行;

    2来,艨艟可以昼夜不停航行,兼且江水流速甚快,搭配风帆,其速度堪比快马。

    3来…成都到白帝城沿途皆山路,远不及水路平稳。

    遑论在汉末,从益州到荆州,惟有水路可行。

    此外…

    还要再加上极为重要的1个理由:

    苟哥开起会来更加方便。

    待兵卒们安置妥当、船渐渐行驶平稳后,苟哥便迫不及待地召集旗舰上众人开会议事。

    为方便指挥船队尽速抵达目的地、以及顺利返航,周群、张裕等人派刘璝跟随赵旻。

    于是乎…

    众人安坐后,刘璝便忍不住当先抱拳。

    “主公,今河西4郡、2关已重归我皇汉乎?”

    苟哥笑着颔首。

    “非止如此,我留严颜将军、公责在彼处,其2人想必已沿饮马河赶至楼兰。故,楼兰今或已重归我皇汉也。”

    汉末的丝绸之路以及西域,绝非我们印象中的大漠黄沙,而是绿洲、湿地遍布的宜居之地。

    西域唯1的缺点,只是昼夜温差大而已。

    汉末的罗布泊名为蒲昌海,那真是碧波万里、烟波浩渺、如大海1般宽广的内6大湖。

    青海湖在蒲昌海面前,简直就是个弟弟。

    饮马河即后世被改名为罗布淖尔的孔雀河,因班超在此饮马而得名。

    饮马河与蒲昌海(罗布泊)形成的3角洲(又名孔雀河3角洲),滋养了楼兰、车师、于阗、龟兹等西域多国。

    其中楼兰国位置处于阳关西侧,毗邻东汉敦煌郡。

    龟兹国则位于楼兰国西侧,与楼兰国接壤。

    班超重设的西域都护府,便位于龟兹国境内。

    楼兰北为车师国、南为于阗国,均处于盐泽,也就是蒲昌海(罗布泊)沿岸。

    1言蔽之,汉末时的西域,可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形容,绝非如今大片大片的不毛之地。

    因汉末西域潜力无限,赵旻留在2关的人员配置,堪称豪华顶配。

    武将有于禁、严颜和张任,谋士也有孟建、法正和孟达,此外还有个允文允武的徐庶。

    要知道,在辽哥开无双、8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之前,于禁1直都是曹操阵营中5子良将之首。

    翼侯法正还是刘帮主的翅膀。

    著名25仔孟达,历史上那也是魏蜀吴3家通吃、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的顶级内奸…

    遑论徐庶和张任都是刘帮主的白月光。

    所以,历史上的刘帮主若见到这种级别的豪华人员配置,都得眼馋到口水长流。

    赵旻之所以愿留这些牛人镇守2关,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与西域诸国加强联系、做足重设西域都护府的准备工作。

    综上,闻得赵旻此言,刘璝居然也心向往之。

    定远侯班超虽已逝去百年,但其人留下的不朽传说,仍激励着无数大汉好男儿砥砺前行。

    “主公,某虽不才,亦有效仿定远侯、为我皇汉开疆拓土之志也!”

    苟哥欣然颔首,习惯成自然地画起大饼。

    “甚善!刘将军且安心为我镇守益州,待来年我重设西域都护府之前,定先至成都城,带刘将军同赴西域,届时还望刘将军勿要推辞才是!”

    刘璝大喜。

    “主公但请放心,某敢不为主公肝脑涂地?”

    苟哥笑着颔首,心中暗暗撇嘴。

    收买人心真简单!

    随后,会议正式开始。

    苟哥延续了其人除榻上作战之外的1贯风格:简单快速而高效。

    其人先问明庞德,确认益州稳定无乱起后,便复又看向刘璝。

    刘璝会意。

    “主公放心,因主公坚持本地士人自治之策,益州南4郡皆无动乱。”

    益州南4郡,指的是越巂郡(川西南)、牂牁郡(贵州)、永昌郡和益州郡(2郡覆盖整个云南)。

    历史上,刘帮主占据益州后,益州南4郡雍闿、高定、孟获、朱褒、刘胄等川地豪强耆帅,叛乱不止,乃至杀害汉使、流放太守。

    直到诸葛亮亲征南中(西历225年),方才略有收敛。

    先主薨,高定恣睢於越巂,雍闿跋扈於建宁,朱褒反叛於牂牁。

    摘自《蜀书十3李恢传》

    建宁,即永昌郡郡治所在。

    (建兴)十1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

    摘自《蜀书十3马忠传》

    建兴是后主刘禅年号,建兴十1年是西历233年。

    这些益州大姓反叛的原因不难理解:

    他们反抗的,是以刘备父子为代表的“荆楚殖民集团”。

    1言蔽之:

    昔豫州入蜀,荆楚人贵。

    摘自《华阳国志》

    豫州,指的便是豫州牧刘帮主。

    换言之,充分吸取历史上刘帮主经验教训的苟哥,并未重蹈历史覆辙。

    第1件事,亦即悬于苟哥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解决后,苟哥心中轻松许多。

    接下来第2件事,苟哥便看向荀攸、刘璋、张鲁、董和及费观。

    毫无疑问,此事与刘表有关。

    同1时间…

    许都宫城承光殿上。

    刘协又又又1次接见了同宗的皇叔、皇婶刘瑁夫妇。

    刘瑁和吴夫人并未随赵旻赶赴凉州,而是在卫府亲卫护送下,径直返还许都。

    刘协在有了“儿子”、听闻益州、凉州收复后,觉得自己又行了…

    其人与刘皇叔刘瑁照常叙旧之后,便又1次向刘皇叔控诉起天杀的赵旻那“累累罪行”。

    刘瑁听得心惊胆战,尽管其人表面上…

    涕泪横流。

    其人不住叩首。

    “臣实不知,陛下竟受如此委屈!赵从文实乃逆臣也!”

    刘协恨得咬牙切齿。

    “皇叔,吾最初时尚以为,赵从文乃心向汉室、立志为周公之忠贞之臣,岂知其人在得志之后便原形毕露!”

    刘瑁顿首于地,默默听着刘协的控诉,同时心中暗暗归纳总结:

    卫将军之罪1:不还政于天子;

    罪2:专断独行,与尚书台沆瀣1气,架空皇权;

    罪3:大4裁撤官吏;

    罪4:4意任用老弱病残及妇人,大失朝廷体统;

    罪5:不顾及祖宗先法、士族反对,执意丈量田亩;

    罪6:无视大汉列祖列宗之定法,私自撤征丁税,以至朝廷税收锐减;

    罪7:无视祖宗成规,篡改察举制,4意增设察举名额;

    罪8:目无朝廷及纲纪,竟胆敢征收宗室田税,以至宗室怨声载道;

    罪9:罔顾士农工商4民之序,重工商而轻士人;

    罪十:重工商导致民风不正;

    罪十1:大兴屯田,以至士人之客数量锐减;

    …

    啊这…

    此皆为仁政、善政也!

    刘瑁虽始终顿首附和刘协,心中却愈发胆战心惊起来。

    刘瑁心中忍不住嘀咕:若卫将军早生3十年,尽速施行此新政,我皇汉又焉能大乱?又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也!

    刘瑁不同于刘璋,其人是刘焉指定的继承人,所以其人无论能力还是眼界,均高出刘璋1大截。

    刘协所说的赵旻“累累罪行”,在刘瑁看来皆为高明之举,至于赵旻不还政于天子…

    刘瑁个人认为,这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这是各郡都想独立割据、士大夫们想垄断官位世袭的乱世!

    皇权在这乱世,1钱不值!

    刘瑁甚至认为,卫将军既然无僭越之心,你刘协就偷着乐吧,还要啥自行车啊!

    尽管这时代不可能有自行车。

    然而…

    让刘瑁震惊到无以复加的…还在后头!

    “皇叔,赵从文之罪行,可谓罄竹难书也!”

    刘瑁唯唯连声。

    他的意思是:啊对对对!

    然后,刘协突然开口…

    【作者题外话】:史书中的“两条暗线”辩诬:

    除了上述的4条明线,另有两条暗线,可为袁绍“称帝僭越”的佐证。

    其1是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该条材料出自《献帝纪》。对袁曹1类的僭越者,刘艾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此语悖慢至极,不见于《3国志》。

    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献帝纪》

    曹操阵营中,关于“如何利用天子谋取霸业”有两条出处。其1是荀彧的“奉主上以从民望”,其2是毛玠的“奉天子以讨不臣”。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魏书十荀彧传》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魏书十2毛玠传》

    辞令上看,荀彧为柔、属王道;毛玠为刚,属霸道。但措辞均比沮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蔼得多。

    实际在《3国志》中,“挟天子”之语出自诸葛亮,用来骂辱曹操。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蜀书5诸葛亮传》

    考虑到《献帝纪》作者刘艾曾在长安担任过侍中(190-195),系时事亲历者。颇疑陈寿此处是利用诸葛亮的“叙事视角”,来影射曹操的不臣之心。

    换言之,在时人笔下,袁曹1丘之貉,均是“借王道之名(奉主上)、谋霸道之实(挟天子)”的野心家罢了。

    其2是荀彧“度绍不能成大事”。

    荀彧投曹,本传称其“认为袁绍终无所成”。

    在《政在家门与汉末袁氏政权》1文中,则被引申为“荀彧看出袁绍有不臣之心”,故出奔东郡。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2年,彧去绍从太祖。--《魏书十荀彧传》

    有趣之处,是《3国志》的成书背景,恰好是“荀彧直系子孙、把持西晋高位”的敏感时期。

    故《志》对荀彧本人,颇多避讳。

    比如人所共知的“鸩杀”被美化为“忧死”云云。

    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5十。--《魏书十荀彧传》

    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5十。--《后汉书荀彧传》

    荀寓(彧孙)官至晋尚书、寓子荀羽亦为尚书;

    荀悝(彧曾孙)为晋护军将军,追赠车骑将军;

    荀恺(彧曾孙)为司马懿外孙,官至晋征西大将军;

    荀顗(彧子)入晋为司徒、太尉、太子太傅。

    荀氏满门朱紫,显赫无比。

    因此,陈寿对“袁绍的矮化”以及对“荀彧的美化”,很有可能受到西晋初年“官方环境”的影响。

    毕竟从现实情况看,彼时的袁绍幕府,颍川系“群贤林立”(郭图、荀谌、辛氏兄弟等),冀州系“高士盈门”(田丰、审配、沮授等),且有袁绍旧部(许攸、逄纪等)并为羽翼。德薄力弱、2十来岁的荀彧,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荀彧出奔,与韩信相似,不过是“良禽择木”的现实举动,何曾心系天下?须知,天子蒙尘、李傕郭汜攻屠颍川(荀氏老家)时,荀彧的第1个念头就是逃跑。

    (彧)谓父老曰:“颍川,4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魏书十荀彧传》

    考虑到同为颍川高门的钟繇,彼时便随天子波流西迁,两相比对,高下立判。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魏书十3钟繇传》

    更何况,曹老板当时是袁总麾下,荀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呵呵呵呵,符合逻辑吗?

    荀彧因总公司难以出头,是以主动申请下放子公司是真!

    绍叔不会坐视苟哥坐大,是以其人已在开展行动。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