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姑臧分利益,万骑定河西1


本站公告

    赵旻率众臣属、降将及马家军驰入武威太守衙署后,终于将自己的最终战略意图全盘托出。

    而且,苟哥丝毫未避讳张鲁3兄弟、刘璋等1众降臣。

    “诸君,时至今日,我便不再隐瞒,我此番出征之最终目的,不止为收复河西4郡、2关及重设西域都护府,更为在凉州兴建工坊、与西域诸国重通货殖。

    而兴建工坊、与西域诸国重通货殖之目的,实乃振兴凉州、筹措征伐诸侯之资,以使我大汉十3州重归朝廷之手也。

    然则,兴建工坊、广开商路,非举凉州1州之力而不可为也。以是故,我令韦休甫、姜伯奕等人召集凉州望族至此,共商此振兴凉州之大计。”

    说着,赵旻看向张鲁及刘璋,神情肃然。

    “张公祺、刘季玉,你2人随我1路行来,亲眼目睹凉州、乃至益州之凋敝,你2人今尚有何话可说?”

    张鲁、刘璋出身于官宦乃至宗室门第,哪里曾亲眼目睹过百姓之苦?

    遑论造成益州凋敝、民生多艰的元凶,正是他们这两个纵容士族之人。

    是以,赵旻如此1问,2人便讷讷不能言。

    赵旻也没指望他们能说出个123。

    于是赵旻复又看向马腾。

    “茂陵侯,我7月廿十之前便须返还许都。是故,我等须尽快打通2关至姑臧城之道路。

    事不宜迟,待韦休甫等人至此、商定1切之后,我等便须即刻出兵!你务必做足准备!”

    马腾心情激动无比。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天赐良机!

    即便是去年,马腾也不敢想象,自己居然在有生之年,有幸为大汉收复玉门关及阳关。

    其人微微颤抖着躬身抱拳。

    “卫将军放心,老夫必倾尽所有、竭尽所能,尽速为我皇汉收回2关!”

    赵旻颔首后看向休屠王。

    “休屠王,你亦须尽速整顿兵马,随我出征。”

    休屠王郑重其事地行了个匈奴左衽礼。

    “卫将军大人尽管放心,俺兵马始终随行,今正在姑臧城外屯驻,随时可随卫将军大人开拔。”

    赵旻微微1笑,颔首道。

    “甚善!”

    旋即,赵旻看向卫府众幕僚。

    “公达先生,遣斥候分别向文谦、公明及文远送信,令其3人尽速赶赴张掖郡郡治觻得县,沿途收复诸县、安抚士族,若遇杂胡抵抗、乱民阻挠,格杀勿论!”

    觻得县便是后世张掖市临泽县,距姑臧城近6百里。

    乐进、徐晃和张辽3人,此刻共率卫府两万精骑,分别在河西走廊张掖郡东缘删丹县(后世山丹县)、氐池县(后世民乐县),以及武威郡鸾鸟县(后世金昌市永昌县)坐镇。

    赵旻先前之所以未令他们3人返回姑臧城,主要是担心耽误时间。

    如今马上进入7月,赵旻又已与周瑜约好,8月中旬共同攻打江夏郡为孙坚报仇,所以留给赵旻的时间已经极为紧张。

    去年年底,周瑜赶到许都,亲自与赵旻商议作战计划时,前者根本不相信,赵旻能在短短4个月内收复益州、凉州。

    所以,当赵旻保证决不会耽误孙策为孙坚报仇之后,周瑜便当场认可了赵旻的说法。

    否则,周瑜又怎么可能坐视赵旻收复益州?

    要知道,益州处于荆州、江东上游,若赵旻顺流而下…

    届时不但荆州危殆,便连江东士人们也势必将坐立难安。

    以周瑜的性格,其人若早知赵旻真能在短短1月之内定益州,其人1定会想方设法分上1杯羹,至少也要抢占益州1郡,以牵制赵旻。

    但话说回来,赵旻虽然出其不意抢占了益州,但暂时也无力攻打荆州。

    赵旻若此时敢攻荆州…

    红了眼的刘表势必和袁绍南北夹攻,赵旻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甚至有覆亡之危。

    别忘了,刘备此时已经抵达荆州桂阳郡。

    以赵旻稳如老狗的性格,其人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愚蠢之举?

    更何况,步练师的预产期是9月中旬,赵旻无论如何,也要赶在步练师临盆之前返回许都。

    总而言之,赵旻的行程安排,极为紧张。

    所以赵旻不得不加快征伐脚步,而且…

    显而易见,今年赵旻已经来不及重设西域都护府。

    因此,赵旻更有必要收复玉门关及阳关,尽快安定河西4郡中其余3郡,并迅速与西域诸国达成贸易往来。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接触及了解。

    重设西域都护府,绝非1朝1夕之事,至少也需要卫府、凉州与西域诸国之间彼此了解、甚至有初步合作方可。

    因为在西域,胡人的人口,要远远多于汉人。

    若无合作基础,又不能给胡人带来足够利益,胡人怎么可能服从汉人统治?

    单纯靠武力镇压是行不通的,在汉末这个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西域终究距大汉本土太远。

    荀攸先是躬身作揖领命,旋即提议。

    “主公,愚以为,应尽速遣颖川商贾至此也。”

    赵旻笑着颔首:“公达先生放心,最多1旬,颖川商队便可抵姑臧城。我等收复2关返程之时,必可与颖川商队道左相逢。”

    赵旻在许都临行之前,已与颖川各家家主商定赴西域行商之事。

    这才有了赵旻催促呼衍左大将启程、左大将在大散关遇到辛烈等人之事。

    于是荀攸笑着作揖。

    “主公英明!”

    其人行礼而退,径自去安排写信、送信之事。

    荀攸走后,赵旻看向1众猛将及刘晔这个策士。

    “诸君,待伯宁至此,我等便须开拔。此战宜速不宜缓,宜急不宜渐。”

    众人皆看向渊哥,渊哥笑着抱拳。

    “主公放心,区区不到两千里耳,某保证6日必至阳关!”

    论急行军,“虎步关右”的渊哥不是针对谁,他只想说,在座的都是乐色。

    赵旻含笑颔首。

    “甚善!有劳妙才将军!”

    苟哥暗戳戳地想:

    老子此番经益州走水路抵荆州,必须带上渊哥。不然老子极可能赶不上绿茶妹临盆。

    渊哥复又开口。

    “主公,河西走廊必有杂胡聚居,且看某如何为主公破敌!”

    禁哥登时便不乐意了。

    说好的军功呢?

    “妙才,你尽管率军赶路,杀敌破敌之事便交于某。”

    渊哥优越感十足。

    “文则兄,某在凉州破杂胡无数,对杂胡战法破绽极为熟稔,文则兄虽精于治军、谙熟变阵之法,然论对杂胡之了解,恐不及某也。”

    诚然。

    渊哥可是从武都郡阴平道,1路推到陇西郡襄武城,又从襄武城1路推到河湟、复又杀回允吾城的。

    这1路推来,渊哥杀敌、收降何止万人?

    最神奇的是…

    尽管1路杀敌降敌,渊哥行军还是保持着平均日行3百里的高速。

    平心而论,渊哥极适合坐镇凉州,协助满宠都督凉州军事。

    怎奈何苟哥还需要渊哥带节奏,以便苟哥尽快率军赶赴荆州吓唬刘表、顺便助其人大舅哥孙策杀了吕公。

    所以…渊哥其实根本不必与禁哥抢军功。

    苟哥哈哈1笑:“妙才何必如此小气?待来年,我任你为征西将军坐镇姑臧城、都督凉州军事如何?”

    马腾即将升为3公,所以征西将军便空缺出来。

    渊哥闻言志得意满,躬身谢恩后果然不再争功。

    然而…

    禁哥眼红了。

    其人抱拳急声道。

    “主公!”

    赵旻失笑摇头。

    “文则亦不必如此,待我收复2关之后,今年便需有劳你暂任镇西将军,为我坐镇阳关城。”

    在赵旻孜孜以求之下,如今滥封的将军号正渐渐恢复正常。

    【作者题外话】:周瑜若知道赵旻已收回益州,恐怕连肠子都悔青了。

    历史上,周瑜对益州始终孜孜以求…

    可惜,天不假年!

    鲁肃同样对益州孜孜以求…

    可惜,同样天不假年!

    吕蒙在败关公后也想过夺益州…

    云某看出来了,益州是江东人的诅咒啊!

    将军号的泛滥,其实是源于季汉,亦即蜀汉。

    两汉立国各2百年,前汉将军号共47种、后汉将军号共75种。蜀汉立国不足半个世纪(221-263),将军号竟多达62种。

    注意:具体数字引自洪武雄《蜀汉政治制度史考论》甲篇第1章。

    虽然乱世中军事活动频繁,将军名目增多情有可原;

    但如果熟悉《蜀书》,会发现蜀汉政权内部,挂将军名号者,大抵不掌兵。

    真正统军之人,是领军、典军、护军、监军;

    比如赵云在刘帮主驾崩前,曾任中护军。

    再就是,军师和参军这类职位。

    最典型的例子是法正和诸葛亮。

    蜀汉“将军号”的作用,实际是表示“班列位阶差异”(品级)。

    换言之,在两汉制度里“秩阶2千石”的偏裨杂号将军,在蜀汉政权中、已分化出不同的朝班次序。

    这1点,与北宋的寄禄官那种代表俸禄多少的虚职很像。

    因此,刘备入川后滥授将军封号,便很好理解。

    即借用“不同的将军称号”,来确定阵营内部的高低位次,达到尊卑有序之目的。

    另外,因为刘备地盘有限,无论是郡守、还是令长,可授之官均不为多。

    因此“无常事、不常置”的将军职位,因为“没有定员限制”,便成了4意增设、笼络人心的武器。

    1言蔽之,刘备滥增将军封号,实际是“穷生奸计”的不得已。

    而新设的诸将军,又在“劝进大业”上助力刘备。

    呵呵,如此可谓1石2鸟。

    刘帮主不愧为1代大哥。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2)宋氏家族覆灭

    宋皇后无子,却占据中宫之位,这自然引来其他妃嫔的憎恨。

    “性强忌”的何贵人,当然也在其中。

    (宋)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后汉书宋皇后纪》

    (灵帝)拜(何)后为贵人,甚有宠幸。(何氏)性强忌,后宫莫不震慑。--《后汉书何皇后纪》

    事实上,宋皇后被诛杀之后,何贵人确实1跃晋升为新任皇后,成为该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何贵人与宦官集团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记载见于《何进传》与《皇后纪》。

    (何)后遂鸩杀(王)美人。(灵)帝大怒,欲废后,诸宦官固请得止。--《后汉书何皇后纪》

    (张)让等诘(何)进曰:“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指宦官)罪也。

    先帝(指灵帝)尝与(何)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后汉书何进传》

    在诬陷宋皇后事件中,宦官王甫扮演了关键角色。

    其背后未必没有何氏家族的指使。

    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刘)悝及妃宋氏,(勃海王)妃即(宋)后之姑也。(王)甫恐(宋)后怨之,乃与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宋)皇后挟左道祝诅(即巫蛊)。--《后汉书宋皇后纪》

    关于宋皇后的覆灭始末,《后汉书》中有详细记载,此非重点不再展开。

    这里主要谈1谈宋氏家族覆灭对曹操的影响。

    光和元年(178)宋皇后入冷宫,旋即“忧死”。

    这是赐死的常见写法,毋须赘言。

    (宋)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在位8年。父及兄弟并被诛。--《后汉书宋皇后纪》

    比如灵帝之母董太后被赐死时,在《皇后纪》中亦被写作“忧死”,但在《5行志》中则被记载为“令自杀”。可为佐证。

    (董)后忧怖,疾病暴崩。--《后汉书董皇后纪》

    (何)皇后摄政,2兄秉权。谴让(灵)帝母永乐后(指董太后),令自杀。--《续汉书5行志》

    宋皇后死后,宋酆等宗族成员“并被诛”,宋奇当然也在其中。

    随着宋氏宗族的垮台,曹操因为属于逆党姻亲,也被连坐夺官。

    虽然不久之后曹操又被重新启用,不过他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操)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王沈《魏书》

    曹操再度出仕时担任“议郎”,即“顾问应对”的冗散官吏。

    他借用职务之便给灵帝上疏,陈述陈蕃、窦武故事,痛斥“宦官乱政”。

    注意:陈蕃、窦武为清流党人领袖,在“3君”之列。

    2人因谋诛宦官而死。见《后汉书陈蕃传》、《窦武传》。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刚刚出仕的袁绍(西历168年陈蕃死前,彼时袁绍21虚岁),曾与太尉陈蕃交情匪浅。

    曹操在奏疏中称“奸邪盈朝,善人壅塞”,措辞相当激烈。

    太祖上书,陈(窦)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特指宦官),善人壅塞(特指清流),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王沈《魏书》

    奏疏中的“奸邪”无疑指宦官,“善人”则指士人。

    不难看出曹操实际是借古喻今,借陈蕃、窦武的故事,来隐喻宋氏覆灭的惨剧,同时发泄自己的不满。

    显而易见,曹操的笔锋直指宦官集团。

    这实际是1种强硬的政治宣言,喻示着曹操的“自我身份认同”已经脱离阉党,转入士族清流。

    不过灵帝昏庸已极,“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可知情况并未有任何改观。

    曹操“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虽然我们不能排除狗贼王沈给曹老板脸上贴金,但至少也能看出来,曹老板彼时确实已经开始向袁绍的政治集团靠拢。

    彼时的曹老板,确实还是热血大好青年1枚!

    唉!

    可惜!

    果然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下1章继续为您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