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出征武威郡,巧赚休屠人3


本站公告

    湛蓝天空上,烈日已略有些西斜,高耸入云的祁连山余脉北侧山麓,是1半草原、1半荒滩的瑰丽奇景。

    无边无沿、浩浩荡荡、1人双马的骑兵,便疾驰在这片草原、戈壁荒滩之间。

    不言而喻,这彪大军,正是赵旻那支疾驰、奇袭姑臧城的卫府精骑。

    疾驰之中,赵旻看向正仔细辨认环境的法正。

    “孝直,依你看来,明日申时,某等可否抵达姑臧城?”

    法正眯起眼打量着4周,片刻后方道。

    “回主公,某等已抵媪围县,距姑臧城至少尚有4百里,若主公欲两日内抵姑臧城,某等今日恐需至戌时5刻安歇方可。”

    赵旻在两日间便赶了6百里,他为了配合徐庶,也是拼了。

    闻得法正此言,赵旻断然道:“孝直,无论如何,明日申时中,我等皆务必抵姑臧城,否则元直、公威2人将危矣!”

    言罢,赵旻喝道。

    “文则!”

    赵旻身后的于禁应是。

    “传我军令!明日申时中之前,全军务必抵达姑臧城!我等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便在这两日!”

    “诺!”

    随着军令层层下达,赵旻率领的这支浩浩荡荡的精骑,便陡然提起了速度。

    于是乎,在夏日晡时仍有些炫目的灿烂阳光下,如龙般的上万骑兵,裹挟着直冲云霄的滚滚烟尘而去。

    而就在此时…

    “前方可是卫将军?”

    “卫将军请留步!”

    从赵旻这支大军的东北方向,骤然疾驰而来1彪军马。

    他们本来已经渐渐与赵旻大军拉近了距离,但神特么能想到…

    速度原本便极快的赵旻大军…

    竟然还能再次加速!

    所以,赵旻大军刚提起速度,又岂是如此容易便可留步的?

    更何况,对方是敌是友尚且不明。

    赵旻在疾驰之中唤来颜良。

    “前将军,你率你部亲卫,由侧方冲出,前去查探1番。”

    颜良应诺后,便带出其人本部亲卫,由大军侧面冲出,迎向那彪敌我不明的军马。

    同1时间,休屠王帐所在的营区外。

    随着徐庶1声高喝。

    “休屠王何在?”

    1大队休屠各骑兵,便自营区内,如潮水般汹涌而至。

    为首之黑壮如铁塔般的骑兵,持着马鞭指向徐庶。

    “大胆!你是何人?”

    “呛啷”、“呛啷”两声。

    徐庶、孟建2人,同样以环首刀指向那为首的休屠各人。

    “大胆狂徒!焉敢无礼!我乃大汉卫府中人也,尔乃何人?”

    那黑塔壮汉勃然作色,扬起马鞭便欲抽下去,却见寒芒乍闪,血花飞溅,其人持着马鞭之手,竟被徐庶1刀斩断。

    霎时间,周围“呛啷”声大作,那群休屠各人,皆拔出了佩刀,以刀锋指向徐庶。

    孟建持刀护住同门师兄徐庶身畔。

    卫府精骑,则1拥而上,与休屠各人们对峙起来。

    两方兵卒中,1方只着皮甲甚至无甲、身材明显矮小,而另1方则顶盔掼甲、身材雄壮昂藏。

    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但那黑塔壮汉硬气至极,其人1边皱眉咬牙以单手为自己止血、包扎,1边恶狠狠道。

    “汉人!你今日必将被俺等千刀万剐!”

    这黑塔壮汉不用再忍耐痛苦了。

    因为寒芒再次乍现,其人的大好头颅高高飞了起来。

    徐庶冷冷1哼。

    “死到临头犹不自知,何其可悲!”

    言罢,徐庶以刀锋指着那群目眦欲裂、咬牙切齿的休屠各人,冷冷1笑。

    “可怜尔等今已大难临头,却犹不自知,尔等可知,今姑臧、休屠2城,皆已归我家卫将军之手?

    何况我家卫将军,此刻正率军攻向鸾鸟城,尔等休想再向月氏人求援!”

    鸾鸟城,便是武威郡鸾鸟县,即如今的金昌市永昌县,彼处乃河西走廊之要冲。

    换言之,若赵旻抢占鸾鸟城,又当真已攻陷姑臧、休屠城,那么这些休屠各人,便成了孤立无援的无根浮萍。

    所以,徐庶此言1出,休屠各人们神色登时皆大变。

    卫将军赵旻,给这些休屠各人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委实太大了。

    近半年前,休屠各人数部凑出万余骑兵,往援匈奴左部,也就是左贤王王帐,结果…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不久后,休屠各人方得知,不但自己派出的援兵全军覆没,而且左贤王折损了近十万骑兵,若非匈奴左贤王归降卫将军…

    恐怕匈奴左部将成为历史尘埃,从此不复存焉。

    由是,此番卫将军征讨韩遂时,休屠王便断然拒绝了韩遂求援的请求。

    非止如此,休屠王还…

    对此事,书中即将有交待。

    总之,休屠各人是真怕了。

    所以,当此刻徐庶说出这番话时,这群休屠各人的心情,便可想而知。

    只见他们战战兢兢、语气发颤道。

    “大汉将军,此话当真?”

    徐庶“呛啷”1声收刀入鞘,昂然1笑。

    “我绝无虚言!尔等若识时务、不愿就死,便带我去见尔等之休屠王!”

    休屠各人不假思索,争先恐后为徐庶带路。

    于是乎,徐庶用力1挥袍袖,在1旁的孟建带领之下,1曲5百余精锐卫府骑兵,便随休屠各人,向休屠王的王帐疾驰而去。

    只是…可怜那黑塔壮汉虽身首异处,却再无人为其人收尸。

    片刻后,卫府精骑们,便在休屠各人带领下,来到休屠王王帐附近。

    为首之休屠各人赔着笑道。

    “请大汉将军下马,勿要惊扰俺家大王。”

    徐庶乜斜着眼,冷冷1笑,仿佛这些休屠人当真危在旦夕1般。

    “尔等死到临头,犹在意此等虚礼?”

    那休屠各人咽了口口水,笑得更加谄媚谦卑。

    “大汉将军勿怪,俺等之大王,平素尊贵无比,乞请将军暂且忍耐。”

    徐庶冷笑之意更浓。

    “尔等既如此不识时务,我便径自赶赴鸾鸟城,驰援我家卫将军!待我等攻下鸾鸟城,哼哼!”

    天可怜见,若姑臧、休屠当真已失,而鸾鸟城再被赵旻攻陷,那么这些休屠各人,便只能祈祷赵旻心情好,突然大发慈悲,放过自己这支孤军。

    毋庸置疑,休屠各人的主力,确确实实已被马超那个莽夫引到了安定郡。

    以是故,那些休屠各人,此刻笑得比哭还难看。

    为首那人,“扑通”1声跪倒在徐庶身前。

    “大汉将军!大汉将军!请留步!请留步!俺这便带将军见大王!”

    徐庶暗暗松了口气。

    他终究不是可以毫无心理负担、1本正经胡说8道的苟哥赵旻。

    他刚刚委实有些担心,这些休屠各人会放任他离去…

    他去鸾鸟城?

    他去鸾鸟城给月氏人送人头吗?

    别说鸾鸟城,便是姑臧休屠2城,此刻也都好端端地被休屠各人所占据!

    这也就是允文允武的徐庶,若换成除满宠之外的随便1人,哪怕是刘晔或荀攸,在此时此地都控不住场。

    其实满宠也不行…

    宠哥武艺比庶哥差得太远。

    于是乎,徐庶见好就收。

    其人在马上微微颔首。

    “休要多言!带路!”

    那跪倒在地的休屠各人,长长松了口气。

    他是真怕徐庶转头就走。

    若当真如此,他的下场,恐怕比那身首异处的黑塔壮汉,还要悲惨十倍!

    那壮汉好歹还得了个痛快呢!

    或许连赵旻本人都未料到,此番出征凉州,局势、情况竟会变得如此…诡谲且难以评说。

    徐庶1挥袍袖,卫府精骑们便1言不发,整齐划1地跟上其人。

    这些精兵悍卒在经历过远征匈奴之战后,对当前这种场面,丝毫不以为意。

    当然了,不明真相的休屠各人们,看到这1幕后,又忍不住暗暗咽了口口水。

    卫府精骑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有恃无恐。

    不待徐庶下马进帐,早已听到禀报的休屠王便匆匆出了帐。

    其人冷冷看向徐庶。

    “汉家人1派胡言!2城今仍在俺手!”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的法正,是什么样的人呢?

    建安十6年(211)法正与孟达率兵4千赴南郡请刘备出兵入川,法正同乡(扶风郡)孟达、被作为人质扣押在江陵,而正则随刘备入蜀。

    法正是放浪奸雄(曹操语),与刘备“同气相闻”,很快获得宠信。

    操曰:“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华阳国志》

    建安2十4年(219),先主征汉中。

    夏侯渊与张郃负隅顽抗,刘备战不利。

    前线飞矢如蝗,乱箭如雨。

    刘备打急眼了,怒不可遏,效法袁绍斗公孙,身先士卒。

    注意:界桥之战,袁绍恶斗公孙瓒。

    战不利,流矢雨集,袁绍和残兵躲在矮墙里。袁绍胆烈雄豪,掷兜鍪(头盔)于地,激励将士,遂得以突围生还。

    刘备可能忘了,当年袁绍身先士卒时,正值壮年(袁绍146年生人,彼时4十6岁);

    刘帮主此时年近6旬,半只脚迈进棺材的人,竟发疯般迎着乱箭向前冲,群臣拉不住,刘帮主几乎被流矢所杀。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

    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

    矢下如雨。--裴松之引注

    千钧1发之际,法正挺身挡在刘备面前,才让刘备恢复理智,暂时退兵。

    若无法正,定军山之役的结果就要改写了,3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甚至…

    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法正,而非演义中的法正。

    正史是不是比演义精彩?

    云某虽未明言贾诩毒计的内容,但想必诸君已经猜出来大概:

    贾诩实际上,是针对休屠各、小月氏人设的毒计。

    庶哥的目的,1是阻止贾诩将休屠各人1网打尽;

    2是收休屠各人为赵旻所用。

    但如今看来,庶哥很危险啊!

    卫府中,除了庶哥,再无其他人能如此做。

    杨修演技虽然了得,但其人其他方面都不如庶哥;

    宠哥无论勇气、谋略还是演技、智力,都毫无问题,问题是:

    庶哥能干脆利落地1刀砍了那壮汉,不代表宠哥也行。

    庶哥当年可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游侠少年,宠哥却只是酷吏…

    这就是差距…

    刘晔…

    刘晔的武艺,还不如宠哥!

    武将们不考虑…

    他们或许会想:

    1刀砍了休屠王不香?

    徐庶因中途离开刘帮主转投曹老板,所以没有在《蜀书》列传,但《诸葛亮传》中可看到徐庶的记载。

    (刘表)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蜀书先主传》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表疑其心,阴御之。--《蜀书先主传》

    结合这两段话可知,徐庶应该是与魏延同期投靠的刘帮主,也就是在建安6年(西历201年),刘帮主屯驻南阳郡新野县时。

    (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王沈《魏书》

    (刘)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张)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蜀书先主传》

    刘帮主本就出身于草莽,发迹于市井江湖,本是乔峰乔帮主1般的英雄人物,后来其人又效仿刘虞,所以极富人格魅力。

    所以,云某以为,正因此,徐庶这个同为游侠的侠客,才会主动投靠刘帮主。

    显而易见,刘备在新野期间,曾广泛经营个人声望,吸引4方志士。

    从《蜀书》的人物籍贯及归附地点来看,来敏、邓芝皆为新野人;

    魏延、刘邕、傅肜、郝普等人为义阳人。

    义阳是西晋时从南阳析出(新野隶南阳),按此,则上述诸人应是在此期间投效刘备。

    蜀汉后期的尚书令樊建(伏寿亲娘舅樊普族人),亦出身义阳,则其父祖辈亦应在此期间(201-208)追随刘备。

    及(晋)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顺阳郡。--《晋书地理志》

    徐庶还向刘备推荐了隐遁山野的诸葛亮。

    至于彼时诸葛亮究竟是隐居南阳还是襄阳,目前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确定刘备在新野期间,已经听闻过诸葛亮的大名。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蜀书诸葛亮传》

    那么,徐庶在投靠刘帮主后,刘帮主有什么变化吗?

    建安7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

    曹军与刘备连战,夏侯惇、于禁等人还1度失利(见《李典传》)。

    大名鼎鼎的火烧博望坡,便发生于是役。

    另按《杜袭传》,此次荆州方面出动的兵马规模达到“步骑万人”,1举攻破了沿途的西鄂,可知刘表对此次北伐颇为重视。

    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杜)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5十余人,与之要誓。--《魏书杜袭传》

    注意:《9州春秋》称刘表军北伐发生于建安6年,实际按《武帝纪》、《刘表传》、《先主传》可知,是年(201)双方并未发生武装冲突,此役当在翌年(202),亦即袁绍病逝那年。

    袁绍尚在时,刘备全力劝说刘表,令他配合北伐。

    刘表遂于翌年(202)遣刘备率偏师北上,1路打到了叶县。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叶县在南阳郡最东北端,出了叶县就是颍川郡的昆阳、许县。

    刘帮主,距离汉献帝仅1步之遥。

    然而随着同年夏5月(202)袁绍病死,刘备的北伐后继无力,遂不了了之。

    (袁)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建安)7年夏5月死。--《魏书武帝纪》

    北伐失败,固然有荆州士族(蔡瑁、蒯越、刘先)掣肘的因素,但袁绍之死,恐怕才是最重要的诱因。

    同理,关、张2人固然是万人敌,但云某认为,徐庶才是刘帮主势如破竹最重要的原因。

    看孩子写作业…让云某怀疑人生…

    码字因而受影响,今日便到这里。

    明天…

    又将是忙碌的1天,云某保证下午3点前上传第1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