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下问何为辱,文心雕龙出上


本站公告

    出得大堂后,赵旻对庞德抱拳。

    “令明,有劳你护卫拙荆、某2徒在成都城内游玩。”

    言罢,赵旻又向香妹子温言道。

    “阿香,成都城既为锦官城,想必服饰花样繁多,你且带阿彰阿植2人4处挑选,我马鞍旁尚有数匹上等蜀锦,你尽管取用。”

    蜀锦,在这金银布帛为货币的时代,是面额不菲的优质货币…

    汉斤1斤的金饼单价太高,或者准确来说,是面额太大。

    孙尚香等人逛街时,还是用锦官城特产的蜀锦做货币结算更方便。

    不管古今中外,女士们都对购物血拼情有独钟。

    是以,香妹子对此欢呼雀跃不已…其人甚至险些因此失礼。

    支开小老婆等人后,赵旻便与以许靖、吴懿为首的东州士人们,进了益州牧衙署1间公廨,秘议其众去留之事。

    同1时间,益州士人、武将们也悄悄聚到1起。

    益州士人,是以张肃、张松兄弟为首,文士还有王累、王商,武将则相对较多。

    脸膛方正、1脸正气的王累沉声问道:“公责,某等既派你去守城,为何卫将军仍在不足半个时辰之内破城?”

    张任满脸羞愧。

    其人抱拳道:“某有负诸公所托,深感惭愧!”

    身材偏胖、文质彬彬的的王商摆摆手道。

    “事已至此,公责不必自责,某等但欲了解其中详情耳。某听闻,凉州南安庞令明单枪匹马破北城门,公责,确有此事乎?”

    张任长叹1声。

    “文表先生,某曾遣亲卫检视过,上午卫将军率铁骑来攻之时,此实为北城门守卒因慌乱,而未闩牢城门之故也。

    诸公,因巴蜀已有十余年无战事之故,以至于武备松懈、军心涣散,方酿此大祸也!遑论卫府精骑,确实精锐至极。”

    严颜、刘璝、泠苞等5将抱拳颔首。

    “某等曾亲眼目睹卫府精骑之军威,确远胜某等成都城守卒也。”

    王累1声长叹:“诸君,事已至此,反思何益?主公既已欲赴许都安享富贵,某等又当何去何从?”

    王商苦笑起来。

    “某等家业皆在成都,又安可弃成都而走乎?主公性命既无忧,又为安享富贵而去,某等何不留在益州,辅佐步子山、为我皇汉牧守1方?”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归根结底,他们这些人,都是要脸之人。对弃故主投新主之言,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

    其貌不扬的张松突然笑道:“愚以为,步子山孤身赴益州,势必需某等本乡本土之士辅佐,某等何不助天子、步子山牧守1郡?

    汉中、巴西2郡,据某所知,今两千石之位皆虚位待贤,2位王公皆广汉人,可赴此2郡任两千石。

    此外,赵公赞仍为犍为太守,广汉、巴及巴东3地,两千石亦虚位待贤,某等何不早图之?”

    两千石,在东汉专指太守。

    在两晋、南北朝,汉魏比两千石相当于从3品,两千石是正3品。这是妥妥的1方大员。

    简言之,张松为了两千石之位而臭不要脸。

    张松之兄张肃斥责道:“子乔焉可如此无耻?主公尚未离去,某等此举可谓不忠不义!”

    王商继续打圆场。

    “君矫勿动怒,子乔亦为某等考虑也。不如…某等暂且晏居观望数日如何?”

    张任当场表示赞同。

    “某以为可。”

    众人也纷纷附和。

    “便如此!”

    于是乎,1众益州士人们,很快便达成共识:暂且观望。

    另1边。

    赵旻1以贯之地单刀直入。

    “诸君欲何去何从,有何疑惑之处,皆不妨畅所欲言!”

    相比于磨磨唧唧、又当又立的益州人,在刘璋麾下颇受排挤的东州人则要干脆许多。

    吴懿抱拳道:“卫将军,某欲入卫府任职,并护送家眷返陈留。”

    赵旻大喜。

    “甚善!子远兄,你便任我卫府行军司马,兼任1营中郎将如何?你家眷,我自当遣亲卫妥善护送,你此番径直随我赴凉州立功如何?”

    赵旻确实急需将才,吴懿又足以独当1面。所以,赵旻干脆提出,请吴懿随自己出征凉州。

    诸君莫忘记,赵旻此行的终极目的,始终都是重开河西走廊。

    吴懿对此毫不迟疑。

    其人抱拳道:“卫将军,某家眷可与3郎君同行,今既有立功良机,某对此自无异议。”

    于是乎,赵旻和吴懿1拍即合,怎1个干脆了得。

    有吴懿带头,事情便顺利许多。

    许靖笑着作揖。

    “卫将军,老夫已近半百,不愿再4处奔波,老夫欲进尚书台任职,家中子弟便回汝南原籍任府吏,未审钧意若何?”

    赵旻果断颔首:“善!”

    赵旻化被动为主动,其人看向法正、孟达这两个右扶风人。

    “孝直、子敬,我在郿县之时,曾久闻2位之大名。而今关中、凉州急需人才,且2位又为名士之后。

    2位何不效仿昔年你等右扶风先辈马伏波,随我为皇汉开疆拓土,以建不世之功业?”

    孟达本字子敬,十3年后为避刘备叔父之讳,其人改为字子度。

    冷峻英武的法正、眉清目秀的孟达闻言对视1眼,激动之色难掩。

    2人起身深深1揖:“主公,某等愿效犬马之劳!”

    赵旻心中惊喜万分。

    历史上的孟达也算兼资文武…尽管其人是穷人版的,但也比孙吴开国功臣之1吕范略胜1筹。

    关键是,孟达的口才和社交能力极强,历史上其人在魏蜀之间周旋而游刃有余。

    由其人坐镇河西走廊门户、2关所在、胡人多于汉人的敦煌郡,再合适不过。

    2关,乃玉门关及阳关。

    赵旻认为,只要培养得当,今年尚不满2十5岁的孟达,具备成长为李唐名将、文武全才张仁愿的潜质。

    甚至,孟达若再有些气节,未来未尝不能成长为唾面自干的娄师德。

    而法正…这是刘备追谥的翼侯,也就是刘帮主的翅膀…这还用解释吗?

    在3国志史实中,法正是与季汉诸葛亮、曹魏司马懿、孙吴6逊同级别的存在。

    法正最大的短板,是寿命太短。

    其人病逝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刘帮主,险些哭晕在厕所。

    可以说,若法正多活十年,季汉尚书令(实际上的丞相)1职,都暂时轮不到诸葛亮来做。

    甚至,刘备有可能不会在猇亭之战(夷陵之战中的最关键1战,胜者可掌控战役全局)中大败。

    要知道,刘备信任法正,犹胜于信任诸葛亮。

    苟哥虽极缺武将,但对与6逊、贾诩同级别的谋士,苟哥的态度同样为多多益善。

    何况,赵旻最初的目标,就是法正、孟达、吴懿和费祎。

    尽管此时的费祎尚未及冠。

    于是,苟哥强压住心头狂喜,淡淡1笑,抱拳道。

    “甚善!孝直、子敬,十年后,你2人必将对你等今日之抉择庆幸万分!”

    赵旻这个厚颜无耻之人,居然引用了所谓成功学的金句。

    这时代之人,何曾见识过如此金句?

    于是不止许靖、吴懿及法、孟2人激动万分,就连尚未表态的费观、费祎族父子,董和、董允父子,也尽皆动容。

    由是故,赵旻接下来的招降工作便顺利许多。

    费观费祎、董和董允父子,因前者江夏、后者南郡皆属刘表割据之荆州,因此他们愿到许都任职。

    费祎、董允是与诸葛亮、蒋琬并称为季汉“4相”的谋臣,以这两对父子之高才,无论是卫府董昭,还是尚书台荀彧,1定都会对他们极为欢迎。

    总之,就在益州士人决定暂时观望之时,东州士人已经悉数被赵旻招入麾下。

    于是问题出现了…

    【作者题外话】:汉武帝刘彻在历史上,虽然争议极大、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其人设立西域都护府、修建玉门关阳关2关,以及设立河西4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举,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为这是丝绸之路畅通的硬件基础。

    丝绸之路为昭宣之治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来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埋下伏笔。

    甚至于后来的李唐之盛、西夏得以立足,也多亏有丝绸之路。

    赵旻之所以将法正与6逊、贾诩做对比,是因为在历史上,法正虽能力极强,但私德有亏。

    这1章,咱们来聊1聊孟达。

    《增广贤文》有云: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换成咱们如今的梗,便是: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上天。

    孟达在《3国志》中无传,其事0散见于《蜀书》、《典略》、《晋书》与《华阳国志》。

    达1生“3易其主”:

    其人先后侍奉刘璋、刘备、曹丕。最终死于司马懿之手。

    达以“恃才好术”闻名。

    刘晔便直言其“日久必反”。

    晔以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魏书十4刘晔传》

    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孟达的主要形象,均是“反复小人”。

    有趣之处,是孟达钻营有道,在魏、蜀、吴3国均预留后路,却最终身首异处。

    如此,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孟达在曹魏的人脉是曹丕、桓阶、夏侯尚;

    在蜀汉的人脉是诸葛亮、李严;

    在东吴的人脉未详孰是,但亦有关通记录。

    讽刺之处,是“钻营1生”的孟达,其“3国人脉”皆因机缘巧合、而化为尘土;

    自己最终也随之灰飞烟灭。

    1魏国的“金汤之固”

    人事可尽,天命无常。

    孟达在曹魏经营的核心人脉有3:

    皇帝曹丕、征南将军夏侯尚(渊哥从子、夏侯玄老爹、曹爽亲姑父)、尚书令桓阶(义士,本书中人物)。

    (1)曹丕

    孟达叛走魏国在延康元年(220年2-7月),于谯县拜谒曹丕。

    彼时“篡汉大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蜀汉核心阶层的1员,孟达的到来,无疑为曹丕“代汉受命”的理论,增加了舆论支持。

    注意:从《孟达与刘备书》可以看出、孟达亦在“参与劝进”的1百2十人之中。

    书见《魏略》,文多不载。

    曹丕喜爱文学,有“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谓。

    而作为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的孟达,亦熟读经史。

    从孟达给刘备、刘封的书信中,便知其才华横溢、诗书满腹。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2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

    孟达自上庸入魏伊始,其文豪之名,便传遍北国。

    以至曹丕在谯县接见时,亲挽其手,谈笑风生。

    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魏略》

    甚至孟达初见魏王,便得到“同乘1车”的破格礼遇,宠待足见1斑。

    (魏王)执达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邪?”遂与同载。--《魏略》

    曹丕合上庸郡、西城郡、房陵郡3郡为“新城郡”(即旧东3郡),使孟达出任“首任新城太守”。

    其人1时间地位显赫,无与伦比。

    (2)夏侯尚

    上庸、房陵、西城3郡,旧时属益州刺史部。

    注意:此3郡此时(建安6年,西历201年)尚无。

    自孟达叛变,3郡被曹丕划入荆州刺史部。

    故孟达受到曹魏荆州方面的节制。

    彼时的荆州都督是征南将军夏侯尚。

    尚是曹丕的“布衣之交”,又娶曹真姊妹,故文帝特爱宠之。

    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王沈《魏书》

    夏侯尚是延康元年的首任4常侍(散骑常侍)之1,之后被授予都督荆、豫的重任。

    曹丕甚至亲笔书写“卿在外、可自行杀人活人”,比肩天子,引动群臣非议。

    (文帝)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魏书十4蒋济传》

    夏侯尚显贵、又是孟达的直属上司,故特为孟达所留意。

    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魏略》

    达擅权术,尤其注意维护与夏侯尚的关系,2人私交甚笃。

    (3)桓阶

    桓阶是曹丕党羽,文帝时任尚书令。

    在曹植夺嫡时,桓阶力挺曹丕,面折廷诤,始终不2。

    其操守甚至引得曹操叹息。

    故文帝践祚,桓阶立刻平步青云。

    阶数陈文帝(即曹丕)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2十2桓阶传》

    孟达在外是新城太守,在内则是散骑常侍。

    从孟达曾出任“安定太守”(在凉州)的履历中,不难看出他的职位曾历经调动;

    而黄初年间(220-226)郡守调动需“返京述职”(见《曹魏名臣奏》),故孟达在洛阳时,也尤其注意同桓阶搞好关系。

    (达)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魏略》

    与夏侯尚相似,桓阶亦与曹魏宗室联姻,其子尚公主。

    (桓)嘉尚升迁亭公主。--《魏书2十2桓阶传》

    曹丕是皇帝,帝国元首;

    桓阶是尚书令,即中枢行政首领(实际上的丞相);

    夏侯尚是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即孟达的直属上司。

    且不用说桓阶、夏侯尚还兼备“皇帝亲信”与“曹氏外戚”的双重身份。

    1言蔽之,孟达的关系网,在文帝朝可谓“密不透风、牢不可破”。

    讽刺之处就在于此。

    桓阶在黄初2年(221)发病,不久即死。

    曹丕闻讯,流涕累日。

    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魏书2十2桓阶传》

    黄初5年(224)夏侯尚因宠爱小妾,冷落正妻(即曹真姊妹)。

    曹丕闻讯大怒,杀尚妾。尚惊吓过度,1病不起,两年后(226)1命呜呼。

    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適室;適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魏书9夏侯尚传》

    尚死同年(226),曹丕亦突发重病,匆匆立了太子,便撒手人寰。

    孟达在魏国苦心经营的3位“保护神”,竟在7年之内先后死去,其人瞬间“惶惶不可终日”。

    这事儿…

    呵呵。

    委实太讽刺了!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