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光阴疾似箭,天高风云淡中


本站公告

    在1片沸反盈天的喧嚣中,与有荣焉的赵旭、赵虎2人,1人手持1轴,将此文宝展开带入堂中。

    赵云、蔡琰着吉服,正含笑与赵氏族中长辈交谈,骤然见到如此1幕,登时错愕不已。

    旋即,这对新婚夫妇便再也挪不开眼睛。

    赵旭笑嘻嘻道。

    “2主君…咳咳,2叔父,此乃少…咳咳,大兄为叔父所备之贺礼,不知可否入得叔父法眼?”

    入不入得赵云法眼…

    此事暂且不提,反正此文宝已经引发堂内不绝之惊叹。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啊这…”

    “此诗深合某等燕赵遗风,甚妙也!”

    “3杯吐然诺,5岳倒为轻!何等豪迈!”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善!甚妙!大丈夫当如是也!”

    “依老夫愚见,此乃阿旻赠阿云之千古佳作也!我常山赵氏卧虎藏龙,必当兴也!”

    堂中这些赵氏耆老,当然不是那些“可惜老夫没文化,1句卧槽行天下”的粗鄙之辈。

    而且,作为生于、长于燕赵故地、常山边郡者,谁人胸中无豪侠之气?

    这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赵云蔡琰2人对视1眼,眸光皆无比璨然。

    堂内赵氏耆老、诸位贵客们在看清作画、题字之人署名后,更是震惊不已。

    常山国国都…也就是相当于1郡郡治之所,并非真定县,而是距真定5十里开外的元氏县,位于常山国南部。

    因此,赵云大婚,贺喜宾客以常山国北部诸县、西邻真定县的中山国毋极县士族豪强为主。

    至于真定县当地,主要是赵氏及与赵氏亲睦的望族。

    这些宾客中,有文化的雅士、甚至在这两国各县任吏员之人,绝对不在少数。

    综上,这些宾客不但熟知如今天下大势,而且对最近中原的政局变幻了然于胸。

    简言之,在岁除那场风波之后,杨彪如今仍愿为赵旻作画,此事说明:

    杨彪仍愿大力支持赵旻。

    换而言之:

    赵旻虽与刘协的关系变得无比恶劣,但其人仍是忠于汉室的保皇党。

    抛开个人动机不谈,单就政治立场而言,赵旻与袁绍大体1致:

    袁绍若真有反意,其人早就选定继承人了!

    遑论袁绍1不郊祀、2不乱穿衣服、3不私造车驾呢。

    当然,不能排除袁绍担心赵旻以此为由、兴兵讨之的心理因素。

    无论如何,从袁绍、赵旻表现出来的立场来看,2者确为忠汉之臣无疑。

    袁绍和赵旻的区别在于…

    好吧,经过刘协疯狂作死之后,如今2者已无区别,皆与刘协关系恶劣无比!

    于是乎,这些人很快便得出这么1个结论:

    袁绍和赵旻这两方…至少1两年内,没有任何理由交战!

    更何况,相比于曹操,赵旻与袁绍之间,本来也没有任何深仇大恨。

    袁绍麾下,赵旻杀过何人?

    答案是1个都没有。

    袁绍地盘,赵旻占过何地?

    同样没有。

    河内、上党2郡,那是曹操侵占,接收曹操1切的赵旻,当然没理由主动还给官渡之战的战败方袁绍。

    苟哥赵旻是个真老6。

    由是,原本心中有些不安的宾客们,在看到这幅文宝后,便想通了1切,并且释然1笑。

    这便是长期在宦海沉浮之人养成的政治嗅觉。

    宾客们顾虑全消,气氛瞬间便热闹不少。

    这场婚礼,绝对不可能再生变。

    是日,宾主尽欢…

    是夜,云哥和蔡琰1夜无眠…

    光阴荏苒…

    春耕早已完毕,甚至禾苗都已有1指来高。

    阳春3月,许都周边生机勃勃,接天田垄无穷碧。

    在黄土夯实的宽阔官道之上,卫府众人出城迎接赵大娘婆媳3人,以及新婚近1月的赵云、蔡琰夫妇。

    随行之人除常山赵家子弟之外,依然还有张郃,以及…

    刘备、关羽、张飞、魏延,以及满脸大胡子的简雍、高大精壮的牵招、孙乾、糜竺兄弟…

    1言蔽之:

    刘备及其人现有全部班底。

    毋庸置疑,羊衜、蔡贞姬夫妇,如今皆留在东郡濮阳县。

    羊衜已接受尚书台任命,成为新任东郡太守;刘备则已向天子讨诏,去荆州出任桂阳太守。

    桂阳郡南接交州苍梧郡,东邻孙策新设的庐陵郡,位于荆州刺史部最南端。

    孙策在去年年中,将豫章郡分为豫章、庐陵2郡。

    豫章靠北、庐陵靠南。

    庐陵郡是后世吉安、赣州1带;桂阳郡则是郴州、永州1带;苍梧是梧州、贺州1带…

    换言之,位于后世4省交界处的桂阳郡,如今同样为交、荆、扬3州交界处,是1处不折不扣的战略要津。

    刘表的意图不言而喻:

    孙策你若敢打老子的江夏,老子就敢派刘备打你的庐陵,你看着办吧!

    来啊!互相伤害啊!

    不得不说,刘表走了1步“妙”棋。

    可惜,刘表还是没吸取张羡的教训!

    刘表敢将刘备放到此地,赵旻不得不佩服其人的勇气!

    荀彧收到刘备的讨诏书后,曾就此事,与赵旻展开了1番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舌战…

    后文自会交待此事详情。

    咱们先来看这极其吊诡的1行人。

    赵大娘1行、卫府1行、袁绍使臣张郃1行,以及刘备1行这4方相互见礼后,刘备先向赵旻提出辞行。

    “从文,备承蒙照顾,今后必竭心尽力,为我皇汉镇守1方!”

    赵旻心知肚明:

    刘备此番远去,以其人及麾下1众猛将之能,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必可闯出1大片基业。

    然则,赵旻实在无暇顾及距许都两千里之外的桂阳、以及更远的交州。

    与其放纵这些郡被以宽济宽的刘表祸祸,还不如将其交给对士族既防且用的刘备更合适。

    刘备至少深受赵旻影响,比刘表体恤民情百倍。

    赵旻抱拳还礼后笑道:“玄德叔父,不妨进城用过午饭、稍事休整再启程。”

    刘备婉拒了赵旻的好意。

    其人压低声音道:“备若进城,无论见与不见吴子卿,恐皆非幸事也。”

    赵旻在心中,对刘备竖起大拇指。

    刘帮主当真了得!

    于是赵旻不再坚持,再次抱拳道:“如此,旻便不留玄德叔父,还望玄德叔父以苍生为念,以汉室为念,勿要倒行逆施,否则休怪旻翻脸无情!”

    刘备哈哈1笑,拈起颌下微须,从容淡定道。

    “从文多虑也!备亦为汉室宗亲,且世受皇汉国恩,焉能不思报国安民乎?告辞!”

    赵旻深深1揖:“旻望玄德叔父牢记今日之言!不负苍生不负国恩!”

    刘备煞有介事地深揖还礼。

    “备须臾不敢或忘也!”

    刘备复又向赵大娘、赵云、董昭、张郃等故友行礼告辞后,方才翻身上马。

    “诸君,请多珍重!后会有期!”

    “老夫人、子龙,从文,请多珍重,某等后会有期!”

    刘备1众臣属,纷纷向众人告辞。

    人群中,红面美须髯的9尺昂藏大汉关羽,在马上抚须笑道。

    “从文,关某欠你之情义,来日如有机会,必相报也。”

    苟哥抱拳行礼:“皆小事耳,叔父大人何必挂怀?”

    苟哥心中在滴血:老子倒是想把你招到麾下,奈何你就喜欢大耳朵,可惜可叹哉!

    目送浩浩荡荡的刘备1行渐行渐远,赵旻突然反应过来。

    且慢!

    刘备就这么走了?

    这…似乎不是刘备的风格啊!

    赵旻可以自信1点,将“似乎”2字去掉。

    因为张飞又疾驰而来。

    赵旻瞬间释然。

    这才对嘛!

    “翼德叔父,旻略备薄礼,为玄德叔父壮行。”

    张飞摩挲着颌下刚须,笑得如颜良1般猥琐。

    “阿旻…”

    这时,卫府队列中的夏侯渊忍无可忍。

    “阿飞!某侄女何在?”

    张飞再也笑不出来。

    所幸其人本就1张黑脸,脸即便再黑些,旁人也看不出来。

    张飞不情不愿地滚鞍下马,向本躲在人群、今站出来的夏侯渊微微躬身。

    【作者题外话】:袁绍和赵旻之间的关系,迥异于其人与曹操。

    在袁绍看来,曹操简直就是个白眼狼。

    初平元年,曹操遭遇兵变险些活不下去之时,是袁绍及时出手援助其人,并将曹操招入自己麾下。

    这些事,在前文袁曹编年史中已提及…

    当然了,这只是袁绍1厢情愿的想法。

    袁绍又哪里是什么好鸟?

    曹操若在袁绍麾下,很难有出头天。

    这1点,从袁绍对曹操的任命便可看出:

    袁绍防曹操如防贼。

    所以,这对相爱相杀的难兄难弟,实则都奸滑似鬼。

    正因此,袁曹2人,都将彼此视为最大敌人,他俩是非打不可。

    稳如老狗的苟哥则截然不同。

    苟哥对袁绍只有恩,却没多大仇。

    而且严格说起来,是袁绍负赵旻,而非赵旻负袁绍。

    再加上袁绍委实找不出合适理由攻赵旻…

    总之,他们之间,至少1两年内肯定打不起来。

    刘备是1定要去荆州的。

    在东郡,刘备被赵旻、袁绍双方同时挤压生存空间,很难猥琐发育。

    东郡是兖州门户,位于东郡黄河对岸的魏郡,则是冀州门户…

    如此情况下,被桎梏于东郡方寸之地的刘帮主,还怎么可能猥琐发育?

    所以,荆州那片广阔天地,才能让刘备大有所为。

    关公绝对是3国第1武将,此事毫无争议。

    虽然云某是云哥的铁粉儿,同时也是张8百、辽哥的粉丝儿。

    那么问题来了,讲完曹叡的悲惨世界后,咱们是先聊聊刘表和刘备呢,还是先了解1下关公?

    唉!

    继续说曹叡吧。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详细考证了1番曹叡的血脉问题。

    云某也犯了小学生的错误,因为在先前,云某曾信誓旦旦称曹叡血脉有问题…

    自己打自己脸,确实疼!

    咱们继续讲甄姬的“善妒”。

    由于这1点,甄姬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儿子。

    甄氏之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习自前夫家族的妒忌、干政风气。

    袁绍家族的女眷以“乱政”、“善妒”闻名。

    绍妻刘氏不仅“追妒亡魂,戮及死人”,还1力唆使袁谭、袁尚兄弟相残,致使宗族湮灭。

    曹丕耳闻目见,对此深恶痛绝。

    刘氏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5人,刘尽杀之。--《典论》

    绍听顺妻(刘氏)意,欲以尚为嗣,又不时决定。身死而2子(袁谭、袁尚)争国,举宗涂地,社稷为墟。--《典论》

    在曹丕撰写的《典论内诫》中,他不遗余力地痛斥妇人妒忌、乱政之祸,甚至得出结论:

    “袁绍虽蔽,亦由恶妇。”

    可见曹丕对袁家女眷成见甚深,乃至视之为“恶妇”。

    甄氏无疑亦在其中,只不过彼时的她因色而宠,深受曹丕迷恋,因此暂时掩盖了双方矛盾。

    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恶妇之为,1至是哉……绍虽蔽乎?亦由恶妇!--《典论》

    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书文昭皇后传》

    1如袁氏诸妇,甄氏亦有“专擅”之行。

    虽然狗贼王沈《魏书》盛赞甄氏心胸宽广,且列举诸多史料以增色添彩…

    呵呵,狗贼说的话能信?

    裴松之早已注意到其中的矛盾记载,遂做出结论:

    “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

    魏史若以(赐死甄氏)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指王沈在《魏书》中杜撰的材料)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裴松之

    可见狗贼王沈自相矛盾,已经明显至极。

    最典型的例证,便是甄氏与曹丕成婚之初便把持后宫,专擅专宠,与《魏书》塑造的温婉形象判若两人。

    刘孝引《魏略》补注《世说新语》亦提到甄后“擅室数岁”。

    按曹叡与诸弟的年龄差异而论,此言非虚。

    至魏黄初元年(220),年近4旬的甄氏已年老色衰,“色衰”即意味着“爱驰”,也意味着“恩绝”。

    因此她虽替曹丕诞育长子(曹叡)、长女(东乡公主),却久不得立为皇后,甚至遭遇冷落,被留置邺县,不得与曹丕相见。

    再者说来,郭女王可不是善茬!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爱驰则恩绝。--《汉书李夫人传》

    文帝即王位,6月,(曹丕)南征(即赴洛阳继位),(甄)后留邺。--《魏书文昭皇后传》

    至此,甄氏身为“袁氏内妇”的另1重隐藏性格随即发作,即干乱政务。

    《文昭皇后传》对甄氏的死因记载十分模糊,仅云其“愈失意,有怨言”。

    实际按照“文帝践阼”的历史背景,以及曹叡“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的处理结果来看…

    甄氏彼时的“怨言”,1定是针对魏朝国本,意在谋取皇后与储君之位。

    (文帝)践阼之后,山阳公奉2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甄)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魏书文昭皇后传》

    从时代背景出发,曹丕既然已经“践祚”,那么理所当然要立皇后、立太子。

    按甄氏的想法,论年资高低、论子嗣长幼,她都应该荣登后位,至于其子曹叡则是储君的不2之选。

    可惜,甄姬低估了郭女王的本事,更不该触碰到曹丕的逆鳞:曹丕最恨妇人干政。

    孝子丕在黄初3年(222)9月,即赐死甄氏之翌年,便下诏怒斥“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

    其人甚至立下祖训:

    “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若有违背者,“天下共诛之”。

    如此言辞,可谓凶厉至极也。

    9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魏书文帝纪》

    从时间背景上看,曹丕此言虽是针对其母卞太后(卞氏彼时回护曹植,令曹丕难堪),但也未尝不是对甄氏故迹的迁怒。

    时(文)帝欲治弟(曹)植之罪,偪于太后,但加贬爵。--《魏书周宣传》

    正缘于此,甄氏赐死之后,曹叡旋即失宠。

    可怜的娃从“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的尊贵待遇,1夜跌落到“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的凄凉境地…

    甚至,这可怜孩子被迫低调行事,不与朝臣往来,直至曹丕“病笃”,才被“立为皇太子”。

    (明)帝与朝士素不接。--《魏晋世语》

    (曹叡)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7年夏5月,(文)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魏书明帝纪》

    毫无疑问,甄氏的妒忌、干政之风,既害了身家性命,也险些连累爱子。

    众所周知,历朝之废储,鲜有善果。

    从某种意义上看,曹叡能够跌跌撞撞地登基,也得益于曹丕的短寿。

    但即使在曹丕短寿的情况下,曹叡的地位也并不稳固。

    因为,曹丕曾1度考虑过立庶子曹礼为嗣,曹叡的处境,凶险1至于斯焉。

    文帝始以(明)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曹礼)为嗣,故久不拜太子。--《魏略》

    甄姬之死的另1原因,即源自她与陈思王曹植的暧昧关系。

    关于此事,咱们下1章详细说1说。

    整理论据、展开论述不易,且近期云某杂事较多,故作者的话篇幅,将较先前略短,请诸君见谅。

    总而言之,曹叡1生不幸,几乎皆源自于甄姬…

    唉!云某不胜唏嘘!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