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下


本站公告

    荀彧俊目骤然1亮。

    聪慧如他,焉能不知,赵旻此番剑舞,必将有佳作问世?

    于是,荀彧深深1揖。

    “如此,彧先行谢过从文!”

    赵旻被荀彧这大礼吓了1跳,其人忙不迭深深1揖还礼,旋即扶起荀彧,口中连声道。

    “大人,这如何使得?小子何德何能,竟使大人为小子折肢?大人折煞小子也!”

    荀彧洒然笑道:“阿旻休要惶恐,彧实乃拜你之佳作也,请!”

    言罢,荀彧回到席上正襟危坐。

    赵旻躬身抱拳后,“呛啷”1声抽出雪亮的长剑,顺势挽出1个极漂亮的剑花。

    旋即,其人手中舞剑,口中以地道至极的真定腔高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赵旻剑舞既飘逸,歌喉又嘹亮,何况其人高歌的,还是李青莲的这首千古名篇…

    是以,1时间,荀彧听着簌簌松涛伴奏,品着豪气冲天的诗歌,赏着俊逸非凡的剑舞,心中只觉说不出的畅快。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随着赵旻歌罢,长剑高高抛起,“呛啷”1声,被赵旻潇洒写意地收入鞘中。

    赵旻手扶剑铗,抚须昂然而立。

    “啪啪啪…”

    荀彧拊掌叫绝。

    堂外,同样响起掌声。

    荀彧微微1惊。

    赵旻则失笑喝道:“阿贲,外间有雨,速请贵客进屋。”

    赵旻话音甫落,房门便被推开。

    赵贲行礼后嘻嘻1笑。

    “少君见谅,非仆不请贵客进屋也。”

    2名荀坊主作揖后,异口同声道:“卫将军勿怪,实乃某等不愿扰卫将军雅兴也。”

    赵旻哈哈1笑,请2荀落座后,复又将小炭炉搬到2荀身前。

    “阿贲,吩咐庖厨备餐,再取温酒釜至此。”

    少顷,两张小几摆好,两方案中同样是热气袅袅的羊肉汤、焦黄酥脆的胡麻饼。

    赵旻在红泥小火炉上温好自家酿的烈酒,向2荀抱拳道。

    “不知2位有何要事?”

    2荀对视1眼后,印刷工坊的荀坊主,便作揖缓缓开口,将今日之事娓娓道来。

    荀彧、赵旻2人,同时目瞪口呆。

    赵旻亲自为2荀倒上温酒,做了个“请”的手势。

    “某等边吃边聊!”

    荀彧咽下1口胡麻饼后,忍不住道:“大兄,2兄,如此说来,从文之文集竟如此受欢迎?”

    竹纸工坊的荀坊主,也就是荀彧口中的2兄,苦笑作揖。

    “令君有所不知,今许都之竹纸,其价已翻3番不止。便连某等荀氏同族,亦哀叹许都纸贵矣!”

    印刷工坊荀坊主补充道。

    “卫将军,令君,据某所知,卫将军之文,几乎皆为传世之佳作、不朽之篇章,如此下去,某恐工坊于短期内,惟可印刷此文集耳。”

    荀彧当机立断:“此乃幸事焉!既如此,某等便不得不扩大产能,3学制之教材,而今同样刻不容缓也。”

    赵旻抚须沉吟片刻后,颔首道:“可!然而今颖川正忙于屯田春耕,故某等仍应以募老、妇为主,决不可募青壮,以免误农事。”

    荀彧对此颔首称善。

    赵旻举杯敬酒。

    “有劳2位坊主,请!”

    1杯温热的“4十度烈酒”下肚,众人均觉浑身暖洋洋。

    荀彧复又问道:“从文,你送子龙之贺礼,便为此诗乎?”

    赵旻笑呵呵抱拳。

    “大人,旻闻家叔父曾单枪匹马痛斥袁本初,故生出灵感写就此《侠客行》,然则旻于丹青1途委实不精…

    故旻请太尉杨公为旻代劳作画,元常先生亲笔作序,旻手书此诗,已遣亲卫携此文宝,1人双马送往旻故里。”

    由弘农名门太尉杨彪作画、颖川名士大书法家钟繇亲笔作序、当代大儒之1大汉卫将军亲笔作诗的文宝,在当世可谓无价之宝。

    何况此诗绝对堪称千古佳作。

    汉末与李唐巅峰时期相似,任侠、重义、崇尚允文允武,区别只在于汉末的道德底线,要远高于李唐。

    因此,李青莲这篇不朽名诗,同样极为符合汉末价值观。

    荀彧竟然有些泛酸。

    不言而喻,这文宝绝无可能仅此1份。

    思及杨彪、钟繇将来很可能要对自己凡尔赛,荀彧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儿。

    甚至原本香喷喷的饭菜、醇厚馥郁的美酒…此时似乎已变得寡淡无味。

    同样是女婿,长文与杨公之女婿相比…唉!

    1言难尽矣!

    赵旻见原本神采飞扬的荀令君,此刻居然意兴阑珊起来,登时明白其故。

    书有《侠客行》的画作,赵旻当然不可能再给荀彧1份。

    杨彪作画、钟繇题字,人老哥俩不稀罕黄白俗物,要1份文宝做酬劳再正常不过。

    所以,赵旻不可能再单独给没出过力的荀彧1份。

    不过此事难不倒苟哥。

    苟哥含笑抱拳。

    “旻今既有幸与大人同赏春雨,便赠大人1首诗如何?”

    原本情绪低落的荀彧,瞬间兴奋起来。

    “从文,莫非方才那首好雨知时节?”

    赵旻颔首后起身,回到大书几前伏案疾书起来,不多时,杜少陵的《春夜喜雨》便被搬运至此。

    赵旻先抄李白,再抄杜甫,不偏不倚,公平合理。

    当然了,此诗最后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被赵旻改为许都城,懒到连平仄都不变动,赵旻这文抄公也是绝了!

    此诗题目,也被苟哥改为《与荀令君同赏春雨共喜之》。

    于是乎,荀彧的大名,便将随着此诗歌的传唱,而名留千古永不朽。

    这就好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等诗篇。

    后世人读到此诗时,第1件事1定是要弄清楚,杜少府何人?汪伦何人?

    荀令君同理。

    好吧,这种行为,在后世通常被称为“蹭热点”。

    而且是热度持续数千年的热点。

    因此,荀彧顿感满意。

    饭菜的香味、美酒的醇厚,似乎瞬间便恢复如初。

    赵旻正色道:“2位坊主,无论如何,纸价、书价皆不可虚抬,若竹不足,旻自会想方设法寻来。某等即便蚀本,亦在所不惜。

    教书育人、载道之文,皆需纸张、书册,万不可因此而使少年郎读不起书,以至于不能启蒙。

    也罢,而今2位既已谈妥订单,便暂且如此。然无论3学制之教材,亦或开蒙读物,皆不可涨价也。”

    2荀应是后,匆匆吃过饭,便告辞离去。

    荀彧珍而重之地收起诗作,准备明日寻杨彪、钟繇作画、题字,再与此诗装裱至1起。

    反正,恬淡谦冲的荀令君,决不是在向他们炫耀。

    赵旻取来蓑衣,亲自护送荀彧离去后,回到自家香喷喷、热乎乎的被窝中。

    是夜,小楼1夜听春雨…

    翌日清晨,常山国真定县。

    常山赵氏位于滹沱河阳的老宅中,此刻热闹非凡。

    去年随赵大娘搬至陈留的族亲,早在去年年底时,便已返回老宅。

    彼时,袁绍的族亲同样也返回了袁氏汝南故里。

    是以,在赵云与蔡琰大喜的当日,整个真定县、半个毋极县都被惊动了。

    灿烂朝阳下,滹沱河千里碧波,处处传渔歌。

    赵氏祖宅则鼓瑟吹笙,笑语不绝。

    赵大娘笑得合不拢嘴,拉着昔日老姐妹的手有说有笑。

    尤其当赵大娘见到已有年余未见的长女赵晨、3个小外孙时,其人更是激动到无以复加。

    “阿晨,今在甄家如何?”

    赵晨今年已过3旬,相貌与其胞弟赵旻略有些相似,颇有几分姿色。

    其人将自己3个熊孩子交给甄家仆客后,便与夫婿甄虔上前行礼。

    “妾拜见阿母!阿母放心,甄家对妾极好。”

    “小婿拜见大人!向大人问安!”

    赵大娘笑吟吟地扶起女儿、女婿。

    “阿虔,甄家今又如何?”

    同样颇有些俊秀、年近4旬的甄虔含笑抱拳。

    “回大人,因虔从妹之故,甄家而今1切安好。虔有1事相告。”

    【作者题外话】:我个人非常喜欢《侠客行》这首诗。

    仗义每多屠狗辈,说的就是朱亥、典韦这等市井侠客。

    魏圉大概是因为龙阳之好的缘故,所以1点儿也不像个爷们儿。

    其人也不想想,秦昭襄王赢稷若真灭了赵国,下1个目标,1定是与赵国隔着漳河的魏国。

    邺城是魏国的,与邯郸之间不就隔着漳河?

    魏圉这个猥琐至极的家伙,比魏无忌差远了!

    咳咳,扯远了。

    突然很想吃小时候那种用煤烤的缸炉烧饼…

    煤气烤的,没有煤那种特殊的焦香。

    小时候的味道啊…

    这1章多多少少有些水文…

    诸君请见谅。

    只写争霸、权谋,不写日常,云某总觉得差点儿意思。

    律诗既讲究韵,又讲究律。

    所谓律,便是平仄。

    其中平有阴平,还有阳平,律诗对此要求极严格。

    所以,本朝太祖喜欢作7律,确实了不起。

    云某更喜欢写意1些的词,虽然填词也有各词牌对应的韵律要求,但毕竟不如律诗严谨。

    律诗实在是太严谨了!

    既然说到了甄家,咱们来聊1聊甄姬甄夫人。

    甄夫人为人、骄狂善妒;

    其人与其夫、其公婆均不睦。

    而甄氏“因妒失宠”后,则将满腔愤懑灌输给其子曹叡,导致曹叡亦仇视其父。

    经考证,甄夫人是曹叡生母,曹叡生父是曹丕无疑。

    曹丕之所以不喜曹叡,完全是因为甄姬。

    甄姬初时,以美貌获宠于魏文。

    甄氏绝色,倾动河北,经后世家杜撰演绎,甚至变成“3曹反目”的导火索。

    其实文昭皇后本传,区区2百8十字,不值1提。

    注意:甄夫人死后明帝追尊舅父的记载,与其生平已无关,故未算在内。

    甄夫人因罪获诛,本不能列入史书,但因其子曹叡承祚,故得哀荣。

    仔细《3国志》及相关材料,可知甄夫人之实际形象,与史书所载差别甚巨;几乎是云泥之别,黑白之辨。

    原因很简单:作者是以秽史著称的狗贼王沈!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甄夫人有倾国之容。

    其人以此得入袁府,为绍中子袁熙之妾。

    在此要特别强调:

    甄夫人在袁绍幕府女眷中,地位并不高。

    袁熙不受宠爱,在3子中不过平凡庸才。

    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典略》

    甄夫人以美色侍袁熙,不过是豫州汝南出身的袁绍,联姻河北豪强、镇抚地方的手段。

    甄夫人出身冀州中山国毋极县。

    按陈《书》所载:“家世2千石”。但这其实是明帝登基后的“回护之词”。

    注意:中山毋极,后改名无极,便是河北石家庄无极县,真定县隔壁。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世吏2千石。父逸,上蔡令。--《魏书5后妃传》

    其父甄逸甄大隐(刘备同窗),官止“上蔡令”,千石县令。

    其人与刘备祖父刘雄出任“范县令”并无差异。

    可知甄夫人祖上虽显赫,至其父辈,却已中衰,所谓的“家世2千石”不过是自抬身份的春秋笔法,秽史而已。

    注意:东汉两千石,是太守代称。

    甄氏的破落豪族出身,还可从“稀薄的家族人丁”中得到侧证。

    明帝登基后,重用甄氏外家,连甄夫人从兄弟辈儿都得到封爵,搜罗再3,也不过寥寥数人。

    导致明帝不得不从郭皇后(明元皇后,非文德皇后)子侄中、选取聪明伶俐者(郭德),改宗甄氏。

    (明帝)以夫人郭氏从弟德为之后,承甄氏姓,封德为平原侯,袭公主爵。--《魏书5后妃传》

    注意:袭公主爵,即令甄德(郭德)继承明帝爱女曹淑的食邑。

    甄氏家族,人丁之败落可见1斑。

    而且甄夫人也不是袁熙之妻。

    这1点从“纳”字便1目了然。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魏书5后妃传》

    注意:同书武宣卞太后,倡门出身,记载亦为“魏武纳后为妾”。

    明媒正娶者会记为“迎”、“取(娶)”,绝不会记为“纳”。

    大小乔同理。

    纳和“收房”差不多1个意思,是相当轻蔑的书法。

    汝南袁氏4世5公,天下豪门;

    甄氏这种地方破落豪强,本来给袁氏做妾的资格都没有,只不过甄夫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震动河北,才得以“偏房小妾”侍奉袁熙的机会。

    熙出镇幽州,甄氏也未有生育记录,可知其在袁府并不得宠。

    袁熙不知道怜香惜玉,曹氏父子却是色中饿鬼。

    建安9年(204),曹军破邺城。

    曹操、曹丕父子争相涌入袁绍女眷居所,欲**甄氏。

    此即所谓“袁氏妇子多见侵略”。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后汉书卷7十-孔融传》

    曹丕仗剑而入,袁绍妻刘氏与甄夫人抱头痛哭,曹丕喝令“新妇举头”,见其貌而悦之;刘氏大喜“今不死矣”。甄氏则当即遭到曹丕的奸污。

    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魏略》

    曹操闻讯,拍着大腿痛惜“今年破贼、正为奴”。

    可知其亦有霸占甄氏的淫念。

    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5官中郎将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

    甄氏本非袁熙正妻,以破落豪族出身和2婚身份,自然更不可能在曹府得到尊贵地位,亦为妾。

    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魏书5后妃传》

    美色,这是甄夫人青年时代的标签,也是其人1生荣耀和悲剧的根源。

    再来看:甄氏有宠,擅室数岁。

    甄夫人年长于丕,比夫君大4岁。

    建安9年(204)文帝纳甄氏时、年仅十7。

    甄夫人的少妇气质令少年曹丕心驰神往。

    《世说》注解记载,甄夫人“擅室数岁”。

    (甄后)擅室数岁。--《3国志集解》引自《世说》注解

    这毫无疑问是专擅后宫,逼着曹丕只准“和自己1个人要好”。

    以陈《书》所载、甄后“有宠”,连生1子1女的记载看,此言非虚。

    (甄后)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书5后妃传》

    曹丕子嗣不多,且夭折者不少;

    而甄夫人子曹叡年齿远长诸子,可知曹丕与甄氏确实有过1段如胶似漆的岁月。

    但孝子丕本好色之徒,在其父死后甚至敢召铜雀台的才人侍婢、来“服侍”自己,因此受其母卞氏叱骂。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卞太后)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世说新语》

    由此可见,曹丕贪色,非坐怀不乱之人。甄氏妒忌专擅,实际是刻意为之。

    关于甄氏善妒,尚有孔融之辞可为佐证。

    曹公攻屠邺县,袁氏妇女多遭奸污(曹孟德果然缺大德)。

    而孔融竟直呼甄夫人为“妲己”。

    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魏氏春秋》

    妲己是亡国妖妇,以淫邪魅上、骄悍妒忌著称。

    历来史家,均把孔融的胡言,作为“伏膺儒教”的世家门阀,与“高尚刑名”的庶族地主间的对抗。

    实际孔融学富5车,绝无引喻失义之嫌;

    他将甄夫人比作妲己,可知其专擅骄妒,声名在外。

    再此不得不提到狗贼王沈版《魏书》。

    狗贼《魏书》与鱼豢《魏略》,是陈寿撰《3国志》魏志部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裴松之作注的重要参考。

    但王沈狗贼本无耻之徒,党附司马氏,出卖旧主,致高贵乡公惨死。

    其修史回护甚多,对曹魏政权的敏感事件,几乎是1以贯之地胡说8道。

    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4十4卷。多为时讳,殊非实录。--《史通正史篇》

    1言蔽之,王沈狗贼的《魏书》,是出了名的秽史。

    王氏《魏书》在《文昭皇后传》下被裴松之大量引注,但裴松之写着写着,竟然自己都忍不住大骂起来:

    “王沈这厮,吹牛没边儿,我看有关甄夫人的记载,全是假的!陈寿把这些秽史删掉,干得漂亮!”

    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裴松之

    良有以也,可以视为倒装句,翻译顺序为以有良也,也就是:干得漂亮!

    或者也可以按照良有以也翻译,意思是:确实是有其原因的。

    云某觉得,还是应该翻译为干得漂亮!

    言归正传。

    狗贼《书》所载,甄夫人入府后,每天劝曹丕多多纳妾、开枝散叶,还导致曹丕的原配任氏、因妒忌被遣返归家。

    后常劝帝,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于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王沈《魏书》

    实际甄夫人自己不过1陪床媵妾、以色悦人的偏房而已,她有何资格摆出“主母”姿态?

    观甄夫人之死,只因曹丕纳妾,便口出恶语,哪是心胸豁达之人?

    甄夫人初入幕府,便有“擅室”之讥,甚至被孔融比作“妲己”,又哪来什么“劝夫君广布子嗣、开枝散叶”的觉悟和念头?

    所以,呵呵。

    以此观之,陈寿所谓的甄夫人在灾年劝宗族散布财物、赈济乡里(所谓怀璧其罪),恐怕也是沿袭王沈《魏书》的旧误。

    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白母曰:“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魏书5后妃传》

    甄氏以善妒闻名,善妒者又何肯将家财散于乡邻?

    甄夫人彼时年幼,且为女子,德薄力弱、人微言轻,又何来如此见识!

    可知,《文昭甄皇后传》中的溢美之词,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胡说8道,皆为秽史。

    甄夫人以少妇魅力、诱惑控制曹丕;

    此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魅惑景帝,实际同出1脉。

    注意:王皇后段位更高,竟以生育过的少妇身份、正位中宫,简直匪夷所思。

    有道是:以貌悦人者,色衰而爱弛。

    甄夫人年长于丕,容貌和肉体迅速衰老。之后其人便被喜新厌旧的孝子丕弃若敝履,独守空闺。

    真相不能扒…太丑陋了!

    下1章,咱们聊聊甄姬对她儿子曹叡的影响。

    此案例证明,娘若失德,确实能毁掉1个孩子1辈子,唉!

    可怜的曹叡!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