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诡谲难揣度,豪壮终得获1


本站公告

    杨彪话音甫落,杨修便匆匆行至门外,向杨彪稽首行礼。

    “拜见大人!”

    杨彪失笑:“德祖何故行如此大礼?快快起来!”

    稽首礼是这时代规格最高的礼节,赵旻见刘协时,也不过跪倒行顿首礼而已。

    赵旻只有在惹怒老娘时,才会行稽首礼。

    杨修站起身后,复又深深1揖。

    “儿与伯宁兄长1路同行后,方知大人1片苦心,儿不孝,请大人恕罪!”

    杨修聪明是极聪明,但喜欢抖机灵。

    他若跟随刘备,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可惜,他跟随的是曹操。

    先前在华阴城时,杨彪便常常因此而忧虑。

    看来,在宠哥言传身教之下,杨修进步许多。

    杨彪老怀大慰。

    赵旻站起身,向杨修深深1揖。

    “大兄放心,但使旻1息尚存,必竭力保大兄周全。”

    杨修是赵旻小老婆杨樱月义兄,在这道德底线极高的时代,是赵旻妥妥的大舅哥。

    所以,赵旻如此会来事儿,很难不让人喜欢。

    杨彪老怀更慰。

    于是,城府1向深如渊海的老头儿笑得极为开怀。

    “甚善!阿修,阿旻,坐!”

    老头儿捋须笑道:“阿旻,你返京已有两日,却迟迟不见诸侯使臣,莫非…”

    赵旻笑着抱拳:“大人明鉴!旻欲召张公祺、韩文约及马寿成3方使臣对质,以求1劳永逸焉。”

    杨彪父子2人同时动容。

    杨修作揖。

    “从文之意为…?”

    杨彪挥挥袍袖:“阿修,休要多问!此事由阿旻自决便是。”

    赵旻笑道:“大人,大兄,而今河东既安,袁本初、黑山贼张燕亦为文远所震慑,故而旻欲挟此威以定陇右。陇右若定,则汉中唾手可得也。

    然则,此事终非数日乃至数月之功,是以,旻欲先行试探1番。”

    杨彪眼中精芒闪烁,捋须而言。

    “阿旻明年欲赴凉州?”

    赵旻颔首。

    杨彪也颔首:“老夫知之!许都决不可生乱也!”

    赵旻抱拳,言辞极为恳切。

    “大人,袁本初必不甘心,是故其人必将造伪证以生事端。

    而今许都乃至颖川,不满天子所为者甚众,旻深恐若袁本初以重利相诱之下,或将有所得焉。”

    刘协虽1心想阴赵旻,赵旻却仍处处为刘协考虑。孰是孰非,显而易见。

    赵旻为熊孩子刘协,可谓操碎了心。

    刘协却偏偏看不穿,其人与赵旻实是1根绳上的蚂蚱。

    袁绍若造出刘协非汉灵帝血脉的伪证…

    可想而知,其人必将裹挟天下野心家,发动极为猛烈的攻势。

    本已初现和平曙光的天下,亦将永无宁日。本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汉室…

    遑论如今袁绍已派出辛评兄弟赶往颖川郡。

    综上,赵旻绝非危言耸听。

    杨彪呵呵1笑。

    “阿旻不必如此悲观,元常、文若、公达、长文、伯然等颖川士人,决不会任由袁本初4意妄为。

    阿旻,今晚你便将此隐忧告知诸公,我等亦可早做应对。此外,阿旻是否邀宗正赴宴?”

    赵旻抱拳:“大人放心,宗正今晚必至。”

    他心中哀叹:那个糟老头子手里握着老子罪证,他怎么可能不来?

    可怜赵旻还不知,伏完这只老狐狸,已经搞定了刘艾那另外1只老狐狸。

    而且…也压根儿轮不到赵旻镇压伏雅。

    伏完虽不显山不露水,但其人确实有1套。

    伏梦学到了伏老头儿的精髓。

    确认刘艾今晚必至,杨彪心中大定。

    “阿旻勿忧,但凡宗正证据确凿,袁本初便不足为惧!”

    赵旻突然惊出1身冷汗。

    他陡然起身作揖。

    “大人,旻须即刻赴宗正府上,将证据誊录1遍。”

    杨彪颔首:“理应如此!阿旻速去速回!”

    宗正府书房内,刘艾正捧着1卷简册,眯起眼仔细品读,骤然听仆客于门外道。

    “主君,卫将军来访。”

    刘艾猛地打了个激灵,险些将手中简册甩飞。

    其人稳了稳心神,当即道:“速请卫将军进府,老夫即刻出迎!”

    刘艾小心翼翼地将简册收好,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摆出1副笑脸,迎上匆匆而来的赵旻。

    “主公请恕老夫有失远迎之罪!”

    赵旻同样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同样摆出1副灿烂笑脸,向刘艾抱拳。

    “岂敢岂敢!刘公乃长者,又为天子皇叔,于情于理,皆应旻来见刘公方是。”

    于是乎,这1老1少两个各怀鬼胎的腹黑男,堆着满脸看似真诚、实则极假的笑容,联袂走进刘艾的书房。

    赵旻下令亲卫把守门户后,刘艾便自发关紧门窗。

    2人默默盘算着,自己应如何开口,于是…书房内的气氛,因2人的沉默而变得有些诡谲。

    同样老奸巨猾…啊呸!思虑周全的2人,同时笑着行礼。

    赵旻将自己的隐忧告知刘艾。当然,他说的是担心颖川士人无节操无下限。

    刘艾并非颖川人。

    得知赵旻来意后,刘艾心中长出了1口气。

    其人笑得自然许多。

    “主公勿忧,天子确为天子血脉,且佐证良多,袁本初无法作伪!”

    1言及此,刚刚造完假的刘艾有些心虚。

    他起身行至书柜、书架旁,1个不小心,却将刚刚造完假的简册碰了下来。

    赵旻眼疾手快,1把抓住后顺势展开。

    刘艾1颗心“扑通扑通”狂跳,却装作不以为意道。

    “主公,此为老夫整理之帝、后起居记录,老夫而今兼任侍中,皇后又已有孕,故而老夫需慎之又慎。”

    所谓侍中,自汉武帝之后,魏晋之前,就是白天给皇帝当顾问、晚上给皇帝端尿盆,可出入禁中…所以,非天子心腹,不可能任此重职。

    赵旻眯起眼读了起来。

    刘艾1边匆匆翻寻自己誊录之宫闱昔年典籍,1边偷瞄着赵旻的反应。

    只见赵旻嘿嘿1乐。

    刘艾心瞬间揪了起来。

    “刘公,天子酒量竟如此差?”

    刘艾松了口气,同时加快了翻寻速度。

    刘艾笑道:“天子不善饮酒,却偏喜饮酒,皇后曾因此事规劝天子多次。”

    说话间,刘艾取出几卷简册呈于赵旻。

    “主公,此乃董太后之相关记载。”

    董太后,就是汉灵帝刘宏的亲娘,其人亲自抚养刘协长大。

    赵旻放下那卷简册,展开董太后的记载读了起来。

    刘艾不动声色地收起赵旻放下的简册,心道:甚险也!

    随即,刘艾又取出汉灵帝刘宏、故宗正刘焉及刘虞、董卓老贼、故司徒王允、前侍中钟繇等众人的记录。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简册,赵旻愕然。

    刘艾笑着作揖。

    “主公,诸公之记录皆在此处。先帝临幸王美人、王美人孕、生天子之时、地记录皆存,且诸公记录皆1致,铁证如山,不容袁本初造伪证焉。”

    赵旻登时放下心来。

    东汉妃嫔贵人,由高到低仅有4等,分别为贵人、美人、宫人及采女。

    刘协生母王美人,便是美人;何进的妹子何皇后最初也是美人。

    皇后当然只有1人。

    东汉是1夫1妻制,汉光武帝刘秀曾立下严令,限制了列侯、3公9卿及刺史、太守的纳妾数量。

    值此乱世,这限令已形同虚设。

    曹操虽仅有卞夫人1位正妻,妾却有1大堆…其中不少还都是人妇。

    历史上,孝子丕因玩铜雀台中曹操留下的宫人们,还曾被老娘卞夫人痛骂过。

    这爷俩…1言难尽矣。

    言归正传。

    赵旻见此,当即下令。

    “来人!将典籍妥善运至太尉府,不得有失!否则军法处置!”

    这些简册,关系到大汉国祚和天下百姓,当然不容有失。

    而就在此时,刘艾那仆客又道。

    “主君,光禄勋来访。”

    刘艾和赵旻,心中同时“咯噔”1下。

    【作者题外话】:本书中,自董卓废刘辨立刘协至今,凡十1年也。

    所以,别说刘协就是刘宏亲儿子,就算不是,也足够董卓、李儒、贾诩、王允、刘焉、刘艾、钟繇……等等等等人造出许多证据来证明其人是!

    所以,袁绍是在做无用功。

    心里有鬼的3人组…后文自会11揭晓。

    别说东汉,纵观我神州历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1夫1妻制。

    当然,许多时候……多妾。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说1下张飞的战绩。

    当阳之战(208)中,张飞的具体战绩首次得到记录。

    此役,刘备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刘备的两个女儿做了俘虏,刘禅也险些死于非命。

    张飞在此役的相关记载是“据水断桥,瞋目横矛”,于是“敌无敢近者”。

    (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蜀书张飞传》

    彼时张飞带了多少人呢?2十骑。张飞对面有多少人呢?5千骑。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张)飞将2十骑拒后。--《蜀书张飞传》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5千急追之,1日1夜行3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蜀书先主传》

    更为要紧的是,对面的5千骑,还是曹魏中军精锐“虎豹骑”。虎豹骑的战绩极为耀眼。破袁谭、斩蹋顿、长驱塞北、远渡江淮,虎豹骑均为主力。

    (曹)纯麾下骑斩(袁)谭首。及北征3郡,(曹)纯部骑获单于蹋顿……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2女辎重。--《魏书曹仁传-附传》

    同时按王沈《魏书》记载,虎豹骑的兵员,1般是从“百人将”中选拔。

    因此这5千骑兵,按照当时的观念,个个都是“以1当百”的勇士。

    (曹)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王沈《魏书》

    换言之,张飞以1己之力,便震慑住对面5千名“百人将”(本书中屯长,又叫屯将,秩百石)级别的勇士,更不用说这5千骑士的领队,还是名将曹纯。

    当年(207)面对辽西乌丸的突袭,曹军皆惊(见《武帝纪》),曹纯却毫无惧色,还督率张辽斩杀单于蹋顿,可知也是1等1的猛将。

    但他此刻(208)面对张飞,竟然“无敢近”,最终坐视刘备逃遁。

    斩杀刘备,便可建立不世勋业,曹纯对此不可能不了解。

    因为自刘备叛走徐州之后(199),便与曹操反目成仇,势同水火,直到曹叡继位(226),其人依然对刘备叛乱耿耿于怀。

    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王沈《魏书》

    刘备天下枭雄,与(曹)操有隙。--《吴书鲁肃传》

    (明)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刘备背恩,自窜巴蜀。”--《魏略》

    张飞虽然占有“据水断桥”的地形优势,但麾下仅有2十骑,如果曹纯率军强渡,张飞根本不可能拦得住。

    但张飞硬是凭借自身的气场与威名,将5千虎豹骑阻击于当阳桥下,这不能不视作军事史上的神迹。

    曹纯百战名将,见惯了风浪。如果张飞没有硬桥硬马的战绩作支撑,根本不可能唬住对方。

    (曹)纯以选为(虎豹骑)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王沈《魏书》

    考虑到建安4年(199)张飞曾跟随刘备短暂地仕于曹营,并接受“中郎将”的职位;

    那么有理由相信,在此期间曹纯对张飞很可能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1时胆怯,酿成遗恨。

    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张)飞为中郎将。--《蜀书张飞传》

    张飞战绩如此彪炳,那么其人的战术价值有多大呢?

    赤壁之战翌年(209),孙刘联军讨伐江陵,欲彻底清扫曹魏在江南地区的据点。

    彼时的江陵守将,是名将曹仁,即曹纯的同母兄。

    曹仁胆略超人,被《傅子》称作“贲、育弗加”。孟贲、夏育均是先秦著名勇士,曹仁的强悍可见1斑。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傅子》

    彼时(209)的孙刘双方发生了有趣的1幕,这也是论证张飞价值的重要依据。

    刘备当时对周瑜说:“你借两千人给我,我把张飞和1千人借给你,共击曹仁。”

    (刘)备谓(周)瑜云:“(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2千人追我……”(周)瑜以2千人益之。--《吴录》

    显而易见,在此次军事借调中,张飞加上1千兵士,其价值等同于两千兵士。

    机械地换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张飞1人,作用约等于1千士卒。

    照此论之,张飞即使不是“万人敌”,也至少是“千人敌”。

    这里要说明1点,无论是“千人敌”还是“万人敌”,都不代表张飞真的能够1骑当千,而是隐喻他在战场上的影响力。

    举例而论,吕布曾协助袁绍讨伐黑山张燕。

    张燕有“精兵万余,骑千匹”,吕布却能与亲随骑将,连续蹂践张燕的阵线,并因此改变战争走势。

    (袁)绍与(吕)布击张燕于常山。(张)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吕布)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遂破燕军。--《魏书吕布传》

    吕布虽无法凭1己之力剿灭张燕的万余精兵;

    但吕布1人的军事价值,却等同于黑山军的万人。张飞的情况亦是如此。

    大概是周瑜在借调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儿,于是得寸进尺,打算把关、张收为己用。

    在周瑜的战略构想中,要先把刘备软禁在吴郡“娱其耳目”,之后再把关、张“各置1方”,最后由周瑜自己率领关、张,征战天下。

    愚(指周瑜)谓大计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2人(指关羽、张飞),各置1方,使如(周)瑜者得挟(关、张)与攻战,大事可定也。--《吴书周瑜传》

    孙权当然知道刘备是个威胁,但他同时也担心周瑜尾大不掉,因此权衡再3,拒绝了周瑜的提议。

    由于周瑜在翌年(210)便因病死去,因此“统率关张”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不过从周瑜的上疏中,却可以清楚看到,他通过军事合作,切身感受到了张飞在战场上的巨大价值。

    虽然张飞在江陵之战中的具体功绩史书无载,但按周瑜称他为“万人敌”的记载看,其雄壮威猛不言而喻。

    从董昭、程昱的“万人敌”评价,可以看出最晚在建安4年(199),张飞便已跻身顶级名将之列。

    张飞的谥号是“桓”,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辟土兼国曰桓,即开疆拓境之意。

    追谥(张)飞曰桓侯。--《蜀书张飞传》

    不难看出“桓”主要指张飞入蜀后的功绩(义释严颜、大破张郃),但对张飞的早期特质,却无法精确描述。

    “桓”字含义与“威”相似(以刑服远曰威),有趣的是,马超是谥号是“威”。

    可知在蜀汉统治集团看来,张飞与马超无疑有相似的个人特质。

    这1点前文已经详细论述,兹不赘引。

    追谥(马)超曰威侯。--《蜀书马超传》

    马超早年被称作“健”,即强而有力。马超也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他在讨伐郭援时(202)死战不退,流矢中足,“以囊囊之”,继续鏖战。

    (马)腾子(马)超,亦号为健。--《魏略》

    (马)超后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郭援,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破斩(郭)援首。--《典略》

    照此推论,张飞的早年军事生涯中应该也不乏类似行为。

    虽然具体记载散佚,但遐想空间却极大。

    张飞之勇,雄于当时,称于后世。

    直到东晋时代他还被视作勇士的代名词。

    比如《晋书》记载,刘遐“弓马娴熟,摧锋陷阵”,因此“时论比之为张飞”。

    (刘遐)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刘)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晋书刘遐》

    刘遐是冀州广平人,可知关、张在两晋时代仍被视作河朔武人的代表,能与关张媲美,不啻为1种巨大的精神荣誉。

    可见张飞之勇,万人之敌。

    借用杨戏的赞语,便是“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

    张飞赳赳雄气,跃然纸上。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