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全动员,急备战


本站公告

    >

    孙策的偏帐内。

    孙策见小老弟赵旻有些失魂落魄,心知自己将这小子刺激得不轻。

    同时…

    其人心中竟微觉有些痛快。

    哦,原来你非神人,亦为凡人焉!

    于是乎,孙策哈哈1笑:“旻弟关心则乱,陈元龙允文允武,且屡次败我与权弟…咳咳…

    总之陈元龙可堪大用也,加之臧宣高有勇有谋,兵多粮足,旻弟得此2人之助,又有何忧?”

    陈登对孙策1胜1平,在赵旻相助下又胜了1次孙权;

    臧霸曾先后让曹操、程昱、吕布、袁绍头痛不已,赵旻得此2人之助,理论上不必担忧,但是…

    赵旻放下酒盏,深深1叹。

    读者身

    “兄长,弟唯恐赶之不及焉!”

    明日荀彧便要派遣李典和朱灵赴官渡,决战1触即发。

    许都距官渡不足两百里,而江都渡口至东郡濮阳城,若行水路,则有1千3百余里。

    所以,继续套用名嘴那句经典之言:留给赵旻的时间不多了。

    为此,赵旻连提前4百年修通大运河的心都有了。

    毕竟此时神州大地未遭受5胡乱华,各条河道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赵旻只需在中渎水、黄沟这两大运河河床基础之上,进行拓宽、加深和适当改道即可。

    咳咳…言归正传。

    据赵旻方才发呆时推断,最多5日,曹操便要发动决战。

    然后,两3日之内,曹操和袁绍便可决出胜负。

    *&,

    看官们莫忘了,济水至濮阳之间,还有近2百里6路。陈登和臧霸均以步卒为主。

    所以赵旻大概率赶不及。

    孙策做为宿将,当然也很快想通了此节。

    于是其人收起戏谑之色。

    “旻弟勿忧,我等但尽人事即可!旻弟若不放心,可遣斥候火速向陈留发令。

    子敬兄曾领过兵,董公仁又坐镇东郡,子敬点齐1万兵马,7日内便可抵达濮阳。其2人若出奇兵,当可拖延数日。”

    赵旻颔首:“兄长,我已想到此节,此外,程公可率两千步卒自鄄城往援;元常先生亦可凑3千步卒,自弘农东进官渡。”

    赵旻方才便是为此发呆:

    既然你曹老板要与袁老板玉石俱焚,我小赵总焉能不奉陪?

    来啊,互相伤害啊!

    pp,-

    可借此良机重创袁本初,老子何乐而不为?

    谁让你袁老板想做汉贼!

    反正官渡1带如今已成白地,再多派1两万兵马过去也无所谓了。

    若老子侥幸获胜,正好可以让大军协助老百姓垦荒种…庄稼自然来不及种,大面积种1种葵菜这种东汉版大白菜也是极好的。

    受老农臧霸、曾任典农校尉的陈登影响,赵旻也有向农业专家转化的趋势。

    孙策闻言拊掌而笑:“便如此!旻弟,今晚你便于此安歇,我回府向家母禀报。”

    赵旻习惯性腹诽:向你老娘禀报?你是想享受大乔的温柔吧?

    赵旻腹诽归腹诽,但还是为孙策安排了1队亲卫骑兵。

    我们的孙大将军虽然守着军营,但他就是不带亲兵。

    赵旻仍是习惯性吐槽:“兄长亲兵何在?”

    读者身

    赵旻深深怀疑,孙策已经解散了他那1部亲兵。

    孙策随口道:“阿权被禁足,阿贲担心阿权郁郁寡欢,便与阿权作伴。而今因迁治所而时局纷乱,我担心他们2人安危,便派1部亲兵护卫。”

    赵旻已经无力吐槽。

    派1千多骑兵护卫俩公子哥儿?您可真是亲哥!

    而且您既知时局纷乱,为何自己还1如既往轻骑简从?

    赵旻担心自己心脏承压能力不足。

    于是他索性叮嘱自己那亲兵队长,在自己迎娶孙尚香之前的这段时间,他们这1队骑兵务必与孙策形影不离。

    这队亲卫骑兵,是跟随赵旻多年的冀州旧部,人人皆着皮甲,且武艺没得说。

    除非许贡那3个门客有关公、张飞那般武艺,或者王越、史阿那种剑术,否则这队亲兵结起阵势后,绝对可护卫孙策到援兵赶至。

    在辕门送走孙策后,赵旻拉住周瑜,再3向其人强调:尽快给孙策加派亲卫。

    小<说

    周瑜赔着笑唯唯称是。

    赵旻以手抚额,匆匆返回孙策的偏帐中。

    他取出简牍,伏案疾书后打结钤盖封泥,就着油灯烘干。

    孙策虽然战略眼光1般,但做为名将,他对战场的局势分析说得极为准确。

    袁、曹2人的决战,又何尝不是他赵旻的决战?

    既然如今是决战,那便应该孤注1掷,拼出个大好未来!

    或许,荀彧便是想借此1战,为大汉奠定和平之基。

    至于孙策…

    赵旻已经打定主意,十年之中,不与孙策为敌。

    因为袁绍雄据河北,绝非1战便可定之。

    身

    当然,1切的前提,还是要先打赢眼前这1战。

    匆匆写就几份军令后,赵旻唤来自己的亲兵屯将,再3嘱托后,令其人翌日1早便遣斥候携这些军令至陈留。

    安排妥当送军令之事,赵旻忍不住自袖中取出1块素帛,依照自己对官渡战场的实地勘察,以及颜良提供的情报,赵旻画出1张军阵图。

    将各部主将、其人麾下大致兵力填上之后,赵旻登时愕然。

    由于赵旻对官渡战场的干涉与谋划,袁绍西路,也就是原武至延津这1路稳如泰山。

    所以…

    袁绍军粮,居然堆放于延津与白马城之正中,阳武城北3十里处。

    然后…赵旻又想到了1个关键问题。

    历史上,袁绍押运粮草的临时驻营地乌巢被烧,是在十月,而今刚入7月!

    “嘶…!”

    赵旻狠狠倒吸1口凉气。

    他骤然想到了另外1种可能。

    于是他苦笑着喃喃道:“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赵旻摇了摇头,在军阵图上勾勾画画良久后,终于将曹操可能实施的几种计谋、袁绍可能做出的1系列对策全部盘算清楚。

    曹操余粮已不足以支撑其人打到十月,而且纸终究包不住火,若其人麾下谋臣、武将得知己方仅余颖川1郡之地…

    不用袁绍动手,1定会有人主动将曹操的首级,送到袁绍面前。

    所以曹操才会行此险计,以期败中求胜。

    当然,以目前屯驻许都的李典、朱灵两万大军突然插入战场这1举动来看,曹操确实有极大概率取胜。

    以有备攻无备嘛!

    问题是…变数太多!

    身

    赵旻仔细研究着这张被自己画得1塌糊涂的军图,露出1丝冷笑。

    想通这1切后,赵旻将军图收入袖中,吹熄油灯,和衣而眠。

    得益于其人前世的军旅生涯,赵旻很快入睡。

    除孙策沉迷于美妾温柔乡外,1夜无话。

    翌日清晨。

    卯时,沙场秋点兵。

    周瑜、周泰2周,点齐兵马随赵旻开拔。

    渡江后,2周与陈登、梁习见礼完毕。

    见周瑜对赵旻颇有亲近之意,陈登和梁习2人松了口气。

    稍作寒暄后,2周和梁习便行礼而去。

    .。~,

    陈登兵卒已登船待发,梁习要带2周前去补防。

    赵旻看向陈登:“元龙兄,我昨夜偶有所得,你我共乘1船如何?”

    当他们的船队扬帆起航时,远在许都的荀彧,送走了李典、朱灵,及其2人麾下那浩浩荡荡的龙骑兵。

    看着荀彧俊逸的背影,混于吃瓜人群中的杨大美女,樱桃小嘴儿撅起老高。

    杨彪无奈地叹了口气:“阿月休要胡闹!阿旻此战顺利与否,还要靠文若与阿旻麾下谋臣互换情报。你若打伤文若,阿旻必受牵连!”

    杨樱月重重叹了口气,又恨恨地跺了跺玉足。

    “大人,荀彧如此算计夫君,阿月咽不下这口气!”

    杨彪眸中闪过1丝狡黠。

    “勿急!阿月,你将来定可出这口恶气。”

    杨彪转过身,原本略显佝偻的身姿,此刻竟格外笔挺。

    *

    “阿月,漫漫长夜已逝,东方微熹矣!”

    对于杨彪而言,长夜已逝,曙光将至。

    然而,对于赵旻而言,却需再反复谋划1番。

    官渡1线僵持近4个月,若要于旬日之内争出胜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可以预期,曹老板定将奇谋百出,而袁董事长也势必会应变无穷。

    英雄们的史诗,即将书写。

    葵菜并非秋葵,而是1种类似于大白菜、晾干脱水后再煮,可充当主食的大叶菜。

    本章不便透露过多信息,所以云某打算聊聊臧霸其人。

    臧霸的记载,除《魏书卷十8》,也就是2李臧文吕许典2庞阎传外,尚有《魏书卷十7》,也就是5子良将传有记载。

    卷十8是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的合传。

    其合传规则,请恕云某无能,在云某参考多篇文献后,仍未探明其根源。

    目前云某可知的1点,是这些人都是魏武、魏文2世被封为将军者。

    因为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都是带私兵部曲的封疆大吏,而许褚和典韦相似,庞德、庞淯和阎温则都是义士,这3类人各不相同。

    所以,云某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只能归结于这1个相同点。

    说他们都是义士…太tmd牵强了!云某自己都不信!

    咱们言归正传,走起!

    单看某某百科,我们或许以为臧霸只是徒有勇力的亡命之徒,然而,真相是:臧霸是1个倾向让步、倾向妥协、甚至不得不出卖“个人利益”来交换“生存权利”的悲情人物。

    1言以蔽之:臧霸的前半生,就是1段不断缴纳投名状、不断做出妥协与牺牲的连环悲剧。

    臧霸是泰山华县人。其宗族曾遭遇过两次灭顶之灾,且两次均与臧霸有关。

    第1次宗族毁灭,由灵帝末年、臧霸劫法场导致。

    *&,

    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馀人。

    霸年十8,将客数十人径於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魏书十8》

    臧霸为救父、携私兵部曲半途邀击,劫夺州郡钦犯。

    此事可读出两层含义。

    第1层,臧氏在华县有1定的宗族势力。年仅十8岁的臧霸,可以煽动数十名亡命徒、劫夺朝廷钦犯,其中恐怕多有同宗大姓。

    第2层,华县臧氏,与泰山太守不睦。臧霸父子,不过是泰山华县治下小吏(狱掾)。且臧戒得罪了华县上级单位1把手(泰山郡守)。

    “郡太守”与“县狱掾”孰轻孰重、1目了然。

    华县的宗族,在臧霸劫法场后,必然遭到迫害报复。从臧氏父子“亡命东海”即可看出。

    须知,臧霸老家在兖州,而亡命之处在徐州(虽然2者相距不远)。父子流窜到外州避难,滞留华县老家的宗族、面临的窘境可想而知。

    第2次宗族毁灭,是臧霸归顺陶谦之后。

    身

    中平年间(184-189),臧霸替陶谦镇压青徐黄巾。以此被陶谦延揽,表奏为骑都尉,屯驻琅琊国开阳县。

    注:开阳县本属东海郡,臧氏父子避难此地。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魏书十8》

    前文提过,陶谦不是个善茬儿,他与公孙瓒有几分相似,以勇烈、睚眦必报而著称。他也不是无能之辈,而是个迷你版的全能战士。

    陶谦陶恭祖最喜欢招募江湖豪桀和地痞流氓。张闿、阙宣、臧霸、笮融、刘备等人,皆是陶谦延揽的打手。

    初平4年(西历193),大约是臧霸归顺陶谦十年之后。陶谦与阙宣,领兵袭击兖州任城国和泰山郡。

    徐州兵攻屠城邑,摧毁了费县和臧霸的老家华县。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武帝纪》

    臧霸当时屯驻琅琊国开阳,文中提过,开阳刚好处在陶谦刺史治(徐州下邳),和自己老家(泰山华县)的中间位置。

    换句话说,陶谦攻屠华县,必然途经臧霸屯军之处。

    臧霸有何反应呢?

    史书没有记载。

    不过从陶谦此次用兵、引来了曹操报复(任城、泰山皆在兖州)的后续事件看,臧霸的老家泰山华县,恐怕已被彻底摧毁。

    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魏书1》

    老家被屠,臧霸内心的真实想法,因史料所限已无从推测。但臧霸的态度,却是“不得不”听之任之;甚至由于地理因素,可能还是带路向导。

    无他,寄人篱下而已。

    这是臧霸青年时代、从现存史料可推测出的第1次重大妥协。

    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默认。默认用宗族的性命,给陶谦纳了份血腥气味十足的投名状。

    沙俄文豪契诃夫曾说:

    “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可实际情况通常是:

    大狗1叫,小狗就哆嗦;大狗不叫,小狗就不敢出声。

    光和末(184)黄巾起,臧霸投靠陶谦。

    兴平初(194)陶谦死,刘备接管徐州。臧霸又附刘备。

    建安初(196)吕布袭击下邳,刘备败入广陵。臧霸又依附吕布。

    十年间,臧霸走马灯般、连换3任主子。且3任主子皆所托非人。

    陶谦性格刚烈,1味以武力强硬打压徐州士族豪强,这种人…他神经病啊!汉末士族豪强可是主流阶级啊!陶谦不团结主流阶级,想通过扶持新兴武人打压士族豪强来稳固统治…他这叫no作nodie。

    曹老板还知道笼络颖川士族呢!何况曹老板有自己的沛国班底!

    吕布…出身被人看不起,又不懂礼仪、不懂政治、不懂治理与民生息,吕布败亡是迟早之事!

    刘备倒是比他们2人强许多,问题是他实力不济啊!

    说

    连续侍奉这3个主,臧霸的心情…诸位大大可想而知。

    吕布贪财好货、刚悍善战,1生唯利是图。臧霸在外面赚外快,还得给吕布上贡。

    (萧)建得书,即遣主簿赍牋上礼,贡(吕布)良马5匹。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英雄记》

    注:萧建,琅琊国相,屯莒城。

    太山臧霸等攻破莒城,许布财币以相结,而未及送,布乃自往求之。--《后汉书吕布传》

    上贡不说,还不敢送晚了。送晚了、人吕布自己带兵过来亲自讨要。

    臧霸这日子过得。

    至于刘备,在徐州时仅仅作为曹公的传声筒。曹操想杀谁,就问刘备找臧霸传话。

    兖州定,(徐)翕、(毛)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2人首。--《魏书十8》

    臧霸在徐州侍奉3任主公,他的履历表中,写满了“妥协”、“让步”、“忍1时风平浪静”、“退1步海阔天空”。

    ~p

    这就是小狗面对大狗时的辛酸和无奈。

    建安4年(199),吕布授首白门楼,高顺、陈宫1并被枭。刘备、张辽归顺曹公。

    曹操成了徐州的新主子。

    臧霸因之前协助吕布抗曹,闻布死讯,惶惶不可终日、逃到山野间藏匿起来。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魏书十8》

    曹老板对臧霸很温和,将其探访招募来,好言抚慰,并维持了臧霸军团对青州、徐州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还以天子名义、正式表臧霸为琅琊国相,泰山诸将皆擢为郡守;从官方途径、正式承认臧霸集团的既得利益。

    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2州,委之於霸。--《魏书十8》

    注:敦即吴敦;礼即尹礼;观即孙观;康即孙康。皆泰山群寇,隶属臧霸。

    曹老板此举,也并非全出于善意。

    根本原因是:官渡之战(200)在即,此时(199)需安抚泰山群寇,协助镇守青徐地区,抵御袁谭。

    无论曹老板本心如何,相比之前的几位主子,臧霸从曹老板处得到的待遇、确实是最好的。

    投桃报李,臧霸数次领兵入青州,袭击齐国、北海;故袁谭无力抽身助战官渡前线。

    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魏书十8》

    曹老板雄才大略,重用臧霸,臧霸便也投桃报李,报答主公恩义。这便是臧霸版本的: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昌豨此人,前文谈过,就是无可救药的恶贼!

    臧霸试图挽救昌豨,且挽救了两次…

    结果,第3次作乱时,这人如其名、猪1般的恶贼还是被于禁给宰了,豨便是猪。

    综上,赵旻之所以顺利收服臧霸,1是臧霸认为曹操药丸,2是赵旻2百人灭8千镇住了臧霸,3是………赵旻也是个老农。

    哈哈,开个玩笑。

    历史上,臧霸后来之所以奋勇争先,1是为了报曹老板之恩:臧霸是名义上和实际上的青徐2州大都督;2是为了封荫后代。

    p

    所以,云某还是剧透了1点:官渡之战臧霸将奋勇争先。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