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见杨彪,防曹操


本站公告

    这1行人抵达华阴城时,是次日上午巳时初,9点多钟。

    杨大美女担心爱郎安危,于是其人与其人爱郎的亲兵1起,骑马护卫爱郎1夜。

    颜良、徐盛2人则被赵旻留在了潼关。

    战事虽1夜而定,但善后工作仍然极为繁重。

    他们2人须率兵卒,协助潼关令、潼关尉等官吏处理善后事宜。

    营地内埋葬焦尸的万人坑,必须经过生石灰…当然,还有辟邪镇鬼的朱砂妥善处理后,方可进行回填。

    坏消息是,这块富含氧化汞的军营,今后是别想种菜了。

    好消息则是,这里不易生虫、不易滋生细菌。

    钟繇于昨日忙碌1整日后,已将各项指令、各种公文,遣使快马加鞭发给麾下僚属、华阴及许都方面。

    被颜良遣1部兵卒送至弘农城的流民,必须及早安置下来。

    马车很快便行至内城,并缓缓在杨府正门前停稳。

    在车上休息整整1夜后,无精打采的赵旻满血复活。

    已收到急报的杨彪、满宠2人,这次出门相迎。

    前者不甚显老的脸上满是笑容,捋着花白胡须向赵旻颔首示意。

    见自己爱女含情脉脉地凝视着赵旻,奸计得逞的老头儿心中更感得意。

    后者则极为谦卑地深揖行礼。

    当然了,见那美女刺客对自己主公芳心暗许,对赵旻心悦诚服的满宠,只觉头大如斗。

    杨彪捋须笑道:“卫将军及子扬连日劳累,老夫略备粗茶,2位快快请进!”

    @:

    老头儿复又对钟繇笑道:“元常1路辛苦,快快请进!”

    3人当即作揖称谢。

    杨老头儿这副作派…用前倨后恭来形容,毫不为过。

    钟繇行礼后苦笑道:“文先兄,我主此番于潼关之所为,使弟大为触动。弟甚愧之!今后,弟必当为中兴汉室、平乱安民竭心尽力!”

    杨彪连连颔首:“元常下此决心,老夫心甚慰之!吾道不孤也!”

    言罢,其人微微侧身。

    “诸位快快请进!”

    众人随着优哉游哉的杨老头儿,向府内正堂行去。

    正堂门口,1名装扮极朴素、气度却雍容的老妇人正端庄地立于堂前。

    钟繇当先行礼:“嫂嫂!”

    赵旻立即反应过来,忙不迭随之行礼:“小侄见过袁夫人!”

    袁夫人带着1脸慈祥笑容,颔首还礼。

    “元常,伯宁,子扬,你们且随杨公至书房叙旧,卫将军,阿月,你们陪老身片刻如何?”

    赵旻当即笑着作揖:“既是长者有命,小侄焉敢不从?”

    杨樱月只是盈盈1礼,并未开口。

    杨彪呵呵1笑,挥袖道:“元常,伯宁,子扬,你们随老夫来!”

    杨老头儿笑呵呵地引着3人走入书房。

    4人分宾主坐定后,老头儿笑着向钟繇和刘晔2人拱拱手。

    “元常,子扬,此番幸得2位相助!老夫代关中万民,谢过2位之高义!”

    钟繇和刘晔忙不迭还礼,连连自谦。

    身

    杨彪摆摆手,正色问道:“此事如何善后?须知潼关内必有曹孟德之眼线,众目睽睽之下,此事如何遮掩?”

    曹操的秘谍,必然夹杂于庶民之中。尽管潼关守卒均未参与营地之战,但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瞒得住那些职业间谍?

    颜良和徐盛留守潼关,目的便是尽可能封住自己麾下兵卒之口,顺便试1试可否清洗1部分曹操秘谍。

    钟繇笑道:“文先兄勿忧,而今大局已定,弟已将此战之详情报于文若。8贼将及其军司马之首级,业已妥善封存。

    况且,颜将军在接回潼关庶民之后,已下令封锁关门,包括潼关上下官吏,任何人皆不得进出。”

    后面这条军令,当然不可能将消息永久封锁,但只要封锁半月便足矣。

    这毕竟是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东汉末年。

    半月之后,鬼知道曹操的那些秘谍,还能否安然抵达战事如火如荼的官渡战场。

    如此拖延1个多月,曹操就算得知真相,其人又如之奈何?

    其人1定会尽力隐瞒此事,甚至借报信之人首级1用!

    此事不难理解。

    曹操难道要跟袁绍说:大哥,您麾下猛将颜良偷了小弟关中和弘农,咱俩停战如何?

    这可能吗?

    袁绍若得知此事后,不趁机鼓舞士气、奋起余勇,抄家伙灭他丫的才怪!

    所以,如此伤士气之事,曹操就算憋出内伤,也要尽可能隐瞒。

    杨彪何等智谋,其人略1思忖便失笑道:“如此,既可试探荀文若,又可震慑曹孟德,甚善!此乃子扬所谋?”

    刘晔作揖苦笑:“文先公,此乃我主卫将军所谋也。”

    杨彪捋须颔首:“由此1战便知,从文可于数月间创下如此基业,绝非侥幸焉!”

    对此事,原汝南太守满宠最有发言权。

    其人苦笑作揖道:“文先公,李文达(可怜的李通)1去广陵不复返,便连宠亦为张绣所擒,除我主,何人尚可有此等高明手段?”

    杨彪开怀大笑。

    “元常,伯宁,子扬,既如此,汉室当兴矣!”

    诚然如此。

    赵旻凭借如今占据之地,已足以与袁绍1较短长。赵旻只是苟到习惯成自然罢了。

    钟繇长叹1声,面露惭色。

    “文先兄,弟深愧焉!弟素以大汉忠臣自诩,却上不得保天子,下无力安庶民,终日蝇营狗苟,尸位素餐,愧对钟氏列祖列宗甚矣!”

    杨彪叹了口气,执起其人之手,温言安慰道:“元常休要如此自责,老夫不亦如此乎?

    值此乱世,若力挽狂澜之英雄不出,我辈自保尚嫌不足,对此危局又如之奈何?此乃时局使然,绝非你我之过也。”

    这也正是杨彪、钟繇、荀彧等汉臣心中之苦闷、纠结之所在。

    曹操本可以成为力挽狂澜、匡扶汉室的大英雄,然而,随着其人奉天子以令不臣,先后平定兖、司隶、豫、徐4州,其人野心便也膨胀起来。

    ^

    衣带诏虽是董承这个伪君子矫诏,但颇具慧眼的刘备,已经看出曹操有不臣之心。

    老谋深算之杨彪、人情练达之钟繇,又焉能不知?

    因此,曹操始终欲杀杨彪而不可得,对钟繇和刘备等汉臣则极尽招揽、恩宠。

    历史上8年后,曹操复丞相1职,于邺城建霸府,找借口杀不听话的孔融,便标志着曹操由汉臣变成了汉贼。

    而随着曹操匡扶汉室之心消亡,东汉便也名存实亡。

    杨彪、荀彧、刘备等人,终究还是回天乏术。

    曹魏得位不正,便也给了祸乱天下的司马家1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8王之乱到李唐立国,神州近3百年之乱世,虽因司马家而起,但曹操也不能不为此负起连带责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与荀彧彻底决裂的曹孟德,又何尝不是如此?

    @:

    曹操若虚心接纳荀彧、贾诩之策,始终谨守汉臣本分,天下哪里还会3分?

    然而话说回来,手握天下大权,却依然可谨守为臣之道并流芳千古者,古往今来惟寥寥23子耳。

    伊尹、霍光当然不在其内,而周公、诸葛亮、郭子仪俨然位列其中。

    这便是诸葛亮受万世景仰,而司马懿…之原因所在。

    言归正传。

    总之,权倾1时、炙手可热的曹操虽逢人便说自己忠于汉室,但杨彪、钟繇、刘备等人早已看出,其人实为特大号笔袋之本质。

    荀彧…焉能不知?只是其人比杨彪等人高明许多、又对曹老板心存幻想罢了。

    因此,我们不能苛责曹操不臣,因为若无曹操,汉室早已不存。

    同理,我们也不能苛责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刘备,以及同样雄才大略的孙权。

    此3人,的确皆为当世豪杰。

    但依然反过来看,杨彪、钟繇等等汉臣,心中是何等无奈、凄苦和纠结。

    他们希望曹操能终结乱世,但又害怕其人顺势终结汉室。

    由此,赵旻的横空出世,让他们重新看到希望的同时,也让他们格外警惕。

    杨彪笑着拍了拍钟繇的手。

    “从文拳拳赤诚之心,老夫已知之,故而老夫愿为恶人时时规劝从文,不使其误入歧途!”

    上1章废话太多,本章便不再多言。

    云某在此特别强调:云某当然非曹粉,亦非刘备粉,更非孙十万…云某都以孙十万调侃孙权了,还能是孙权粉?

    云某实则是我华夏神州粉,虽并非这3大英雄粉丝,但云某同样对汉末3国的英雄豪杰心向往之!

    在此,云某向其人致敬!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