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钟繇,震杨彪上


本站公告

    说

    赵旻1边仔细剖析着眼前钟繇由于心神失守而露出的微表情,1边用心回忆着陈群所献之策。

    对于前世护卫头号领导人长达十余年的他而言,这只是基操。

    赵旻在回忆陈群之策的同时,犹有余力腹诽曹操。

    4年后,曹操如当年其人破下邳1般,引漳水灌邺城(后世临漳县,战国时期魏文侯魏斯的重臣西门豹治漳河,就在此地),以淹死、饿死邺城半数黎庶为代价,攻克邺城。

    赵旻默默腹诽:

    曹操1边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边毫不留情大4杀戮平民的行为,实是其人心态扭曲的表现。

    随即赵旻又想:曹操在克邺城后,颁布《收田租令》,自此开始大力抑制土地兼并,这才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也就是说,如今的曹老板实施屯田制刚好满4年,还顾不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曹操的思路简单粗暴。

    他通过推行屯田制,终止了东汉那些极不合理、却偏偏又名目繁多的人头税。

    钟繇之所以认定曹操有平定天下之能,最主要原因便在于此。

    钟繇与荀彧截然不同,与杨彪更是背道而驰。他因痛恨桓灵2帝,所以渐渐走上辅佐曹操背弃汉室之路。

    所以,全家皆乱臣贼子的赵旻,最需要钟繇这种人。

    于是乎,赵旻抱拳笑道:“元常先生,而今局势为汉室当兴,曹孟德已渐趋穷途末路矣!”

    钟繇颓然叹息:“从文所言甚是。孟德前有兵精粮足之袁本初,后有1众汉臣对其人离心,即便其人因屯田而积攒不菲军粮,覆亡亦几成定局也。”

    赵旻不由心道:

    袁绍便是看出曹操屯田这1点,所以不得不尽快向曹操宣战。

    若袁绍犹豫不决,任由曹操征兵屯田、发展壮大,再等3年,前者必将难敌后者!

    所以,田丰、沮授这两个认不清时局的糟老头子,我绝不收!

    赵旻再次抱拳,正色道:“元常先生,旻虽不才,但亦知民为天下之本,士为天下之脊。

    pp*<@*

    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汉室之倾颓,不亦因其不均、不安乎?

    是故,旻欲肃清天下,重整乾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则,旻势寡力孤,须倚仗元常先生相助!

    旻已据3州之地,拥百万之众,而今却仍韬光养晦,不欲闻达于诸侯,皆因旻深知,旻匮治国之才士多矣!

    先生之父祖,皆汉室之名士也。先生身负钟氏先贤之厚望,何不善始善终,助天子兴汉室,登3公之高位,耀钟氏之门楣乎?”

    钟繇眸中精芒再次1闪而逝。

    “从文欲代孟德,奉天子以令不臣,扶汉室于倾颓之危乎?袁本初若挟大胜之余威南攻许都,从文何以当之?”

    赵旻俊目绽放出夺目光彩,昂然而笑。

    “此事易耳!旻将以天下大势当之!去岁,袁本初欲南结刘景升,然后长沙太守张羡叛之!皆因张羡乃汉臣,而非刘景升、袁本初之臣!

    刘景升乃汉室宗亲,其臣属犹如此。

    袁本初若兴兵攻许都,便为汉贼也!汉室虽倾颓,但4百年之积威犹存!

    p>旻奉天子秘诏以顺讨逆,响应者必众!且袁本初与曹孟德两败俱伤之下,其人实力必将大损,此消彼长之下,袁本初焉可为天子之敌手?”

    钟繇已渐渐恢复冷静,其人缓缓摇头:“若仅如此,恐事犹不可为也!袁本初兵精粮足,谋士猛将如云,从文不可轻忽视之!”

    全程作壁上观、始终未出1言的刘晔这时笑着作揖。

    “元常先生有所不知,吴侯孙伯符新近调3十万斛精粮至陈留。其人献此厚礼,乃欲与我主共抗袁本初也。

    此外,我主定汝南之时,江夏太守黄祖亦曾出兵相助,南阳之所以半月之内易主,亦与刘景升有关。

    元常先生莫非以为,以我主陈留3万余精兵,臧宣高5万泰山精兵,外加江东孙伯符、荆州刘景升之助,尚不足以对抗两败俱伤后之袁本初乎?”

    钟繇拍案道:“若如此,退袁本初便无忧矣!从文,我且问你:待击退袁本初后,你当何以匡扶当今倾颓之汉室?”

    赵旻心道:这等事又岂能难倒我?

    于是赵旻侃侃而谈:“汉室之倾颓,在于国弊而家丰。是故,若欲解黎庶倒悬之苦,欲脱汉室倾颓之困,必以安民为先。

    以是故,》,约束士族、豪强4无忌惮兼并庶民之田亩,以使民皆有田可耕;其次,旻当重申《汉律6十篇》,决不姑息作奸犯科者,以护良善庶民;

    @:

    再次,旻遣兵卒屯田垦荒,不侵庶民田亩;最后,旻撤销算赋、口赋等丁税,将舍地而税人,改为以户征收刍藁、田亩等田税,盖因度庶民之田,易如反掌耳!

    无地之流民若愿编户入册,官府可以每丁5亩之额授予良田,十年内此地归官,流民耕种。

    十年内,流民种植所得,若借官府之牛,则十征其4;无牛者则十征其3。授地满十年后,其地改归其户,恢复常税。

    凡授田之民,十年内官府仅征收其田税,其他杂税、徭役1概免除。”

    赵旻最后这1条,实际上就是屯田,他只是给了老百姓1个盼头:

    十年后,官府授予他们的土地将转为他们私有。

    东汉1亩地,约为后世7成大小,良田亩产,丰年接近9石,荒年近5石,平均折算近7石,后世2百市斤。

    以每户十5亩良田算,平均下来,农户种1年粮食,缴完税后,可余6十石左右,也就是后世1千8百市斤。

    5口之家劳作1年,可得1千8百斤粮食…这是什么概念?

    按每人每天8两算,外加粮食换布裁衣…

    !

    简而言之,不能说农户衣食无忧,但至少算勉强解决温饱。

    4成田税已经极低。

    要知道,农户若仍依照汉制缴税…他们根本不考虑种地,仍会卖地后做流民,或者依附士族。

    盖因丁口税过于繁重。

    钟繇听得连连颔首,只是听到最后,他蹙眉问道:“且慢!从文,你所言安民之策绝无问题,然则,良田从何而来?”

    赵旻微微1笑,胸有成竹道:“可将无主荒地、兵卒开垦之荒地、以及士族赎买罪责免除徭役之良田,统筹分配后授予流民。

    以每户3丁2妇孺计,安十万户流民,便需1百5十万亩良田,然则此事不劳元常先生忧心,旻自有主意。”

    赵旻只是放嘴炮而已,实际上他根本没主意!

    赵旻虽然与原身的记忆融合…但士族出身、从小拿金饼当反斗圈玩的原身,其人能了解多少民间疾苦?

    赵旻只看史书,能看到具体民情?

    说app—<—>

    但这并不妨碍大局。

    因为论及对民间疾苦的了解程度,钟繇若自谦第2,绝对没有哪位名臣敢自称第1。

    杨彪最多排第2!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钟繇便如孔尚任《桃花扇》中诗词1般,亲眼目睹了帝都洛阳从繁华到毁灭、帝都庶民从欢笑到惨死的凄惨景象。

    世界第1大都市,仅仅数日之间,便化为焦土。

    无数庶民…

    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董卓老贼遭千刀万剐都毫不为过,其人死后仅仅被点天灯,还真是便宜他了!

    昔日繁华帝都洛阳,而今毫无生气,昔日京畿无主荒地…简直不要太多!

    <>:。@,<欢迎下&载app免~费^。

    长安同理。

    自李傕郭汜作乱时起,关中便1日未得安宁。而今大小十余诸侯在关中,难道是聚到1起说笑喝酒斗地主?

    于是乎,随天子西迁至长安的钟繇,又做了1次历史见证人。

    他焉能不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

    钟繇自3年前任职司隶校尉时起,便开始迁移遭受战乱的关中庶民至洛阳…

    但他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很好玩?

    靠土地吸引流民定居洛阳,难道不香?要知道,官渡如今在打仗!

    正因此,钟繇听罢拍案叫绝:“主公之策甚妙!元常愿助主公匡扶汉室,拯救万民!”

    赵旻狂喜道。

    “大汉既得元常先生之助,中兴便有望矣!”

    。app<,。a^^^pp。

    其实赵旻记错了。

    曹操只是引漳水灌围城之壕沟,并未直接水淹邺城。曹操将邺城孤立起来,这才造成邺城百姓半数饿死。

    这种事…也不能全怪曹操,毕竟两军交战,审配又欲死守到底。何况邺城之战再惨烈,也比不上张巡的睢阳之战。那…1言难尽!汉末的战争,毕竟还是要比中唐仁慈许多的。当然,董卓老贼、西凉贼军除外。

    枣衹、韩浩等人于建安元年,196年提出屯田之策,197年春,韩浩、任峻、史涣3人开始屯田。至200年,刚好第4年。

    若袁绍任由曹操如此发展…袁绍那就是等死。

    赵旻的策略,几乎是照搬曹操。

    明法令,行屯田,禁并地,改税制。这些策略,历史既然已证明其正确性,赵旻为何不拿来用?

    钟繇被迫跟着刘协从洛阳到长安,又从长安辗转许都,后来又跑到洛阳、弘农任司隶校尉,他亲眼目睹的…那不叫民间疾苦,那叫人间炼狱!

    我神州大地,百姓为何屡次受此磨难?想来令人扼腕叹息,肝肠寸断也!

    汉末雄风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