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宋国灭,新朝立


本站公告

    王进迎着众多将士的齐声呼喊,心中平静,没有波澜。一路走来早就荣辱不惊,喜怒不形于色。如后世国家元首那样四处挥手,虚托让众人起身。

    见到身边的宋徽宗赵佶脸色苍白,瑟瑟发抖怕死的模样。王进又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来:“赵佶,你放心,你会活得很好,不愁吃穿,也不会受辱。这是你最好的选择,对了,你还不知本皇是谁?”

    你他娘是谁?有必要知道吗?

    徽宗赵佶心里咆哮,却是点头哈腰,露出胆怯地笑。随即他就看到这位华夏君王踱步到高俅身边。

    “高太尉,抬起头来!”

    宋朝众多文武大臣跪在地上不敢动弹,这么久身体僵硬也不敢动。因为他们感觉到周边杀气凛冽。最前面的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亦是如此。

    直到高俅耳边传来呼喊声,下意识地抬头,最先看到的是一双金边龙文靴,接着是金灿灿的龙袍,再往上则是一个五官端正,不怒自威的男子盯着自己看,脸上挂着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表情。

    “高俅,你可认识我呀?”

    高俅疑惑了片刻,便觉得这张脸非常熟悉。可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由于害怕,也没有胡乱猜测。

    王进见这厮疑惑茫然,咬牙切齿,声若洪钟地提醒:“当年没有发迹之前你还是个流氓,在街上明目张胆的抢劫。被一个叫王升的武师一棒子打翻在地。后来你这个泼皮当上了太

    尉,陷害的是谁?”

    “王升?啊,你…是你……”高俅呢喃片刻,随即猛然醒悟,死死盯着王进的脸颊,颤颤巍巍地指着他。

    “去你妈的!”王进满脸狰狞,一脚把高俅踹倒在地。

    两个神武卫喊着“大胆”,拔出利刃扑了上来按住高俅。

    “啊,陛下饶命,饶命啊!”高俅吓得浑身发抖,一骨碌翻倒在地不断磕头,他磕得是那么的用力,地面都在砰砰作响。不一会,脑袋都撞出血来。

    “当年若是只陷害我,我饶你一命也无妨。可惜你千不该万不该害死我老娘,那就是怪你命不好了。”王进冷冷盯着这个狗屁太尉,声音不带一丝感情。

    “来人呐!拖下去,当着百姓的面审判,把他凌迟处死。”立刻就有一群铁甲卫士上去拿人,拖走。

    “啊,王进,王进小儿,你心胸狭隘,你不得好死……”高俅知道必死无疑,发出临死前的怒吼咆哮。自然遭受到周围将士的拳打脚踢,很快闭嘴。

    “以后你是看不见了!”王进撇嘴不屑地收回目光。又看下宋徽宗和众多因为震惊害怕而抬头的大臣们。

    “你们知道我是谁了!所以懒得陪你们多废话。本皇可以接受人的贪婪,拿钱不办事,害人性命就不对了。你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公开的审判,抗拒从严,坦白从宽。举报有功揭发减罚,能否活命全在你们。否则按照原本的惯例,全部咔嚓掉。”

    “

    陛下,我举报,我举报……”

    沉寂片刻后,众多文武大臣有人满脸死灰,有人举手吼叫。争先恐后,那模样比洞房花烛还要积极。

    “全部拖下去,交由军政司审判。”

    王进懒得搭理这些贪官污吏,如驱赶苍蝇般地挥手。又看向身边众多将士,指着这些人树立典型。

    “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贪生怕死?华夏儿郎,宁可站着死,也不能跪着生。华夏王朝不和亲,不割地,寸土必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做人要有骨气,军人,脊梁骨不能弯。”

    “遵命!军人脊梁骨不能弯。”在众多文武大臣被拖下去的哀嚎声中,四面八方将士们再次呐喊。

    随后,王进下令其他各军在皇宫附近军营驻扎。带着五千神武卫进入皇宫,入了大庆殿坐上龙床。

    这也预示着宋朝彻底覆灭。

    华夏王朝由专职部门和官吏负责更换皇宫中的一应物品。宋徽宗及妃子儿女全被驱赶到冷宫居住。吃穿用度不愁,可在想如以前那般奢华不可能。

    本来按照李助的意思,立刻打包送到济州岛软禁。奈何临近年关,宋徽宗想过完年再走,恳请到王进那。后者觉得情有可原,便答应他这个小要求。还承诺只要以后表现好,可以回到家乡定居。

    宋徽宗万分留恋,心甘情愿地下了最后一道圣旨!

    宋朝举国投降,华夏王朝建立的消息如阵风传开。许贯忠,马灵,

    乔道清等副帅将领,率领大军攻城拔寨。各地几乎是望风而降没有受到什么抵抗。

    就连陕西,河东以北地区都是如此!

    十多万西军知道大势已去,又有鲁智深和欧阳寿通等人劝说。种家军最先投靠,接着是折家军,曹家,高家等。十数万西军接受打散重组,整编。

    其实是姚家有骨气,宁死不从,结果自然就被灭了。连抱犊山附近战场的姚古,也因兵败自杀身亡。宋朝将门世家短时间就被灭门,男丁一个不剩。

    “华夏王朝缺将吗?还敢摆谱,不臣服,就去死。”这是劝说之下最赤果果的真实写照,谁敢不从?

    本来就是,一朝皇帝都投降了,再不识相便是愚蠢。连川蜀周边地区都没有抵抗,顺利被梁山接管。偌大的地盘,州城府县甚多,尤其是在东京城审讯贪官污吏,一连串的追查探底,官吏缺口极大。

    宋朝也是留下不少遗产。

    太学院中有上千名学子等待着官缺。

    经过筛选,那些没有背景,身世清白的人优先考虑。一些没有劣迹又非常正直的人飞黄腾达。各地郁郁不得志遭受打压的正直官吏的春天陡然来到。

    只要你有能力,为人正直能办事,便会受到重用。从倭国,高丽国各地抽调官吏,交叉混合任职。

    宋朝地方虽然大,但还难不到如今的梁山。各州府官吏有了人选,朝堂上文武百官同样不能缺人。

    隶属于梁山的众多头领

    各有官职人命,各部副手。主官以侯蒙,陈宗善为首的二十多个老官重用担任。

    从倭国调回来的张叔夜成为副相,宗泽从高丽国赶回京城,成为枢密院副使,一文一武,处理政务。

    这些任命出乎众人的意料!

    他们不会以为跟着王进打江山的一群老兄弟肯定会得高官厚禄。没想到朝廷的大多重要职位还是老臣。

    “他们比较年轻,资历不够,需要时间学习才能胜任。若是不合适,那便换人,不能误了朝堂。”王进当着众人的面说的这番话,令文武百官敬服。

    军事方面由于还在作战中,变动不大。

    宋朝王朝更迭,权利过渡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而且新政策一系列利民,令各地百姓欢欣鼓舞。

    北方五六十万大军屯兵西夏边境。

    辽国内部出现了大问题,已经没有余力来援助西夏。

    外面没有援军,西夏王李乾顺又面临内部压力。只能一咬牙一跺脚,带着家人老小奔赴汴梁城请降!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