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吕雉:慈母手中线


本站公告

    三川郡,雒阳。

    艳阳高照,碧蓝如洗。

    虽然屋外不时有寒风吹过,但雒阳城内的王宫之中,却是温暖如春。

    刘邦驻守荥阳的时候,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被张良和周勃排挤,从荥阳城‘赶’到了雒阳修养。

    所以这座曾经的周天子王宫,  后来的吕不韦侯府,就又变成了刘邦的行宫。

    由奢入俭难。

    享受惯了地暖之后,暖炕已经无法让他满足。

    所以这座王宫在他的改造下,不仅铺设了地暖,重修了下水道,而且窗户也从纱帘换成了玻璃。

    只是刘邦忙着在定陶拿捏韩信,雒阳宫的主人,  就换成了从关中栎阳而来的吕雉。

    午后的暖阳下,被玻璃窗隔绝了寒风之后,  吕雉斜靠在窗边的坐塌上,懒洋洋的做着针线活,不时哼两句小曲,怡然自得。

    她此刻正在忙活的,是纳鞋底。

    嗯,是刘盈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是现在她们一家的身份已经和从前迥然不同,衣服的材质与形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单来说,不只是刘盈,包括她以及刘乐在内,身上穿的衣服已经不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了。

    所以给刘盈做两双鞋垫,就成了吕雉满足自己慈母人设的产物。

    “娘……你在哪呢?”

    此刻,门外传来的一个夹子音,  让吕雉的好心情顷刻间荡然无存。

    这,是她的大怨种女儿……

    刘乐碰的一下推开殿门,  东张西望一番后,  敦敦敦敦的向吕雉跑来。

    吕雉深呼吸一口,  平复了一下心情,  有些没好气的问道:“干嘛?”

    刘乐哪管许多,她直接甩掉鞋子坐到吕雉身侧,从腰上挂着的小包包里摸出一封信笺:“弟弟写的信!”

    吕雉立刻阴转晴,卡姿兰大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

    一旁侍立的王燕飞有心偷瞄两眼,但又不敢,于是默默地将刘乐甩飞的鞋子收好,将一双毛茸茸的拖鞋放到了刘乐脚边。

    虽然这时候大家都是习惯性的光着脚丫在室内走来走去,但一双松软的拖鞋,无疑能提升不小的幸福度。

    读着读着,吕雉脸上突然闪过几分不满。

    吕泽改封鲁王,也就意味着他们兄妹将山水迢迢,各居东西两方,想要见上一面,必然会比从前吕泽坐镇南阳的时候要艰难许多。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按照刘盈的解释,吕泽就是一颗钉在南北诸侯王之间的钉子。

    只要有他在,英布韩信张敖彭越就无法连成一片,  对自家江山造成影响。

    嗯,刘盈的那一句对吕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称赞,  让吕雉心中的不满消散,进而产生了一抹暖意。

    他们,真的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呢!

    于是,这份暖意很快就变成了喜不自胜。

    刘邦,当初的那个如同草芥一般的泗上亭长,可能真的要发达了!

    刘盈在信上写道,刘邦驻跸在定陶的这两天,已经有人开始张罗着劝进,让刘邦从汉王,改称皇帝了!

    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是为皇帝的那个皇帝!

    虽然吕雉心里早已经有所准备,但此刻事到临头,她还是感到大脑一阵眩晕,心脏砰砰直跳。

    无他,有皇帝,必然要有皇后!

    而她,这个出身底层的民女,即将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后!

    这,如何能够让她不兴奋?

    只是看了一眼坐在她身边,翘着二郎腿捧着果碟磕着麻子的刘乐,吕雉心中的喜悦瞬间变成了愤怒。

    “把腿给我放下去,你再把皮往地上吐一下试试……越说你越来劲了是吧!王燕飞,把藤条给我拿过来!”

    ……………………

    东郡,定陶(今山东菏泽),汜水之阳。

    刘邦那如同宫殿一样宽广的帅帐中,韩信英布等人鱼贯走出。

    刘盈径直绕开一脸懵懂的韩信,拉着张良问道:“怎么样,同意了吗?”

    张良轻轻摇头,旋即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哪能这么快就同意啊……”

    他们说的,正是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以及鲁王吕泽共同让刘邦即皇帝位的请求。

    虽然这时候没有什么三请三让的固定套路,但谦让个一两次还是很正常的。

    刘盈认同的点了点头,旋即跟着张良一起走了起来。

    但他的眼神,却不由自主的投向了人群最前端的韩信。

    萧索,颓唐……

    当日刘邦‘昨日重现’了之后,一举将韩信统领齐军的权力夺走。

    毕竟韩信乃楚王,统领齐军名不正而言不顺。

    联军之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汉、齐两军,而现在刘邦亲自掌控这两军之后,皇帝之位已经再也不会有任何意外。

    于是乎,在刘盈的进言之下,刘邦准备在十多万的齐军中,挑选三成赏爵在两级以上的将士迁入关中。

    嗯,连同他们的家眷一起。

    曾经的关中人口众多,野无闲田,但经历过秦末天下大乱,以及项羽的摧残之后,最为精华的咸阳地区残破不堪,根本不是十年八年就能恢复过来的。

    所以,就需要从外面迁移人口,来让汉帝国的基本盘,对于天下的诸侯国有碾压之势。

    而迁入的齐军士兵,全部都是有三级以上爵位之人。

    按照军功爵制度,有爵位者可以合法蓄奴。

    这样一来,他们说是民户,其实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地主。

    如果类比一下的话,他们就等同于唐朝初年的府兵,亦或是欧洲那边的采邑骑士。

    连同这些齐军在内,再加上汉军中有高爵位之人,只需要有个三五年的时间,等到战争再次发生的时候,刘盈至少能动员起十万以上的职业脱产士兵!

    如果这几年内,他们再抽出时间练习一下马术。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有十万名精锐的骑兵!

    而十万骑兵是什么概念呢?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在控制的范围内推行千户制。

    九十五个千户,四丁抽一,一次调动的军队也就在十万人上下。

    而这十万骑兵,打下了一个即便是雄鹰,飞一年也飞不出边界的庞大帝国。

    当然了,蒙古人有着天然的养马优势。

    但其实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不一样,蒙古马也分很多种,那种身体矮小,耐粗饲的马匹,其实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通常只用来当驮马、以及提供奶和肉。

    蒙古军中作战的主力,还是蒙东草甸子上养的大马,以及从金国官马场中夺取的战马为主。

    后来蒙古骑兵在攻入中亚之后,迅速换装了诸如阿拉伯马在内的一众顶尖战马。

    所以,才有了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战绩。

    只是后来和四大汗国闹翻,良马的来源几近断绝,再加上蒙古人沿用祖辈的粗放式育种,不仅蒙古人,就连中原的马种也随之退化。

    刘盈一直推广的马球,赛马等带有博彩属性的运动,以及将乌骓马拉去配种,就是想要培养优良的马种,为了组建这十万骑兵做准备。

    农耕民族养马的困难,在于人马争地。

    亩产有限的情况下,土地产出的粮食如果让马吃了,则人就要饿肚子。

    但现在不同了,总人口不过一千多万的年代里,刘盈提前解锁了玉米这种大杀器。

    农业的生产成本之所以一直很低,是因为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雨水、阳光、风、以及昆虫等,其实都是大自然无偿提供的。

    尤其是阳光。

    所谓光合作用,就是植物转化太阳能为有机物的过程,它可以说是万物的能量之源。

    植物吸收太阳能,食草动物吃掉植物,食肉动物捕食食草动物,这就是能量在生命之环之中的流动。

    人类耕种农作物的方式,就是利用植物将人类无法直接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可以供人类食用的粮食。

    而小麦的光转换率大约是百分之一,一些品种原始的水稻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数字。

    但玉米,则是百分之四!

    也就是说,同等种植条件下,玉米吸收阳光的效率要远高于水稻和小麦。

    亩产,自然也要高很多。

    大量推广玉米的种植,不仅仅是为汉朝的人民提供了粮食,更重要的是由此而衍生出的其他事物。

    比如玉米糖浆、淀粉,比如刘盈最看重的,饲养牲畜,以及战马的饲料!

    只可惜现在国内的情况还很复杂,不太适合直接跟匈奴人开战,否则有了足够精锐的士兵,以及配套的战马和武器铠甲,将冒顿请来长安跳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那句老话说得好。

    穷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达则自古以来固有领土。

    刘盈的打算是,暂时和匈奴人保持和平,维持贸易,然后共同开发西域。

    至少,丝绸之路需要保持畅通。

    嘿嘿,哈密瓜和葡萄……刘盈嘴角微微上扬,向张良行礼后转身离去。

    刘邦虽然拒绝了称帝的请求,但称帝所需要的受命坛却在刘盈的监工下,已经修建了七七八八了。

    ps:先更后改!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