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章 小学毕业的人才


本站公告

    日本群岛,江户国都城。</p>

    王宫对面的王国衙署中间,户房衙门的院子外面竖起了招牌和电喇叭。</p>

    每隔一刻钟宣读一次大食国招募移民的政策,周围也陆续有人进去询问情况登记报名。</p>

    这种情况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过年期间也没有完全停止,仍然接受报名登记。</p>

    相关的消息也陆续传遍了江户城,江户国大部分居民所在的城市。</p>

    安康二年正月十二上午十点多,二十二岁的男青年郝仲义,带着十八岁的弟弟郝季智,一起走进了户房衙门。</p>

    进门就看到大厅侧面的摆着一排桌子,旁边立着牌子,上面写的“移民登记处”。</p>

    郝仲义马上带着弟弟过去,习惯性的挂起笑脸询问:</p>

    “两位差爷,俺们想打听一下大食国……那个墨洲湖区移民嘞事儿……”</p>

    两个值班的干事看到有人来,特别是听到对方说的那口带着山东口音的大明官话,马上就来了精神,一个年轻的干事拿起笔来询问情况准备记录:</p>

    “你是山东人?”</p>

    郝仲义马上说:</p>

    “俺爹娘都是山东曹州府来嘞,俺自己是呆这江户城生嘞,不过俺兄弟他娘是江户人。”</p>

    崇祯以前,明代北方的府实际上是元代的路改来的,很多北方府的辖区异常巨大。</p>

    整个山东八十九个县,却总共只分了六个府。</p>

    明朝初年北方人口少,这么设置也算是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恢复之后没调整。</p>

    一直到崇祯年都还是这么个状态。</p>

    到了仁武朝的时候,世祖皇帝把北方的大府拆分了一部分。</p>

    兖州府和青州府两个府,被拆成了曹州府、兖州府、沂州府、青州府四个府。</p>

    两个干事听到这青年说自己父母都是曹州府的,仍然兴趣不减。</p>

    在去年以前,就算是爹妈都是大明人,只要不是在大明本土生的,那都不算是大明人。</p>

    但是按照最新的标准,只要爹妈都是大明人,无论在哪儿生的,他自己都是大明人。</p>

    大明人跟朝鲜女、和女生的孩子,在大明本土以外的地方基本都会被视为大明人。</p>

    就算是在大明本土,那也是仅次于大明人的,是所有藩属国人中身份是最高的。</p>

    另一边那个年长的干事笑呵呵的问:</p>

    “广播上该说的都说了,那你们兄弟俩还想知道点啥?”</p>

    郝仲义马上说:</p>

    “是这样的,俺家是在江户城开饭店嘞,俺爹想让俺带着俺弟一起过去,在新建的移民区里开个饭店,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嘞规矩?”</p>

    年长干事马上介绍的同时询问:</p>

    “没什么特殊规定,那边是大明的大食国,规矩跟江户国基本一样。</p>

    “不过你们兄弟俩自己开饭店,你们自己会记账算账吗?”</p>

    郝仲义马上点头说:</p>

    “俺会写会算,俺小学毕业了,俺弟没上学,但是俺爹和他娘都教过他,他也能看的懂家里的账本。”</p>

    两个干事顿时就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年长干事有些激动的说:</p>

    “小学毕业,能写会算,还是大明人,这是人才啊,你还开什么饭店?去当个经理吧!”</p>

    年轻干事拿出了一张表格和一支钢笔递过去:</p>

    “自己填上你的情况,也算是检查你到底能不能写字,意向一栏直接写经理。</p>

    “你可别看不上经理,现在墨洲湖区的移民区,是以类似皇庄的形式办的。</p>

    “不设置传统府州县,公司掌柜和经理就相当于当地的官吏,包管一切。”</p>

    郝仲义直接就愣了:</p>

    “当经理?还得当官?俺不会当……”</p>

    年长干事马上说:</p>

    “我说你会你就会,能写会算还不会当官吗?”</p>

    年轻干事跟着劝慰说:</p>

    “普通工人和农民不会写字,你能记下所有人的名字,每天记下他们各自干了多少活儿,然后算出来该给每个人发多少工钱,就能当得了这个官,你能不能干得来?”</p>

    郝仲义想了一下:</p>

    “这不就是记账吗,这个俺肯定会,但是俺去当经理了,俺们家的饭店咋办?”</p>

    老干事有些发愁的说:</p>

    “你怎么就盯着你的饭店呢?那个饭店不是还没开吗?”</p>

    郝仲义马上说:</p>

    “俺爹让俺去墨洲,是要俺把俺们家的手艺发扬光大,不然俺去墨洲干啥?”</p>

    两个干事对望一眼,都是有点犯愁,不过这些基层官吏都是经验丰富的。</p>

    老干事很快就有了想法,看向了跟在郝仲义身边的少年:</p>

    “让你兄弟去开饭店。”</p>

    郝仲义却马上说:</p>

    “俺兄弟还没学成嘞,他现在只能给俺打下手。”</p>

    老干事继续说:</p>

    “把饭店直接开在厂里,你还能一边当经理,一边教你兄弟做饭,直接给厂里的工人吃。</p>

    “厂里做饭要求不高,大油大盐有肉炖起来就行,没出师的厨子也能干得了。”</p>

    郝仲义终于觉得这样可以:</p>

    “那中,俺去给任当这个经理。”</p>

    年轻干事不等他犹豫,马上在旁边提醒郝仲义:</p>

    “赶紧把资料填了,然后回家准备一下,正月十七上去九点上船出发。”</p>

    郝仲义按照干事的提醒,陆续填了两张表格,写了五个人的信息。</p>

    郝仲义已经已婚且有孩子了,妻子也是大明移民夫妻的女儿,</p>

    他弟弟郝季智也刚刚结了婚,妻子也是其他大明移民与和女妾室的女儿。</p>

    这也是很多大明移民比较多的地区的典型婚配习惯。</p>

    尽可能的纯血子女配纯血子女,这样后代还是大明人,后续再纳混血或者土人妾室。</p>

    只有真的没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让纯血子女与混血或者土人子女婚配。</p>

    两个家庭的两张表,都是郝仲义填完的。</p>

    写的字不是很好看,但是还算比较工整,而且没有错别字。</p>

    说明他这个小学毕业的水平基本没有水分。</p>

    填完表格之后,两兄弟各留了一份复印版,回家去准备行李。</p>

    两个干事看着手上的两份信息都非常开心。</p>

    直接捞了两个移民家庭,一个大明人能当管事的经理,还附带了一个和族厨子。</p>

    没出师的厨子也是厨子,饭馆老板兼掌勺的大厨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加训练,肯定比普通人直接当厨子干得好。</p>

    而且对方还是大明与和族混血,这在墨洲东部的混合移民区,是能直接当自己人用的。</p>

    这个厨子以后说不定也能混个食堂管事。</p>

    郝仲义两兄弟回家之后,跟自己爹娘报告了情况,他们父母当然是比较开心的。</p>

    不过也没有太过惊喜。</p>

    这种藩国王庄的小经理,大概相当于最底层的干事和书办,并不是地位多么高的身份。</p>

    大明的海外移民,对世界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定的误解。</p>

    他们知道墨洲是墨人的老家,墨洲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应该都是未开发的山林荒地。</p>

    猜测那里的情况应该跟南洋类似,属于炎热潮湿的瘴气之地,到处都是未开化的野人。</p>

    要不是大明现在有了治疗寒热症的特效药,他都不敢让自己儿子去。</p>

    郝仲义自己也差不多是这种认知,所以才对两个干事提出的所谓的“当官”这件事情,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p>

    郝仲义原本有兄弟四个,名字分别是伯仲叔季加仁义礼智。</p>

    郝仲义是老二,郝季智是老四。</p>

    本来以为郝季智是最小的了,结果老爹老来得子生了个老五。</p>

    家里就一个小饭馆,没有别的产业,老头子没了之后,每个孩子分不了多少东西。</p>

    让中间的儿子出都去闯闯,能自己去挣一份产业就能少分点。</p>

    所以郝仲义的老爹就安排了他们兄弟去墨洲。</p>

    郝仲义当不当经理,都不影响他们兄弟俩去墨洲的安排。</p>

    所以到了正月十七,郝仲义和郝季智兄弟俩,就领着婆娘和孩子告别了父母,带着行李去了码头。</p>

    郝仲义因为有小学文凭,而且能写会算,字还写的不错,报名之后就被单独存档了。</p>

    再加上本人是个看上去就比较稳重的“山东汉子”,结果还没上船就有了工作。</p>

    负责移民的干事现场任命郝仲义当经理,负责登记和管理十六个移民。</p>

    兄弟郝季智给自己二哥当副手。</p>

    兄弟两个从小在饭馆里面帮忙,应付十来个人还是轻轻松松的。</p>

    郝仲义拿着名单确认名字和人的时候,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是纯大明人。</p>

    其他人里面超过一半都是混血儿,剩下的一少半是纯土着和人。</p>

    大部分藩国的大明人多半不想再出去开荒,他们更加倾向于放混血的庶子出去打拼。</p>

    土着和人大部分倾向于出海打拼,但是他们在日本群岛的群体数量已经不占优势了,所以出来的移民总数量同样不占多数了。</p>

    大明人,混血儿,土着和人,三者的身份和地位,有一种潜在的阶层分化现象。</p>

    郝仲义作为纯血大明人,理所当然成为这个小群体的管理者,其他人都没有任何意见。</p>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p>

    最起码在郝仲义做出明显不公平的分配之前,都完全不会觉得这种安排有问题。</p>

    郝仲义这个小经理,带着十六个移民排队,登记,上船,分派船舱。</p>

    这个过程中郝仲义又发现,这些移民都不是同一个地方的。</p>

    一些人还说,他们本来有一个镇来的同伴,但是被大明的官员打散了。</p>

    移民船离港之后,绕着本州岛向南航行,到了长崎又靠岸,在这里上了一批移民。</p>

    船上的负责人觉得郝仲义干得还不错,就又给郝仲义加了二十四个人。</p>

    郝仲义在登记对照的时候发现,这二十四个人里面只有六个是长崎当地招募的。</p>

    另外有十四个是高丽和新罗转来的,还有两对年轻夫妻是琉球国转来的。</p>

    郝仲义询问情况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是被大明官员专门打散的。</p>

    只有最亲的一家人,包括父母和侄女,亲兄弟两个,以及夫妻之间才不会被拆散。</p>

    也就是说,现在郝仲义管理的四十多个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是互相不认识的。</p>

    郝仲义开始的时候还不明白,大明官员这么做有什么用处。</p>

    但是随着航行的时间变长,当这个经理管的事情变多,跟几个兄弟、夫妻、父子组合打交道的次数多了,郝仲义慢慢发现了这么做的好处。</p>

    互相不认识的单独的家庭和移民,比那些兄弟和父子组合更好管理。</p>

    如果这四十个人,都是同一个村里来的,甚至是同一个家族的,自己绝对就管不了他们。</p>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