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极端的尽头还是折中


本站公告

    朱靖垣没有直接评价汪来和工匠们的担忧,而是先去问了另外的情况:</p>

    “对于未来的设想咱们先不说,最初我要求的指标下的几个设计方案,现在都已经基本定稿了吧?”</p>

    汪来郑重的点头说:</p>

    “战列舰、航空母舰,两种战舰共出了六个详细设计稿,都已经定稿了。</p>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本来是从这些基本完成的方案之中,选出最合适的两个设计方案。</p>

    “绘制出正式的设计图纸,然后分解成工程图纸,回去交给船厂开工建造</p>

    “但是,大家看着新舰炮和炮弹的各种数据,对现有的设计指标都有些不满意了,想修改指标重画图纸。</p>

    “不过臣以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纯决战型的战舰,以及持续参与低劣度战斗的战舰,两种设计倾向之间的选择。</p>

    “现在即便是更换设计指标,同样要继续面对这个选择,不过是提到了更高的级别。”</p>

    朱靖垣听完轻轻的点了点头。</p>

    自己参与了绝大部分的设计会议,所以知道现在的大致问题在哪里。</p>

    所谓决战型战舰,顾名思义,就是奔着跟敌国舰队一决胜负来设计的,基本没有考虑其他用途。</p>

    工匠们认为决战型战列舰用途单一,可以采用朱靖垣提出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p>

    也就是被工匠们称为“极端或者空白”式的防护设计。</p>

    舰体上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轮机、锅炉、弹药库、炮塔等舱室,装甲防御设计级别直接提升到舰体尺寸和吨位限制下的最高标准。</p>

    舰体上的其他不重要地区,则可以完全放弃装甲防护,和民用船一样只有结构框架和船壳。</p>

    这差不多就是梭哈了……</p>

    这种战舰的核心区域的防护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p>

    就算是艏艉和上层都被彻底打烂了,只要核心区域的装甲盒不破碎,船只本身大概率是不会沉的。</p>

    缺点也同样明显,艏艉和上层结构都很容易受损,甚至可能直接掉头、断尾。</p>

    船只的航行和机动能力,与舰体的线形是直接相关的。</p>

    只要舰体结构受伤,航行性能就会直线下降。</p>

    赶场能力直接没了,不可能跟随舰队继续作战,只能慢吞吞的挪回去修船。</p>

    这种船大概率怎么打都不会死,但是只要参与战斗就很容易受伤,受伤了就得回去修船。</p>

    可能会出现:修船一次、出门一趟、参与一次战斗、马上回去再修船,这样循环往复的情况。</p>

    所以工匠们认为她们适合加入一战决胜负的决战舰队。</p>

    如果决战舰队打赢了,己方舰队掌控了制海权,回家的路上跑的再慢都没有问题,在战场上临时修理一下再走,或者让队友拖回家也行。</p>

    要是没打赢,那就自沉吧,免得被敌人俘虏回去。</p>

    另一种战舰,则是考虑了各种类型战斗的“通用型战列舰”。</p>

    她们要兼顾前卫战与决战,破交与反破交战,需要应对特殊海况和气候下的遭遇战等等。</p>

    她们不能打一场就回去泡船坞,她们需要连续战斗,需要长期保持战斗力。</p>

    需要在大洋上长时间巡航,持续驱赶和猎杀敌人的巡洋舰,也需要与敌人屏卫舰和主力舰纠缠。</p>

    工匠们认为,如果要考虑这种全面的作战需求,那就只能采用“分级防护”设计了。</p>

    根据战舰不同部分的重要程度,布置不同厚度和类型的装甲,装甲盒也分成三到四个级别。</p>

    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不同厚度的装甲,所以不会轻易破损和扭曲变形。</p>

    受轻伤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影响航行和作战能力,甚至不怕被洗甲板。</p>

    在真实的海战中,战舰的体量碾压是绝对的,巡洋舰要去单挑战列舰,那基本都是必死无疑。</p>

    巡洋舰面对决战型战列舰,有一定机会拼死送主力舰回船厂修船。</p>

    面对通用型战列舰,可能只是让战列舰的涂装花掉,不影响她去打决战,或者是继续屠杀下一群巡洋舰。</p>

    很显然,分级防护的是通用的理想化设计,所以被称为通用型战列舰。</p>

    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p>

    在同样吨位下,通用型战列舰的核心舱防护效果,肯定是低于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的战列舰的。</p>

    因为非核心区域的防护占用了装甲份额啊。</p>

    要达到同样级别的核心防护等级,通用型战列舰吨位就要继续提升。</p>

    这样悖论就来了。</p>

    绝对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p>

    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纯粹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p>

    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p>

    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海军假日”时期,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p>

    到了二战爆发前夕,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除了“最终决战兵器大和”以外,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p>

    都是“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p>

    或者“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p>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p>

    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要分几级?具体怎么分?</p>

    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p>

    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p>

    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p>

    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p>

    所以,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p>

    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p>

    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p>

    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p>

    现在,在这个世界,在朱靖垣的指导下,大明工匠也是直奔混合设计的最终目标去的。</p>

    但是朱靖垣本人其实只知道理念和方向,根本没有能力把握“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p>

    工匠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朱靖垣提供指导思想之前,他们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核心防护思路。</p>

    这样来来回回反复研讨计算力小半年,工匠对最终的取舍仍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p>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新锐战列舰的设计上,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方案,同时还希望继续修改。</p>

    这在朱靖垣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p>

    设计经验是需要积累的。</p>

    战舰设计本来就不是一劳永逸的,是要不断的迭代升级更新的。</p>

    具体到一艘战舰上,建成之后也仍然是可以大幅度升级改造,修正原有问题和更换新设备。</p>

    完全不留余量的一次性设计反而是不成熟的设计,朱姆沃尔特那种设计问题跟有没有余量没有关系。</p>

    朱靖垣起身来到讨论的桌子前,那上面现在摆着一堆阶段性的设计图纸。</p>

    有几张接近定稿状态的整体概况图纸被摆在了最上面。</p>

    战列舰有三套,航空母舰也是三套。</p>

    战列舰一号方案,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其他参数也为决战需求做了极端化的调整。</p>

    使用四座三联装三百六十毫米舰炮,主装甲厚度三百六十毫米,倾斜二十度布置,最大航速二十三节。</p>

    这就是一艘典型的“铁王八”,这防御水平在这个时代是明显超标的。</p>

    如果放在原有地球历史上,会成为仅次于大和的世界第二,远超衣阿华、黎塞留等新锐战列舰。</p>

    朱靖垣扫了一眼就直接放弃掉了,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想要这种很快就会淘汰的战列舰。</p>

    虽然设计方案有预留升级锅炉,把航速提升到二十七节的计划。</p>

    朱靖垣虽然也考虑着升级锅炉,但也必须做好不升级锅炉,直接用到淘汰的可能性。</p>

    二十三节是真的没办法加入航母编队活动的,二十七节都相对保守了。</p>

    战列舰二号方案,采用两种思路的混合并且折中,同时更倾向于更加传统的设计。</p>

    主炮降低到三座,主装甲厚度降低到二百八十毫米,仍然倾斜二十度布置,最大航速三十节。</p>

    在拥有完善的主次装甲盒的基础上,对主装甲以上的舰体上层建筑防护,也做了明显的整体强化。</p>

    战列舰三号方案,也是两种思路的混合方案,但是方向与二号方案相反,更加倾向于强化核心防护。</p>

    主装甲厚度提升到了三百毫米,放弃了主装甲向上延伸的上部装甲,上层建筑防护也有明显的取舍。</p>

    舰首完全没有装甲,只要被别的船撞一下就会“掉头”,参考历史上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p>

    在原世界的历史上,二战新锐战列舰基本都是最后这种方案。</p>

    因为二战已经是矛略大于盾的时代了,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必须尽可能的强化盾。</p>

    朱靖垣考虑了很长时间后,转脸看向汪来和其他的工匠们:</p>

    “今天必须选出一个最终方案来,年底之前必须正式开工建造。</p>

    “一号舰方案直接放弃,支持二号方案的举手我看看有几个?”</p>

    朱靖垣说罢,现场的工匠们犹豫了一会儿,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举起了手,包括汪来。</p>

    朱靖垣轻轻点头,然后问支持三号方案的工匠,结果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工匠举手。</p>

    很显然,剩下的六分之一就是支持一号方案的真正激进派了。</p>

    越是激进的方案,支持的人数量越少。</p>

    最保守的方案最受欢迎。</p>

    朱靖垣看向汪来:</p>

    “汪主事,你来说说,你和大部分工匠为什么支持二号方案。”</p>

    汪来是个比较温和的性格,在做主事的时候会综合报告工匠们的情况,尽可能不偏不倚。</p>

    但是在作为工匠的时候,就会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了:</p>

    “臣以为,现在泰西各国的海军作战方案,仍然停留在五公里近距离拼刺刀洗甲板的水平上。</p>

    “我们的远距离作战思路也尚不完全成熟,仍然需要防备可能遭遇的巡洋舰近距离突袭。</p>

    “所以臣的建议是,这艘无惧号战列舰作为实验舰,上层建筑仍然要提供对小口径火炮的防护。</p>

    “与此同时,根据殿下提供的新装甲配方研发的新装甲已经完成了试生产,防御效果又有了明显提升。</p>

    “还有殿下提出的,倾斜式的装甲安装方式,让同样厚度的装甲防御效果再次提升。</p>

    “现在我们的二百八十毫米装甲,已经足够在十公里距离防御泰西各国的最新舰炮了。</p>

    “而且,我们可以预料的是,我们的三百六十毫米五十倍径新舰炮服役后,我们的新锐战舰的作战距离会继续提升到十五公里甚至更远。</p>

    “在这样的情况下,二号方案这种相对保守的设计,能够在确保我们舰队的绝对优势的同事,尽可能提升持续作战能力。</p>

    “这种设计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不需要追求更加极端的一号和三号方案。”</p>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p>

    朱靖垣听了非常满意的轻轻点头:</p>

    “好,那就确定二号方案,返回京师的路上完成正式图纸绘制,回到京师之后直接开工。”</p>

    历史上二战时代选择最多的是三号方案的方向。</p>

    但是这个世界的大明新锐战列舰出现的太早了。</p>

    在核心区域防御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加强其他区域的防护,增加持续作战能力,是理所当然的选择。</p>

    但是有些工匠似乎不太愿意接受这种选择。</p>

    工匠和工匠出身的官员,跟普通大学必要考功名出身的官员,性格上一直有着明显的差异。</p>

    工匠们的性格明显更加的直,汪来这种反而是比较少见的,李锐那种才是典型的状态。</p>

    再加上朱靖垣对工匠们的态度一直非常亲切,整天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工匠们也不会太过畏惧。</p>

    于是,朱靖垣刚刚宣布了决定,马上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工匠开口了:</p>

    “殿下,二号方案还是太保守了,我们不能保证,敌人的舰炮制作工艺以及炮术水平,在未来十几年内不会出现跨越式的提升啊。</p>

    “世祖皇帝当初说过,大多数人都赞成的事情的未必是正确的,真理经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p>

    “所以我不赞成投票决定,我还是希望殿下能够重新考虑三号方案,如果一定要采用二号方案,那就请殿下继续将吨位限制提升到五万吨。”</p>

    朱靖垣听了直接笑了:</p>

    “我们这艘无惧号,在未来十几年都能够当主力舰,后续会逐渐退居二线。</p>

    “主力的位子会让给更大吨位的新一代主力舰。</p>

    “十几年后敌人升级了,咱们也该有更大吨位的战列舰了。</p>

    “也别整五万吨了,直接上到六万吨,用四百二十毫米舰炮,那是后续大家的新任务。”</p>

    那个工匠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勐地用力点了点头,满脸向往的说:</p>

    “六万吨!四十二厘米!这真的太好了!”</p>

    朱靖垣顿时有些无语了。</p>

    这家伙显然更喜欢更大的船而已,至于二号方案和三号方案的选择,对他而言似乎不是特别重要。</p>

    现场的很多工匠也明白了刚刚发生的事情,顿时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哄笑。</p>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