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农学课堂小知识


本站公告

    第一堂课,温故而知新。



    孔颖达手持《论语》,面对群生,引众人导读,重温圣人著作。



    摇头晃脑,阴阳顿挫,也算是最为传统的“教学之法”。



    学子手中书,圣人心中悟。



    要不是因为李方晨的插手,蒙学不可能出现大唐各道之中,普通人家怕是连书都买不起。



    李方晨就站在学堂之外,听着堂中郎朗之音,忍不住心中紧张。上午还好,下午可就是他的农家课。



    到时候,包括李泰和魏叔瑜等人在内,都会一同旁听。



    孔颖达这个老家伙,非得让李方晨讲一堂“公开课”,也不知存的什么心思。



    难道是担心他误人子弟吗?



    还别说,李方晨自己也有这么担心。



    本打算临时抱佛脚,先学一学孔颖达授课的法子,可这和他要传授的东西完全不搭边啊!



    总不能让一帮傻小子,背农书吧?



    虽然他写了六册,这其中绝大多数还是要靠实践去掌握才对,如果真的死读书,反倒成了一种不负责的教学。



    为人师长,传道、授业、解惑也!



    没有多待,离开了学堂之外,吩咐十六,派人去将小渔村的那些个番薯苗运过来。



    等到午时,儒课结束,学子们奔赴食堂填饱肚子。



    李方晨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五十驾马车。



    午休一个时辰,一个个打着哈欠,集合在学堂之外。



    李方晨换做一身粗布衣打扮,望着众人道:“上车,今天我们不在学堂中授课。”



    孔颖达这些“老先生”们也跟着一同离开了学府,众人乘车来到城中一块空地。



    足有五百亩,未曾修整,还都是草地。



    李方晨脸上挂着淡笑,“今天的课,除草!”



    每人一把镰刀,由李方晨教授他们除草的方式,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除草。



    “殿下,农家授课如此特殊?”



    李纲看不下去了,旁听秦王授课,还是他跟孔颖达出的主意,目的也是想看看秦王殿下教些什么。



    李方晨愕然道:“先生此言何意?”



    李纲道:“不授课文,如何能教?难道殿下打算,让这些学子种地不成?”



    李方晨笑问道:“有何不可?”



    李纲肃然,“此乃大大的不妥!殿下有意立大唐学府,本该福及后世,怎可肆意而为?学子当习书、知礼,如今这般,岂不是成了劳力?”



    李方晨看向其他人,发现他们并未反对,看样子也是有同样的心思。



    顿时就被气笑了,“死读书,读死书,书死读!”



    连着三个停顿,李纲面色难看,但很快就明白了李方晨想说什么。



    “李纲先生,本王教的可是农?”



    “是!”



    “既如此,本王让他们务农而知礼,学农而知心,望农而知苦,有何不妥?”



    李纲躬身抱拳,“老朽孟浪,还请殿下息怒。”



    八十名学子,分作八组,分别清理五亩之田。



    岭南天气并没有北方那般冰寒,少见雪色。



    地上的杂草早已枯黄,轻拔就能连根带起。



    看着一个个忙碌的神情,李方晨面色淡然,不时向后方十六看去,以求确定时间。



    一个时辰干活,一个时辰授课,余下的时间,返回学府就好。



    看着十六对自己点头,李方晨心知,时间到了。



    挥手让人将学生们召回,看着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样子,李方晨笑问道:“累吗?”



    众学子连忙道:“禀先生,不累!”



    “将书取来,然后找地坐下,接下来我来讲课!”



    怪不得离开学府前,殿下要让他们将书带上马车,原因竟是如此。



    此处哪有什么书桌,完全就是搬块石头随便坐的节奏。



    秦怀道和柴令武听到李方晨安排的第一时间,就是去远处寻来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头,然后搬到李方晨面前。



    “先生,请!”



    “不错!”李方晨微微点头,对两人赞了一句。



    紧随其后,是无数双嫉妒的眼睛,其余学子皆有悔意,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王玄策拉着薛仁贵,又帮着孔颖达他们准备“座位”。



    如此便可看出,聪明人,始终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李泰坐下时还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小子,你未来可期啊!”



    画面有些违和,李泰和王玄策差不多大,被一个同龄人称作小子,王玄策并没有生气。



    魏王殿下,天下三位最尊贵的皇子之一。



    “莫要多言,扰乱课堂纪律!”



    李方晨训了一句,李泰眨眨眼,不在嬉笑,眼中多有好奇,他也想知道二哥如何教书。



    农学之书,皆有李方晨亲手所写,学子们打开书的第一眼,就看到了他这位“著作人”的名字。



    心中无不惊奇,这竟然是殿下所写,他们之所以会来岭南,就是奔着秦王殿下的名头。



    一个个脸上满是兴奋,甚至有些激动手舞足蹈。



    “将书翻到第三页,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东张西望!”



    学子们乖乖听话,书籍第三页,是一封墨画,一位老农挥舞着锄头。



    “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时间,所有人都没跟上李方晨的节奏。



    李纲更是跟十六要来几本农学之书,分与孔颖达等人一同观看。



    最了解李方晨的李泰起身迟疑道:“一名老农?”



    李方晨白了对方一眼,也不知道他掺和什么热闹。



    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也给学子带头起了个引子。



    “不错,还有呢?”



    秦怀道起身,“老农耕地!”



    “还有呢?”



    柴令武,“老农用锄头耕地!”



    “还有?”



    众人面面相窥,不知如何作答。



    孔颖达笑着起身道:“农为国之本,以农带图,以示告诫世人,农对于国的重要!”



    看看人家,不愧是当朝大儒!



    李方晨颔首,“孔先生所言不错,可还有人要说?”



    学生们不知如何开口,反倒是先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



    他们似乎将这种课堂上的互动,当做了秦王的考校,回答起来无比认真。



    李方晨本来一脸严肃,听到最后很是无语。



    其实这幅图要表达什么,并没有标准答案。



    他只是想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缓解双方紧张的氛围。



    可因为李纲、孔颖达等人参与,节奏乱了。



    “咳咳,讲一下!”



    李方晨双手背在身后,面对众人款款而谈,“图中之人,一眼便可认出身份。自古以来,农为国本,凡有大灾,必伤国体。可以说,农事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国家实力强盛与否,甚至控制着一国人口能有多少!”



    先是给图做个总结,省得留坑不填,被人鄙视。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