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六 西夏


本站公告

    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书》,其分布在西北广袤的山林草原上,以狩猎、畜牧为生,俗尚武力,无法令,无徭役,不知稼穑。



    唐朝中期以后,迫于吐蕃族的强大势力,逐渐内徙,唐末,党项拓跋氏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其首领拓跋思恭被授为夏州节度使,复赐李姓,封夏国公,统辖夏、绥、银、宥四州地方,治夏州,党项拓跋氏由此跻身于北方诸藩镇之列。



    五代时期,党项政权先后依附于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各王朝,并在与邻近藩镇的纵横捭阖的斗争中日益发展壮大。



    宋初,党项族首领臣属宋朝。



    李继捧弟继兄位,引发内部矛盾,遂向宋献五州地,其族弟李继迁反对宋朝直接接管夏州政权,公开抗宋自立。



    李继迁外附辽朝,内联诸族,多次击败宋军镇压,占据夏州,迫使宋朝封其为定难节度使。



    李继迁死后,后继者李德明,在宋辽关系缓和的形势下,与辽、宋保持友好关系,继续向西扩张。



    宋天禧四年,李德明将统治中心移往贺兰山麓的怀远镇,改称兴州,天圣六年占据河西走廊。



    仁宗明道元年十月,李德明去世。其子元昊嗣位。



    李元昊继承夏国王位后,提出“英雄之生当王霸”的主张,其先是改姓,将唐朝和宋朝赐给党项皇室的李姓和赵姓,改为党项姓嵬名氏,元昊自称“兀卒”即表示自己为天子可汗之尊;其次是发布剃发的法令,令国人皆秃发,并颁发了有关服饰的规定,凡文官武将、庶民百姓各有所服。



    李元昊本人衣白窄衫,毡冠红果顶,冠后垂红结绶,这是采用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



    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元昊称帝建大夏国,在给宋朝的表章中公开宣称“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



    至此,西夏国立。



    西夏建国后,以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



    因不能镇压,宋不得不承认夏的割据地位。



    迄今为止,西夏已经立国近百年,传了四位皇帝。



    此时,西夏皇宫内,当今皇朝李乾顺面沉似水。紧紧地握着宋国国书。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李乾顺浑身发抖。



    气的。



    看看宋国皇帝都说了什么!



    “竖子无道,安敢觊觎上国神器……”



    “本为叛臣之后,朕念生民无辜,是故不动刀兵……”



    “狼子野心不死……”



    “野性不改……屡教不改……无知小儿……”



    看看,简直就跟骂儿子一样,实在气煞个人。



    当然,愤怒中还有恐惧。



    “若是二月底不至,三月大军必出,到时候生灵涂炭,西夏李氏族灭,悔之晚矣!



    莫谓言之不预也……”



    想到铺天盖地的火枪,李乾顺就觉得胯下一阵阵鼓胀。



    若非恐惧火器的威力,他如何会派人绑架工匠?



    还不是为了自己制造火器么。



    事实上,随着宋国火器的威力广为传播,西夏、金国、大理都在悄悄地研究火器。



    只是这个玩意,从无到有开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火药配方,因为宋国严格保密,需要自己研究。



    这个时候的火药,乱七八糟的成分太多,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只能一种种去了试验。



    花费无数,耗时两三年,不过确定了硝石、硫磺、木炭乃是必须,至于最佳比例,还要大量的试验,估计也要两三年。



    然而是火器制造。



    军队经常操练,外形倒是能够看到,但是里面的结构只能依靠猜测。



    曾经,西夏也试着制造出了一门铜炮来。



    只是试射的时候,一门只把铁弹打出去了十一步,再增加火药时,炸膛了。



    幸亏火药威力不大,只把周遭放炮的给炸了个半死。



    至于火枪,西夏工匠还在抓耳挠腮呢。



    别的不说,就一根枪管,已经逼死了铁工院的五任判官。



    所以,李乾顺不得不把主意打到宋国头上。



    风险当然很大,却不得不为。



    若是任凭宋国扩张火器而自己不作为,就是在等死。



    金国有辽阔的纵深,可以凭借地理和气候与宋国周转,西夏可没那么大的地方。



    而且,西夏膏腴之地都集中在黄河两岸,贺兰山之南这一块。



    特别是盐州与夏州,乃是盐铁产地,距离宋国边境不过百十里而已。



    失去这些地方,纵然还有甘肃、西平等军司,西夏也不过就是个大一些的草原部落,迟早还是玩完。



    既然早晚都要死,何不冒险试一试?



    不冒险,坐以待毙。



    冒险成功,可以继续与宋国分庭抗礼,保证国祚不失。



    奈何,冒险失败。



    宋国国书送达,赵桓口气严厉,没有李乾顺推脱的余地。



    半晌,冷静下来的李乾顺道:“罢了,为了大夏国祚,朕当往宋国负荆请罪。



    此去,当学勾践卧薪尝胆,平宋主雷霆之怒,以举国金玉美女,消宋主动兵之念。”



    “陛下。”察哥道:“今日二月初十,即便立刻动身前往宋国请罪,亦是来不及了。”



    “啊~”呆了片刻,李乾顺流下悔恨的泪水,道:“朕一时糊涂,待宋军到来以死谢罪,只是苦了满国百姓,当如何是好?”



    演技刚刚的,说哭就哭,绝无半点勉强。



    李良辅道:“主辱臣死,我等如何能看着陛下往宋国受辱?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与宋国决战到底!”



    “誓与宋国决战到底!”诸多文武拜下。



    等的就是这句话!



    李乾顺打起精神,道:“宋国辱朕,本为小节,朕并非不能忍受。



    然,其故意迟送问罪国书,不留时间,实要攻打我国,说不得亦有灭国计划。



    为今之计,朕当于诸位勠力同心,共保大夏!”



    “勠力同心,共保大夏!”诸人齐呼。



    看着声势不小,然而个人的心思,谁又能知道呢?



    到底几个人能与国同存亡,李乾顺也是没把握,然而只能依靠这些人抵抗宋国。



    御驾亲征?



    万一送了人头,更加没办法打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