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六 大朝会


本站公告

    “鼓乐!”



    一声长喝,鼓瑟吹笙,洪亮的乐声立刻充满了大庆殿内外。



    乐声悠扬,持续了半刻钟,戛然而止。



    诸多大臣、亲王、勋贵、地方未出仕的进士、以及举人,分文武两班肃然而立。



    今日十二月二十一,乃是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朝臣当然要认真对待。



    本来,大朝会一年三次,日期乃是正月初一的元旦,上朔的五月初一,以及冬至。



    但是,大朝会需要各地官员进京上朝,实在是太过兴师动众,因此许多皇帝不会每次都举行。



    当然,也有那懒惰怠政的皇帝,不愿意经历这等繁琐的过程,因此时常免了。



    赵桓也觉得三次太多了,也觉得太过麻烦,但是新帝登基,这第一次大朝会无论如何都是要举行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把时间改了。



    正月初一可是新年第一天,谁愿意上朝办公?



    所以,提前到年前,搞完了大家放假回家过年,皆大欢喜。



    压班范致虚长喝道:“礼毕,诸臣公进殿!”



    文武分左右,拾阶而上。



    进了大殿,各自站好,等待皇帝驾临。



    钟鼓齐鸣,礼乐奏响,在一群内侍的簇拥下,赵桓着乘舆临朝。



    “臣恭迎陛下临朝。”



    在诸多大臣朝拜中,赵桓亦步亦趋走到龙椅前,落座。



    只见他身着绛纱袍,腿上有蔽膝,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头顶通天冠,另挂佩绶。



    袍用绛色,衬里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



    因宋属火德,尚赤,是故衣服都是大红色为主。



    当然,这也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足够,且朝野崇尚素雅,而素雅中红色最为高贵,所以这红色也是社会潮流。



    至于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导之。



    衣服好说,通天冠戴着极不舒服,比头盔还要难受。



    然而,赵桓必须忍着。



    大朝会,不论君臣,都穿的十分正式,以示态度端正。



    “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赵桓落座,大臣们齐齐跪下,三磕九拜时又三呼万岁。



    平时觐见,叉手躬身便可,这大朝会上,却要最高的礼节。



    赵桓摆手甩袖,喝道:“诸臣免礼,赐座。”



    “谢陛下!”



    诸人谢了,各自在安排好的凳子上落座。



    此时此刻,大多是半个屁股落在上面,显得毕恭毕敬。



    范致虚喝道:“太子太保,宿国公,内阁首辅郑居中,代天下臣公军民进献贡物。”



    红光满面的郑居中捧着一个长条盒,拜道:“陛下英明神武,黎庶归心,特进贡物以献御前。”



    赵桓起身,躬身回了一礼,道:“朕诚惶诚恐,定当铭记于心。”



    说着,有内侍下殿,代皇帝接过了贡品。



    本来,应该是各州官员轮流进献本地特产的,只是这个流程就要一天,实在太久。



    于是,赵桓,大手一挥,由郑居中代表各地进献名册便了。



    进献完毕,便是述职。



    这个嘛,只是过场。



    那么多军州,一个个说过去得说到什么时候去?



    所以,各路转运使大略说几句做个样子便罢。



    即便各流程大大缩减,正午时分也不过完成了一半。



    又累又渴又饿,君臣都是疲惫不堪。



    为了防止中途要出恭什么的,早晨都不敢多吃。



    穷逼一碗粥糊一糊,有钱的来一碗燕窝,奢侈的燕窝里加些老参。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神仙也顶不住啦。



    于是,赵桓吩咐中场休息。



    诸人谢了,出殿到旁边的偏殿里喝水吃点心活动活动。



    大几百人,准备茶水点心的开支其实不少,所以说皇帝不爱大朝会呢。



    花钱如流水啊。



    赵桓回到后面,瘫坐在椅子上,接过茶水咕嘟咕嘟灌了下去。



    咬着芝麻酥饼,赵桓叹道:“这大朝会啊,还是能免则免,实在累人。”



    谭稹笑道:“陛下新登基,总要让天下军民看看威风。”



    “是啊,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兴之初,刘邦与大臣们不懂朝仪,遂命秦朝旧吏叔孙通参酌秦法制订汉朝的“大朝会”仪式。



    为了捧皇帝的臭脚,叔孙通竭尽全力,把大朝会的流程弄的极其庄严肃穆,完美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威风。



    朝会后,刘邦只觉得心满意足,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所以,赵桓抱怨归抱怨,然而也是十分享受这种威风。



    毕竟,其中威风,只有皇帝才能够体味。



    休息片刻,大朝会继续。



    上午,是大臣表达孝心与忠心,下午,则是皇帝对政绩出色者的嘉奖与赏赐。



    终归一句话,撒钱就是了。



    至于那些不让皇帝满意的,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也不会发作。



    反正谁被奖赏都有数,没被奖赏的,等着事后清算就是。



    这个完了,大朝会基本结束。



    最后的环节,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赐宴了。



    山珍海味,各地美酒,皇帝真的是把最好的食材都给弄出来了。



    大臣们也是兴高采烈。



    这吃的是酒食?不,这吃的是面子啊。



    花费无数的大朝会筵席,其中大多数人一辈子只能吃一次。



    皇帝多长时间赐宴一次另说,便说赐宴的时候,是否还能在列,也是两可。



    毕竟,宦海无常,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被调动甚至贬斥,或者身负重任不能离开,再无参加大朝会的机会了。



    比如宗泽、刘子羽等人,按照他们在道州的表现,完全有资格来大朝会的,然而,他们能够来此?



    还有折彦质种师道等人,刚刚取得了大捷,全国振奋,可惜此时没有飞机,他们也没有翅膀,肯定是来不及回来参加大朝会。



    尽管很亢奋,却无人敢贪杯,便是吃东西也是慢嚼细咽,尽显风度。



    由不得大家不小心,谁也不想因为吃喝不雅,落一个君前失仪的罪过。



    不过,最终还是兴尽而归。



    如此,一整天的大朝会算是结束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