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六 马城民事


本站公告

    马城已经清理完毕,街道干净了许多,尸骨也全部运出城外掩埋。



    幸好刘舜仁作乱是在冬天,寒冷的气温压制了病菌,方才没有产生瘟疫。



    原马城县衙前,百余军兵各持刀枪,监督着百姓排队。



    一共二十条队伍,每条队伍都有千余人。



    队伍最前面,放着桌子板凳。



    都是军中抽掉出来的文吏,暂时作为县衙的属吏。



    “姓名。”文吏郭宝抬头打量了一番桌前的百姓,问道。



    “小人何三。”



    “民族?”郭宝又问道。



    何三脸上露出一丝紧张,回道:“小人乃是渤海人。”



    “嗯,记着,从今以后,再无渤海人、契丹人等,只有宋人。”



    说着,郭宝在账簿上写下这些信息,又在一块木牌上写下姓名、相貌等信息。



    把木牌递给何三,郭宝道:“此乃你的身份牌,在马城随时拿着,随时可能查验。



    另外,从明天起,领取饭食也要出示身份牌,没有牌子的以细作论处,下场可不会好。”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何三忙不迭地答应着,小心翼翼地把木牌塞进了怀里。



    “别急着走,登记完毕后,去县衙后院,那里在招募人手做活,你可以去看看。”郭宝又指点道。



    “多谢相公指点。”何三谢道。



    离开此处,何三思忖片刻,抬脚向后院走去。



    虽然不知道做什么活,但是看看终归是不错的。



    这几天,宋军一直在施粥,只是一人一天不过三碗,活命当然没问题,吃饱却是奢望。



    而那些主动帮助宋军清理城池的,早晚各两碗粥,中午一顿干饭,吃的可是好多了。



    说起来也是后悔,宋军清理城池时,并未招募人手帮忙。



    当时何三打算去搭把手的,只是因为害怕军兵,犹豫了一阵。



    结果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去帮忙的汉人吃上了饱饭,其他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当然,这其中种族也是一个问题。



    宋军虽然对待此间百姓一视同仁,但是具体的政策如何,众人心里也没底。



    汉人嘛,自然是没什么担心的。



    到了后院,已经有许多人在排队了。



    这些人都是早间领了身份牌的。



    这牌子的发放,并不是先到先得,而是提前给了号牌的。



    何三运气不大好,排在了最后一天。



    不过这样也不错,可以看看前面什么情况。



    最前面,几个军将坐在桌子前,正在挨个问话。



    一号桌子前,刘罡拿着身份牌看了一眼,问道:“顾大,以前是做什么的?”



    “禀军爷,小人以前是铁匠。”



    “铁匠?果真?”



    “确实如此,绝不敢欺瞒军爷。”



    “作为铁匠,如何没随辽国官员撤离?”



    “小人一家十余口,实在没办法离开。”顾大面露沮丧,继续道:“那天杀的刘舜仁,家里只剩下小人和孙子两个了。”



    这等家破人亡的,众人见的太多了,并不会有半点怜悯。



    “既如此,可愿服从征召,成为随军工匠?”



    顾大脸上露出一丝犹豫,问道:“小人倒是无妨,只是孙儿方才八岁,若是留在家中,怕是会有意外。”



    “不必担心。”刘罡道:“太子旨令,城中设立学校,所有十二岁以下孩童尽皆免费入学,无人照顾的孩童可托付在学堂里。



    你于军中做活,孙儿去学堂读书识字,也是两便的事。”



    读书识字当然是极好的,其根本目的还是恢复汉化。



    别看马城汉人多,但是官方语言是契丹话的缘故,汉家文化已经不是主流。



    这种现象,在民间特别明显。



    说汉话,用汉字,确实是达官贵人的潮流,却不是民间的选择。



    毕竟,普通百姓为三餐奔波,如何关心说的什么话,更没机会写汉字了。



    所以,全面推行汉化教育,势在必行。



    稳固统治,前提是文字语言的统一。



    见顾大还在犹豫,刘罡说道:“你也不必迟疑,这学堂最好要去,不但你那孙儿,便是你最好也去。”



    “啊?”顾大不明所以。



    “太子令,半年后,不会官话者,加税五百文钱,一年后加一千钱,半年递增五百钱,无上限。”刘罡解释道。



    官话,当然是太子说话的口音。



    这个不强迫,只要你有钱,自然可以不学。



    顾大犹豫片刻,答应了下来。



    大半个时辰后,终于到了何三。



    “何三,以前是做什么的?”



    “回军爷,小人原来是城外种地的。”



    “可有地契?”



    何三面色失落,回道:“贼军来的太急,地契未曾带出。”



    “哦,那就没办法了。”刘罡淡淡地说道:“目下城外所有田地皆为官有,凭地契可以领回,无地契视为无主。



    那么,你打算做什么?”



    何三面色更苦了,却无计可施。



    能活命就不错了,如何敢与人争辩?



    “敢问军爷,小人能做什么?”



    “那么多田地,亟待耕种,你可以去租赁几亩来种。”



    “小人没工具种子,实在无法……”



    “无妨,官府提供种子工具并半年口粮,以贷款发放,利息半成,你可以去问问。”刘罡道。



    马城农业本就开发的不错,赵桓自然不可能废弃。



    虽然海外运粮足够使用,但是不够保险,且有损耗。



    本地生产,即可靠也便捷。



    再则,这个年头,农业是基础。



    若想恢复道州经济,首要恢复农业生产,只有农业生产恢复了,百业才能恢复。



    见何三还在犹豫,刘罡又道:“若是你不愿种田,也可以报名去挖矿,虽然累了一些,但是收入多一些。”



    “挖矿?”何三问道:“军爷,小人未曾听说左近有矿啊。”



    “大军已经拿下了滦州城,也发现了铁矿,正要开采,需要人手众多。”刘罡解释了一句。



    刘舜仁四人并立四方,作为道州州治的滦州城却空了下来。



    赵桓得知这个消息,当即派人拿下了栾城。



    虽然只是一座空城,里面的物资人口全部被掳掠了,但是城墙还在。



    作为屯兵之所,实在是再好不过。



    至于铁矿的发现,速度确实出乎意料。



    不过,运气也罢,实力也好,栾城铁矿的开采已经提上了日程。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