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收之桑榆


本站公告

    “见过太子殿下。”



    以宿元景、滕和为首的二十多个官员,齐齐向赵桓行礼问好。



    赵桓回礼道:“日头毒辣,有劳各位于宫门外等候,小王实在铭感五内。”



    “殿下雄心振作,我便是吃些日晒,又有何妨?”宿元景道。



    “殿下作为,实让我等欢欣鼓舞,只恨官职低微,不能助殿下一臂之力。”刘韐惭愧道。



    平身第一次,这个淡泊名利的忠直之士,痛恨自己官位不够高。



    在场的除了滕和、宿元景,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



    五品官,放在地方上掌管一方时,确实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却只有旁听权,没有发言权。



    倒不是说完全不能发言,而是需要获得准许。



    便如李纲,只因擅自插话,直接被撵了出去。



    制度使然,赵桓当然不会怪他们未曾发声附和。



    赵桓团团拱手,谢道:“诸位于此等候,足见关切,朝堂之事何足道哉。”



    滕和道:“殿下虽然振作,然操之过急,不免打草惊蛇,以后再想整顿禁军,怕是难觅良机。”



    “原想趁其不备掩饰时,检点禁军以查出问题,严加整顿,却不想父皇不允,徒呼奈何。”赵桓卖了波可怜。



    果然,宿元景道:“官家营建艮岳耗资颇多,其中一部款项,便来自禁军供给。



    且其中劳力,大多出自禁军,因此官家不欲整顿,实在情理之中。”



    哎……赵桓叹了口气,道:“宫门外聚集,于礼不合,不宜多谈。



    明日恰逢小王生辰,特邀请诸位过府一聚,未知诸位尊意如何?”



    趁此机会,赵桓发出了邀请。



    今天站在这里的,有认识有不认识的,然而确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成为太子最忠实的拥趸,赵桓自然要好好笼络。



    正好明日十八岁生日,发出邀请再好不过。



    当然,只有明天确实赴席的,才能引为心腹。



    只是派人送来贺仪却未亲自前来的,便可用而不可信。



    人不到礼不到,不提也罢。



    “殿下有请,自无推却之意。”众人纷纷应下。



    “足感盛情。”赵桓又道:“只是诸公名姓多有不知,实在失礼,劳烦各位自通名姓,何如?”



    “此乃应该,我便为太子引荐。”滕和指向一人,道:“这位乃礼部侍郎张叔夜。”



    “下臣张叔夜见过太子殿下。”张叔夜正礼拜下。



    这一拜,意味着他决定彻底投靠东宫了。



    赵桓扶起,道:“今日识卿,实感欣慰,今日不多叙,明日再说。”



    “谨遵殿下谕。”张叔夜应下。



    这可是不逊色刘韐的能臣,能够结识笼络,让赵桓很欣慰。



    “此乃太学教授罗从彦。”滕和介绍下一个。



    “原来是豫章先生当面。”赵桓拱手。



    能成一个学派创始人,就值得赵桓笼络。



    寒暄两句,滕和介绍下一个。



    “此乃武学谕罗戬。”



    “前日学谕直击高俅,实乃大快人心。”



    “殿下过奖。”



    这个是朝会是直接喷高俅的,本事如何不知道,品格应该不错。



    “此乃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宇文虚中。”



    “见过殿下。”



    “与卿相识,吾心甚喜。”



    礼部员外郎孙傅,翰林学士许翰,监察御史胡舜陟等一十三人。



    说实话,这些人擅长什么,能力如何,赵桓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帮人和蔡京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如此足够。



    最起码,有刘韐、张叔夜、李纲三个,便足够太子组建不错的班底了。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些人才是此次最大的收获。



    介绍完毕,算是混了个脸熟,赵桓又道:“父皇应允小王自备属官,各位若有贤才,还望不吝举荐,亦能助小王励精图治。”



    “敢不从命!”众人答应的很痛快。



    张叔夜道:“我有二子,一名伯奋,一名仲熊,具有勇力,可替殿下牵马坠镫。”



    “多谢张公襄助,不胜感激。”赵桓立刻表示感谢。



    张叔夜确实是个能臣,可谓文武精通。



    其祖荫入仕,初任兰州录事参军。



    当时,兰州地处边境,虽依恃黄河天堑为固,然冬天黄河封冻,总有羌人踏冰渡河,袭扰边境,当地军民苦不堪言。



    于是,张叔夜亲自过河勘察,发现一地名天都,实乃五路要冲,羌人欲入侵,必经此地集结。



    张叔夜建言出兵,占地建城,是为如今之西安州。



    自此,边境外扩,兰州安稳。



    张叔夜此举有力地遏止了羌人的侵袭,既解了边疆不安之忧,亦免了士卒濒河困守、累月不得解甲之苦,人皆称颂。



    历任地方,又入中枢,经历多职后,张叔夜奉令出使辽国。



    时契丹人猖狂,不屑宋人武艺,以欲以箭术炫耀。



    使团随行武将皆不敢应,唯有张叔夜主动应战,并胜之。



    能够于箭术上胜过辽人,可见其武艺高强。



    出使归来后,张叔夜将暗记的辽国山川、城郭、服器、仪范等尽皆成册,上呈朝廷,可惜不能用。



    靖康时,东京外城破,张叔夜力战不屈,因伤被俘,后与押解北上途中绝食而亡。



    勇武忠义,莫过于此。



    如此人物,主动把自己的儿子推荐过来,赵桓如何不欣喜若狂?



    把张叔夜的两个儿子定了,赵桓又看向刘韐,道:“刘公长子羽回乡探亲,未知何时可回?”



    趁着人多,又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赵桓旧话重提。



    他对刘子羽不声不响地回乡,实在颇有怨念。



    虽然当面询问有逼迫之意,且显得不够重视张伯奋,张仲雄,赵桓也顾不上了。



    实在是太子爱煞了刘彦修。



    “刘子羽勇力过人,又精通文墨,实乃不可多得之良助,仲偃何不使其入职东宫,亦好护持储君安危。”宿元景从旁劝道。



    “不错。”李纲又道:“太子直言整顿禁军上下,定然得罪了当道奸佞,其多有掌兵者,若有人心怀不轨,怕是太子危矣。



    刘彦修有万夫不当之勇,有他护持左右,我等才能放心。”



    好家伙,不说话便罢,一说话就要吓死个人。



    只是说的刘韐比较尴尬。



    只见他团团作揖,道:“家父年事已高,遣犬子回乡探视,以略尽孝心。



    本来亦有就职东宫意,只因想给储君惊喜,是故隐瞒不说,若知太子今日弄出好大事端来,如何不立刻就职东宫。”



    “刘公有心,小王十感欣慰。”赵桓大喜,又道:“至于小王安危,暂时不必忧虑,只要多加留心,想必无碍。”



    “不可不防,即日起,吾安排马军司一营禁卫日夜巡视东宫左右,以防不测。”宿元景道。



    “多谢太尉挂念。”赵桓道谢。



    说实话,赵桓要求彻查禁军,把宿元景也给兜进去的。



    只是看其模样,毫无芥蒂,仍然以太子安危为重。



    果真不负敦厚长者的美名。



    滕和扶须道:“行了,此地不宜多说,我等还是散了,免得被有心人作为攻讦借口,”



    “即如此,小王便备下薄酒,虚席以待。”说着,赵桓特别看了李纲一眼。



    “明日必至。”众人再次应下后,纷纷告辞。



    赵桓目送一个接一个离开,心中激动难掩。



    未能达到整顿禁军的目的,赵桓心中是有准备的,毕竟以赵佶的惫懒,似乎不整顿才是正常。



    不过,他坚持要求的原因,还包括扬名。



    不错,哪怕是太子,也需要扬名。



    以原身论,其自请削减亲卫,捐献定例杂物,便获得了节俭的名声。



    虽然满朝都是赞誉,增加了一些名望,却不足以收拢人心。



    赵桓直接弹劾高俅、要求彻查整顿禁军,落在别人眼里,定然获得一个有雄主气象的评价。



    如今蔡京等人把持朝政,贤者退避,朝堂内外忠直之士不满久矣。



    只是蛇无头不行,众人纵有不满,也只能憋在心里。



    太子表现出清奸佞,肃朝纲的愿景,这些人焉能不附为尾翼?



    不错,在他们的眼里,整顿禁军确实是军事,更是整肃朝纲,因为不把奸佞清出去,便无法整顿禁军。



    所以,赵桓直接开始弹劾。



    事实证明,效果不错,滕和等人应邀便是明证。



    思虑中,众人各自拜别离去,只余李纲一人。



    赵桓邀请道:“未知起居郎可愿共乘一车?”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李纲欣然应下。



    他就是刚直的性子,纵使被人非议也不怕,更不以个人得失为计较。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