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中)


本站公告

    香醇的酒醴,宇文邕现在喝到嘴里只有苦涩,感觉不到回甜。丢了南阳,他难辞其咎,因为南阳是在他当皇帝期间,尤其是宇文护已经不在的时候丢的。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找,输了就是输了。



    这是属于他的失败。



    很多事情都超脱了自己的预料。



    “如今南阳郡已经脱离掌控,虽然独孤信想反攻关中难于登天,但那可是百万人的户口啊!还有数不清的粮秣。



    一想到这里,朕心中就痛彻心扉!”



    宇文邕追悔莫及的说道。



    其实这不过是做给杨坚看的姿态而已,真要后悔,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缓过来了。你是皇帝,又不是需要别人哄着的小女孩?



    “陛下,微臣说句难听的话。南阳就算不丢在独孤信手里,也迟早会被齐国夺走的。我们现在能控制的只有关中,就连蜀地,叛乱都时有发生,不可作为依托。



    陛下倒是不必太过介怀。”



    杨坚总算把心里藏了很久的话说出来了。



    此番看上去虽然是独孤信在南阳叛乱,实际上,却是北周这块地方,一直没有好好的用心经营。



    在历史上,宇文护发动洛阳之战,其实也是以攻代守,打通洛阳一线,使得洛阳、宜阳、南阳三线全部贯通!



    如此一来,就像是一把大刷子,在北齐柔软的肚子上刷来刷去,比带着大军跟齐军在平阳地区死磕,要好太多了!



    事实上,北周攻北齐,也就三条路。



    第一条,走平阳-晋阳一线。这条路的坏处是,对面的晋阳就是北齐最精锐的六镇鲜卑军户,一个几乎全民皆兵的武装集团!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但前提是,你能带着兵打赢!



    现在看来,这种硬刚的难度比较大。



    第二条,出潼关,走洛阳一线。这条路的坏处是,洛阳现在已经被北齐的王峻修成了堡垒一般,四处都是壕沟和哨所,突袭成功的可能性是零。



    一旦成为持久战,北齐这边又出兵了,双方又是跟在晋阳地区决战差不多。



    所以在没有把握以前,没有试探的必要。



    历史上,西魏也好,北周也好,从潼关出兵打洛阳,还真就没赢过!



    第三条路,从蜀地出汉中,沿着汉水南下到襄阳,然后一路沿着长江和淮河,攻打北齐的南方。这条路坏处也很多,比如说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



    这个时候,中国南方的气候相当湿热,北方人完全不能适应,需要很久才能勉强不影响战斗力。



    而且,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一个是以晋阳为首的太原盆地,一个是以邺城为首的河北平原。



    至于江淮等地,北齐开发的力度不大。在高洋时期,这位皇帝甚至下达了减免税负十年的政策,基本上收不上来一分钱的农税。



    等你从襄阳这边出来,北齐早就军事动员,大军开拔了。



    更何况,现在襄阳已经不在北周手里,怎么能指望周军从汉中坐船到了襄阳地段,就被人家的水军打得七零八落呢?



    所以这条路也是不行的。



    那么问题来了,所有路都不行,那还要怎么办?



    这才是宇文邕所顾虑的问题。



    “唉,朕心忧虑,食不下咽啊。”



    宇文邕感慨了一句,丢了南阳,北周的局面又恶化了。



    “陛下,微臣这几个月,想了三策,不出五年,必有成效。”



    杨坚对着宇文邕行礼道,那样子看起来还是一贯的温良俭让,偏偏君子风度。



    宇文邕点点头道:“愿闻其详。”



    “第一策,蜀道难,众所周知。指望蜀地的粮仓输送长安,实际上是舍近求远。



    关中并非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人!自汉代以来,人人都讲求精耕细作。



    若家中无人,则授田不受,长安郊外还有很多荒地无人耕种。



    微臣的第一策,就是迁蜀地之民入关中屯田万顷,以作军粮。”



    像后世某些小说作家写的历史小说,其中奇谋妙策层出不穷,但大多数都是天马行空。限于古代的历史条件,经济环境,很多策略看起来美,实则没有一点实施的可能性。



    然而杨坚的办法很现实,也很粗暴。关中没人,那就直接迁徙户口好了,有什么好说的?



    和后世之人所想象的有所差别的是,中国古人对待土地的态度,是很认真的,甚至认真到了虔诚的地步。



    自汉代以来,中国人就强调,要精种厚收,绝不薄种广收。



    这怎么讲呢,比如说某人家里有五十亩地,但是他家的人口,只能完成三十亩的精耕细作,那剩下二十亩怎么办呢?



    勉强去种么?



    不,其实就是放在那里放着,荒着,什么也不做。能精耕就绝不随便搞搞。



    长安周边的地盘也是一样的。那些地都不是“无主之地”,然而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力去种,所以就那样荒着了。不要说长安,就是北齐境内也是一个样。



    所以“户口”这种东西,就能代表国家的绝对实力。没有人,有地皮也没用。此时粪肥也开始广泛使用,没有人没有牲畜,田的肥力也是不行的。



    蜀地产的粮食,只能蜀地吃,运出来的话,就必须靠汉水的漕运。所以杨坚就直接提出把人弄关中来重地,粮食就在关中了。



    至于蜀地会因此而贫瘠,那关他啥事?



    宇文邕点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



    “陛下的婚事,这是微臣的第二策。陛下应该尽快与突厥联姻,这样就能得到突厥的马匹,牛羊等牲畜。马匹可以运输,可以作为骑兵的坐骑。耕牛更是我们缺乏的。



    在这件事情上,陛下可一定要思虑清楚啊。”



    杨坚说的这个,让宇文邕很是屈辱。但形势比人强,你行你就上,不行那就只能闭嘴呗。



    你是皇帝,没有办法逃避这些责任,也没有办法投降敌人!你必须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



    “这件事,朕会慎重考虑的,那么第三策是什么呢?”



    “第三策,就是派人出使陈国,约定两国联盟,远交近攻,互为守望。”



    杨坚一字一句的说道。



    现在南陈跟北齐的贸易往来爽到飞起,早已忘记一旦北齐整合好内部的一切,随时都能灭了南陈。



    嗯,现在是给他们提个醒的时候了。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