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章 觉沃故事


本站公告

    觉沃佛在藏地非常有名,流传着许多故事。觉沃佛在西藏人心目中,就如同真实的佛陀一样。自古以来,西藏人为了朝拜觉沃佛,有的人会用三、四个月,有的人会花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远从各地,千里迢迢,以大礼拜的方式,一路拜到拉萨。虽然现在的西藏人对这项朝圣之举,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热衷,但是,长一辈的西藏人会认为,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去拉萨,朝拜大昭寺觉沃佛像的话,会觉得很遗憾,不敢让人知道没有到过拉萨,好像自己很没有虔诚心似的。在络绎不绝的膜拜人潮中,这尊佛像有时会对一些特别虔诚的人,示现不可思议的神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工布班的故事。工布位于西藏靠近印度的一个地方,气候比较炎热,土地非常肥沃,可以种植茶树和稻米。那里曾经有一个人,名叫做工布班,生性非常愚昧。虽然他不怎么聪明,但是却非常虔诚。



    有一回,当大家去拉萨朝圣的时候,他也跟着去。因为古时候朝圣的人都是一路顶礼下去的,所以他穿着牛皮鞋,也一路拜到拉萨。到了拉萨以后,他进入了大昭寺,走到寺里供奉觉沃佛的佛殿。刚好那时候香灯师不在,没有其它人看管,他就到佛像前面瞻仰。他东看西看,看到觉沃佛前摆了各式各样的“食子”,“食子”就是供佛的供品,上面用酥油雕塑美丽的花朵;在佛陀前面,还有一盏盏用纯金和纯银打造的灯座,上面点了满满的酥油灯。因为西藏大部分的地区是寒冷地带,很多地方都有喝酥油茶的习惯,所以,他将心比心地想:“觉沃应该很喜欢喝酥油茶,旁边的酥油灯座,应该是觉沃用的碗;酥油灯中间的火,是为了不让酥油凝固,随时可以喝到暖和融化了的酥油,觉沃一定将这些食子沾上温热的酥油来吃吧!”他认为寺庙里的人这样的安排很聪明。



    因为他远道而来,肚子饿慌了,很想吃东西。他想:“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也算是觉沃的客人了,所以他怎么享用,我也应该同样食用。”于是,他就把食子拿下来,学佛陀吃东西的方式,沾上热热的酥油吃。他边吃边看觉沃佛有没有生气。起初,他还有一点怕,用手一面抓食子,一面看佛陀的脸色。但是,他看佛陀的脸始终带着笑容,完全没有生气,他就放心拼命地吃。因为工布班不知道这是一尊铜作的佛像,一直以为眼前的觉沃佛像,是真的佛陀,是活生生的上师。当他吃饱的时候,他就对着觉沃佛像说:“你的食物被狗叼走了,你还是笑咪咪的;你的酥油被风吹动了,你也笑咪咪的,你真是一位好的上师啊!”他将佛像当作是真的人,所以一直对佛像讲话!



    藏地人朝圣时,有绕佛的习惯。所以,工布班吃饱了,喝足了以后,又对佛像说:“喔!我这双鞋托您保管,我转绕您一圈就回来。”他顶礼了佛足以后,就把一双破鞋捆绑好,放在觉沃佛像前面,然后去绕佛。



    当他去绕佛的时候,寺庙的香灯师进来了,看到这乱七八糟的景象,吓了一跳;酥油被人拿来喝了,供品也被偷吃了,整整齐齐的供杯,被弄得东倒西歪的;更糟糕的是,他看到佛像前面,还放了一双又脏又臭的破鞋子,他非常生气,正准备要把鞋子丢出去时,突然,觉沃佛像开口说话:“你不要丢掉这双鞋,这是工布班他寄放在我这里的!”这位管家觉得真不可思议,吓得跑了出去。



    而这位愚笨的工布班,绕啊绕,绕回到佛像前,把放在佛像前的鞋子拿下来,对着佛像说:“你实在是一位好上师,帮我保管鞋子。明年秋天这个时候,我迎请你到我家作客,我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但是还有一些青稞,可以用来酿酒给你喝;还有一只猪,虽然很老了,你来的时候,我可以炖一锅猪肉给你吃。”



    觉沃佛像说:“好啊!”工布班真的把佛像当作真佛,自始至终根本不知道那是尊铜塑的佛像。



    当他返回家中,告诉他太太:“觉沃佛答应明年秋天,到我们家来作客,到那时候,你随时要注意,看看佛陀来了没有。”



    因为他太太去朝圣过,知道佛陀的长相。自从那天以后,他太太每天去外面担水砍柴做活时,常常留意佛陀的踪影。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因为他自己不怎么聪明,他的太太也有点笨。有一天,当她去河边提水的时候,看到水中出现拉萨那一尊觉沃佛的影子,她非常高兴,赶紧跑回家去,告诉工布班说:“河里面有一个人,长得很像你要请来的客人,他可能掉到水里去了!”



    工布班很快跑去河边,一看就说:“不得了!觉沃佛掉到水里去了!”他马上跳下去,要把水中的觉沃佛救上岸。没想到,他真的在水中将一个湿淋淋的觉沃佛救了上来。



    于是,他带着觉沃佛回家。当他们走到半路上,觉沃佛对他说:“我是弘扬佛法的慈悲者,不能让你因为我而喝酒杀生,我不能到你家里去,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于是,佛陀就对他解说杀生的罪过和因果等佛理,讲完以后,就融入路旁一块大岩石中,这时,从大岩石里,自然现出一尊和觉沃佛一模一样的佛像。



    后来,西藏人将觉沃佛出现的河水称为“觉沃河”,那块现出觉沃佛像的大岩石,就叫做“觉沃石”。到现在,很多人还认为,在拉萨那尊觉沃佛的加持力,已经转移到了工布这个地方了。所以,很多人会去工布朝圣,顶礼膜拜,所以工布变得愈来愈有名气。



    由这个故事来看,一个人是不是具有虔诚心,和一个人聪明或不聪明没有关系。依佛教徒来说,如果偷吃供养佛陀的供品,是有罪业的,不投生到饿鬼道才怪呢!可是,工布班他反而能活生生的面见真佛,而且还可以得到佛陀完全的加持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来自他对佛陀无所怀疑的虔诚心。虽然觉沃河只是一般的河水,觉沃石也只是一座岩石,可是因为这个传说,大家深信佛陀的加持力依然存在。可见,对三宝的虔诚心,真正由自己心中产生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西藏还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从前有一位非常虔诚的老妈妈,在家里供奉了一颗佛的牙齿,这颗佛牙上不停地长出很多晶莹剔透的舍利子,很多人都去她那里求舍利子。可是在老妈妈往生后,她的儿子说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她的儿子是西藏很有名的丝绸商,常常到印度经商。老妈妈知道佛陀是在印度诞生的,就对要出远门的儿子说:“你现在什么福报都有了,妈妈什么都不求,只希望家里有一个佛的圣物,让我每天可以供养礼拜,帮我求一个佛陀的加持物回来吧!什么都可以。”



    不久,儿子去印度做生意,忙完以后就回西藏了,忘了妈妈交代的事情。当他第二次出门时,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他回来时还是忘记了。第三次,老妈妈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这个儿子怎么当的,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不求你给我其他的东西,只有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你都不放在心上,如果这一次你再不拿回来的话,我就只有死在你面前了!”



    但是因为儿子生意做得太大了,忙到最后还是忘了,回家的路上还高高兴兴算着这次挣了多少钱。直到看到自家屋顶的那一刹那,才突然想起妈妈说过的话,这下吓坏了,回去怎么和妈妈交代啊?正当他着急想办法的时候,刚好看到一只老狗死在路边,就用石头把尖尖的狗牙敲下来,用丝绸一层层地包起来。刚进家门,就开心地对妈妈说:“我给你带佛牙回来了。”老妈妈非常高兴,恭恭敬敬地跪着,慢慢打开丝绸,看了以后怀疑地说:“佛陀的牙齿怎么会是尖尖的呢?”他马上回答:“这颗是佛陀的犬齿,所以比较尖一点。”老妈妈就真的相信了,马上供在佛堂上,每天带着最虔诚的心供养礼拜。



    老妈妈深信不疑的虔诚心,让这颗狗牙得到佛的加持,长出了很多舍利子,她还分享给所有前来求舍利子的人。这就是藏族人经常说的“只要有虔诚心,狗牙也会生舍利”。这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佛像当然不是真的佛,但是只要我们有深信不疑的虔诚心,佛会透过佛像来加持我们。



    入藏的文成公主在藏地有非常高的声誉,藏人称文成公主是



    绿度母化身。度母女神是观音菩萨泪珠中化现出来的共有21位。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已经救度了无数众生。有一天,菩萨用他的慧眼观察六道,发现受苦的众生并未减少,顿生忧悲,流下泪滴,泪珠滚落,化作莲花,莲花首先化现为绿度母。



    绿度母对菩萨说:“请不要难过,我将做你利乐众生的助伴,救度无数的有情。”伴随着毗卢遮那的真言颂词,身色各异的二十一度母纷纷从莲花中化现,对观世音菩萨立誓说,要协助观世音菩萨实现救度众生的宏愿。于是,二十一位度母协助观音菩萨,日夜救度众生有情,立下无量功德。



    文成公主进藏,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镇压魔女了。藏文史籍中有不少关于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十二镇魔寺以镇压女魔四肢关节的记载。关于西藏地形是魔女仰卧之形的传说,可以远溯到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代。



    据说是文成公主用八卦推算出来的:“于是由(文成)公主摆开卦具,运用八卦进行推算,推算结果是,拉萨这个地方并不具足八种吉祥之相,而且有八种或五种地煞。原来雪域吐蕃这个地方,形如一个仰卧的女子。”



    经过文成公主进一步勘查,得知拉萨平地卧塘湖为女魔心血汇集之处,在玛布日山(即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甲波日山(在布达拉红山西南,孤峰耸出,俗称药王山)、帕玛日山(在甲波日之西北,较低,俗称魔盘山)三山之地为女魔心窍脉络。为了镇住魔女,故而决定在布达拉红山上修建王宫,镇住女魔心骨。于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位妻子尼泊尔赤尊公主根据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并在其上修建了大昭寺,供奉神像,镇住女魔心骨。为了进一步镇住这个仰卧的魔女,先在吐蕃王朝的四大重镇卫藏四茹分别修建四大镇寺。



    藏地在20世纪90年代整理罗布林卡文物时,发现了两幅的唐卡,大小、内容都一样,画面长152.5厘米,宽72厘米,采用金、银、玛瑙、珊瑚、珍珠等多种矿物颜料和藏红花、茜草、大黄等植物颜料绘制,其颜料纯度高,画面效果浓烈而厚重,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



    释迦佛的三尊等身像大家可以看一看,像不像黄种人?其实释迦牟尼佛是哪个人种倒不是太重要。因为佛法是属于全人类的,释迦佛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