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不若叫长生


本站公告

    老道长姓什么,村里是没人说的清楚的,叫什么也估计没人说得出来。



    能清楚的是,大家都叫他一声老道长。



    老道长年岁几何,也是不清楚,不过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仙风道骨的,卖相不错,靠一手寻龙点穴,神仙道法和粗浅医术在村里混口饭吃。



    像是寻常时候,老道长是不太喜欢下山的,可能是因为年岁大了的缘故。



    当然这是村民的猜测,按照老道长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山颠之上,道观之中乃是少有的中正之地,有益于养气,还有一些难懂的话,村民是听不懂的。



    赵老爷像是能听懂一些,对老道士很信服,一些大事都会去请其来商议。



    便像是这次儿子满月的大事,便是请了这老道士下来。



    不过两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就告别乡邻,进了后院,至此一众吃酒席的乡邻就见不到他们两个了。



    ........



    一墙之隔,就将宴席欢闹的气氛隔断掉了,虬劲的老松树下,一面石桌,一壶清茶,赵老爷和老道长相对而坐。



    两人相对无言,却是已经倾述了许多。



    毕竟曾是道友,相交一场,彼此熟知对方秉性,一点细微之处便能察觉,心中明悟已过千言万语的解释。



    “听闻你喜得贵子,我就有所预感,现在看来是没错了。”老道长说道。



    “呵,我凡念未断,道心不坚,当初那个雪夜,你我初识之时,你就已经预感到今天了吧!我现在还记得,你拒绝我上山时你那脸上的可惜之色。”赵老爷笑着说道。



    赵老爷的回答有些无厘头,不过两人却都是心领神会。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像你我这般,更是无奈。”老道长说道。



    “是啊,知道的越多,就越是无奈,无力回天,也无可奈何。”赵老爷说道,世界之事也是莫过于如此,即使知道也是无力改变。



    “痛失一道友尔!”老道长长叹。



    赵老爷只是笑着摇头,如今他心境再度变化,已然到了空明见性的程度,自然不会去做些悲春伤秋之事。



    “让我看看你儿子罢。”老道长突然说道。



    赵老爷闻言笑笑,扭头唤过妻子:“夫人,把平儿抱过来,给道兄看看。”



    此时这孩子已经满月,皮肤白皙,眼睛剔透,宛若水晶,被包在襁褓中,呵呵的笑着,很是可爱。



    “可是取名字了?”老道长问道。



    “取了,唤做长平。”赵老爷回答到。



    “长平.....”老道长接过孩子,打量着,“这孩子命格倒是不错,将来是个要承大事的。”



    说话间,眉眼中显露出几分满意和思索的神色。



    “就是不知道承的是不是好事。”赵老爷却是摇头道。



    他对儿子的命格并不是很满意。



    “踏过惊涛骇浪,也不免在这人世间走一遭,是非成败,到你我这境界,还看不透么?”老道长说道。“我看这孩子命格清奇,不如叫长生如何?”



    赵老爷闻言沉默了一阵,看着那不住的伸出手来要拔老道长白胡子的孩子。



    “长平是很不错的。”赵老爷说道。



    .......



    老道长也不相劝,只是逗弄着孩子。



    “那就叫长生吧,子不承父道,到底是成何体统?”赵老爷突然说道。



    “长生,长生,这孩子以后难喽!”老道长笑着说道。



    说着,不知道从哪里摸出来一块灰不溜秋的石片挂到了婴孩的脖子上,石片铜钱大小,厚不足半寸,通体灰不溜秋,无华光异彩,也无精巧雕纹,仿若只是一片普通的碎石子,不过老道长动作却是十分小心。



    一边的赵老爷见了,也是先愣了一下,随即眼底闪过一抹惊色。



    这石片如果赵老爷没认错的话,应当是灵石,天地之间有灵秀之气,常人采之,能祛除体内浊气,使人神智清明,目蕴灵秀,具英才之相。不过这灵秀之气混杂在天地万气之间,想要采之,极难,修者要常年吐纳,才能采之,而常人非得生而有之,又保持心境剔透,不被浊气污染,才能有之。不过天地之间却是有一些奇物,奇人,能打磨出灵石帮助人采纳这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又因为这奇物,奇人皆是难寻之物,所以灵石每一块都是极为珍贵,非得有缘才能得之。



    “道长,你这是?”赵老爷惊疑的问道。



    “你我同为蓬蒿人,又相识一场,如今你堕落红尘,在这苦海当中,生根,开花,结果,欲转天轮,何不顺手也承了我的道。”



    老道长将石片放好,然后对赵老爷说道。



    “道长的道心也不坚了!”赵老爷似乎有些伤感的说道。



    “芸芸众生,诸多修者,有谁敢说自己的道是对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底有底没底只有自己知道。”老道长摇头说道。



    有句话他没说,其实纵使是求得长生者,也是常迷罔,老道长和得长生者论过道。那人心中的迷惘不比他少,甚至还要深重的多。



    赵老爷闻言没有说话,不过心底却是有些悲伤。



    他知道,求道之人,若是道心不坚,那么这个人的道途就走不远了,以老道士现在的年岁,道途一断,恐怕就是他的命消之时。



    自己的儿子,恐怕是使得老道士的道心裂缝撕裂的更大一点了。



    修者传道,其实和俗世将死之人托付身后事是一个性质的事情了,毕竟修者的道,都是迷惘,都是破烂,谁没事喜欢把破烂拿出来丢人现眼。



    更何况,自己一身性命都托付在这破漏百出的道上,谁没事会拿出来丢人现眼?



    “原本还在想着,日后你和我儿子在我坟头喝酒,我在地下看着,心底还有些不爽利,现在看来怕是我要去你坟头撒酒了。”赵老爷突然说道。



    “你倒是沦落红尘的彻底。”老道长却是摇头说道。



    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婴孩还给了赵夫人,坐了下来。



    “本就是一个道心不坚的假道士,如今道途一断,不就彻底成俗人了。”赵老爷回到。



    ........



    赵老爷道心沦丧的彻底,老道士虽是心底早有预感,但是此见,还是心底神伤。



    两人已不是同道中人,话已然不再投机,老道长受邀而来,黯然离去,归观途中,路经半山横石,便坐下观云霞,心中道念万千。



    不过尽皆路断。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