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人尝到爱


本站公告

    关中地区,指的是名震古今的四关范围内的区域。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自古便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是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也是大商运朝坚持不降,静待东山再起的最主要原因。



    关中四关,便是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是古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无数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这是周国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更是大商运朝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



    独孤太后和青蛟王帝林,坐镇中枢……西都,令御天王王铮,镇守东关潼关;双枪王孤心傲镇守南关武关;名将莫谢,镇守西关散关;镇武王乾仑镇守北关萧关。



    传言中,关中是人族中兴之地,关中子民本就较为彪悍骁勇。



    天下大乱以来,关中区域又是唯一的“世外桃源”,衣食无忧,再加上大商运朝的底蕴,可谓兵多将广,马丰甲足。



    在身经百战的三王一将的镇守下,再加上四关天险,硬是把关中四关,守得固若金汤,使得势如破竹的周军,折戟关前。



    这一日,周王姬湦率着虎豹骑、风云卫,抵达函谷关,距离潼关只剩数千里之遥,两关之间隔着弘农郡东西对立,距离已经极短。



    “报……”



    “启禀吾王,晋国公久战失利,日前血战三天三夜,损军五十余万,依旧未能功成……”



    姬湦刚抵达函谷关,就接到潼关战报,不由浓眉大皱。



    根据军令,晋国公古云幽负责主攻大商东侧,是周军东路大军主帅……最高统帅。



    如今淮国公吴道和燕国公雷鸣,甚至是各大御军,功勋赫赫,连战连捷,共收十余郡、数百城。



    一个月来,晋国公古云幽却只是从函谷关打到潼关,扩地千里,夺城数十。



    晋国公本部更是只从函谷关直线到潼关,耗时仅仅五天,直到现在,足足被卡了一个月,说是寸功未立,也不为过。



    当然,自从函谷关落入周国之手,大商运朝就日夜难安,重兵戒备,再加上潼关威名,姬湦完全可以理解古云幽的难处,只是依旧颇为不满,有损周军威名啊!



    “哎……晋国公,终究是个文修,适合当文臣啊!”



    韩中叹息了声,有意无意地嘀咕道,使得在场小半人脸色一变,特别是古云幽旧部断德、玄龟、房彦藻等人。



    韩中是谁?



    公认的无才、无德、无能,但是,却是周国最早的侯爵之一……闻香侯,因为他是周王亲信心腹,从小一起长大,身份特殊。



    当然,韩中只是嘴贱了些,经常做些糊涂事,让人看着不爽,并非传言中那般不堪,也是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韩中所说,是不是就代表着周王的意思?



    不少人心中不得不这么想。



    “胡说!”



    姬湦皱眉瞪了眼韩中叱道,顿了下,沉吟接道:



    “传孤敕令,由镇远侯林银瞳,暂代东路主帅之职,晋国公辅佐!”



    “是!”刘公公面无表情应了声,很快就吩咐下去,层层转达。



    众人皆知,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如今是关系到东路主帅的大事,事关重大,更关乎数千万大军,自然不能只是周王口谕,还要有圣旨才行。



    “吾王明鉴,晋国公……”



    断德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躬身说道。



    话未说完,却被姬湦右手虚按拦住,又听姬湦说道:



    “众卿放心,孤并非责怪晋国公,潼关乃千古雄关。晋国公面对的又是大商运朝,乃至天下最强大、最神秘的商王王铮,暂未攻成,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败了就是败了,理由并不重要。如今潼关未克,已经折损百余万大军,不处置难以服众!”



    “是!吾王圣明!”



    房彦藻心中咯噔一声,嘴巴张了张,最终暗叹应道。



    周王此话,和闻香侯所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值此周国最关键的时期,晋国公无功反过。如今看来,晋国公的前途,堪忧啊!



    此次商军而来的元老阁帝莫神祭司,喜色一掠而过,朝明心公杨怡使了个眼色。



    在周王面前,还有刘公公、文伯等仙境人物,强如帝莫神祭司,也不敢妄自传音,免得让人误会。



    但是,此次西伐,周王姬湦一路前来,却是直抵函谷关,并未前往东都,这让蛮族上下,有些心慌忐忑。



    一直以来,有不少文臣武将,不停上奏,让周王姬湦收回东都,这不是什么秘密。



    只是周王是天国之主,言出必行,所以一直压着而已。



    此外,如今蛮族只是暂居东都,不但东都内蛮族人口和居住范围,被周王严格限制,族地还是在东都东侧的偃师。



    蛮族也想再立奇功,弥补东都大战时的失利,看看能否让周王真的把东都赐给蛮族。



    就算不行,好歹也能堵堵天下之口,证明蛮族重返东都,是功绩彪炳,是真刀真枪得到的封赏。



    “吾王,如今东都已定,微臣与卧龙军已无要事,微臣请战!”



    杨怡迟疑了下,硬着头皮上前半步,有些干巴巴地请战道。



    杨怡本是坐镇东都,只是周王御驾过东都而不入,那她只能率众赶来迎驾。



    此次周军西伐,也是周国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却没蛮族的份,杨怡的耳朵,已经被族人说出茧来了。



    担忧、忐忑、期待、急迫等等,什么事都有,反正都是让杨怡请战,再立奇功。



    当然,目前为止,倒是没蛮族有反叛之心,没人奉劝杨怡自立。



    “是啊!吾王,关中子民本就以骁勇善战闻名,但是,却也不如……不如蛮族,此乃先天所限。卧龙军又是蛮族精锐,更是曾经的三宝大军之一。如今举国西伐,却漏掉卧龙军,未免……未免有些浪费了!”



    姬湦刚看向杨怡,帝莫神祭司紧随着迟疑说道,似乎只是公正劝谏。



    顿了下,帝莫又迅速接道:“更重要的一点,论起攻坚,更是卧龙军的长处。潼关易守难攻,相对各军来说,卧龙军更为适合!”



    “呵呵……”



    姬湦轻笑数声,让杨怡和帝莫有些忐忑,才听姬湦缓缓接道:



    “以后别再说什么人族、蛮族了,都是一家人,分得太清楚,容易起矛盾,徒生枝节。人蛮两族发展至今,血脉已经颇为混杂,难有纯脉存在!或许,用部落或氏族来称呼,会好些?”



    “是!吾王圣明!”



    在场大半人一怔,帝莫老脸发白,硬着头皮应道。



    姬湦所说也是事实,无数年来,人蛮血脉早就交叉严重。不管是人族还是蛮族,上溯百代,总有嫡亲是人族或蛮族,更别说人族兴起之初了。



    但是,人蛮之别,依旧很明显,基本上只从外表就能清晰分辨了。特别是蛮族八部,更注重血脉的纯粹,以保留其独特传承。



    当然,姬湦所说,众人也明白。



    若说异族,实在太多了,独孤氏、奥氏、贺兰氏等周国大族,甚至是姬氏、林氏等帝族名门,都有异族渊源,传说有异族血统,如今也是被人族同化了,血脉歧视相应也就少了。



    或许,周王让蛮族搬迁到中原腹部,也有同化的意思。



    人族也就罢了,如果蛮族自己也总是把自己视为异族,那也怪不得人族文武百官,总是锲而不舍地弹劾他们了!



    “众人皆知,只要是周国子民,孤向来一视同仁,没什么血脉族群等差异性意见……”



    看众人反应,姬湦自然清楚他们想什么,不由微笑说道。想了想,又解释道:



    “旧蛮各部本就人口不多,卧龙军追随孤南征北战多年,伤亡不少。此次西伐,并非想象中容易,孤才顾念此点,既然明心公有意,那就率军参与吧!”



    “吾王圣明,臣等马上整军备战,迅速跟上!”



    不待杨怡回应,蛮族各位首领,已经迫不及待连声应道。



    周王所说是事实,也很有道理,蛮族确实人口不多了,生育速度也远逊人族。但是,怕死他们就不出山了,不拼命,他们怎么崛起?!



    靠人多吗?



    再多能比人族多?



    随着时间流逝,除非再来个大乱世,人族大内斗,否则人蛮两族的人口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去吧!”



    姬湦微微摇了摇头,应道。



    千古以来,灭蛮朝代无数。蛮族能生存至今,自有其独到之处,再加上蛮族对周国的发展,功劳极大,姬湦也不想再来个灭蛮令。



    最好的结果,就是同化蛮族,使之彻底融入人族,也就皆大欢喜了,还能解决无数矛盾!



    ……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天下十大名关中,潼关位居第二,位居晋、陕、豫三地要冲,扼守东西二都的要冲,是进出关中的锁钥,是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北等的必经之地和官方隘。地处关中东部,位于潼关县境内,南障秦岭,北阻黄河,东连函谷,西拱华山,形势险要,为西都朝哥的东大门。最初以黄河由北向南冲击关山而取名“冲关”,后因关西有潼水,更名为“潼关”。



    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古称桃林塞,更是人族中兴之初所建,再人族逆袭蛮族时,功劳极大,更是人族抵挡蛮族反扑的最重要据点。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