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计划与目标


本站公告

    此时的张伟已经并非如同常人一般如果不每日按时睡觉或者工作时间过多就会疲惫不堪。在初步把六百多名工匠安顿下来、学徒体系也初步构建下来还建立了必要的工场之后,还是决定好好的休息休息,整理一下今后的发展思路。顺便,也多陪伴很久不见的张灵儿一些时日。

    小鱼儿相比较而言虽然处理事务的能力虽然更强,张伟在内心中还是觉得张灵儿这个自幼在自己影响下的女孩应该是个更为可靠,也更可塑造的人。如果算起年龄,自己自从再次穿越以来已经渡过了十八个年头,已入中年了。

    张灵儿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满怀仇恨的小女孩,但算起年龄,也不过是后世寻常毕业大学生一般的年纪。还算不上有多么老。

    “圣主还在操心工匠那边儿的事情?担心有人不服从管理?其实大可不比。那些人的技艺让夏地的一些老师傅们也颇为佩服,新来的学徒中也没有太多敢于闹事儿的,毕竟我们的规矩还算合理。。。”

    “我也不是担心这些。走之前的时候,夏地的百姓对我们仅仅是感恩而已,似乎还没有真正的认同。可是这些日子以来我也发现至少城里的人似乎比以前勤快了很多,不再如过去那般散漫了。更别说那些从城外新迁入过来的人们。。。”张伟想起这几天来的一些事情也不由感慨。

    身边的张灵儿叹道:“这也难怪,这一年有余的时间以来,我们退入内堡,城内外的百姓们就大多成了奴隶,上万人被处决或者劳累而死。有太阳王朝的入侵者反衬着,我们这些天来一些过去看起来很难让夏地百姓接受的政策落实下去也就容易多了。。。”

    “是啊,夏地的民众能变得如此易治,一要感谢之前的那位朋友数十年以来的奴隶和艰辛,二要感谢那些太阳王朝的入侵者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师傅。。。”

    见到张伟这样说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给出什么新意,张灵儿就猜测出此时的张伟是在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了,也就没有再打扰的意思。

    张伟也在开始反思这些天来的一些事情。自己是不是对于这些从明朝带过来的顶尖工匠以过高的期望了?的确:如果这些人积极进取而在教授徒弟方面毫无保留,又有足够多安排下来的任务来练手。那么相信少则五年多则十年,整个夏地就会有数千名到一万名左右的合格百工匠人,金属加工方面的人才尤其多。如果同那明代的苏州、两京相比,或许更多因为质量管理造出来的东西品质好些,可人才规模上还是有些不足,但绝对要强于广州、杭州、临淄这样的地方。

    不过:一个繁华的古代都市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能自然而然的升级到工业时代?那得有多慢?问题有多大?

    想到这里,张伟就有些觉悟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自己需要的不是打造一个“繁华盛世”自己有比较完善的技术资料体系,现在就可以着手常识工业时代的技术树了。有些方面还可以比蒸汽机时代更超前一些。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置条件:合格的传统金属工匠,再加上依托更好的检测手段与管理手段完全可以更为充沛。

    自己现在所急需的还不完全是让这些匠人开花结果,而是习惯于工业时代精度至上的劳动方式。

    这样一来,以“市场和利润为核心”也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在已经有成熟的参考样板的情况下,符合要求的去常识着攀登这些山脉才是最重要的。是要是时候进行一个大致的计划了。

    想到这里的张伟不打算把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而是立刻从床上下来点起从临高带来的油灯还有从哪里得来的一些笔墨与尺具开始在地图前的几张白纸前边想边边构化起来。

    首先:如今夏地和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差距还是巨大的,没有合格的水力锻锤和水力锻锤方面的加工经验。锻造方面的积累也不一定比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的欧洲强多少,那制造铁质容具方面的效率肯定就要差的多。或者花费的代价更大。

    如果现在普及大量蒸汽机,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夏地附近至少几百里的范围内没有英国那样优越的浅层煤矿资源。只能砍柴烧炭,而这就会浪费大量人力。那么解决问题的出路还是类似工业革命时代法国那样的水力?

    当然,以后世的标准来说:夏地附近的水力条件同样不是很好,只不过相比之下还算能铸其个小坝而已。五米高的水坝,每秒百立方米左右的水流量,那就是五千千瓦或者七千马力的二十四小时持久动力了。蒸汽机成熟十几年后的1800年,整个英国的几百台蒸汽机也不过五千马力左右罢了。当时的英国本土至少千万左右的人口,是夏地人口规模的几十倍。仅仅一条小河看起来就可以让水力方面的动力达到1820年代左右的英国动力话程度?

    还想起蒸汽机其实也可以同水力并行,一方面是进行一些灵活性时效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做为带动水车的抽水设备而存在。抽水设备可以建设“蓄能水力”,从两个渠道加强动力来源。

    这些动力又用来做什么呢?给夏城的所有人都力争拥有棉衣棉被?那恐怕会造成生产过剩,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绵羊。更没有那么多的市场。不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自己就有上千万人口。还有拿战时代欧洲国家的军服需求。

    现在的夏地要“勇攀时代高峰”,最需要的产业并不是纺织,而是教育相关。诸如造纸、印刷、研墨这些。并尽可能的实现这些行业的机械化。

    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不应是让整个夏地变成一个模拟的自给自足的近代社会,而是一所“超级大学”“全民大学”最多有一些做为实验室目的而存在的“校办工厂”

    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尝试着去实践那些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广泛诞生出来的一些关键技术。

    当然,19世纪中后期的技术爆发产业太多了,这让张伟也似乎有一种预感:至少仅凭二十万脱农人口,很可能并不能复制一个第二次工业时代的完善工业社会。必须有舍取的选择一个核心方向。

    (本章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