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阴康氏


本站公告

    葛天氏之乐八部分歌舞中有第四阕“奋五谷”、第八阕“总禽兽之极”两部分与农业有关,从其阕名上可知:当时不但属于原始农业阶段,而且葛天氏部族在中国进入原始农业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农牧经验相对较高,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创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该乐所载歌舞证实,葛天氏部族为生计不仅辛苦耕作,树艺五谷“奋五谷”,而且还尊崇大地、辨识土性“依地德”和祈敬上天、观察日月运行、天气变化的规律“敬天常”,已能自觉地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

    葛天氏之乐还是中国最早的保健操舞和仿生气功。原始人的保健和气功活动产生于人类早期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

    黄帝内经素论移精变气论云:“远古民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文中的“动作”,指劳动或模仿劳动的肢体运动;所谓“阴居”,则是指宁静的休息。原始人正是通过歌舞或静养的方式来抵御寒暑,达到保健功效的。甲骨文“舞”字的形状是一个人持牛尾手舞足蹈的样子。

    路史前纪在记述“之舞”时云:“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

    阴康氏的时代均晚于葛天氏,那时的先哲们仍仿照葛天氏,引导人们以舞的方式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祛病保健。当然葛天氏之乐既舞且歌,不仅有“玄鸟”、“总禽兽之极”仿生气功等内容,而且还有其他诸如祈敬天地“敬天常”、“依地德”、歌颂君主“建帝功”和祷祝富足“遂草木”、“奋五谷”等内容,较“陶唐氏之舞”、“阴康氏之舞”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完备。

    且歌且舞的葛天氏之乐是原始人的集体保健操舞,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为大型庆典活动助兴,二是可以自娱自乐,三是可以陶冶性情,四是可保肝养气,五是可以祛病健身,六是可以传播文化,七是可以歌颂正义与鞭挞丑恶,八是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

    葛天氏统治时间:bc61105830年,共280年。

    阴康氏: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南宋朱熹编撰的通鉴纲目、罗泌编撰的路史等史书中有关于“阴康氏”治于华原“教民制舞”的记载。

    “阴康氏”应是的分支部落,部落中多美貌女子,以致常被人误认为狐仙,传说中青丘国狐仙之国,就是阴康氏部落建立的。首领为女性。

    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通鉴纲目记载“阴康氏时,水渎不流,阴凝而易闷人,郁于内,理滞著而多重膇,阴康氏所以利其关节,乃制舞焉,治于华原”。“教民制舞”可视为中华舞蹈、健身祛病活动较早的源头。“理滞著而多重膇”约略犹如今天山区的大骨节病,可以推断:塔坡遗址就是阴康氏部落当年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为了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所谓“大舞”,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达到散瘀消积、保持健康的目的。路史中有关“大舞”的记载虽属后人补记,但大体上却与原始文化的特征相吻合。

    统治时间:bc58305550年前。共280年。

    阴康氏后裔在夏商时代流落到陕西漆沮间,大致在陕西省耀县塔坡。成为雍州境内的古方国之一“华原”。据夏商国邑考记载,“华原是夏商时期雍州所辖的众多国邑之一”,“华原”地处漆沮之间、荆山之北、彭衙之西、皇过、云阳之东,显然就是耀州的主要辖地。

    朱襄氏,又号称飞龙氏,朱襄氏为上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为神农氏部落的祖先,袭伏羲之号,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以古陈之朱野为都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元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刘有定注云:“太昊之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帝则之,画八卦,以龙纪官,乃命飞龙朱襄氏造六书,于是始有龙书。”说明朱襄氏的祖先早在伏羲画八卦时就已经进入联盟内做官,作为伏羲的臣子,官职为飞龙用龙来代表官阶,大概是秘书官或者是主管礼乐的官职,后来创立了自己的部落。

    伏羲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原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之一。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吕氏春秋.古乐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朱襄氏被众氏族拥立之实在“朱”地施政时常刮怪风,大风起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天干地裂,草木枯黄,五谷不收。自然灾害危及人类,使人无法生息,甚至面临灭顶之灾。朱襄氏忧心如焚,决定为民除害,降服恶魔,拯救万民。

    飞龙礼乐官名士达认为:恶魔乃邪恶之气,斜必畏直。最直莫过于琴瑟之弦,于是就决定造一把瑟来降魔。士达忙着准备柘丝、良桐。朱襄氏命能工巧匠,精心制作了五弦之瑟,以调节阴阳,使生命得以繁衍,命名为“来阴”。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