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盘古氏


本站公告

    碑记: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

    ,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抔饮。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史弁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侧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之。青实故虚也,在邑南十有五里,邃故迹可寻,第恐庄列之言涉于虚,史传之纪沦于妄,夷考其实,有庙在里,有墓在沟,突兀如昔;自有国有家而即有也。皆青人之所见闻者,矧可绎思。走童而谒,尚记陈容古貌,精爽逼人。土僧传说:杨仆等建造,弘治戊申刘侯视篆,得陈景春氏作俑,而一新之,犹未备也。讫周侯下车,得孙克晖作倡而大新之。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使不易之基,一旦而改观。祝之而雨,祷之而晴,报应如响,谁之绩欤谓可无记,以垂永久,昭后来也。记欤,敢从而铭之,铭曰;盘古有庙,青人瞻眺;盘古有像,青人仰望;盘古有沟,青人夷游;盘古有墓,青人慨慕;盘古有门,青人见闻;盘古有里,青人振起;盘古有名,青人勒铭。

    弘治十七年岁在甲子春正月丁丑立

    结合前面我们了解到的史前史实以及道教关于盘古的创世神传说。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

    原始人群时期,人类处于蒙昧阶段,在野外山洞里居住没有定居。用草作衣服,从树上采集果实为食。渴了到河边用手捧着水喝,顾不上脏污的问题。当时没有任何典籍,后来各种典籍说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指的都是这个阶段。

    bc50000年,入侵中国大陆,并到达长城以北,消灭或同化了许家窑人等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从组织形式来说,处于原始人群阶段。而晚期智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萌芽状态。团结性来说远强于早期智人。所以能够战胜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广泛散布于中国大陆。处于这一时期的遗址以内蒙古的河套人bc50000年最早,陕西的黄龙人和韩城人bc40000年稍晚,广西的麒麟山人bc34000年和北京河北地区的山中太元圣母的原型。而族长以其部落名字盘古氏,命名其为盘古盘古是道教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原型。

    之前的晚期智人都是披着草在身上,过着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盘古生而聪慧。在旧石器的基础上发明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派人用丰厚的猎物,从其它部落那里换取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早期智人时期其实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结束了之前需要保护火种的被动。通过对动物骨骼的磨制,研究出了骨针。组织家中留守的女人用骨针将兽皮缝制成衣服。让女人们佩戴钻孔的装饰品。同样通过对动物骨骼的磨制研究出了骨矛。增强了捕猎和争战的能力。随着盘古对盘古氏部落的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为了增强部落的整体实力,盘古带着盘古氏的男人们向着周围其他氏族发起兼并战争,战争之后,将敌对部落的男人杀掉,只留下了女人,成为部落的新成员。之后渐渐发现,被掳掠的女人生下的孩子的体格较原来的孩子更加健康,畸形儿更少。当时一旦出现畸形儿,只能被抛弃,因为没有多余的粮食供养。于是盘古号召部落实行外婚制。

    随着部落的实力越来越强,愿意与盘古氏结盟的部落越来越多。各部落之间实行互相婚配,渐渐结成一体。盘古成为各部落联盟的共主。

    下一章介绍盘古氏时期的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