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赐爵吴侯


本站公告

    弘农郡没有因天子的到来而显得生机盎然,恰恰相反,城内外随处可见朝中大臣领着几名士卒,遍寻食物,砍伐木材。

    天子刘协不仅每日食不果腹,还要时刻担心李郭二贼率军来追,日子过得还不如一富家翁来的安乐。

    “陛下,这是刚熬好的粥。”卫将军董承手中端着一碗稀粥,从堂外走进来,对刘协说道。

    腹内空空的刘协接过碗,刚送到嘴边,见一旁站立的大臣们,喉咙蠕动,便低声问道“众卿可有食物?”

    董承看了眼旁边的太尉杨彪,伏完等人,点头说道“陛下放心,大臣们都有。”

    刘协闻言,这才将粥喝下,喝完后把碗递给一名小宦,低低的叹道“哎,是朕连累了众卿家。”

    大臣们急忙跪倒说道“非陛下之过,无须自责。”

    太尉杨彪说道“陛下,如今天下虽乱,但不乏忠汉之士,天下士子、百姓无不期盼天子还都,重振朝纲。”

    “不错,太尉之言甚是,只要陛下还都洛阳以后,召集天下英雄以扫不臣,加以时日,以陛下之仁德,必会天下归心,中兴汉室。”司徒赵温朗声说道

    这些话刘协平日里没少听,心中也知道这是大臣们在安慰,鼓励自己,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于是没有再谈论下去,而是开口问道“不知赵司徒所言英雄,是何人?”

    赵温回道“陛下,冀州,淮南的袁家,四世三公,久食汉禄,袁绍更是做过讨董联盟的盟主。

    兖州刺史曹操,当初便是其遍邀天下郡守,共讨董贼的。

    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扬州刘繇皆汉室宗亲。

    如此多忠汉之人,只要陛下旨意一下,便可聚集百万之师,扫清寰宇。”

    刘协经历这么多磨难,早已经看透,哪个刺史、将军开始时,不是一口一个忠心汉室,拥护自己,董贼没入京师时,也是一副忠臣嘴脸,结果呢!

    刘协轻轻一摆手,问道“传旨之人,可曾回来。”

    杨彪瞥了眼赵温,心中暗自不屑道,真是腐儒之见,低头对刘协说道“算算日子,也就这两天便可回来。”

    话音未落,从堂外跑进一小黄门,跪地禀报道“陛下,王大人从冀州回来了。”

    刘协眼中一亮,急忙说道“快宣”

    小黄门依言站在堂门外,高高的公鸭嗓子喊起“宣,王有庆觐见。”

    站在门边的王有庆一脸怪异的看着小黄门,心的话“我就站你旁边呢,至于这么大声吗,最近有粮了?吃饱了?”

    小黄门见王有庆没动,脸颊一抽“我这么大声,你都没听见?耍我玩呢。”开口阴侧侧的说道“王大人?陛下召见你呢。”

    “哦,呵呵,我知道,多谢公公了。”王有庆拱手笑道

    随后整了整衣冠,急忙走进堂内,跪倒在地,口中呼道“臣,王有庆参见陛下。”

    刘协一脸期盼的说道“王大人一路奔波,快快平身,不知袁绍可曾奉旨前来护驾?”

    王有庆哭丧着脸,伏地不起,哭道“袁本初言,其正为陛下讨伐公孙瓒,无暇西顾。”

    “什么!他竟敢如此搪塞,袁家怎会出此逆子。”赵温大怒道

    刘协暗自神伤,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众臣一脸鄙夷的看着赵温,这脸打的,又快又狠。

    赵温也未理会他人眼色,而是问道“那兖州曹操呢?”

    王有庆无奈回道“曹操未在兖州。”

    众臣一听,好嘛,这是避而不见。

    赵温无言了,长叹一声,退回去,神情萎靡起来,似乎更加苍老了。

    刘协早有心理准备,心中虽怒,但并未受到很大打击,而是开口问道“众卿家,不知还有谁能够奉诏呢?”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杨彪出班说道“看来唯有扬州刺史刘繇,荆州刺史刘表,能够奉诏前来护驾,只是扬州距此千里,恐怕。”

    刘协一听,说了等于没说,可叹天下之大竟无忠臣耶?

    正待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小黄门一脸喜气的,从外跑了进来,跪在地上往前爬了几步,一脸激动的说道“大喜啊陛下,大喜,扬州刺史刘繇之子派人前来觐见陛下。”

    “什么?”刘协闻言,惊讶的站了起来,众臣无不瞠目结舌。

    刘协急忙说道“快宣,快宣。”

    小黄门急忙跑出堂外,也未高喊,对门外的董昭一脸献媚的说道“大人快进去吧,免得陛下着急。”

    董昭冲其拱了拱手,迈步走入堂内,袖袍一抖,就要跪下。

    刘协急忙说道“不必行礼,朕允你站着回话。”

    “谢陛下”董昭说道

    “不知爱卿如何称呼?”刘协问道

    “回陛下,臣乃河内长史董昭,奉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基之命,前来面见陛下,有要事上奏。”

    刘协与众臣对视了一眼,一脸的疑惑,这是什么关系,怎么河内长史,奉扬州刺史的儿子之命,什么乱七八糟的。

    杨彪沉声问道“董大人,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基,如今身在何处?派你来又为了何事?”

    刘协听得暗暗点头,还是太尉杨彪持重,所问切中要害,正是自己所想知道的事情。

    董昭不慌不忙的拱手回道“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基,其北上至兖州迎娶吕布之女,在回返途中,得知陛下从长安东进,已经到了弘农,刘公子恐陛下身边甲士不足,为了陛下安危,领军乘船赶来,途经河内时,太守张杨获悉此事后,也率军一同前来护驾,现在大军已经到了陕津。”

    董昭说得明白,刘协及众臣也听得明白。

    刘协不仅心中大叹,关键时刻还得靠宗亲啊。

    众臣纷纷赞叹出声,皆言刘基忠臣,不愧是汉室宗亲。

    刘协急忙问道“那刘基人呢,为何不曾领军前来。”

    董昭躬身回道“刘公子未得陛下旨意,不敢冒然领军前来,以免惊扰圣驾。”

    这话说得刘协心中一暖,众臣闻言也是心中感动。

    刘协叹道“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啊。”

    而杨彪却老于事故,心想什么怕惊扰圣驾,这是讨要封赏呢。

    于是开口说道“陛下,刘基汉室宗亲,又不远千里率军来护驾,忠勇可佳,不可不重赏。”

    刘协经历这么多,对朝堂之上的这一套早就熟烂于胸,经杨彪这一提醒,转瞬间明白过来,开口赞道“太尉所言甚是”

    暗自一琢磨,下旨道“刘繇镇守扬州经年,劳苦功高,朕奉他为镇南将军,赐丹阳侯;

    张杨率军勤王有功,朕奉他为镇东将军,赐晋阳侯

    刘基不远千里,率军北上勤王,忠勇可嘉,朕奉他为讨逆将军,赐吴侯。”

    旁边执笔的宦官,“唰唰唰”奋笔疾书,刘协这边话落,那边旨意也已经拟好。

    刘协看过后,提笔签下自己名字,也没有玉玺,只能用皇后专用的玉玺盖了个印,算是生效了。

    宦官将诏书交给董昭,董昭跪地双手接过,这时方才从怀中掏出刘基密函,递给太监,对刘协说道“这是臣临来时,吴侯交给臣的,让臣面呈陛下。”

    刚才还对董昭印象不错的刘协,闻言,腹内诽议道“好啊,朕要是不封赏,恐怕你还不拿出来呢。”

    急忙从宦官手中接过,拆开蜡封,展开书信瞧看,脸色不由得发白,双手一阵发颤,众臣不明所以,但见刘协神情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果然,刘基颤抖的说道“南匈奴竟敢南下欲要劫持朕?”

    此言犹如一道霹雳,轰得众臣七荤八素,心中暗叹“西边郭汜步步紧逼,北面这又冒出来个匈奴,汉室怎么这般多灾多难。”

    董昭淡淡的回道,“正是,经哨骑回报,匈奴已经到了河东郡,不日将渡河南下弘农郡。”

    “这。。这可如何是好,董爱卿,那你快速速回去传旨,命吴侯赶快率军,前来护驾。”刘协有些惊慌失措的说道

    董昭跪地一拜,最后说道“臣来时,吴侯特命臣带来些粮草,虽然不多,但也能支撑到吴侯大军赶来。”

    刘协叹道“吴侯有心了,朕已记在心中。”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