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单手之声


本站公告

    第化界两大宗师人物,一个是金承志,一个是李在先。但是金承志年事已高,古稀之岁,几乎不再参与什么事务。这些年南韩的文化推动工作几乎全靠着李在先一人支撑,所以李在先辈分上不如金承志,实际作用上却是远超金承志的。

    况且,李在先还是庆大的荣誉校长,是庆大所有学生的骄傲。

    这些学生怎么容忍王庸侮辱李在先?

    安易身为庆大学生,深知李在先在庆大人心中的分量,拉一把王庸衣袖,道:“别说了,我们先离开这儿!改天再来。”

    两人用的汉语交流,本来以为南韩学生都听不懂。谁知道偏偏有人是懂的,立马就叫起来:“想离开?没门!今天你们不解释清楚,一个也别想走!关门!”

    一声令下,当即就有靠近门口的学生咣当一声,把图书馆的玻璃门给关上了。

    这举动,更是惊动了所有图书馆看书的学生。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冷眼旁观王庸跟安易。

    安易看到这一幕,不由吓得面色发白,心里已经后悔死带王庸来这里了。

    直播间里观众也是感觉不妙,纷纷喊着:“王老师快跑!”

    “报警!报警!”

    只有一部分见识过王庸慈善晚宴上表演的观众,还能保持镇定。

    “大家别慌,这群战五渣的学生不是王老师对手。你们看王老师这么冷静,肯定胸有成竹,咱们别自乱阵脚。”

    图书馆里闹哄哄一片,本来负责维持秩序的胖大妈也是双手抱胸,一副纵容事态发展的表情。

    王庸脸上保持着轻蔑的笑容,环顾一周,然后落在了刚才那个回答雕像名字的学生脸上。

    “既然你认为我胡说,那么麻烦你解释一下这尊雕像代表的意义。”

    雕像是一个僧人,眼睛闭起,脸上带着虔诚的神色,左手垂立,右手抬起,像是在推一扇虚拟的门,又像是在用掌心感受什么。

    那学生冷哼一声,道:“怜悯清风,顾名思义就是指雕像僧人单手伸出,感觉到了清风的存在。万物皆有一颗慈悲之心,僧人感应清风,即起了慈悲心,怜悯清风无形。而另一种角度讲,何尝不是清风也在怜悯僧人,说僧人受到皮囊的束缚,根本不了解超脱的快乐。这就是李在先老师的解读,也是得到整个南韩佛学界跟文化界的认同的。”

    庆大是一名僧人创办,学校中多带有佛学元素。这尊单手僧人的雕像,原型就是出自一座古刹。只可惜原型文物在战乱年代毁掉了,只剩下这个复刻品。

    当时好多人对这个雕像的意义不解,许多人争吵了许久,也没个定论。

    直到李在先站出来解释为“怜悯清风”,才一举折服了所有争论之人,奠定了基调。

    这也成为权威解读,被放置到了庆大图书馆门口供学子瞻仰。

    而王庸现在说应该怜悯的是李在先,不是清风,分明就是故意找事。

    王庸点点头:“李在先这解释乍听起来还是能自圆其说的,不过我不懂,这尊雕像抬手的力度不小,分明有一个往前推的劲道,如果是感应清风,何须如此力度?再者在佛家禅宗中,有‘风吹幡动’的解释,非是风动非是幡动,而是心动。难不成到了贵国这边,就变了理论?清风跟僧人都不是心动产物了?”

    “这……”那学生被问的哑口无言,却是答不上来了。

    其实这两点疑问早在之前也有人提出过,可碍于李在先的地位,根本没人在意。日久时长,自然而然的湮没在了历史中。

    王庸再度提及,却哪里是这群学生能够回答上来的?

    一群学生被问的面面相觑,半晌张不开嘴。

    安易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一点,看来王庸不全然是胡搅蛮缠,而是有的放矢。

    不过提出疑问是一方面,解读疑问又是另一方面。假如王庸自己也解读不出来,岂不是又变成蓄意找事了?

    安易心中想法才落,果然就听一个南韩学生嚷嚷起来:“你分明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再完美的宝石也有着细小瑕疵,你放着宝石完美的地方不看,非要盯着小瑕疵指摘,难道就能否定整颗宝石的价值吗?”

    这个学生应该有辩论经验,偷换概念用的非常熟练。假如王庸顺着他的宝石理论辩下去,整个对话就变成了无休止的无意义争论。

    王庸看那人一眼,哂笑一声,道:“如果我说我知道这雕像代表的真实意义呢?”

    “不可能!”几乎所有南韩学生异口同声道。

    就连隔岸观火的胖大妈也是忍不住惊呼出声。

    南韩这些学者争论了这么久的问题,王庸竟然说他知道,怎么可能?

    难道王庸比李在先的学识还渊博?

    绝对不可能!

    “前方高能!南韩学生请注意闪躲,王老师要装比了!”

    “哈哈哈,忍了这么久,可算忍到了王老师装比打脸的这一步!王老师,不用给我面子,狠狠打这些棒子的脸!”

    直播间观众嗷嗷直叫,对王庸信任无比。

    笑话,现在王庸堪称华夏国学修养最深厚的学者,连他都不知道的话,这世界上还有人知道吗?

    “可能还是不可能,你们听我说完不就知道了?”王庸微微一笑,走到了雕像面前。

    所有人都下意识安静下来,等着听王庸的解读。

    一些靠前的学生已经捏紧拳头,随时准备在发现王庸胡说化礼仪上已经超越华夏。”

    “你……”南韩学生齐齐无语。

    “同学们,他说得对。咱们听他把话说完也不迟。”有个学生领袖模样的人站出来,道。

    “好,就听昶熙哥的,让他把话说完再死!”

    学生们不再骚动。

    王庸看那出来制止的学生一眼,暗暗点点头,记住了这个叫做昶熙的学生。

    这群南韩学生里,只有他还算是行为得体,不卑不亢,应该受过良好的家世教育。假如华夏未来有对手,那么肯定是昶熙这种人,而不是刚才那群叫嚷着打人的无脑青年。

    “你可以解释了。”昶熙盯着王庸,眼中有浓浓的骄傲。

    看得出来他对南韩本土文化还是相当自信的。

    王庸目光一闪,把头转向了雕像。

    “我之所以说它是击掌,是因为里面有个故事。昔年有一个小沙弥南利,他看到师兄弟都在禅堂里参禅,很向往,于是跟默雷禅师说:老师我想参禅。

    默雷禅师告诉南利:你还太小,心性未稳,不适合参禅。等你大一些再来吧。

    可南利苦苦哀求,并且发誓一定会有始有终,努力修行。

    默雷禅师无奈,只能对南利道:两只手击掌,可以听到掌声。那么,你现在进禅堂参悟一只手的掌声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告诉我。

    南利点点头,开始参悟这个问题。

    当他听见窗外传来的乐器声之后,恍然大悟道:老师我懂了,这乐器声音便是只手之声。

    默雷禅师摇头:那不是。

    南利很沮丧,换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静想。他又听到了滴水的声音,于是很高兴的跑到默雷禅师面前说:我知道了,水滴声便是。

    谁知默雷禅师还是摇头。

    南利只能重新打坐参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下来,他听到了风声、雨声、蝉声、鸟声,每听到一次就跑去跟默雷禅师回报。

    可每次默雷禅师都否定了他的答案。

    直到南利快要放弃之时,他忽然醒悟:原来单手之声本来就没有声音的啊!单手之声就是无声,默雷禅师之所以要他参悟单手之声,就是要他锁住心猿意马,学会静心参禅。

    这才是禅,无声胜有声,若谓有声,只有心声。”(83中文网 .83zw.)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