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出蜀扬帆天下


本站公告

    大江之上,一条二层的大船正顺流而下,轻盈地在水面上穿梭。这条水路本就是入蜀官员出蜀去山南淮南江南一带赴任时的必经之路,再加上也时常有来往蜀地的客商会用这条黄金水道运丝锦出蜀,所以久而久之也就有不少专司水运的客船货船。

    这条二层客船的船主蒋福今年四十有五,在水上足足干了二十年,对于迎来送往的勾当已经是精熟了,也和不少各级官员打过交道,因而,如今船上这一行在渝州包船出发前往江陵上船的客人,他最初并没有太在意,可船过涪陵,他就渐渐品出了一丝滋味来。

    尽管这一行客人中,作为主人的四个年轻人,年纪都不算大,年纪最长的那个也不过三十出头,衣着更是简单随意,但其中三个说话间却操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而且从者仆役尽皆训练有素,从上船到现在两三天,各个舱室都被他们悄悄打探了一个遍,甚至于连打杂的都有人去搭过话。即便蒋福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做水上生意,察觉之后也不禁有些恼火,可找到客人的舱室想质问时,他却被一个精壮的从者客客气气请到了一边,奉上了两足贯的钱。

    开船时已经收了定金,而这一行人的行李蒋福也悄悄打量过,分量看上去轻飘飘的,并不似随身带着价值巨大的宝货,抑或是现金丝锦,反而像是时常可见的蜀中读书人。可此刻整整两贯两千文钱被这精壮从者轻若无物似的拿在手间,他就有些不敢确定之前的判断了。

    沉甸甸的东西被这些人拿着,等闲人也看不出来!

    “赤郎这是何意?”

    赤毕见船主蒋福面露犹疑,他这才笑了笑说道:“不瞒蒋船主,船上各位郎君不喜欢招摇过市,这才和友人包了你的船去江陵赏玩。他们并不是寻常读书人,卢郎君是雅州卢使君的儿子,其余是他的友人。所以,我们既受卢使君之命护持东行,自然不敢不尽心竭力。倘若之前在船上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原来是官家人!

    蒋福这才恍然大悟,因为这番解释,还有这两贯钱,他心里那一丝恼怒怨尤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他这客船大多数时间都是行商包的,运送过的官员着说着,开玩笑似的将当初草堂求学种种勤奋都炫耀似的说了出来,她认认真真地听着,当听到杜士仪把抄书当成了 当成了每日必备的功课之一时,她忍不住想到了长安城中赫赫有名的杜氏书坊,一时在心中轻叹了一声。

    若不是那般勤奋刻苦不辍,怎能短短数年间便脱胎换骨?

    “你还漏了一条,当初就是因为你实在是读书抄书实在太过废寝忘食,于是卢师担心,这才让我教你琵琶,没想到你读书在行,乐理上却天赋更佳,一时竟是凭此名动两京。”

    随着这话,裴宁出现在了两人身后。杜士仪没想到一不留神,裴宁竟然训完卢聪出来了,连忙往其偷瞧了一眼,而裴宁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脸色纹丝不动,只慢条斯理地说道:“卢四郎现在正在绞尽脑汁写我布置的那一篇试赋。他父亲寄希望于他能够进士及第,所以如今杂文重诗赋,他少不得要在这上头下点功夫。三百五十字的赋,于他的资质来说,足够让他熬上一整天了。”

    这真是魔鬼老师!

    杜士仪想起当初草堂师兄弟们被裴宁折腾的样子,忍不住打了个寒噤,正想赶紧岔开这个危险的话题,却只见裴宁又对王容说道:“玉曜刚才兴许听小师弟说过不少别人的积年旧事,可有兴趣听听他的?”

    不料想裴宁突然说这话,杜士仪先是一愣,随即大惊失色。要知道,他当初和崔俭玄与卢望之同处一室,可没少被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大师兄给捉弄过,就是卢鸿,有时候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把他们这些入室弟子耍得团团转。然而,裴宁却没有涉及这种足可令人捧腹大笑的积年旧事,而是说起了草堂中的那些辩难文会诗社,说起众人为了问难而激辩至彻夜不休的时候,裴宁脸上更是露出了一丝向往。

    “没有掺杂半点利益的向学之心,也就是那些年了。”

    孔子当年七十二弟子游学天下,求学者始终络绎不绝,而在他之后,也常有贤达效仿此举,可历朝历代以来,真的能够辞谢天子征辟,安心呆在乡野教书育人的却是少之又少,卢鸿能够辞谢左谏议大夫这样的门下省之职,飘然还山,王容对此也是敬佩莫名,如今听着听着便不禁心生神往。她忍不住双手扶着船舷,远远眺望着两岸青山,江上绿水,她侧头发现杜士仪已经面露怅惘,分明正在追忆往昔岁月,她不禁心中一动。

    “三师兄,你既是教授杜郎琵琶的启蒙之师,如今置身山水忆往昔,可能即兴谱一曲?”

    裴宁明经及第后,就因裴氏那庞大的人脉和实力步步高升,自始至终少有对人透露自己亦是卢门弟子,和杜士仪明面上的往来也并不多,至于同样精擅的琵琶,他更是几乎不曾在人前显摆过。此时此刻王容开口相邀,他先是眉头一扬,竟是答应了下来。不多时,他回舱房取了琵琶来,就那么随随便便席地坐下,右手抚弦只一沉吟,音色急促凄切,须臾就在船上渐渐传开。而在一阵急似一阵好似马蹄驰响的声音之后,又是一阵婉转悲音,接下来却是声音转柔,不多时又是切切急促,带出了几分铿锵之音。

    如蒋福和船上舵手等等,听到也不过是纳闷一阵,卢聪则是冥思苦想着那篇试赋,根本没留意,而在业已出神的杜士仪听来,却依稀想起了那个骤然传到草堂的悲讯。倘若不是崔俭玄的祖母齐国太夫人杜德病重,崔俭玄方寸大乱,卢鸿也不会让他护送其返回东都,更不会在此后,自己辞别恩师赴东都的情形。事后卢望之赶了来,参加了杜德的葬礼后,也捎带了卢鸿的话,让他留下准备解试。

    其实卢鸿早就知道,他和那些一心求学的士子们不同,他一直都卯足了劲存着功名之心,否则,也不会那样密集地训练他试赋!而如果没有那样的倾力教导,也没有他杜士仪的今天!可是,自从进士及第之后,他就不再是自由身,再也抽不出身,再也找不到机会去探望那位爱护他至深至切的师长!

    不知不觉,杜士仪已经是眼眶湿润,扶着船舷的手不知不觉加大了力道,连指甲死死抵住了船舷那坚实的木料,传来了一阵阵隐痛,他都没有察觉到。直到那琵琶之音骤然间转为轻快活跃的音符时,他才从那种恍惚中回过了神,但眼前又浮现出了一次次在嵩山过除夕的情景。

    他拿着食谱下厨指手画脚,师兄弟们凿冰求鱼给卢鸿尝鲜,卢鸿不辞辛苦给留在草堂过年的学子们答疑解惑,甚至还额外负担伙食……林林总总温馨的一幕一幕走马灯似的在面前闪过,最后则是卢望之最近一次见到他时,提点他时所吟的那首李峤李巨山的《汾阴行》。几乎是本能的,他就这么和着琵琶声唱了起来。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