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 考卷风波


本站公告

    随着华汉国数学奥林匹克区域选拔赛的考试结束,张牧和李思林又回到了各自原先生活当中。。

    虽然他们重新回到了平常的状态,但是他们所作的试卷却渐渐地让这个学校陷入到了一场舆论风暴之中。

    。。。。。。

    宋杨是廊市里非常著名的一位数学教师。平常由于自身的数学水平非常棒,所以经常被各种数学大赛聘为评委,并对比赛后考生完成的试卷进行品评。而在这次华汉国数学奥林匹克区域选拔赛中宋杨更是得到重用,他被比赛组织者聘为了数学比赛的评委组组长,以此来带领评委团一起品评出这次考试中最优秀的数学人才。

    今天宋杨按照比赛组织者的安排,来到考试中心里开始评改分配给自己的那些完成了的数学试卷。

    由于宋杨平时经常担任这种数学竞赛的评委,所以他应对起这些试卷来也是显得很轻松。此时宋杨一边悠闲地改着数学知识竞赛的卷子,一边说笑着与身旁改着试卷的老师聊天。

    一个中年女老师道:“宋老师,你给的那些数学试卷怎么怎么样?”

    这时坐在窗口的宋杨抬起头来,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我改的试卷里,现在分数最高的才有七十分!”

    中年女老师称赞道:“七十分,不错了,这么高的成绩没准可以进前三名了。你看看我改的这些卷子,全是三四十分的卷子!”

    另一个男老师道:“我说宋老师呀,你觉不觉得这回的考试题目太难了!”

    宋杨想了想这次数学考卷上的题目,觉得这次的题目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很有难度,以至于让这些考生答的如此糟糕。

    不过宋杨想到数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育数学人才,并让他们为国家所用。数学竞赛由不是像学校里的考试那样,只是为了考察学生们知识的掌握状况。

    于是宋杨笑着说道:“这没关系的,这又不是考试,非要高分不可,反正评奖,就是选这些考生中最高分的!”

    就在宋杨说话时,他身旁的一个老师突然惊呼道:“七十五分,哇,不得了,真是不得了,大家快来看啊!”

    老师们赶忙凑上前去,也纷纷惊叹!

    宋杨听到有一份考这么高的成绩,也起身上前查看。在看完后惊叹道:“真的好利害啊,这些题目,要是刚发给我让我做,在那么短的考试时间内,我都自认拿不了七十分!”

    宋杨掀开名字,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那名衡水一中的学生。他的数学水平在官海这片很出名,不过看着他的这份试卷,我感到他的名声真不是盖的!”

    宋杨与那些老师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一会这个话题后,便回到自己的位子继续改卷,这时一个人推门而进,宋杨看了看赶紧站起来,客气地道:“马教授,您来了!”

    刚进门,被宋杨尊称为马教授的这个人叫做马德华,现在为清华大学数学院的院长,在这次比赛中担任首席评委,而宋杨这个组长也是归他管辖。马德华看到上来招呼的宋杨组长,便微微点点头说道:“嗯,路上塞车,来晚了一点,结果怎么样了?”

    “第一名已经出现了!”

    马德华指了指还有一大叠没有改的试卷,疑惑道:“这些卷子还没改完,就确定出第一名了?”

    “这回的题目实在太难了,看,全部都是四十分以下的卷子,白卷和乱填的比比皆是!”说着,宋杨把那名衡水一中的同学写的卷子承了上去道:“这是七十五分的卷子,超越一般的高中数学水平太多了!”

    马德华接过卷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了看,也不禁惊道:“这名学生的数学水平真错啊,我还以为这次竞赛没什么看头,这次比赛的组织者邀请我的时候,我还不怎么想来,现在看来,我是错的!”

    马德华看了一会卷子后,突然想到自己昨晚做的那个梦。自己的那个梦在周公解梦里说是预示着自己今天会碰上惊喜的事情,但是自己到现在了都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事可以让自己感到惊喜,

    马德华突然觉得在眼前的这些没有改完的试卷中没准有可能有一些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的试卷出现。于是对着宋杨这些评判的老师说道:“既然这么精彩,你们就把所有的试卷都改完吧!没准这里面还会出现一些答的更好的试卷呢!”

    就在马德华说话的时候,宋杨突然发现马教授身后的一个老师全身颤抖得利害,连鼻涕都快出来了。

    宋杨听到那个老师吼叫道:“老天啊,九十五分,我看到了什么,谁来掐我一下!”

    评卷室中的所有人都震惊的冲了过去,就连暖壶被踢翻了都不理,宋杨焦急地一把卷子夺过来,睁得像牛眼盘大的眼睛仔细一看,一条鼻涕流了出来,什么都无法用言语形容,嘴巴不受控制的吐出一句话话:“太可怕了!”

    马德华好奇的夺过卷子一看,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冷气,像这种题目,就连大学生都非常吃紧,何况是一个中学生。

    于是马德华非常想要知道这个考生的身份,于是他掀开试卷找到了这个学生的名字。马德华看到名字后,奇怪的问道:“李思林,你们听过这个学生吗?”

    “没有,我们都没有听过!”宋杨看了看四周老师的反应,说道。

    马德华疑惑的说到:“不可能呀!像这样的,数学成绩这么好的学生,咱们应该早就知道的。不可能遗漏的!”

    于是马德华对着宋杨喊道:“小宋呀!你可不可以派个人帮我把这个同学的报名资料找出来,我想看看这名同学的资料。”

    “好的!”宋杨忙让这次比赛的一个工作人员去拿这个得了九十五分的这名同学的资料。

    说完后,宋杨开始在评卷室里陪着马德华一起等那名工作人员把资料拿过来。

    无聊的宋杨为了打发时间,开始一边和马德华教授聊天,一边改着自己没有改完的数学试卷。

    改着改着,宋杨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一边看着标准答案一边在改标准答案。宋杨以为是谁把标准答案夹在了自己的这本试卷中,于是抬头问道:“噫?你们刚才谁把标准答案杂在我这里了!”

    各个老师都拿出自己改卷参考答案道:“我的在这里!”

    这时在宋杨身旁的马德华正震惊的看着宋杨正在判的试卷并双眼无神地道:“有。。。有。。。有名字。。。这。。。这是……是考卷!”

    接着”啪“的一声,马德华手中的茶杯从手中滑落摔成碎片。

    宋杨听到马德华的话后,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

    “这是试卷吗?”宋杨无意识的说道。

    “当然了,你看呀!你看着选择,你看着他这道题的解题步骤。。。咦!他这个解题步骤好怪呀!这是什么定理,我怎么没见过,他最后这个步骤是不是蒙的?”

    “这个卷子真的不是标准答案呀!不过可惜了,这道题最后的一步不能给他分了。他现在的成绩只能是九十八分了。”宋杨看了一遍后,又听到

    “九十八分,九十八分,九十八分……”其他老师听到九十八分后,站指着卷尖叫,也许太激动了都停不下来。

    这种消息已经无法让在坐的老师们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因为用表情已经不足已表达出来那种震惊,一个个都呆坐着,但是刚才看到卷子上那另类理论的马德华丝毫不甘心地站起来道:“你先等会再改,你先把卷子给我,让我验证一下他用那个理论的正确性。然后再给我一张参考答案!”

    宋杨颤抖着双手递过卷子,马德华接过卷子然后坐下来。他边看着卷子上的那个理论,边在稿纸上演算着。其他老师在一旁看到马德华一会皱眉紧锁,一会激动万分,最后看到马教授慢慢地抬起头来,茫然地望前方,木讷地道:“你错了,这份卷子是一百分!”

    “可……可是那个……那个步骤!”

    马德华丢掉手中的参加答案道:“不,他没错。相反,他还发现了一个现在数学界都没有发现的新定理。从这个定理中我可以看出他真的是很聪明。。。很聪明!”

    宋杨被马教授的话震撼住了,抱着头喊道:“老天爷呀!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吧,一个高中生居然发现了一个连整个数学界都没有发现的定理。这可能吗?马教授你是不是给我开玩笑呢?”

    “我也想当这个是一个玩笑,可惜它是真的!”

    “啊!我的老天爷呀,难道这个世界疯了吗?”宋杨看着天喊道。

    “是呀,我也觉得!从这个试卷中我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考生做这些题实在像是在做,在做小学数学,游刃有余的一点也显示不出他的真实水平!”

    “啊!”宋杨无语了。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敲了敲门后,进来。

    “宋老师,这是你要的资料!”

    工作人员看到一脸呆滞的宋杨没有理会自己,忙就要关门出去。

    “等等!你先不要走。”这时,比较清醒的马德华叫道。

    “什么事,马教授?”

    马德华忙拆开得了满分的那份试卷,看了看那个试卷上的名字后,对着工作人员请求地说道:“你能不能再帮我把这个叫做周凯的考生资料拿过来?”

    “好的,你等等,我这就给你拿来!”工作人员被马德华的态度搞的有些不知所措,忙十分干脆的答应后,匆匆的离开了这件有些怪异的评卷室。

    由于众人都被刚才那个得了一百分的试卷猛烈的震撼了一次,所以众人对刚才那个得了九十五分的考生的身份感到不是很好奇了。

    现在最让众人感到好奇的是那个发现了整个数学界都没有发现的新定理,并在这次比赛中得了满分的那个考生的身份。

    于是,当众人看到得了九十五分高分的那个叫做李思林的考生是上上一届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冠军时,只是惊讶了一下,然后连心都没进去就过去了。现在在评判室的所有人都在耐心等待着工作人员把那个得了满分的考生的详细资料拿过来。

    不一会,工作人员又把他们需要的资料带了过来!

    这些老师在查看完在比赛中考了满分的这名考生的详细资料后,发现这个叫做周凯的男生很符合他们心中好学生的形象。于是这些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数学教师们决定解释完这次评比后,一定要到廊市看看这个缓缓升起的数学界的新星。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当天夜里,给马教授送资料的那个工作人员就把白天那个考生发现新定理的事告诉了自己的记者朋友。

    随后他的这名记者朋友在听完他说完这件事后,马上意识到这将是一件提升中国形象,宣传中国成就的大事,于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报道这件事的第一人,他马上写了一篇关于高中生周凯发现数学新定理的文章。然后利用自己的关系把文章登在了第二天的中国青年报上。

    第二天,周凯便随着官海青年报的发行,而迅速出名。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