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高水


本站公告

    崔居说话声音挺大,那位娘子回答的声音极小,崔向离得远,听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娘子低头含羞,随后快步疾走,还不时回望崔居一眼,眼中含情脉脉。{P-a-o-s-h-u-.c-o-M}

    崔居回来之时,一边挠头,一边嘿嘿傻笑,还一脸古怪的扭捏表情,滑稽之极。不管崔向如何问他,就是不说娘子对他说了些什么。

    崔向无奈,只好向高闲求助,让高闲逼问崔居实情。不料高闲一口回绝:“出家人不过问在家人的俗事,尤其是婚姻之事,一问就是犯戒。”

    算了,吃饱再说,崔向不理崔居,开始埋头吃饱。

    偌大的僧堂坐满了僧众,只怕不下两百余人,僧人们都低头进食,除了吃饭的声音之外,无人开口说话,当真是食不语,让平素没有正形的崔居也是一脸凝重,小心翼翼地吃东西,唯恐弄出声响。崔向后世常在寺庙中过斋,知道规矩,比起崔居可就坦然许多。

    饭后,几人又重新回到高闲寮房,还没等高水催促崔向讲故事,高闲却抢先问道:“二郎,被人当众污蔑为贼人,也算是奇耻大辱,最后你怎么又轻易放走那个女子?”

    崔向知道高闲是明知故问,双手一摊:“她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子,打不得骂不得,又能拿她如何?倒是你,老和尚,比我还记仇,修行不够,心性太浅。”

    高闲才不接崔向故意挑衅的话头,继续说:“可是想到了什么办法,将事情查一个水落石出,看看那个女子为何非要陷害你?”

    “不查了!”崔向很肯定地说道,“对方有备而来,准备十分充分,肯定早就跑远了。再说就算查又能怎么样,又没有真凭实据,幕后之人拒不承认,我岂非自讨没趣自讨苦吃?有这等功夫,还不如好好进学来得有用,更何况,我不是还赚了一个香囊和八两二钱银子么?也不算吃亏。”

    高水眼露赞许之色:“二郎与我佛颇有缘份,心性远非常人可比,遇慌不乱,事后又不计得失,不如入我佛门,假以时日,必成一代高僧。”

    崔向一脸正容:“入佛门非我所愿,入红尘也非我所愿,只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也。”

    这话是大实话,他可不是心甘情愿来到唐朝的。

    忽然又想起什么,从身上拿出香囊,将里面的银子倒了出来,推到高闲面前:“法师,这八两二钱银子,捐了香火钱,不明之财,留着总是让人不踏实。”

    高闲不置可否,看也不看银子一眼,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崔向,半天才说:“你不是要讲故事来听,怎么还不开口?”

    原来老和尚也惦记着这件事件,看来人的好奇之心都不小。崔向忽然自嘲起来,他什么时候成了曹学正了,故意卖关子不说,还摆出一副“你想知道你就问,你不问我怎么知道你想知道”的态度。

    微一定神,崔向缓缓说道:“从前有个高人,他箭术高超,十射九中,经常自夸。有一天有一个老翁路过,正好看到他射箭,见他差不多百发百中,只是微微点头。高人不服,问老翁是不是也懂射箭,老翁摇头,从背后的担子上取出一个葫芦,拿一枚铜钱盖在葫芦之上,用杓盛油,离葫芦三尺,缓缓将油注入葫芦之中,一杓油倒完,铜钱丝毫不湿。最后老翁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崔居回过神来,不再在一旁偷偷春思,开口问道。

    “无他,唯手熟尔!”崔向说完,故意打趣崔居,“等你经常找陌生女子调笑,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到时就成了油腔滑调之人,也是无他,只因为习惯了做坏事的原因。”

    崔居脸一红,神情就有些不自在:“我刚才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想试上一试,不成想那位娘子比我还要大方,不但主动说出她的姓名,还告诉我她住在何处,让我前去寻她……难道她不知女子唯含蓄为美?失算,失算,本想调戏娘子,反被娘子调戏,丢人,丢人!”

    连高闲和高水也不禁莞尔。

    崔向笑得很温柔:“有美当前,你怎能踯躅不前?有没有对娘子说出你姓谁名甚,家住哪里?”

    “我哪里敢?”崔居脸红过耳,又露出扭捏神情,“当时我一时匆忙,没有看清,等她一说话我才偷偷看了一眼,太丑了,别说人面桃花了,连烂桃都不如!”

    崔居脸上犹有愤愤不平之意。

    这一下,连两位高僧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崔向强忍不笑:“说起来,桃花运一说,还是我们崔家先人所创,不过桃花运可不分姓氏,只落到真正的有情人身上。你既然有志于佛门,何必又主动招惹娘子,真是自讨没趣。”

    崔居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二郎说得极是,我现在也是追悔莫及,红粉骷髅,说得一点不错。”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一首《题都护南庄》一出,就成为千古绝唱,尤其是他与诗中女子之间离奇的爱情传奇,更让此诗传唱一时,桃花运一说也因此应运而生。

    崔护,正是博陵崔氏中人。

    三人又说笑几句,高水在一旁沉默片刻,突然开口说道:“刚才二郎所讲的故事倒也有趣,浅显易懂,又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极为难得。当时二郎将香囊之中的银两倒在手中,是否正是借机以手掂量一下份量?”

    本来崔向一直以为高水法师虽然是高闲的师弟,也不过是寻常僧人,并未对他多加注意,此话一出,顿时令他大吃一惊,对高水立刻刮目相看。

    单是他能说出“熟能生巧”四个字,就可以看出此人颇有智慧,因为熟能生巧正是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是宋朝以后才有的成语,他只凭他刚才讲的故事就能总结出来,也是心思敞亮之人。而且他观察细致,能够看出当时他耍了小小手段,若是银两在香囊之中,不好估算出精确份量,所以他寻个由头将银两倒在手上,正是有借此时机得出具体分量之意,竟然被高水识破,如此看来,高水此人,也是有些眼力和心机。

    能够用手掂量出银两的精准份量,说来还要感谢以前的那个笨崔向……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