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


本站公告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①《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②《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

    引者注)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④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⑤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⑥,‘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⑦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⑧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载: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禅礼毕,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诏加上东岳曰天齐仁圣帝。⑨《续文献通考》卷七十四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诏加东岳为齐天(或作‘天齐‘――引者注)大生仁圣帝。AB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曰:‘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AC道教斋醮科仪中,常以之为主管鬼魂的地?大神被祈祷,南宋《道门定制》卷二《申东岳状》,即有‘谨具状申闻东岳天齐仁圣帝,……乞体行符命,告下有司,释放亡魂来临法会,庶令幽爽得遂超生‘AD等语。随着泰山神之封号由王晋升为帝,道教赋予它的威权也愈来愈大。约出于明代的《东岳大生宝忏》曰:‘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彼幅员之域,与天齐久。……奉行天令,宰御阴司,……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AE《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曰:‘泰山元帅累朝节封东岳大生天齐仁元圣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抚育六合万物群生。‘AF由只管鬼魂的阴王变为‘掌人间善恶之权‘‘注死录生‘的大神。《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为了推尊东岳大帝,更为之编造了一个离奇的谱系,曰:

    ‘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胥勃氏,胥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太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AG经此改造后,东岳大帝便成为‘掌天仙六(录)籍‘的古仙。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旧时各地皆有东岳庙,大都以道士奉祀香火。传说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生日,该日,各地皆于庙中举行盛大庆典。明田汝成《熙朝乐事》云:‘三月二十八日,俗传为东岳齐天圣帝生辰,杭州行宫凡五处,而在吴山上者最盛。士女答赛拈香,或奠献花果,或诵经上寿,或枷锁伏罪。钟鼓法音,嘈振竟日。‘AH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顺天府宛平县)城东有古庙,祀东岳神,规模宏广,神像华丽。国朝岁时敕修,编有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俗呼为(神)降生之辰,设有国醮,费几百金。民间每年各随其地预集近邻为香会,月敛钱若干,掌之会头。至是盛设鼓乐幡幢,头戴方寸纸,名甲马,群迎以往,妇女会亦如之。是日行者塞路,呼佛声振地。甚有一步一拜者,曰拜香庙。‘AI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三云:‘(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天齐仁圣帝诞辰。

    城中玄妙观有东岳帝殿。俗谓神权天下人民死生,故酬答尤虔。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祈恩还愿,终岁络绎。

    至诞日为尤盛。虽屯隅僻壤,多有其祠宇。在娄门外者,龙墩各屯人,赛会于庙,张灯演剧,百戏竞陈,游观若狂。……

    俗以诞日前进香者,乡人居多,呼为草鞋香。‘AJ

    注:

    ①泰山神姓名,各书记载不一,道书说姓岁名崇,《氏族博考》又云姓元丘,名目陆。此说引自《重修纬书集成》卷六:《尤鱼河图》。

    ②《太平御览》第2册1835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③《魏书》第4册1158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④AJ《笔记小说大观》第8册302页,第23册124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⑤《重修纬书集成》卷五,29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46年

    ⑥⑦从《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一文转引,载《文物》1981年第3期。东汉都城已由西汉之长安迁入洛阳,此‘生属长安,死属太山‘之语,当为沿习西汉时的说法,表明泰山主死思想在西汉已经流行。

    ⑧《南史》第3册976页,中华书局,1975年

    ⑨《文献通考》上册757,758页,中华书局,1986年

    AB《续文献通考》第3465页,商务印书馆,1936年

    ACADAEAF《道藏》第6册735页,第31册671页,第10册1页,第34册73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AG叶德辉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AH《说郛续》卷二十八

    AI《宛署杂记》第19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