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倒叙


本站公告

    最具有科幻色彩的超现实描写,莫过于科幻式倒叙。本节所讨论的“倒叙”,不是小说结构理论中与“正叙”相对应的“倒叙”,而是指科幻小说的一种特殊叙述方法。科幻小说可以把故事安排在未来。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开始,作者可以倒过来,把今天尚未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写。由于那些事件尚未发生,所以肯定也是超现实的。

    如果是现实题材的作品,作者在描述自己的预期时,只能用“或者”、“可能”,“希望”之类的字眼,但对于科幻作者来说,他可以用十分确实的词汇描写自己心中的期望。这种科幻式倒叙,甚至是科幻小说在表现手法上的优势。

    “科幻式倒叙”最早是由英美科幻作家提到的,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这个词汇。在英语语法里有时态的分别,于是,在英语科幻小说里,这种倒叙表现为用“过去时”而不是“将来时”来描写实际上没发生的事情。由于在语法上有明确地表现,所以他们较早地关注到这个问题。

    只要是将虚拟背景定在未来的作品,那么必然会有大量的倒叙,作者往往也意识到这种倒叙手法的优势。比如,在《类人》中,作者王晋康就经常用倒叙的方法宣传自己的观点。下面这段对话发生在“类人之父”何不疑与侦探小说家斯契潘诺夫之间,就突出地反映了科幻小说的倒叙优势:这段历史两个客人都很熟悉,但回忆起这段令人眼花缭乱的剧变,两人仍陷于一种怀旧的历史情绪。斯契潘诺夫轻叹道:“是的,历史发展得太快了,反对意见还没来得及汇聚起来,就被历史潮流冲走了。”“是啊,从历史上看,体外授精、试管婴儿、克隆人、人脑嵌入电脑芯片,人类的基因改造……这些都遭到了顽强的抵制,惟独类人诞生时反而没有激起多少涟漪――反对者已经无计可施了!已经见多不怪了,已经听之任之了。当然,类人的出现确实使人类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人类是万物之灵呀,是上帝之子呀,是神权天授呀,人类智慧是宇宙进化的极致呀……忽然人类有了逼真的,不,是完全不失真的仿造品!人类现在是腹背受敌,前边是已超过人脑的电脑,后边是用泥土(元素)组装出来的人造人!《类人》14页另一段何不疑的谈话,也充分体现着倒叙的力量。:”现在人类对类人的歧视,不过是人类自恋症的临床表现。这种自恋症太顽固啦,不过它已经遭受过三次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人类居住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第二次是达尔文发现,万物之灵的人类是猴子的后代;第三次是我和同事们用非生命物质组装出了真正的人。第三次打击是最致命的,现在的种种喧嚣只不过是这种自恋症临死前的反弹。它的寿命不会长久的。“事实上,回到作者创作的时代里,关于人类自我改造的两种观点正在针锋相对地斗争中,而作者则在科幻小说”判定“了它们的胜负,借以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黄海则在科幻小说《银河迷航记》里,用科幻式倒叙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期望:他曾经在巨型人造卫星太空站上面俯视大地,看见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亮丽诱人,古老的中国文明曾经一蹶不振,终于在一阵发愤图强后,重新创造了更进步的文明……他怀念那一次的中国之旅,爱好自由和平的中国人民,以他们的智慧和斗志、经过一度剧烈的改变后,多少世纪以来的不断努力,已把中国建设成一副全新的面貌。《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31页其实,许多作家也曾经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法抒发过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期望。然而,把那些文字和这段文字稍加对比,就可以看到,后者所表达的信念之强烈和坚定,是用现实手法达不到的,因为它直接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正是科幻式倒叙的表现力!

    即便不了为了宣传作者的思想,单纯从介绍人物命运或者故事的前因后果,科幻小说也大量涉及到超现实的倒叙描写。比如,黄海在科幻小说《银河迷航记》里,有一段文字介绍了主要人物,克隆人罗伦凯的身世:“记得你出生在火星殖民地罗威尔市的时候,是多么大的一件新闻,你已洽谈室了今后一生该走的路,人们把加诸在我身上的期望与赞美,转投在你身上,因为你是我的化身,你继承了光荣传统,请你好好保重,后会有期。”《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26页。

    表面上看,这很类似于现实题材或者历史题材的小说里,一位父亲给儿子的遗言。现实题材小说或者历史小说中也有大量的虚构人物,作者也为他们虚构身世。但在这里,因为这个身世发生在相对于我们的“未来”,所以它在逻辑上是超现实的――迄今为止从未有人类婴儿出生在火星上。

    某些科幻小说更是利用倒叙手法,全景式地构造未来的人类史,特色十分鲜明。比如,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中,从未来倒叙,构造了人类未来八百年的历史,郑军在《时代之舱》中,构造了人类未来一千年的历史。这一手法的极至,当属英国作家斯特普尔顿的《最后和最初的人》。在这部经典里,作家整整虚构了人类十亿年的历史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