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风俗简介


本站公告

    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是人们在衣食住行、婚丧生老、岁时节庆、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心理。基本内容如下:

    服饰风俗:人类服饰探源;中国的传统服饰结构;历史上的服饰变革;佩饰、化妆和妇女缠足;服饰风俗的特点与中国人服饰审美观念透视。

    ??饮食风俗:从茹毛饮血到饮食生活创立;传统饮食结构与食品;美食观与传统名馔;酒的流程;茶的润泡;中国饮食文化品评。

    ??住居风俗:构木为巢的启示;传统住居的基本模式;由矮趋高的室内家具;古代庭院经济;中国人的家园意识巡视。

    ??节日风俗:节日的由来和演变;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国节日文化点评。

    ??婚姻风俗:婚姻形态的演变和定型;婚礼;婚姻禁忌、夫妇双方的地位;妇道和贞节;古今婚姻观念剖析。

    ??生老风俗:祈子和胎教;幼有所长;踏上人生之路;敬老养老;养生和养性;中国人生价值观念评析。

    ??丧葬风俗:各民族葬礼搜奇;传统葬礼的内容;守制和孝服;扫墓和祭祖;丧葬与重生恶死、无后为大、祖先崇拜意识。

    ??信仰风俗:儒学信仰与君子和小人、儒家的孝道;佛教信仰与因果报应;道教信仰与长生不老的观念;神灵信仰;中国信仰风俗的特征。

    社会风俗决不仅仅是裸露在生活表层的现象,它沟通着传统与现实、道德与法制、物质和观念,承接着雅文化层次规范化的引导,将其落实到世俗社会。雅文化的真正存在价值和真实生命力在于社会风俗之中。中国社会风俗流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精神,回荡着中国国情“根”的呼唤。因此,中国社会风俗更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它来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来得更加亲切、直观、准确.

    ??(一)农业文化的印记

    ??中国社会风俗印记着鲜明的农业文化烙印。七夕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男耕女织,一夫一妻一头牛的小农经济模式;植物饮食结构而形成的植物心态,使中国人清醒冷静、安土重迁、缺乏竞争;来自天竺的观音、四大天王要在农业社会挂职。凡此种种,都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和农民质朴的文化心理。

    ??(二)专制等级的写照

    ??中国的皇帝不仅是人间的至尊,还凌驾与宗教神灵之上,为宗教排座次,给神灵定名分。衣食住行方面的人生礼俗、消费观念无不反映着专制等级的森严。

    ??(三)宗法社会的氛围

    ??几千年的宗法家族社会,使祖先崇拜、家族昌盛成为观念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对祖先、子女、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阖家团圆的旋律。

    ??(四)隆礼、克己、利他的价值趋向

    ??恪守衣食住行、婚丧生老、人际交往等人生礼仪,强调个体品格的完善,高扬忠厚、信义、气节、孝悌等行为模式,反映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轻物质功利的价值趋向。

    ??(五)重今生,轻来世;重实际,轻幻想的入世特征

    ??中国人生礼俗复杂繁琐,从另一方面又使人感到人生是那麽充实、乐观,那麽值得留恋。每个个体的位置、价值、意义就存在于今生今世,不需要舍弃现实,寻求来世的精神寄托。

    ??(六)逢凶化吉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喜好用吉祥、洁净的词语避开凶险、厌恶的事物,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称寿材,停尸房叫太平间,汤饼隐寓长寿,瓜皮帽隐寓六合统一,梨不分着吃,住居“前不栽桑(丧)后不栽柳(溜)”。在命定、被动意识的背后,又透露出脆弱的主动意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