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本站公告

    1272年3月28日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元至元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忽必烈下诏改京师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建中书省署在此。大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它的布局是:城外有廓城、皇城、宫城3层。外廓层周长2.86万米,南北路长,呈现长方形,四面共有城门11座:东面有光照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有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西面有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有安贞门和健德门。皇宫分3组列在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的两侧。西侧为太子、皇太后居作的隆福官、兴圣宫;湖的东岸宫殿属皇帝居住,3座宫殿的四周筑起萧墙,以示皇城。皇城外的居民区域,沿着齐整的纵横街道,划为50坊。商业区则分布在北部3处。这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1868年3月28日苏联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诞生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十分满意,于是通知作者到报馆去。当编辑见到高尔基时大为惊异,他没想到,写出这样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衣着褴褛的流浪汉。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道:“那就这样署名吧: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

    青少年时期漂泊流浪的生活,使高尔基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验到俄罗斯劳苦大众在沙皇统治下的艰难生活。高尔基对腐朽的旧制度充满厌恶和憎恨。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沙皇政府对此十分害怕,曾几次监视、拘禁和逮捕高尔基,并将他流放。镇压不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1906年,高尔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完成。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这部小说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群众,使沙俄统治者十分惊恐。《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革命导师列宁是高尔基的良师益友。列宁不断地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怀、帮助高尔基。在列宁的建议、鼓励之下,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艰苦的思想探求过程,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质。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普法战争后,法国阶级矛盾极其尖锐。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3月19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完全掌握了巴黎的政权。国民自卫军发表宣言,宣布即将由工人通过选举成立公社,并在公社选出后,把政权移交给公社。

    3月26日,巴黎公社举行选举,共选出86名公社委员,其中大多数是工人,或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1871年3月28日,公社委员就职,巴黎公社诞生。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庄严地宣告成立。

    3月29日,公社颁布法令,宣布“巴黎公社为唯一政权”。

    1905年3月28日清末外交官、诗人黄遵宪逝世

    1905年3月28日,著名诗人黄遵宪病逝。

    黄遵宪,1848年生,广东嘉州(今梅县)人,字公度。德宗光绪间举人。曾任驻日使馆参赞、驻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参赞和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他曾潜心研究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认真考察过英国的政治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同时也大力向外国介绍中国文明,颇受外国人欢迎。特别是在保护华侨和归侨的利益方面,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894年奉召回国后,参加强学会,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并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后被弹劾。

    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专著,其诗作《日本杂事诗》等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诗史”。

    1910年3月28日法国人法布尔成功试飞第一架水上飞机

    1920年3月28日霍尔蒂夺取匈牙利政权

    1931年3月28日国民党向红军发起第二次“围剿”

    1938年3月28日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1939年3月28日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9年3月28日,佛朗哥的军队穿过街垒,控制了马德里,40多万共和军在一些城市相继投降,从此,长达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6年1月15日,西班牙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同年2月16日,在议会选举中,西班牙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而1936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发动武装叛乱。德国和意大利分别派大批军队进驻西班牙,支援叛军。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并从苏、美、法等国获得物资支持。由于一些原支持联合政府的国家保持中立,后来承认佛朗哥政权,导致联合政府危机四伏。最后,佛朗哥政权在希特勒等人支持下,控制了西班牙,其内战由此结束。在内战中有50多万人丧生。

    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投水自杀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由于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对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

    她和伦纳德(一名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结合,使她的婚姻生活与文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其夫的帮助与支持,她也许成不了伟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奸淫过她),她成人后非常厌恶甚至弃绝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愿,和她保持着没有性爱的夫妻关系。

    她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看出她内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她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她写了遗书后投河自杀。

    1943年3月28日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逝世

    1873年4月2日,拉赫玛尼诺夫生于俄国奥涅加。幼年由其兄、钢琴家兼指挥家西洛蒂送到莫斯科钢琴教师兹韦列夫那里学习,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岁以独幕歌剧《阿列科》获金奖毕业。1892年9月首次公演其钢琴曲《C#小调前奏曲》引起公众注意。1897年3月因演出《d小调第一交响曲》效果欠佳而一度精神极度彷徨、沮丧(其死后,音乐家公认该曲是最伟大和最有独创性的交响乐作品)。1901年他重振精神,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917年10月后迁往美国。主要作品还有《死之岛》、第二与第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交响曲》等。

    1943年3月28日病逝于美国,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

    1951年3月28日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1951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刘少奇在会上作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报告。会议于4月9日结束。会议决定用3年的时间完成整党任务。为了避免在整党中犯错误,可选择几个支部进行整党试点。

    1953年3月28日苏联颁布大赦令

    1967年3月28日“托里谷”号油轮泄漏大量原油

    1969年3月28日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逝世

    艾森豪威尔1890年生于德克萨斯洲丹尼森。1911-1915年在西点军校学习。1933-1935年在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并任其助理随同前往菲律宾。1940年以后晋升很快,从陆军中校到中将只用了2年时间。1943年他指挥盟军进攻西西里。1944年指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出任陆军参谋长。1953-1961年任两届美国总统。1961年离开政府回家乡从事著述。

    1975年3月28日《教父II》获第4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6项大奖

    1977年3月28日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6天以后,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

    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1980年3月2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1985年3月28日画家马克-查格尔去世

    1985年3月28日,世界著名的画家、雕刻家马克?查格尔在法国去世,终年97岁。他给耶路撒冷留下镶嵌画,给纽约林肯中心留下了壁画,给法国来姆斯大教堂留下了雕花玻璃窗。

    细看他的油画《我与村庄》(1911)就会了解其人。你会看到他继承于犹太农民的传统(他生于俄国),领略到他的想象力和幽默感(画中一条蓝绿色的牛)。通过飘逸的人物造型,你可以推断查格尔曾是一个流浪者。他最初从师于彼得堡的设计师里奥?巴克司特,到过巴黎、柏林、纽约后又返回巴黎,每到一处都留下他的作品。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逝世

    50年代因放弃高位自愿回家当农民而闻名全国的甘祖昌将军,于1986年3月28日在家乡江西省莲花县病逝,终年81岁。

    甘祖昌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国解放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甘祖昌头部三次负重伤,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使他难以坚持领导工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建议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长期休养,但甘祖昌要求回到家乡务农。1957年,经组织批准,甘祖昌带着全家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从此踏上了新的征程。甘祖昌一到家乡,就投入了建设家乡的劳动。从那以后,他几十年如一日,除了生病、外出开会以外,几乎天天和农民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乡亲们关切地说:“老部长,过去你为革命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和我们一样干了,指点指点就行啦。”甘祖昌笑着说:“我是回来种田的,不是当官做老爷,怎能不劳动?”

    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甘祖昌像当年打仗一样地豁出命来干。沿背村是个山穷土瘦的地方,全村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冷浆田,产量低。甘祖昌带领农民详细察看了冷浆田,开了几十次的调查会,终于找到了改造这种田的途径。在甘祖昌的带领下,村民们连续奋战5个冬春,改造了冷浆田,使亩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在农村生活的29年里,甘祖昌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一直坚持参加劳动。他回乡后,组织上照样发给他薪金,他把绝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在他的努力下,全乡先后建起了江山陂、快省陂、峙垄陂、马家坳水库、龙潭水库等水利工程。他为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1993年3月28日巴拉迪尔就任法国新总理

    1996年3月28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因资不抵债被法院判破产

    2001年3月28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总人口为12.9533亿

    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朱之鑫介绍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有如下变化:

    一、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下降了4%。90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十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三、老龄化进程加快。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四、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普查的8.04%上升为8.41%,表明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

    五、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六、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63.91%。同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这次人口普查是从1998年年初开始的,已经完成了准备和登记复查两个阶段的工作,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利用阶段的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全部工作到2002年年底结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