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


本站公告

    1904年3月23日美国奥斯卡影后琼-克劳馥出生

    •1912年3月23日美国火箭专家布劳思诞辰

    布劳思,1912年3月23日生于德国维尔西茨(今波兰境内)。早年就读瑞士苏黎士学校。1932年毕业于柏林工学院。1934年获柏林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受聘在德国陆军军械部,从事火箭研究。1934年研制成功A-2火箭。不久,他着手研制世界上第一枚A-4(即V-2)中程弹道导弹。到1937年,德国已发射了A-1至A-5型导弹数十次。1942年10月3日,V-2导弹首次试射成功。经过多次试射,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二战中德国战败,布劳思到美国陆军装备设计研究局,专门研究试制导弹。他先后研制成功了“红宝石”、“丘比特”、“潘兴”及“丘比特C”等火箭。1958年1日31日,美国“探险者一号”用他设计的“丘比特C”火箭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9年,用他设计的“土星5”火箭将人类送上月球……

    布劳思业余爱好写作,他撰写或与人合作撰写过9本专著及数十篇论文,无数次讲演。

    1977年6月16日,布劳思在美国逝世。

    •1913年3月23日刺杀宋教仁凶手被抓获

    •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再次成为国务总理

    •1919年3月23日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

    •1919年3月23日贝尼托-墨索里尼建立“战斗的法西斯”党

    •1925年3月23日美国田纳西州禁止讲授进化论

    •1927年3月23日安庆惨案

    蒋介石盘踞南昌以后,为了得到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支持,制造了一系列反革命事件。

    1927年3月,蒋介石窜到安庆,组织了所谓的“安徽总工会”,并四处收买敢死队。

    3月23日,蒋介石命令收买的地痞、流氓去捣毁国民党左派领导的安徽省国民党党部、安庆市国民党党部和共产党领导的总工会。省农会、市妇女协会等革命团体,将文件、什物一抢而空,并打伤职员和省代表大会代表等数十人,重伤多人,制造了安庆惨案。

    •1933年3月23日德国国会将独裁权授予希特勒

    •1938年3月23日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大战开始

    台儿庄是山东省峄县的一个小镇(今属枣庄市),位于津浦线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会点,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38年3-4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因为这次会战的地点在台儿庄,故称为台儿庄会战。

    台儿庄会战是在抗战初期日军大举进攻和我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发生的。当时,日军攻陷了南京,急欲打通津浦线,夺取徐州,然后循陇海线西进,取道郑州南下,占领我国抗战的中心城市――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我军事当局调集了七八万军队,于1937年10月12日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津浦线的防御战。

    日军打通津浦线的作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南路主攻,北路助攻。南路日军四个师团,作战时间从1938年1月26日至2月21日,差不多一个月。第五战区李品仙、廖磊两个集团军及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与日军激战多次,敌我双方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北路助攻的日军,也无法取得进展。第二阶段为北攻南守。北路作战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和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由左右及津浦正面三路前进。津浦左翼,日军第十师团濑武旅团于2月25日,以其主力渡过黄河,向嘉祥等地进攻。第三集团军孙桐萱、曹福林两个军与日军苦战多日,嘉祥失而复得,鲁西第五战区左翼转危为安。津浦右翼,日军第五师团由青岛登陆后,经潍坊转南猛攻临沂,张自忠亲率第五十九军与庞炳勋第四十军协同作战,血战五昼夜,毙伤日军4000人。临沂之战告捷,粉碎了日军第十、第五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

    日军在津浦线北路左右两翼受到重大打击,于是第十师团便由津浦正面孤军深入。从3月14日起,濑谷旅团自两下店(邹县南)猛攻滕县,同开赴前线抗日的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第一二二师血战三昼夜,17日攻陷滕县,师长王铭章殉国。20日,濑谷旅团占领峄县,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首功。

    第五战区侦知日军的战略意图,制订了台儿庄作战计划:一、命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三个师沿运河布防,并固守台儿庄;二、命汤恩伯第二十军团三个军让开津浦正面,诱敌深入,待日军主力进到台儿庄时,即潜进南下拊敌之背,协同孙集团军将日军包围并歼灭之。

    3月23日,担任台儿庄守备的池峰城第三十一师,派出骑兵连北上诱敌,同日军在康庄发生遭遇战,台儿庄会战开始。该会战一直到4月6日,日军全线撤出为止,共消灭日军万人左右。这是继平型关作战以后我国军队取得又一次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提高了前线士气,振奋了民族抗战精神,毛泽东对于这次会战的意义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1939年3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逝世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赖堡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幼年随家迁居维也纳。1873年进维也纳大学学医。

    1882―1885年任维也纳医院助理医师,开始研究精神病学。1885年短期赴巴黎学神经学。回国后任维也纳大学特聘讲师。

    1895年,与医生布鲁耶尔合作发表了《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研究》后,创作渐趋旺盛。1902年,弗洛伊德任维也纳大学客籍教授,并组织“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组”,后发展成“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释梦》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作。

    弗洛伊德在《释梦》中指出,从个人外在的表情和行为可以看出他内在的情绪动向和思想法则。因此,他提出:可以通过科学的眼光来了解人性的奥秘。在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中,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性的两重性观点。他认为,在人的身上有着两股相对立的情绪,即攻击性和服从性,它既可能发展成建设性的正面情绪,又可能成为破坏性的消极情绪。

    1906年,其学说得到国际承认。1936年,弗洛伊德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弗洛伊德一生写有大量著作,重要的有《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精神分析论》、《在快乐原则之外》、《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自我和伊特》、《恐惧》等,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但在论述心理学、一般生物学和社会历史的现象时,他把人的需要生物化,将人的一切活动看成是本能表现,从而使其学说具有反科学的因素。

    1938年法西斯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弗洛伊德流亡英国,于1939年3月23日死于癌症。

    •1945年3月2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横渡莱茵河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成立

    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是国际气象组织,它是在1873年第一届国际气象大会上创建的非政府机构。1947年在华盛顿召开有45个国家和30个地区气象组织机构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把国际气象组织改组为政府间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并且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设置气象台、站、网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建立气象情报快速交换系统,促进气象观测的标准化;推广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促进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密切合作;鼓励并协调对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

    195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世界气象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要求世界气象组织的成员国届时举行各种方式的庆祝活动,并且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要讨论一个主题。1990年的这一天,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40周年,在总部日内瓦举行了一次特别纪念活动。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45年来,成员已发展到一百六十多个,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从1957年开始的全球臭氧观测系统,经过30年艰苦的协调和标准化的观测,终于促成许多国家在1987年签订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63年建立的世界天气监视网是世界气象组织的骨干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把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用统一规范、统一的技术政策联合起来,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情报网。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差异,但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各国间的互补。

    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为减少全球自然灾害的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提供的“气象和水文服务”不仅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还在经济各领域创造了无法估计的价值。

    世界气象组织在促使各国气象部门合作的同时,还在世界性组织机构间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他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协同,在气候变化方面为众多国家的决策者提供依据,推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政策措施出台。

    当前,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世界气象组织从1988年开始展开大量工作,对气候变化进行科学评价、影响评价和对策研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为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国家已取得共识:发达国家应在资金、技术上更多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限制污染的关系。

    •1952年3月23日法国画家劳尔-杜飞逝世

    •1970年3月23日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成立

    1970年3月23日,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在北京宣布成立。

    由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执政期间始终奉行亲中、亲北越的政策,因而遭到国内亲美派的反动。

    1970年3月18日,在美国策动下,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趁西哈努克在国外访问之机发动政变,废黜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家元首职务,代之以“柬埔寨救亡政府“。

    5月5日,由西哈努克担任主席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宣布其政治纲领,指出总目标为”实现最广泛的民族团结,以反对美帝国主义者的种种阴谋和侵略,推翻以朗诺、施里玛达为首的美帝国主义走狗的独裁统治,捍卫民族独立、和平、中立、主权和现有边界的领土完整,建设一个人民的、自由的、民主的政权,进而按照我国人民的深切愿望,建设一个繁荣的柬埔寨。”

    该阵线领导柬埔寨人民斗争直到1975年4月全国解放。

    •197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讨论国民经济调整问题

    1979年3月21-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国民经济调整问题。陈云、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陈云提出,要充分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中心任务是调整,要有决心,东照顾、西照顾不行。过去提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是到该总结的时候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不光决定于钢,要把钢的指标减下来,搞一些别的。谈农业,只讲粮食不行,要农林牧副渔并举。会议同意国家计委修改和调整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意见,并决定用3年时间调整国民经济。

    •1983年3月23日里根提出星球大战防务计划

    1983年3月23日晚,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一项使用最新的现代化技术为美国建立一个不可摧毁的导弹防御系统计划。里根在白宫的电视讲话中展望“大有希望的未来”,说美国不再依靠大规模的报复行动来回击苏联核进攻的威胁,但他警告说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突破“在本世纪末之前可能实现不了”。

    白宫官员说,新的计划可能包括激光、微波装置、粒子束以及来自人造卫星的抛射粒子束,将苏联发射的导弹在进入美国领土之前击落。官员位说实现这一计划需要大量加强反导弹技术方面的研究,根据目前情况,每年大约应投资10亿美元左右的研究费用。

    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说,里根的这一提议并不是在恐吓苏联,也没有违反10多年前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该条约并没有阻挡对防御系统的形容和发展。此计划的推出宣布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始。

    •1984年3月23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成立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是1983年胡耀邦同志访日时,中曾根首相为响应胡耀邦同志关于谋求中日睦邻友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主张而提议设立的。1984年3月23日,中曾根首相访华期间,中日双方一致同意设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称该委员会为“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

    委员会的任务是:根据《中日政府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本原则,遵照“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四项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广泛的角度,研究中日睦邻友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途径并向两国政府提出建议。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委员各10名,由老、中、青各方面代表组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中方委员会首席委员是原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日方委员会首席委员是日本庆应大学校长石川忠雄。双方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分别设在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局。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是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它的成立,标志着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实现21世纪的中日友好不仅符合中日两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1984年9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了首次会议。中方首席委员王兆国发表《基调报告》,日方首席委员石川忠雄作了《日中关系中长期展望的基调报告》。在报告中王兆国提出的实现中日21世纪更加友好的四项标志成为中日双方的共同认识。把21世纪变成中日两国更加友好的世纪,成为中日双方委员会的共同奋斗目标。作为这次会议的具体成果,双方决定设立中日中、长期关系、经济科技交流、青年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专门委员会。在北京建立“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提议并通过的。1992年9月初,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第8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张香山首席委员为首的中方委员和以石川忠雄为首的日方委员,就巩固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途径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在闭幕式上通过并发表了共同文件。双方委员一致表示,要以1992年作为迈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新起点,共同为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1985年3月23日齐亚•哈克就任巴基斯坦总统

    1985年3月23日,齐亚•哈克就任巴基斯坦总统。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将军生于1924年。

    哈克是一名职业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转战于缅甸、马来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1945年授军衔。1955年毕业于基达总参谋学院。1963年先后两次去美国进修装甲兵军官高级课程和指挥与总参谋军官课程。1964年任基达总参谋学院教官。1966年起,任装甲团团长、装甲师参谋、装甲旅旅长和师长。1975年任陆军第二军军长。1976年晋升为上将,任陆军参谋长。

    1977年7月5日,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全国实行军法管制时,哈克出任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1978年9月16日,任总统。

    齐亚•哈克执政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他强调巴基斯坦愿意同所有国家,特别是同邻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主张建立“南亚和平区”或南亚和印度洋“无核武器区”;支持巴勒斯坦、南部非洲等人民的斗争;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强烈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要求苏联军队无条件撤出阿富汗;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越南侵略的斗争,要求越南根据联合国决议撤出它的侵柬部队。

    齐亚•哈克曾荣获1981年国际和平和合作金奖。

    哈克总统主张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曾多次访问中国。

    齐亚•哈克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

    •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说10年改革最大失误教育发展不够

    1989年3月23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访的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约韦里•卡古塔•穆塞韦尼时说:“我们在10年中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最重要的是在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和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经过冷静的考虑,认为这个问题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只有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才会有较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只要人们思想统一了,治理也不难”。

    邓小平说,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有可喜的发展,中国的经济、生活水平可以说上了一个台阶。发展中也出现了新的失误,但主要的还是我们的成就,因为在10年中翻了一番是不容易的,这是坚持四化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大错误没犯、小错误没断,因为我们没有经验,今后这也难以避免。邓小平说,*总理在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失误,外国议论说是作了自我批评,对这些失误,我们老同志也有份。他说,一条经验就是在发展顺利的时候,要看到新的问题,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就容易出毛病。我们花两、三年,最多四年就可以度过困难。

    邓主席接着说,一切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就不会犯大错误,发现了错误不掩饰、不回避,一旦纠正过来,就会为继续发展创造很好的条件。我们是有信心克服困难的。

    •1991年3月23日10名中国专家抵达科威特帮助扑灭油井大火

    •1991年3月23日布勃卡第24次破撑竿跳世界纪录

    •1993年3月23日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开业

    1993年3月23日,在北京赵登禹路143号出现了一家名为“亚当夏娃保健中心”的商店。在30平方米的店堂里,人们看到了更多以往没有看到过的东西:带刺的避孕套、延长勃起时间的“神油”、震荡器、仿真阴’茎……凡是与性沾边的,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许多顾客连找零钱都来不及接便匆匆离去,更多的人则是久久徘徊于门前还不敢贸然进去。

    来这里的年轻人多是买药具,而中年人则最关心性和谐问题。90%登门者是中老年男性,女性的心声是通过中心的热线来表达的。

    •1998年3月23日中国发售首批证券投资基金

    1998年3月23日,人们期待已久的证券投资基金浮出水面,开元证券投资基金和金泰证券投资基金在证交所公开上网发行。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在国外,基金已成为大众化的投资理财工具,如美国有37%的家庭投资于基金。

    基金使广大投资者借助于专家理财分散投资风险,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批准设立的,这两家新设立的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封闭式,存续期为15年,发行规模各为20亿元人民币,基金资产20%投资于国债,80%投资于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可流通股票。

    •1998年3月23日叶利钦解散俄罗斯政府

    1998年3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宣传解散俄政府,解除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和副总理兼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职务,理由是俄政府“缺乏活力”,缺乏主动精神及新思想和新方法,没有解决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同时,叶利钦任命原燃料和动力部长基里延科为第一副总理,代行总理职权,几天后又提名他为政府总理候选人。4月24日,俄国家杜马经过第三次表决,批准35岁的基里延科为政府总理。基里延科1962年7月27日生于苏呼米市,1984年毕业于高尔基水运工程学院,曾任下诺夫戈罗德市一家大银行行长。1997年以来,先后出任俄燃料和动力部第一副部长、部长,并从当年12月开始任政府驻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委员会主席。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成功坠毁

    莫斯科时间2001年3月23日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莫斯科时间8时44分04秒(北京时间13时44分04秒),“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在与大气猛烈摩擦的过程中,“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北京时间13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太平洋海域,该海域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23秒后,“和平”号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和平”号的坠毁过程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号到“和平”号坠毁,前后不到6个小时。

    “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在太空飞行的15年间,“和平”号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共108名来自12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项科学实验。通过这些计划和实验,人类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