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本站公告

    581年3月3日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开始

    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岁的字文阐(周静帝)继承皇位。北周开国功臣、周宣帝的岳父、大官僚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

    581年3月3日(北周静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杨坚废周静帝为介公,北周亡。同时,杨坚自立为皇帝,筑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为国都,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建元开皇。隋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一方面继承周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稳定了局势,加强了国力,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861年3月3日俄国宣布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是,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危机在不断加深。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据沙俄政府统计,1826-1854年,共发生了709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沙皇政府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惊恐地说:“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为了挽救农奴制,并扩展在欧洲的霸权,沙俄政府于1853年10月向土耳其开战,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反被德法联军打得大败。战争不仅没能挽救农奴制的危机,反倒给农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灾难,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与沙皇专制政体的腐朽性。农民的反抗行动显得更为频繁。据统计,1858年全国农民暴动发生了86次,1859年多达90次,1860年更增加到108次。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服毒自杀。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内外交困的形势,决定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相继设立了中央和欧洲部分各洲的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的草案。委员会都由沙皇官吏与贵族代表组成。这伙人并不支持改革,长期争论不休,改革草案难产。这时,农民起义的浪潮日益高涨,沙皇感到了燃眉之急。他在国务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今后的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亚历山大二世的惊惶和敦促,才使起草工作得以加快进行,草案终于抛了出来。1861年3月3日,沙皇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并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

    法令规定了农民有人身自由,地方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在交付大量赎金的条件下可以从地主那里领得一份土地。但,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它仍维护着地主的利益,保留着农奴制残余,赎金更是对农奴的残酷掠夺。所以农民起义继续前仆后继。1861-1863年,农民起义就达两千次以上。不过,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力、市场和资金,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过程中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1890年3月3日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诞辰

    1890年3月3日,诺尔曼?白求恩诞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祖父是多伦多市有名的外科医生。他从小就对解剖动物感兴趣,立志要像祖父一样作一名外科医生。

    白求恩的一生充满戏剧性的经历,洋溢着高尚的自我献身精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白求恩参加了加拿大军队的战地救护队来到法国。以后,他又在英国军舰和加拿大飞行队里当过医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白求恩潜心研究医术。他在伦敦的医院工作,到巴黎、维也纳、柏林观摩欧洲外科名医的手术,在美国底特律开办诊所……渐渐地,白求恩出了名。到本世纪30年代,白求恩由于在胸外科疾病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成为驰名欧美的胸外科专家。1935年,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8月,德、意法西斯入侵西班牙,白求恩毅然放弃在医务界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参加了加拿大援助西班牙的人民志愿军。他担任了战地救护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抢救伤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白求恩得知后,极力呼吁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白求恩的请求下,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批准他携带大量医药器械,于1938年1月来到中国。

    白求恩到达延安,见到毛泽东同志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递交党证,然后详细说明他的工作计划,请求派他到前线去。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他同八路军士兵、乡村老百姓一样,穿草鞋和粗布衣裳,吃玉米棒子和山药蛋。有个翻译劝他说:“你是军区卫生顾问,贡献比我们大得多,吃好点,保证身体健康,也不算特殊。”白求恩却说:“贡献也不是银行里的存折,贡献大就应当向人民伸手要更多的利息。我是个共产主义战士,怎能向党、向人民要求特殊呢?”白求恩本着“一切为伤员着想”的原则,废寝忘食地工作,从不顾及个人安危。为了能及时抢救伤员,他总是把救护所设在离前线较近的地方。在战斗中,白求恩常常连续为伤员动手术,几十个小时不能合眼。在河间、齐会战斗中,白求恩的手术室就设在离前线几里地的一座小庙里。日寇的炸弹落在小庙后院,炸塌了庙墙,但白求恩岿然不动,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直到为115名伤员施行手术后才转移。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白求恩曾几次献血,最后甚至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39年10月,日军发动了大规模“冬季扫荡”。在摩天岭前线,战斗非常激烈,敌人离医疗队所在的村子越来越近,但白求恩坚持为最后10名伤员做手术。当手术室外枪炮大作,子弹横飞时,白求恩想到的却是怎样保住伤员的腿。直到做好最后一例手术,白求恩才放心地撤离。就是在这次手术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第二天他仍坚持为伤员动手术,结果伤口开始发炎、剧痛。几天后,白求恩在为一名头部创伤感染了丹毒并发蜂窝组织炎的危重伤员施行手术时,受了致命的传染。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与世长辞。白求恩的遗体被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12年3月3日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

    1912年3月3日,同盟会在南京召开本部全体大会,通过新总章,选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宣布正式改组为公开政党。随后又选汪精卫为总务部主任干事,张继为交际部主任干事。

    新的《中国同盟会总章》规定,“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政纲是:一、完成行政统一,促进地方自治;二、实行种族同化;三、采用国家社会政策;四、普及义务教育;五、主张男女平权;六、励行征兵制度;七、整理财政,厘定税则;八、力谋国际平等;九、注重移民垦殖事业。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5年3月3日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纽约上演

    1915年3月3日。D-W-格里菲思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争议声中上演。这部纪念碑式的、同时引起激烈争论的影片放映时间近3个小时,是对美国南北战争和重建时期的一个记录。这部片子的制作花了一年时间,在演出宏伟战争场面时雇佣了无数穿着当时服装的临时演员。但是这部史诗般的影片因有着明显的对种族主义的宽恕色彩而损伤了它的形象。影片中所有的黑人都是愚蠢的,邪恶的,或两者兼而有之。

    格里菲思使用了许多以前影片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运用所有现代电影的制作技巧,有效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南方白人家庭在动乱中寻求尊严的故事。利兰?基什扮演一名受黑人威胁的家庭成员。一位三K党人像骑士一样身穿闪光的铠甲,在她就要被奸污的紧要关头飞身赶到,将她救出,并为她报了仇。黑人和白人自由主义者打算对这部电影提出抗议。可能会出现对于这部片子的抵制,但这可能招致相反的结果。

    1918年3月3日德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3月3日德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已饱受3年帝国主义战争之苦,整个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

    在革命胜利后的第2天,即1917年11月8日苏维埃政权就颁布《和平法令》。但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根本不理睬苏俄的和平建议,苏维埃俄国被迫单独与德国及其盟国开始和平谈判。

    1917年12月3日,双方代表在德国军队占领的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一个为期10天的临时停战协定。1918年1月9日开始和谈的第2阶段。德方于2月10日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苏俄立即缔结和约,放弃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得文斯克一带领土。苏俄政府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拒签和约,并以苏俄人民委员会的名义通知德方:苏俄单方面结束战争状态、复员军队,德军遂以此为借口,于2月18日向苏俄发动全线进攻,占领苏俄大片领土。为了保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坚决主张立即按德国条件签约;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则要求停止和谈,进行反对德国的“革命战争”;托洛茨基提出不战不和的方案。中央委员会最后终于通过了按德国条件签约的决议。

    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代表团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俄军应完全复员;苏俄要向德国支付赔款等。布列斯特和约先后被布尔什维克党的七大和苏维埃第4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11月13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1924年3月3日土耳其实行近代化改革

    1924年3月3日,凯末尔总统正迅速地把土耳其带入20世纪并使其更加紧密地与西欧结盟。

    土耳其共和国的这位新总统已说服他的国民议会废除这个国家的许多宗教和文化传统的陈规旧习。其中主要的是由穆斯林领袖所把持的世袭权力--哈里发职位。

    凯末尔还计划取缔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宗教制度、一夫多妻制以及服饰等等。凯末尔在1923年秋天废除了苏丹统治。伴随着抵抗希腊的军事胜利,他几乎获得了在土耳其发动更大改革的全部权力。

    1932年3月3日淞沪战事结束

    1932年3月3日,淞沪战事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的官兵牺牲4270余人,负伤约9830余人。

    13日,上海社会局公布,自上海战事以来,上海房屋、商店、工厂、住房四项损失在14万万元以上;15日又公布,至当月6日止,上海居民受害者16万户,死6080人,伤2000人,失踪1.04万人。

    25日,上海市教育局公布,因上海战事各学校所受损失:受害学校共228所,财产损失达1000多万元。

    另据日方资料:日本陆军战死620名,负伤1622名;海军战死149名,负伤700名。

    1948年3月3日彭德怀全歼蒋第二十九军,刘戡自杀

    1948年3月3日,彭德怀率部在瓦子街之战中全歼国民党第二十九军,此役国民党军被歼2.9万人,中将军长刘戡自尽。

    2月24日,西北野战军进至宜川城外,胡宗南得知宜川城被围,一面令宜川守军坚守待援,一面令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军部和整编二十七师、第九十师共8个团驰援宜川。彭德怀留5个团继续围攻宜川城,集中9个旅占领铁笼湾段公路两侧高地,等待国民党军全部进至该段隘路后发起攻击。战至1日17时许,将刘戡部2.4万余人全部歼灭。2日,解放军一部突入城内,至3日8时,全歼守军。

    刘戡自杀后,被蒋介石追赠为陆军上将。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逝世

    许广平,笔名景宋。1898年生。广东番禹人,祖籍福建。现代女作家、社会活动家,鲁迅夫人。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6年毕业,与鲁迅同车南下。1927年10月3日与鲁迅同行到上海,不久与鲁迅结婚。1937年和郑振铎等入编辑出版《鲁迅全集》。抗战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民主》周刊编辑。1948年底经香港转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等职。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欣慰的纪念》等。

    1971年3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

    1971年3月3日,在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指示的鼓舞下,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龟为69.9度;绕地球一周需时106分钟。它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卫星上带有宇宙线、X射线、高磁场和轨道外热流探测器,使我国首次用卫星获取了空间物理数据。

    1981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旅大市”改为“大连市”

    1986年3月3日中国新闻学院在北京成立

    1986年3月3日“863计划”草拟完成

    1986年3月3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共同商议后联名上书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此建议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

    3月5日,邓小平对建议作了重要批示。在党中央部署下,专家学者在一系列会议上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论证,草拟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863计划”选择了对我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在这7个领域中确定了15个主题和近千个课题,有5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1990年3月3日人类第一次胜利徒步横穿南极

    1990年3月3日,“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6名成员历时7个多月,跋涉5984公里,终于到达了前苏联和平站。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二次大战后,对南极的探险转向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四周,陆续有10多个国家设立了140多个考察站。但是,南极大陆的腹地仍旧是个谜。于是,美国和法国联合发起、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准备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创举。这支考察队由中、美、苏、英、法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各派一名人员组成。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大河代表中国加入了“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这次考察,旨在向全世界显示多年来各国在南极考察活动中所遵循的“合作、和平与友谊”的精神将持续下去,唤起国际社会对地球上最后一块原始大陆的珍爱和关注。

    1989年7月28日,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们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由西向东,开始了他们的艰险征途。那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暗沟,都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考察队员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行进。一旦遇上南极的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多米,队员们一天只能前进两三公里。

    在考察队里,只有秦大河和前苏联队员带有科学考察任务,因此他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这次南极之行,秦大河共采了800多瓶雪样,搜集了大量有关南极洲冰川、气候、环境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从南极半岛经南极点至和平站的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

    1991年3月3日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抵达终点日本大坂

    1991年3月3日,经过历时132天的海上航行和陆上探查,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本日上午乘“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日本大阪。大阪是古代日本人驶往中国的古港口,也是这次长达28000公里海上远征的最后一站。

    由来自30个国家和50位专家、青年学者和新闻记者组成的考察队1990年10月23日离开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沿着这条充满了浓厚传奇色彩的通向中国的古代贸易之道进行完整、系统的考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壮举。通过考察,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中国人在过去2000年里不仅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埃及、阿拉伯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远东各国有无以计数的遗物,而且中国人还具有高超的航海能力。

    1992年3月3日日地物理预报中心在北京天文台成立

    1993年3月3日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被终身禁赛

    1993年3月3日,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报道说,1993年1月对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进行3次兴奋剂测试,其中一份尿样呈阳性。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约翰逊因服用类固醇被停赛两年。1991年期满复出参赛。本-约翰逊再次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在世界体坛引起强烈反应。国际业余田联3月3日在巴黎宣布,要-约翰逊将被终身禁止参赛。加拿大政府指出,他再无资格得到联邦政府的体育经费。7日,本-约翰逊表示,他将不对国际业余田联的决定提出诉讼,准备退役。

    1996年3月3日法国女作家杜拉逝世

    玛格丽特?杜拉生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地在越南西贡。父母是教员,父亲的早逝,使她家里的生活日益窘迫。好在她幼年生活的地方给她无比的快乐与创作灵感。

    16岁那年,杜拉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后才向世人吐露。她的小说《情人》是在她70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被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250多万册。

    杜拉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往往倾注太多的情感,这也许是她写作的动力。她一生中钟情不少男人,其中最具魅力属法国总统密特朗,他们于1943年相识。一直保持着联系与友情。

    杜拉第一部小说《冒失鬼》和第一部自传性畅销小说《拦住太平的堤坝》。杜拉最后一部作品《这是全部》。

    1997年3月3日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死965人,伤2600多人

    1997年3月3日巴勒斯坦人抗议以色列在哈尔霍马建立定居点

    1997年3月3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举行总罢工,抗议以色列政府关于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地区新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表示他主张耶路撒冷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同日,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在拉马拉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本月7日为“保卫耶路撒冷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