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兵谏(下)


本站公告

    第六镇的官兵很快就做好了出兵演习的的准备,报告也已经打到了陆军部。而段其瑞也正和大家商量的一样,给此时的北洋大臣递上了辞呈,告病回家休息。

    第六镇的官兵马上按照约定好的计划,开赴京畿地区,实施所谓的演习,不过第六镇的内部高级军官都知道此演习非彼演习,而是所谓的兵谏,只要出一点错误,都是有可能掉脑袋的。

    第六镇的士兵在这些谨慎的长官带领下,从长官的言行,可以看出这些上级长官对这次‘演习’都非常关注,一些平时看不到影子的长官,也跟着部队开赴了演习地点。

    受邀参加的军机处几位大人,都依照约定到达‘演习地点’。参观所谓的演习,不知道是醇亲王心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演习正式开始前,却一直没有抵达演习地点。

    没有醇亲王的参加,这场兵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力。只能按照原先指定的第二套方案继续进行真正的演习。

    段其瑞其实他并没有回老家养病,而是秘密的抵达了京城,关注事态的发展。

    后发现载沣并没买帐,一众第六镇军官紧急商议后,决定继续发动兵谏,给醇亲王载沣来招狠棋。

    演习后的第三天,第六镇官兵依照惯例,进城休息,也许是部队长久没有发放薪饷,官兵们上街后发现好东西,没有钱买,就只能拿了。实在拿不走,则只能墙了。而这些官兵正是陆建章手下的士兵,而官兵闹事,也是在上级长官的默许下进行的。

    当天晚上第六镇第十二协协统李纯打电话给段其瑞报告城中发生的情况。

    李纯的报告很简单,有士兵聚众闹事,发生火拼,请示处理事宜。

    李逸趁着这个机会,觐见段其瑞,建议段统制加大兵谏的力度,把事态扩大化,让朝廷的这些老家伙看看第六镇的威力。

    借口有士兵发动兵变,急需部队镇压。顺势出兵占领北京城的外城。

    段其瑞的命令下达后,第六镇士兵紧急动员起来,很多士兵在吃完晚饭后准备休息,却发现所有的军官都忙碌着。片刻之后才明白有人发动了兵变,继续他们去镇压。

    而第六镇的十一协的命令则是快速占领北京城的四处大门,只准进,不准出。第十二协的命令是迅速进城捉拿兵变的人。

    刹那间,身穿新式军服的第六镇士兵遍布满了整个北京城,军号齐鸣,铁马金戈,枪声大作。

    而在北京城内城的那些满清亲王,王爷,阿哥们都慌乱起来,北京自从八国联军来过以后,一直都很安静,怎么这个夜晚枪声大作呢。紫禁城内的年幼的皇帝听着外面的枪声,吓的躲到了龙床下面,宫里的那些太监、宫女都慌忙着收拾行囊,准备逃脱。

    他们从宫中的一些老人知道曾经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个夜晚,也是这样的。

    那些满清的大臣们纷纷商议这件事情。

    但是段其瑞此时却觉的既然做了,就做的响点,让声势更大点,马上调集了第六镇的炮队,对着城墙外的空地就是一轮大炮。

    炮声大起后,吓的一些刚刚准备进宫商议事情的大臣,调转轿头,回家藏银子去了。

    醇亲王进宫后,抱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新皇帝傅仪。听着外面的枪炮声,他感觉世界突然塌了下来,忙调集身边的人去查探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的人刚刚派出去,段其瑞以及第六镇全体官兵的奏折就递到了他的面前。

    听着外面的枪炮声,载沣终于撑不住了,作了让步。于1909年第六镇演习后的第四天下达了新的任命。

    而朝廷的指示是“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为由,开去了袁世凯的全部职务,让去回家养病。一路上没有几个人送行。不过到了第六镇的驻地后,段其瑞带着全体第六镇军官,幕僚在车站等待拜见,此后袁世凯则免去了被杀的危机。翌月段其瑞正式迎娶袁世凯的干女人进门。

    不过自此这件事情后,以载沣为代表的皇室贵胄竭力铲除袁党,段其瑞作为兵谏部队的领导,还是没有逃脱命运。虽然摄政王载沣不能拿上次的兵变杀害段其瑞,但是还是利用他的权利,频频的调换段其瑞的职务。

    先的调任江北提督,署理江北事物,并加侍郎衔,江北提督驻苏北清,统辖当地的旧巡队营,负责当地的制安、缴匪等事。

    自从段其瑞被调离第六镇后,李逸也离开了第六镇,其实他有些心虚,毕竟上次的事情自己是出谋划策的人,他也害怕载沣这位位高权重的摄政王报复,自行脱离了第六镇。

    而段其瑞虽然地位较以前统制高,但是众人皆知。现在朝廷对待段其瑞就是“需与委蛇,置之闲散之列。”

    不过李逸知道段其瑞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还是和苏北闲置的段其瑞经常书信往来,而且书信内的称呼一直为段其瑞为统制大人,甚为恭敬。

    而段其瑞现在日落西山,李逸还能象以前那样尊敬自己,心里还是非常受用。

    李逸也趁着段其瑞闲置的日子,回到了家乡,轻松的过着平常老百姓的日子。

    正好李逸也利用这些日子处理下家乡的这些洋务工厂。詹姆和马丁现在都已经成为一家工厂的经理了。工资也较刚来中国的时候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

    他们几个最先跟着李逸来中国的外国人,在整个徽州都是非常出名的,詹姆还把公司新出厂的彩色花布命名为詹氏布匹,而通过这些新式布匹的流通,他詹姆的大名也传遍了整个徽州地区,和一些和李逸关心要好的家族地区。

    李逸听到詹姆的举动,也无奈的笑笑。不过他并不反对詹姆的这些举动,只要能让这些洋人继续留在中国,并帮助自己赚取更多的利润,他现在是不会介意这些小的事情的。

    不过闲赋在家的李逸,虽然每天在家乡东转转西转转,但是各地的消息却通过中华会的各地分会传到他这里。

    李逸花点心思在属于自己的洋务企业上,一边关注着朝廷的局势,只有很好的抓住机遇的人才能取的最后的胜利。

    他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美国的铁路公司和几家小型入股的公司都给他送来了一年多的股份分红。整整十万大洋,不过李逸只是简单的看了眼,就丢给了李府的管家。

    不是他不想多看几眼,而是这个时候有了新消息。同盟会发动了新的武装运动。

    ~~~~~~~~~~~~~~~~~~~~~~~~~~~~~~~~~~~~~~~~~~~~~~~~~~~~~~~~~~~~~~~~~~~~~~~~~~~~~~~~~~~~~~~~~~来几张推荐票吧!新书不容易啊!拜谢了!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