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叔詹的民歌小调劝不了郑文公


本站公告

    士卒奔进郑国都城新郑的崇德殿,站在殿阶,喘着粗气。

    郑文公起身急问:“边境有事?是楚国入侵,还是他国发兵?”士卒单腿跪地:“报君主得知,邦畿之内没有战事。”

    郑文公出了口长气:“南边强楚,北边晋国,新郑夹在大国之间受欺凌。回想春秋初年,先君庄公素有小霸英名,是我们的先君拉开诸侯争霸的序幕,却成全了齐桓公的霸业,也出现了宋襄公不自量力的笑柄。宋国那样的小国也敢称霸,姬姓郑国为什么就不行?”士卒:“报君主,公子重耳一行人向国都走来。”

    郑文公摆手:“寡人知道了,退下吧!什么公子,要饭的乞丐。”大夫叔詹上前道:“这样说不妥,公子是横绝当世的人物。”

    郑文公冷冷地:“拿着鸡毛当令箭,算什么横绝当世?重耳忤逆君父,走国在外。靠诸侯接济过日子,上策,不要搭理他。”大夫叔詹:“公子得到上天护佑,我们不可无礼。”

    郑文公:“走国公子乞食要饭,怎么能说是上天护佑?”“同姓为婚,断子绝孙。重耳母为大戎胡姬,狐与姬同宗,天不福佑能生重耳?况且三方面的条件有利于重耳。”大夫叔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三个手指。

    郑文公嘲讽地:“一个方面已经是多余,还有三个方面?”叔詹:“重耳居国,贤名在外,避难走国,有惊无险,这是一;赵衰、狐偃、先轸等,均是当世英杰,忠心耿耿地随着重耳出走,这是二;重耳走国以来,晋国社稷不靖,苍天有意等待着治国的明君,这是三。三者归宗,在于‘和’字,和诸戎,和诸侯,凝聚众多力量,何事做不成?君主,要礼遇重耳。”

    郑文公拖长声调:“如卿所说,寡人要破费了。”叔詹苦劝道:“礼遇同姓,尊重贤才,向美弃恶,必有后福。”

    郑文公一脸嘲笑的神色:“后福,福在何处?重耳走国十七年,走出什么名堂?寡人何必礼遇他。”

    叔詹道:“齐桓公、宋襄公一代明主,待重耳为上宾。重耳一定会回到绛都的,能称霸诸侯的非他莫属。强楚不甘落后,北上进兵,晋、楚两国争雄中原,我邦地处南北交通咽喉,非晋即楚,非楚即晋。君主不想礼遇重耳,就请杀了他,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患,这样还可以结交晋国。”

    郑文公盯着叔詹看了一会儿,哈哈大笑:“礼遇重耳的是你,杀掉重耳的又是你。胆子怎么这样小,竟被重耳吓傻了,说话颠三倒四,前后矛盾。”

    叔詹脸色凝重:“晋、郑两国同姓,关系密切。春秋初年周平王东迁,得到晋文侯与我先君武侯的帮助。平王慰劳有嘉,恩赐盟誓:天道相亲,两国为友,世相扶持。遵照先祖遗训,我们应当厚遇重耳,否则,杀无赦。”

    郑文公:“掉渣的历史说它有什么用?一会儿礼遇,一会儿杀掉,反复两句话,不觉得烦?”叔詹:“臣忠心为国,恳请君主谨慎从事。”

    郑文公头转向了一边,不再搭理叔詹。叔詹见郑文公不耐烦的样子,换了话题:“烦心事不说,臣听来一首民歌,唱给君主听听。”

    郑文公一愣,继而笑了:“好极了,郑风小调,唱出来听听。”叔詹却是一脸的严肃,沉声唱道:

    庄稼苗枯黄,蔫巴不茁壮。

    谷子空了壳,长得不兴旺。

    小麦带皮吃,仓里没有粮。

    处事太莽撞,家国没希望。

    郑文公愀然变色:“谷子、小麦扯不到一块,民歌胡言。”

    叔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福祸与此同理。世事恩怨分明,礼遇重耳,晋郑有恩。不然的话,双方生怨,惹祸上身。”

    郑文公:“恩怨又能怎样?寡人今日就给他们一些颜色瞧瞧。”叔詹:“君主,使不得。”

    郑文公起身向外走去,内侍、护卫随从在后。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