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君王”字样的素帛盖住了…


本站公告

    郢都齐天殿的藏书馆,案几前的楚成王,握着毛笔,在素帛上用力地书写着“君王”、“侯伯”的字样,看着、思索着。

    宛春喜气洋洋地走进来,凑上前去,见楚成王所书写的大字,心中得意,遂躬身道:“臣拜见君王。”

    楚成王瞧着宛春:“春风满面,喜事临殿。”宛春笑着点头,拿起写着“君王”的素帛,盖到了“侯伯”素帛上。

    楚成王:“有什么讲究?”宛春:“临淄的长公子无亏跟他的四个弟弟各据殿堂一方,打得不亦乐乎,可以说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楚成王急急地问:“侯伯姜小白呢?”宛春幸灾乐祸,嘲讽地:“死了,死得不在其所。”据《韩非子•十过》篇载:公元前643年夏,齐桓公兴冲冲地出游,来到齐国南部的堂阜(今山东蒙阴县),住到寿宫,受了风寒,染病卧床。易牙、竖刁就筑起高墙,堵塞宫门,不许任何人进去。

    曾受过君恩、为受冤父母*而主动到临淄做宫女的晏娥,从高墙下的小洞钻进来。齐桓公饥渴难奈,颤微微地伸手索要,不能得。

    双手空空的晏娥,哭着说出“三贵”作乱事。齐桓公仰天长叹,懊悔道:“死者有知,寡人有何面目去见仲父?”遂用衣袖遮住脸,愤然去世。

    楚成王:“太子昭呢?”宛春:“逃奔到宋国,向宋公求救。”

    楚成王笑了:“侯伯作古,中原无主,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宛春:“举觥庆贺,占卜吉日,出兵北上。”

    “好”字出口的楚成王,突然皱起眉头:“重耳一行人呢?难道没有什么举动?”宛春:“保护太子昭躲过劫杀,就是重耳出的力。”

    楚成王:“自己需要他人保护,却能护佑他人,重耳的确是大才。有重耳在临淄,不能小觑齐国。”宛春:“现在不动,等到什么时候?”

    楚成王:“齐国有乱,晋国有难。晋国不能回,齐国靠不住,重耳又要走国了,知道确切行踪,见上一面,再动为好。”宛春:“走国公子不会有大用?”

    楚成王:“从西到东,你走过?成败得失,你亲身感受过?山川地形,风土人情,你了解过?”宛春摇头。

    楚成王:“这是我们缺少的,驾驭中原,号令诸侯,要用重耳之长。”宛春恍然地:“臣明白。”

    楚成王再次拿起“君王”素帛,“啪”地一声,重新盖到了“侯伯”的素帛上,满面是胜算的神色。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