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齐桓公亲下殿阶相迎走国公子…


本站公告

    立身政和殿头的齐桓公,目光炯炯,审视着远远而来的重耳一行人。重耳在前,从者相随两侧,缓缓而行。

    齐桓公抚髯点头:“重瞳有神,虎步龙行。先朝历史,帝舜重瞳,一代明君。重耳气度不凡,是霸者才器。齐国霸业要长久,必须想法留住他。”高虎:“君主慧眼识人。”

    “用外交最高礼节来接待。”齐桓公说着,前来相迎。重耳趋步向前,拜伏在地:“走国避难的重耳,不敢有劳侯伯。”

    “公子客气。”齐桓公下了殿阶,亲手扶起重耳。重耳退后半步,避在齐桓公的一侧,恭敬地:“齐侯大国明君,诸侯盟主,尊王攘夷,救患分灾,讨罪安民,号令诸侯。赫赫霸业,鼎鼎威名,降阶相迎,重耳愧不敢当。”

    “公子双瞳,天生奇才,又好学不倦,与时进退。依寡人看,公子绝不会久居人下。走国避难是暂时的,寡人及冠之前与公子有着相同的经历。”齐桓公朗笑着,携起重耳的手。重耳:“侯伯过奖。”

    齐桓公拍拍重耳肩膀,看看相随在后的赵衰、狐偃等人,目光落在太子昭的身上,感慨道:“走国、出奔,当年寡人也因内乱,避祸莒国,鲍叔牙相随。后来仲父辅佐国政,才有今天的功业。”

    立身殿前的高虎唱礼道:“侯伯礼遇嘉宾。”《小雅•鹿鸣》的乐声响起,奏出“我有嘉宾宾,鼓瑟吹笙”的歌曲,声调悠扬清越。

    齐桓公:“公子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谦谦有礼,急公好义。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公子不必过谦,寡人是真诚的。”重耳恭敬地:“恭敬不如从命。”

    “这就对喽!”齐桓公登上了政和殿阶,手指向殿堂的牌匾,朗声道:“公子请看。”重耳凝目望去,脱口道:“政和殿。”

    齐桓公神色一凛:“公子认为如何?”重耳肃然地:“侯伯所问,不单单是字体,还有字里的深刻蕴含。”

    “知寡人者,公子也。”齐桓公哈哈大笑,伸出右手,攥住重耳的左手,走向政和殿,来到御案前。

    齐桓公微笑着望着重耳,伸出了左手,做出了“请坐”的手势。相随进殿的高虎、崔夭,彼此看了一眼,露出不服气的神色。

    重耳却止住脚步,松开齐桓公的手,躬身施礼:“重耳晚生后辈,岂敢大不敬?僭越上坐。”

    齐桓公颇有些为难地:“寡人有疑惑要向公子请教,公子不上坐,中间放着御案,交谈起来总有些相隔之感。”

    重耳再次躬身道:“请教不敢担,重耳惶然走国,得到侯伯盛情相待。重耳无以为报,知无不言。”

    齐桓公:“寡人与你同席相坐,促膝相谈。”重耳动情地:“重耳何德何能,敢劳侯伯盛情相待?”

    齐桓公发自内心地:“寡人能有今天的功业,得志于贤相仲父与师傅鲍叔牙,还有隰朋、宁戚、鲍叔牙、高?等众多贤臣。惜其先寡人而去,寡人虽有高卿、崔卿、国卿等辅佐,仍觉人才太少,寡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崔卿,替寡人招待各位。”

    一张大席上铺着两张长条短席,短席前摆着饮用器具与时鲜水果。齐桓公与重耳席地而坐,对面交谈。

    齐桓公举樽朗声道:“薄酒一樽,寡人欢迎公子到临淄来。”侍立在侧的太子昭与高虎,目光齐刷刷地看着重耳。

    重耳起身离开坐席,移步一侧,肃身直立,整装敛衽,伏地致谢道:“重耳叩谢侯伯。”

    齐桓公叹道:“公子避席,彬彬有礼。礼者,天之经,地之义也。天经地义,公子前程无量,坐下,请坐下,寡人有话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