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杨俊之死


本站公告

    杨坚离家出走了,那可是大事情。独孤氏慌了,文武百官更是慌了,赶紧派人去找。找啊找啊,一直从早上找到了傍晚,又从傍晚找到了深夜,那些搜寻的大兵们慢慢的寒了心,皇上这是跑到哪里去了,不会掉了悬崖下面了吧。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宰相高颍忽然想起来杨坚生气的时候最爱去深山老林,于是赶紧派侍卫到长安周围的深山去找。在第二天凌晨时分,高颍终于在一片丛林深处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杨坚。

    看到高颍不辞劳苦连夜来找自己,杨坚很是感动,加上自己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他与尉迟氏并没有太深的感情,离家出走是多年积怨的爆发),便跟随大部队回了皇宫。独孤氏见杨坚回来了,也是主动认错,杨坚没搭理她,但也没怪罪于她,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不过,尉迟氏之死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的。最主要的便是独孤氏不再向以前那样看着杨坚了,也默许了杨坚偶尔的出轨,可以说是以尉迟氏的死换来了杨坚的小性福。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独孤氏作为一名皇后,还是非常称职的,平时也是温和有礼,加之其信仰佛教,更是极少杀生。每当有重犯即当被处决时,独孤氏经常为他们求情,救他们一命。独孤氏唯一的缺点便是对杨坚太过于“照顾”,使杨坚感受不到作为一个皇帝的幸福。独孤氏还特别反感大臣们娶妾,曾经有位大臣的正妻向她抱怨老公总是夜不归宿,她就下旨强令那位大臣与小妾断绝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独孤氏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嫉恶如仇的中老年妇女。在长安贵族女子的心目中,独孤氏是一个值得崇拜的女英雄,更是中国古代女子维权的第一人。对于独孤氏,我们是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

    尉迟氏的事情刚刚了结,又一个女人出事了,由于其比尉迟氏高贵的多的身份,顿时在大隋造成了一阵轩然大波。

    这场三个女人的故事中的第二位主角是北魏帝室公主元氏,元氏在其十三岁那年嫁给了太子杨勇,后来被封为太子妃。与萧氏不同,元氏并没有得到杨勇的宠爱,相反,两人间的夫妻关心还极为紧张。

    开皇十一年(591)一月二十三日,发生了一件对于人类来说非常正常不过的事情,元氏死了。人固有一死,或死的早一些,或死的晚一些,都一个样子。但元氏的身份不同,她是大隋朝的太子妃,不出意外的话将是大隋未来的皇后,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怎么能说死就死呢。宫内养那么多御医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避免那些个大人物疾病缠身的。

    古时候,对女人来讲,生命的最大威胁来自于生育。当时的元氏只有二十多岁,也未生育,应该不会有生命之忧才对,就算是偶得风寒,那也就几天便好的事情。况且在未遭到工业污染的环境下过生活,呼吸的是氧气不是废气,吃的是大米不是化肥颗粒,喝的是泉水不是氯化钠,自然不会得那些乱七八糟的病,可她怎么就死了呢?众人困惑了,进而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杨勇。

    此时的杨勇很无辜,明明不关他的事,可老爸老妈三天两头问自己是不是做了手脚,那真是比窦娥还冤啊。至于杨勇冤不冤我们不清楚,这么多年过去了,恐怕只有他自己明白元氏的死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夫妻家庭不和睦,打架闹,我们还知道元氏的身体一直很好,就在死的前一天还入宫觐见独孤氏,我们更是知道元氏死的时候没有怀孕、没得风寒(古时战争之外两大死亡因素)。基于这些常识判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杨勇给元氏喂了毒。可能杨勇很无辜,确实他也很无辜,作为杨家的长子,他没理由作如此愚蠢的事情。杨勇大可以当上皇帝之后随便找个借口把元氏给废了,方便的很,无数皇帝都这么做过。怪就怪,杨勇运气不好,生活在那个没有白血病此类顽疾的社会之中,人们的想法太过于单纯:非正常死亡代表着谋杀。

    元氏的死成为了当年最佳新闻头条。人们在茶前饭后议论着,在大街小巷议论着,就连妓院楼上没穿裤子的嫖客和楼下穿着裤子的过客都在讲着杨勇的笑话:“宝贝听话喏,不听话就让你得心脏病(杨勇对于元氏的死给出的理由是心脏猝疾,不知当时有没有心脏病这么个医学名词)。”

    面对着死不承认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辜的儿子,杨坚总不能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就把他砍了呀,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在一条封口令下达之后,朝堂上下再也没人谈论元妃平白无故死去的事情,反正老元家的人死的也差不多了,也不在乎多一个,就当为大隋的经济建设节约粮食了。

    没多久,杨坚又为杨勇册封了新的太子妃,毕竟作为一个自我标榜为礼仪之邦的大国来说,太子妃如同宰相一样,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必须坚挺的矗立在长安城头上,供人们瞻仰。

    表面上,元妃的死没有给杨勇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此后他还牢牢坐着他太子的位子,这一坐就是十年。可是,由于元氏的死,原北魏旧地的士族门阀们对杨勇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关陇集团内部的大佬们对杨勇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就连自己的老爸老妈都对杨勇的人品产生了怀疑,这就造成了他后来夺嫡道路上的步步维艰,进而导致了同元妃一样的下场――非正常死亡。

    不管是尉迟氏,还是元氏,带给杨家人的都是满腔的怒气,独孤氏很生气,杨坚很生气,就连平白无故受到指责的杨勇也很生气。可是接下来的这一位带来的可就不仅仅是怒气那么简单了,她带来的,是令整个处于盛暑的长安城感觉到丝丝凉意的悲切之情。

    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杨坚的三子杨俊与次子杨广对调,出镇并州。对于杨俊,史书上的资料无外乎就是聪明啊、长的帅啊、骄奢淫逸啊这类不痛不痒的词汇,说白了就是常人一个,有着正常的智商,有着凡人的七情六欲,见到刀子会怕血,见到美女会眼花。但事实并非如此,杨俊留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谈到杨俊,我们便应该想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来――哪吒。为什么提到哪吒呢,因为他和杨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三太子。就正常的遗传学角度来看,在多子女家庭中,老三和老四往往是最聪明的孩子(这点大家可以保留反对意见,我只是就自己掌握的资料做出以上并不专业的个人看法)。杨俊身为大隋的三皇子,聪明那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他的老爸是杨坚,有着那么好的遗传基因,且没有像南朝老陈家那样生出了陈叔宝那样的基因突变的怪胎。

    杨俊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太多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光辉事迹,不代表他没做过足以在史书上添些笔墨的事情。杨俊像他的二哥杨广一样,早在幼年时期便镇守一方,与杨广不同的是,他中间换了好多地方,并没有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因此也可以说杨俊有着杨广所不及的阅历,最起码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认识这一方面。

    公元590年,当时出任扬州总管的杨俊被杨坚派到了并州,展开了新的生活。离开扬州,不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住当地的局势,在军队的干预下任何反叛的下场都差不多,毕竟没有严密的组织,江南叛乱的结局是可以预知的。仅仅是因为考虑到杨广的老婆萧氏可能会对江南的局势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因此杨坚这才把杨俊调去了并州,干起了他并不陌生的营生――防御突厥(在此之前杨俊在陇右任职时曾与突厥人打过交道)。

    杨俊是五个兄弟里面最有文化的人,他的文章是写的最好的,《隋史》中曾记载杨俊“博学善属文”,他十分好学,礼贤下士,拜了不少的教授为老师,就连杨坚对他的才学也是赞赏有加。

    杨俊是五个兄弟里面最受欢迎的人,长的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一个靠着谋权篡位当上皇帝的老子眼皮底下耳濡目染生活了那么多年,杨俊是五兄弟里面最没有政治野心的人,也因为如此,他接受了杨坚对他工作岗位的连番调动。杨俊喜欢摆弄文章,却不喜欢结交门阀权贵,在五兄弟里面别说是杨勇杨广,就连杨谅的政治人脉都比他广的广。也因为如此,杨俊在兄弟里面极其受欢迎,没有人不喜欢对自己没有威胁且又存在血缘关系的人。

    杨俊同时又是五兄弟里面最懂浪漫、最会生活的人,在并州时,他为了给自己老婆王氏一个生日的惊喜,特意亲自动手做了一整套家具,尤其是其中的七宝床,用了无数的珍珠宝玉做装饰,可以说为了讨老婆欢心不记成本。同时,为了生活的更舒适些,杨俊在晋阳(太原)令人修建了宫殿一座,里面虫草花鸟、溪水山丘,好一派仙境景色。

    杨俊还是五兄弟中最信佛教的一个,他曾经多次向杨坚表示要出家为僧,脱离优容富贵的皇室纷扰,只是思想觉悟不高的杨坚没同意。也因为他是家里最信佛教之人,因此杨坚虽然对他在晋阳大修宫殿很是生气,但也就是口头批评了一下,没作什么实质上的处理。父母总是不舍的处罚性情温顺的孩子。

    说了上述一大堆,我们可以对杨俊的性格品性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猜测出父母对其喜爱的程度,毕竟没有父母不喜欢性格柔顺信仰相同的儿子。可就一个如此受父母喜爱、兄弟疼爱、臣民爱戴的皇子,竟然还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他的死,也构成了我们红颜祸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红颜祸水之怨女杀夫》。

    杨俊的死也是非正常死亡,经事后调查是其老婆王氏下的毒手。能够令自己的老婆痛下毒手,想来杨俊定是做了许多对不起人家的事情。可是从经历了无数浩荡所残留下的有限史料来看,杨俊真的是一个温柔的居家好男人,确实没做过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那为什么王氏要杀他呢?原因是他们的信仰不同。

    大家都知道,佛教向来是杨氏一家的传统保留项目,可王氏在信仰佛教的同时,还信仰另外的一个――人,独孤氏,王氏信仰独孤氏,以独孤氏作为自己的偶像,这在她平时生活起居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以独孤氏为榜样的女人很多,毕竟是大隋妇女维权第一人嘛,可别人崇拜下也就算了,王氏却把这种崇拜当成了一种事业,她要做独孤氏第二。

    要做独孤氏第二真的很难,首先一个难以达成的要求便是要娶一个皇帝做老公,杨俊不是皇帝,但王氏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理想的希望。杨俊是皇子,并且是最受父母喜爱的皇子,这就为今后登临大宝赢取了机会。王氏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杨俊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他就想着如何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辈子。看到自己的老公如此不争气,王氏真的是恨铁不成钢,终于在一次杨俊与小妾鬼混之后(皇子有小妾很正常,以独孤氏为榜样的王氏对这种行为产生嫉恨也很正常),王氏在他的饭菜中下了点砒霜,只是一点,少到不足以致命。

    这真是应对了那句话,最毒妇人心。从此之后,王氏隔三差五便会往杨俊的酒菜中下毒,直到某一天,不知是不是王氏心情不好的缘故,这毒放的多了些,杨俊当场便毒发了(没有身亡)。如此一来,纸再也包不住火,王氏被愤怒的杨坚处了斩,杨俊也由并州回到了长安养病。只是万毒之首的砒霜哪有那么好治的,尤其是在少量多次的食用下,即便后世的拿破仑,也只有等死的份。开皇二十年(600)六月二十日,在与病魔抗争了数年之后,疲惫的杨俊还是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去了他所向往的西天极乐世界。

    杨俊的死,可是说是杨坚执政中后期由几个女人引起的事件中影响最大的,这直接导致了杨坚对山东门阀王家的一系列打击报复,加之当时的其他一些事件的交叉影响(杨坚多疑加上杨勇被废),造成了大隋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政局震荡。

    红颜祸水,惹祸的总是男人,然而点火的却总是女人。《红颜祸水三部曲》演完了,人死的也差不多了,接下来,便是男人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了。随着时光的推移,杨家的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势力,有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有的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渴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