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得美人


本站公告

    南陈灭了,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使算到全境被占领,也不过短短三个月,这与陈叔宝的人心尽失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若是陈叔宝能够放开将领们的手脚,面对如此失去理智的隋军,不敢说会反败为胜,但依靠天险长江以及坚固的建康城墙,多当个三五年的皇帝那还是非常有可能的,可惜的是,陈叔宝确实太无能,太对不起老爸打下来的这片江山了。在隋军进兵的路上,所到之处,当地的世家大族无不纷纷前来表示效忠,这就可以看出陈叔宝上任以来人心尽失了到什么地步。面对着富有朝气的大隋,南陈的亡国是必然的。

    就这样,咱们的宣帝陈叔宝在杨广的护送下来到了长安,并在隋文帝杨坚一次亲切的接见后,从此过着吃喝等死的神仙生活。

    陈叔宝被抓了,不代表就没人反抗了,在那个消息落后的年代,往往皇帝都死了好几年了,消息依旧传不到千里之外。即使消息传到了,那些仍旧掌握兵权的将军们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认可这个消息,那又是一码事了。因此,虽然陈叔宝被擒,但南陈境内的大部分地方还在殊死抵抗着隋军的进攻。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劝降是必须的。

    让那些还在抵抗的武装力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好的方法无外乎就是陈叔宝本人的招降书,在杨广不屑一顾的指挥下,“喏,签个字”,陈叔宝亲手书写了“我已投降,你们也投降吧,咱们一起去隋朝共享荣华富贵”的招降书。很快,长江上游的南陈军事力量便先陆续投降。然而,招降书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管用的,萧氏叔侄就是个例外。

    梁氏叔侄便是当年被隋军吓破了胆带领后梁臣民十数万逃到南陈的萧岩和其侄子萧献。箫岩跑到南陈后,陈叔宝很高兴,认为这是南陈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又一次伟大胜利:你看看,大隋的人都跑到我这边来了,这就证明了我们南陈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主化进度上都比隋朝高了一个档次。陈叔宝很高兴,后果就很喜庆。箫岩被封在了风水宝地扬州,为扬州刺史,其侄子萧献被授予侍中、封吴州刺史。由于萧家本就是江南大族,又当过若干年的皇族,因此在当地可是说是混的风生水起。可惜的是好景不长,隋军打到了南陈,并很快抓住了陈叔宝。作为隋朝的叛臣,箫岩意识到自己若是被抓便难逃一死,因此在取得当地士族的支持后,箫岩举起了反隋复梁的大旗,争取在这改朝换代的混乱局势下打下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实现后梁的伟大复兴。

    面对着自己老婆亲叔叔的嚣张气焰,杨广很是生气,就算是亲戚,也不能这么不给面子啊,于是便立即派出了大军前去镇压。舍去那些打打杀杀的过程,箫岩还是没能抵挡住士气正盛的隋朝大军,在兵败被抓后,结局如同他的预料,被隋文帝一纸诏令砍了脑袋。后梁叛隋这场闹剧也就此收场。

    由于陈叔宝在南陈本就不得人心,因此在零星的抵抗被扑灭后,南陈境内得到了解放,南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打了胜仗,作为皇帝的杨坚很是高兴,这一高兴了自然就会赏赐。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论功行赏晚会便召开了。短短三个月平定南陈全境,谁是第一大功臣呢?杨广?肯定不是,要不然他也不会郁闷了。其实,伐陈的第一功臣应该是隋文帝杨坚,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坐镇长安指挥,可以说在总体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虽说最后出现了相当的失控局面,但那也不是他的错,再说仗已经打赢了,那就没什么错误了,只有所谓的失败者才会犯错误。

    杨坚的功劳虽大,但总不能自己赏自己啊,那就赏下属吧,因此,从最大的元帅杨广开始赏起,一直赏到了阵亡的士兵,好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杨坚任命杨广为太尉,赏赐车马、珠宝、金银若干。其实这都是虚的,杨广从来都不缺这些东西,更不需要所谓的太尉这一虚职。注意了,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杨广的心情如何了,因为随后杨坚颁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封杨俊为扬州总管,杨广为太尉兼并州总管。看出来了吧,辛辛苦苦从太原跑到了建康,杨广一点实际的好处都没得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并州跟煤炭和突厥人打交道去了。

    其实杨广心里对这个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毕竟自己什么都没做,能带薪跑到江南繁华之地旅游三个月已经很不错了,没什么可抱怨的。他也明白,虽比不上江南的富饶,并州的地理位置其实是更重要的,毕竟守卫着大隋的北大门,突厥可不是什么善茬,别看现在老实了不少,说不定哪天就又反咬一口。只是,基于正常的心理活动,看到自己的弟弟杨俊被封在了繁华之地扬州,杨广多少还是会有些失落感的。

    若是说杨广仅仅是有一些失落的话,那有一个人可就是真的郁闷了,这人便是太子杨勇。作为杨家的老大,杨勇早早便被立为了太子,也早早参与到了朝廷的政事之中,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一直拿不出像样的政绩。不是杨勇能力不够,而是实在没有机会。长安城有个正值壮年的老爸镇守,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好不容易等到外面出事了,结果还是便宜了老二杨广。人这东西,是最容易妄自菲薄的一种生物,老觉得自己没别人强,说白了,就是多多少少都有点自卑。就拿杨广来说,拿了老子的封赏还闷闷不乐,总是觉得自己没立什么功,可放到外人眼里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这个世界大多数人赖以判断的基点还是以自己听说到的那些消息为准。隋军打了胜仗,恰好统帅又是杨广,因此绝大部分的人都坚定的认为这场战争出力最多的便是杨广,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还是杨广。短短三个月便能平定南陈,那真是新一代的战神啊。据史书记载,就在封赏晚会过去一个月后,杨广都回了并州,朝堂之上还有人议论杨大元帅的神机妙算与足智多谋,这就给了杨勇很大的压力,真对应了那句“文帝论功行赏日,几家欢乐几家愁”。但不管怎么样,大家都是兄弟,况且杨广远镇并州,因此杨勇对杨广还是很客气的,至少表面上的恭喜客套是少不了的,毕竟造成杨勇困惑的并不单单是因为杨广的功勋,这里面还夹杂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

    论功行赏结束了,就连“违军令”的贺若弼和韩擒虎也受到了大大的封赏,都被封了爵位。被抢了功劳的贺若弼此时也没了怨气,因为他被封为了宋国公,还得到了隋文帝封赏的**(陈叔宝的妹妹)。在这么一场浩大的行赏晚会上,大隋各有头有脸的人物或得到了实质上的物质奖励,或得到了心理上的虚荣称号,总之,晚会过后,大隋君臣的关系更融洽了,军队内部也更团结了,大隋朝着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快步迈进。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