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灭蝗的阻力


本站公告

    “可是,那杨坚对那司礼掌印大太监由举荐之恩,又是他的死党铁哥们,推翻他谈何容易。”宇文赞心存疑虑,小声地说。

    涵烟笑了,轻轻的说:“他杨坚再厉害也到底不是皇帝,有皇帝给你做主,怕他干什么?先皇在世时,内宫的大事小事不都是你吗?说先皇在临终前说的,不容他们不信,再说宫内的事,他做不了主。杨坚之所以推迟先皇的葬礼,是在物色新的小皇帝人选,等他物色好了,就可以推翻太子,拥戴新皇帝,携天子以令诸侯,到那时一切都晚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下决心吧。”

    宇文赞听到这里,想了一会,又说:“可我们势单力薄,如何斗的过他呀”。从宇文赞的怀里挣脱了出来,涵烟在地上度了个来回:“现在的问题是颜之义,我们可以联合颜之义大人,至少可以让他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如果他不参战,其他大人哪里都好办,大概都不会有什么举动的。我觉得颜之义一定会作壁上观的,如果是这样,你与杨坚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涵烟的话,宇文赞觉得有一定道理。颜之义一定会坐享其成,最起码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利于宇文赞的举动。杨坚倒了,或者被轰跑对他只会有好处,首府大臣必定是他的,他没有理由去帮杨坚这个的忙。

    涵烟接着说:“我的事你不用管,一心办你的事就行了。打倒杨坚后,首席顾命大臣自然是颜之义的事了,一切事情都过去了,没人会追究那些事的。只要你胆子大一点,行动快一点,大事就成了。王爷一定要早早行动,免得夜长梦多,误了大事。”

    宇文赞思量半天,还是下不了决心,他深知这场斗争的利害,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有一点闪失,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涵烟看出了他的心事:“我给大人想了许多办法,只有此办法是上策,准保胜利,下决心吧。”

    接着又说“这场争斗,不管哪一方取胜,对颜之义都只有好处,他没有理由趟这个浑水,说不定在暗处会帮你一下呢。王爷就放心吧”

    听着涵烟的话,宇文赞紧皱的眉头松了下来,打定了主意,既然与杨坚的决战不可避免,只好下决心战斗到底了。

    他很佩服心爱的女人的胆识和头脑,还有点害怕了,如果涵烟是个男人,必定出将入相,将会很了得的。

    “王爷如能与杨坚展开死战,我也就放心了。”说着,搂住宇文赞的脖子朝脸上亲了一口,宇文赞那本就苍白犹豫的脸上,留下一个鲜红的唇印。

    他暗想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马上就要上演了,结局如何只有天知道。

    ――――――――――――――――――――――――――――――――――――――――

    再说回此时的安州城上下,那也是乱成了一锅粥,且不说窦一官安排自家在地里放养鸡以及众长工佃户田头点火以除蝗虫,倒也没人站出来提啥意见。

    李渊那边可就不太妙了,窦一官同志没有想到的是这是在封建社会,这种天灾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蝗灾,更是遇则而无人敢下手之事,因为蝗虫在古代被认为是天帝的“使者”,如若灭杀,必定会遭到天谴。李渊回家和老爸一说,李?当然知道其中厉害关系,他向四周望去,所有大人都是眉头紧皱,只是微微叹息,仿佛视此事为无药可医之事一般。

    李渊主动站了起来,走到李?身前,躬礼说道:“父亲,前些年突厥猖獗,与我朝连年争战,上损国威,下损百姓,而这几年,我朝农业经济刚有复苏之象,又来蝗虫倾袭,儿以为父亲应该抛开世俗之念,以天下黎明百姓疾苦为重,快快派遣相关官员,按照窦哥哥的办法剿灭蝗虫。”

    “不可。”李渊此言一出,所有大人们都面露难色,开始议论纷纷,更有一老官,此人是激动万分,站起身来,说道:“大总管,万万不可啊!蝗虫乃是天之使臣,如若灭杀,必定会触怒于天庭,天帝必会降灾于我的啊!”

    李渊最是见不惯这般顽固迂腐之人,冷哼道:“刘大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这些无稽之谈?蝗虫不除,农业何以为复,农业不富,国家何以强大,又何以卧薪尝胆,来对抗贼人?再者,我们做官的首先要以百姓疾苦为重,怎可以为了一些疯谈,放任黄祸猖獗,视百姓于不顾呢!”

    实际李?心里想的和儿子一样,但是想想历代以来所有蝗灾。都是以放任为主,没有一个人会提议杀灭地,其中难由,就连街头乞丐都是知晓。但细细一想,正如李渊所说,大周朝经济刚刚得到些许复苏,国库也是稍显充裕。这时如果要放任蝗灾任意妄为,又有谁知道今年会损失多少粮草。那样一来,这几年辛苦不就滚滚东逝,白费功夫了吗!

    为难之际,李?看着坐在自己左首的传旨使臣。皱眉说道:“上使,你意下如何?”

    这传旨使臣就是为蝗灾而来,眼见得着蝗灾肆虐,者心里正盘算着如何回去交差,这时听到李?问及自己。急忙清了清喉道,躬身说道:“大总管,洒家以为,李渊贤侄所言极是!民间流传蝗虫乃是天之使臣。只不过是江湖艺人和无稽之人根据“蝗”字象形而得出的谬论,万万不可当真。更何况,现在还关系到万千百姓疾苦问题。大总管就更不能以此为准。而误了天下兴亡之大任!”

    李?听到这上使支持自己和儿子的想法。心境轻松许多,微微点了点头。又对自己手下主管农业的安州司稼说道:“张大人以为呢?”

    姓张的老头说道:“臣赞同李大人和上使的观点。”

    在坐之人最少也有七八个,虽然除了李家父子、上使赞同灭蝗,其余人都反对,但是这三个人都是实权之人,就算你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看李?更是满面春色,就知道心中也极是赞同灭蝗之事,自己又何必闲的去碰这枚硬钉子呢!索性不语不言,那出谏言的老官一看没人映衬自己,心中虽恼,但也不好发作,只能硬生生坐了下来。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