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现在与未来的海上霸主…


本站公告

    航空母舰目录[隐藏]

    航空母舰简介

    展简史

    起飞技术

    起降过程

    武器

    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建制

    21世纪初各国部分航空母舰概述

    中国需要航空母舰

    解密2008大国航母计划 航空母舰简介

    展简史

    起飞技术

    起降过程

    武器

    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建制

    21世纪初各国部分航空母舰概述

    中国需要航空母舰

    解密2008大国航母计划

    编辑本段]航空母舰简介

    航空母舰(raft&arrier),简称“航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

    航空母舰的最大缺点: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毁灭式打击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一般航母舰队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依靠航空母舰舰队,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分,有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有一种外观类似的舰船,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吨位分,有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梅友军有此类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6―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伊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驾驶一驾“柯蒂斯”双翼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R-4)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降落的飞行员。

    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行驶的战舰上起飞。

    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

    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又译作“赫尔姆斯”号),第一次使用了舰桥、桅杆、烟囱等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

    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V-1)。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USS Jupiter 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

    19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

    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击沉、击毁了塔兰托港内的3艘意大利战列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现代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提高了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喷气式飞机得以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排水量越来越大,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第一艘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航空母舰。

    美国的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空母舰rprise&VN65)是世界上第一条用核动力推动的航空母舰。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从此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0000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英国财力衰弱使皇家海军无力拥有大型航空母舰,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1982年英国、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争端中,英国依靠它在远离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胜利。 苏联采用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苏联海军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则装有重型武备。苏联/俄罗斯最终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装复杂的弹射装置。

    在波斯湾、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利用它的航空母舰舰队维持它的利益。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美国尽管在中东没有足够的陆上机场,依然能够利用其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主要攻击。

    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一共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的载机数超过1000架。英国和法国正在扩大其载机量,法国建造了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英国也计划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编辑本段]起飞技术

    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蒸汽弹射起飞

    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前轮弹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滑跳式起飞

    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

    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

    第三种是垂直起降。垂直起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它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英国、美国、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采用这种技术。

    除此以外,电磁弹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弹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

    编辑本段]起降过程

    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间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最困难的飞行技巧了。以美国航空母舰为例,降落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回归的飞机要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时候可能还需要脱离等待中的降落航线去进行空中加油。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舰上的降落官指挥飞机降落,他不断地告诉飞行员,他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尼米兹级航母第九艘CVN76“罗纳德里根”号只有三根)。降落的飞行员必须让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在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钩住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他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拦截索是由液压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车并且离开降落区。

    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损坏了,飞机无法使用拦截索停下来,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迫降。又或者飞机会再次拉起,重新降落。

    起飞就简单多了:

    ●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操作起飞装置的官员必须知道飞机的型号和载重来调节起飞装置。

    ●为了保护甲板上的人员和器械,在飞机后面要装上屏蔽飞机喷气流的壁板。

    ●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运动。

    ●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他要放开刹车,同时起飞装置起动,将飞机弹出跑道。这个过程一共持续1.5秒钟。

    地勤人员

    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地勤人员以美国海军为例,通常按照司职分为七类,其中每个人都被指定着有色运动衫(或显眼的外套)。被指派负责某类单独作业的人员佩戴不同颜色的头盔、或穿着特殊记号或者在运动衫及外套上有指定标记的衣服加以区分。下面让我们 来看看甲板地勤人员的服饰特征及他们的职责:军械人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红 红 “Crash”(失事)/“Salvage"(打捞) 失事及打捞人员

    红 “H“ 直升机着陆信号人员

    红 黑色的“EOD”字样 处置军火爆炸

    红 黑色条纹外加舰队代号及职位头衔 军械人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黄 黄 职位头衔和人员编号 飞行器管理军官和飞机主管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绿 职位头衔 飞机弹射器和阻止传动机构军官 飞机弹射器地勤人员

    绿/黄 绿 职位头衔 飞机弹射器安全观察员

    绿 舰队编号附“,CPO” 负责维修的下级军官

    绿 绿 “A” 阻止传动机构人员和着舰拦阻钩人员

    绿 “C”

    绿 “GSE” 地面支援设备故障检修员

    绿 “P” 摄影师

    绿 黑条纹,舰队编号 维护人员

    绿 舰队编号附“Line&PO” 负责航线的副官

    绿 黑白棋盘图案,舰队编号 舰队飞机检验员、弹射器终级检验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白 “E” 升降梯操作人员

    白 “SUPPLY/POSTAL” 货物处理人员

    白 “SUPPLY&RDR” 供应调度

    白 “SAFETY” 安全人员

    白 “TRANSFER ER” 货物传送军官

    白 “T” 通讯员和电话传令人员

    白 无 “LSO” 着陆信号军官

    白 “LOX” 液态氧工作人员

    白 红十字 医务人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棕 舰队编号附“QA” 负责质量保证的下级军官

    棕 红 “H” 直升机平台军官

    棕 舰队编号 飞机军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蓝 蓝 人员编号 飞机装卸/垫楔人员

    蓝 “tor” 牵引车驾驶员

    外套 头盔 标记(前面/后面) 职责

    紫 紫 “F” 航空燃料供给人员

    编辑本段]武器

    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可以在航母的整体控制指挥下,对数百公里外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攻击,可以说是拒敌于千里之外!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

    编辑本段]航空母舰战斗群基本建制

    虽然航舰能投射大量的空中武力,但是舰艇本身的防御能力薄弱、所以需要其它舰艇,包括水面与水下舰艇提供保护。航舰战斗群的分工可以看成航舰执行任务,而其它舰艇保护航舰。

    航舰战斗群各有不同,不过现在一个美军航舰战斗群基本上由以下舰艇组成:

    ●一艘航空母舰。

    ●两艘巡洋舰。

    ●两~三艘驱逐舰。

    ●一艘反潜巡防舰(快速战斗支持舰)。

    ●两艘攻击潜舰。

    ●一艘补给舰。

    现在一个美军航舰战斗群的攻击与防卫能力很复杂。大致说来是用航空母舰载运的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反潜飞机或直升机来攻击、防卫或搜索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敌人。其它的作战舰艇则以保护航空母舰的操作安全为第一优先,其次是支持航舰的攻击任务,并且担任人员的搜救工作。

    航舰战斗群的角色则包含:

    ●保护海上运输航道的使用与安全

    ●保护两栖部队的运输与任务执行

    ●协同陆基飞机共同形成与维持特定地区的空优

    ●以武力展示的手段满足国家利益需求

    ●进行大规模海空正面对战

    编辑本段]21世纪初各国部分航空母舰概述

    21世纪初,世界上一共有十二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阿根廷、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国、英国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世界各国海军一共有数十艘在使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舰,其它国家的航空母舰比美国的都小得多。

    美国:共拥有小鹰级航空母舰(已全部退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内的13艘大型航母(现役11艘,最新的CV/N-78“乔治?布什”号还未形成战斗力)。

    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亦称“常胜”级)是英国皇家海军也是世界上最先采用滑橇式飞行甲板的轻型航空母舰。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加富尔伯爵号航空母舰,凯沃尔号航空母舰。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印度:维拉特号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竞技神”号。1986年4月从英国购买进此舰。

    泰国:加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日本:大隅级输送舰,其规模和作战能力接近航母。日向号直升飞机驱逐舰--16DDH

    韩国:独岛号航空母舰。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

    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是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航空母舰,1968年荷兰转卖给阿根廷。

    中国:曾从前苏联购买了瓦良格号、基辅号、明斯克号等航空母舰,但这些航母都未作军事用途。

    编辑本段]中国需要航空母舰

    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9年3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这是我军方高层首次公开地正式作出这项表明。 梁光烈在会面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他的回忆录(《刘华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8月版)中详细回忆了中国的航母战略,可以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截选):

    早在1970年,我还在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的方案。后来到总参谋部工作,在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一行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1984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

    两年后,听海装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又一次提到: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1986年8月,听海装和论证研究中心领导汇报工作,我向他们交代了开展航母论证的任务。我说:“航母怎样造法,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造,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11月,我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同志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海军发展航母。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1987年1月,召开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请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的有关领导到会。会上我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型的或是垂直短距离起降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美国、苏联都在大搞,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搞,日本因为是战败国,宪法不允许搞,但搞起来也容易。过去就很有基础,现在技术、生产能力都很强,说搞就很快能搞起来。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要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1987年3月31日,我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到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这两项装备搞出来,从长远看,对国防建设是有利的。这两项装备不仅为了战时,平时也是威慑力量。

    那时,我先后批准海军和工业部门的专家,去法国、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考察过航空母舰。国防工业部门,也从俄罗斯聘请了航空母舰设计专家来华讲学,还引进了部分设计技术资料;航母上关键配套的预研,有了一定进展。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也都反复组织对考察、引进、预研的分析、论证、评估,这些工作,使军内外领导和专家加深了对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大系统工程的认识。

    编辑本段]解密2008大国航母计划

    如果手头有一部“2008年各国军工行业年鉴”,人们可能会无意中发现,在这一年,无论大国小国,老牌海军强国还是新兴海洋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在航母发展史中记上一笔。

    力推新航母

    这一年,美国CVN21“未来型航空母舰”(Future raft&arrier)即将开工建造,这将是美国继尼米兹级之后打造的新一代航母。[1]它的首舰以美国第38任总统的名字命名为“杰拉尔德?R?福特”号,编号CVN78,预计于2012年下水,2015年服役。随后,2号舰计划于2012年开工,2016年下水,2019年服役。该型排水量为十万吨的巨舰,无疑将继续代表世界航母发展的最高水平。

    同样在2008年,法国和英国也将不约而同地推进其航母计划。两国将在共同的设计基础上,分别建造自己的下一代航母。对法国而言,这是为了给现在“形单影只”的“戴高乐”号航母配一个搭档,确保在“戴高乐”号检修或修整时法国海军仍有航母可用。对英国而言,则是为了避免海军的实力衰退过快,从而以新一代航母替代现有的3艘无敌级轻型航母。

    其中,法国的新一代航母被称为PA2(Porte-Avions 2,即“戴高乐”级第二艘),计划建造一艘;英国的“未来航母”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Queen Elizabeth&lass),计划建造两艘。这两型航母的排水量均在6万吨级,虽然质量和数量不比美国,但从英法两国的财力和海外用兵的需求来看,两三艘航母,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上都已经足够了。

    除了老牌海军强国,2008年,还有一些国家也在推进他们的航母事业。

    比如在日本,直升机航母16DDH的2号舰将于2008年开工。16DDH型直升机母舰虽然被日本海上自卫队称为“直升机驱逐舰”,但其18000吨的满载排水量、直通甲板的外形、同时搭载和起降多架直升机的航空支援能力,都无法掩盖其直升机航母的定位。该型舰的首舰已于2007年下水,目前正在测试之中,预计于2009年服役,本次开工的2号舰预计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届时,日本的直通甲板舰数量将达到5艘,其中包括两艘18000吨的16DDH型舰和三艘满载排水量14000吨的大隅级两栖攻击舰。

    而在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也将于2008年12月服役。这艘排水量27500吨的新舰之所以不称为航母,是因为它不仅是一艘航母,也是一艘两栖攻击舰,它能够携带6架固定翼战斗机,并能同时装载大量人员、装备和物资,将成为西班牙海军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船只。

    “节俭计划”

    对一个国家而言,造什么样的航母,如何建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家需求与实力。大国或是中等国家,出于不同的需求,基于不同的实力,选择了不同的航母发展道路。

    美国需要维持一支全球性的海军,因此,它在航母方面的投入也总是大手笔:CVN21首批共建造三艘,总采办费用达到了360亿美元。其中,论证设计、开发的费用为42.51亿美元,建造费317.49亿美元,均摊下来,单舰建造成本约105亿美元,包括设计费用后,将达到120亿美元。虽然30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不少国家一整年的全部军费,但相对于美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军费总规模,分摊在十几年中,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然,美国人也学会了节俭。CVN21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全寿命费用,这首先要减少舰上人员。相对于尼米兹级3200人的舰员数量,CVN21的舰员在2300~2700人之间,这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财大气粗的美国尚且如此,法国无疑更要精打细算。虽然后者也曾经是老牌海军强国,但现在每年的军费比美国整整小一个数量级,因此有了与英国合作的需要。

    早在1999年,法国就曾向英国寻求合造下一代航母。但由于此前法国自己建造的“戴高乐”号耗时良久,造价飞涨,法国虽然明知需要下一代航母,却迟迟无法从军费盘子中拨出足够的额度。合造航母,不仅可以与英国分担研制费用降低各自的建造成本,还能扩大同一型航母的建造数量。

    对此,英国较为慎重,因为双方在合作研制装备方面曾有过教训――起初合作时都是真心实意,但研发建造过程耗时耗资巨大,彼此又有不同的作战需要,所以最终导致双方在一些项目上“分道扬镳”。因此,英国一直都在独立进行航母的前期论证,直至2005年选定了泰利斯公司的方案。这期间,法国于2004年与英国达成一致,在英国方案的基础上共同研制新航母。

    实际上合作建造航母会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困难――英法两国使用的舰载机不同,航母的定位不同,甚至舰载武器也不相同,航母的设计迁就一方,就可能影响另一方的使用。法国人一向心高气傲,当年在战斗机问题上宁愿撇开欧洲其他国家也一定要自己搞一型“阵风”式战斗机,如今却能够容忍基于别国方案来合作建造航母,说到底,还是出于财力考虑。

    考验大国意志

    航母一直是很多濒海国家追求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与国家意志达到一定程度,而这个国家又需要海洋时,航母自然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但因为种种原因,各国的航母计划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俄罗斯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今,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让俄罗斯财政有了一些起色,也给俄军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俄军方已多次表示,要为海军装备“几个航母战斗群”。

    然而,俄罗斯的困难也很明显:原苏联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已经解体,曾经建造了苏联所有航母的黑海造船厂现在属于乌克兰,而大量上游配套工厂则分属于多个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虽然拥有航母,但已不再拥有完整的航母生产线。

    当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要求乌克兰移交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而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则表示,“这艘舰已经不可能再完成,因为要建好这艘舰,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会委员和9个国防工业的部门”。

    从这句话中也能够体会到,俄罗斯海军要实现航母理想,不仅需要俄工业部门的艰苦努力,而且还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坚强的政策决心。

    航母

    航母事实上还是广西百色市百色高中里一位叫黄一航的重量级巨星的粉丝团的名称,这个群体无处不在,他们强大,他们有理,为了支持他们的偶像,他们的口号是:一航无极限,爱航永不变。58xs8.com